APP下载

PBL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2012-10-13张晓瑛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解决问题教学法

张晓瑛

(山西省中医学校,山西 太原 030024)

PBL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张晓瑛

(山西省中医学校,山西 太原 030024)

PBL教学法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在计算机类课程教学上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论文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探讨了PBL教学法应用在医学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理论依据、主要实施环节和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以期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PBL教学法;计算机基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而计算机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发展也十分迅速,如医院信息管理、医学图像及信息处理、医学仪器智能化控制、医学情报检索等,医学科技进入了崭新的信息化时代。所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对于医学类学生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反观本门课程当前的教学实际,却发现教学效果和预期的教学培养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主要还是计算机类课程偏“应用型”的特点,与我们当前所采用的以“课堂式教学”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矛盾。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以课本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而学生以教师为中心,以接受知识为主。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采用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掌握比较系统和扎实的理论基础,却使学生在学习主动性、动手能力方面存在比较大的缺陷。笔者认为,PBL教学法(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PBL)能够比较好地解决这一矛盾。论文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和探讨,以期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一、PBL教学法概述

1.PBL教学法的概念

PBL教学法于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McMaster大学医学院首创,后来得到不断发展,并被应用到包括医学、生物学、生理学、心理学、工程教育、商业教育、社会工作教育等多个学科领域。近几年来,在我国很多专业领域都开始尝试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并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应用。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讨论为形式,在教师的参与和指导下,围绕某一具体问题研究和学习的过程。

2.PBL教学法的特点

在教学模式上,PBL教学法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提倡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注重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问题的解决相结合。在教学操作上,PBL教学法将学习或者问题或任务挂钩,强调把学习融入真实的、有一定复杂度的背景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从而学习蕴含在其中的理论知识,有效地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的提高。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在PBL教学法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师的角色由传授者和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咨询者,而学生则由被动接收转变为主动分析、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从而成为整个学习过程的主导者。所以,PBL教学法的基本特点是以问题为学习的起点,学生的一切学习内容都围绕待解决问题来开展,学生能够在该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交流和协作解决问题、增加知识、增强能力。

二、PBL教学法实施环节与教学实例

综合Barrows的模型,PBL教学法的实施环节主要包括:(1) 提出问题;(2) 设定目标;(3) 解决问题;(4)总结与评价。下面结合笔者在利用Word2003软件进行图文编辑的教学实例阐述在各个环节中的应用。

(一)提出问题。在整个课程的教学内容当中,会有一些知识要点或难点。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围绕重要的知识点提出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设置,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所能接触到的相关知识,笔者准备了“制作一期班级板报”、“设计一期杂志封面”、“制作一张广告彩页”等题目供学生们选择参考。

(二)设定目标。教师组织学生根据兴趣、层次进行分组。各小组经过充分的调研和讨论选取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并设定有针对性工作目标。例如:将这个任务分解为“如何对板报页面分栏”、“如何插入图片”、“如何绘制自选图形”、“如何对图片和文字进行图文混排”、“如何为标题插入艺术字”、“如何为页面插入页眉、页脚”等子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平均分配到各个小组,尤其要保证每个小组都有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较高,且能够领导小组工作的“带头人”。笔者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三到五人,各组指定一名组长负责。各小组通过集体讨论选取课题、确立工作目标和分工。

(三)解决问题。根据各小组的工作目标,引导学生们通过主动学习、积极协作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们有可能又会发现一些新问题,并对原有目标进行适当的修正。虽然在整个PBL教学法中,学生应该始终处于主动分析、主动思考、主动探索的主体地位,但是教师的引导和督促作用也很重要,尤其在各个小组整体工作方向和进度的把握上。各小组成员根据分工开展工作,遇到疑难问题首先通过书籍、网络或者小组会议等方式寻求解决方案。当小组工作确因技术性难题或者小组成员个人因素而受到严重影响时,则由教师进行协调解决。

(四)总结与评价。这项工作可以从学生、小组和教师三个方面来进行,总结和评价的内容包括工作效果、工作方式、获取的知识以及团队协作等方面。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剖析,来深化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师的点评中,一定要对每个问题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串讲,让学生能更系统和完整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对于表现优异的小组,可以考虑给予一定奖励,这样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PBL教学能继续顺利地实施。

三、总结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PBL教学法应用在计算机基础的课程教学,可以有效提高教学的质量、实现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的精神,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是,在应用PBL教学法的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1.医学类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以面向实际应用为主,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医学与计算机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所以,课题的选定在符合教学要求的前提下,既要贴近学生实际,又要满足未来学习、工作的需要。

2.PBL教学法主要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一个个项目来达到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目的。但是单个项目所涉及的知识点有限,并且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因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的差异导致所掌握的知识量也存在差异。因此,如何能同时保证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3.教材是教师讲课、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和信息来源,在目前传统教学模式仍然主流化的时期,没有好的教材就很难取得良好的PBL教学效果。目前在市面上还很难找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符合PBL教学法需要的教材和配套课件。

4.PBL教学法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较高。首先是在课题进行过程中,教师承担着多种不断变换的角色:引导者、咨询者和管理者等,这就对教师的专业能力、课堂管理能力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其次,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钻研精神和协作精神也有一定要求,应避免出现某些学生跟着团队走过场从而造成没有任何收获的情况。

可以相信的是,PBL教学法是符合当前社会对人才培养需求的一种可用模式,从国际上也可获取很多成功的经验。但教学模式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的探索和努力。虽然应用到中国的教育体系过程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随着相关知识和经验的积累,通过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的摸索和总结,PBL教学法一定能得到更加长远的发展,成为一种符合教学实际的、高效的教学模式。

[1]李世满.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中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与反思[J].大众科学(科学研究与实践),2008,(8).

[2]丁晓蔚,顾红.基于问题的学习(PBL)实施模型述评[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11,(1):66-69.

[3]马霞歌.基于问题的学习(PBL)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23):130-131.

G642

A

1673-0046( 2012)2-0150-02

猜你喜欢

计算机应用基础解决问题教学法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解决问题的设计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设计与制作实践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任务驱动和专题式相结合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