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体育中主体的创造性

2012-10-13翁中清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竞技创造性个体

翁中清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广东 广州 510303)

论体育中主体的创造性

翁中清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广东 广州 510303)

从个体存在的生命历程来看,体育是个体应对生存挑战的一种文化回应。依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体育人类学认为源自直立行走带来的头与脊椎连接方式和相对位置的变化以及内脏在体内位置的变化是人类进行体育活动的生物学基础理论,我们认为,主体的创造性指在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未特定化基础上,主体以体育为手段促进运动能力的发展与完善,实现了我、创造了我;它还指在休闲娱乐中利用体育的手段,在追求自由和审美等主观目的下主体对生命的深度和广度的创造性体验。通过研究创造性的特点因素和影响创造性的因素,重视创造性有利于利用体育手段培养强人从而实现强国,这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学前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

体育;主体;创造性

一、体育是应对个体自身自然挑战的回应

为解释个体的行为动机,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类的需求可以分为:基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马林诺夫斯基的功能主义学派的理论基础就是文化的功能在于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他把需求分为基本需求和次生需求,其中基本需求是保证人的有机体得以延续的生理需求,次生需求是在满足了基本需求过程中产生的新的需求。在衣俊卿的解读中,它指在诸如新陈代谢、运动和发育等基本需求与营养补给、活动和训练等对应的文化回应。功能主义文化学派虽过分强调文化的工具属性,但它对于我们认识文化的价值内涵具有启示。

体育人类学理论认为,源自直立行走带来的头与脊椎连接方式和相对位置的变化以及内脏在体内位置的变化是人类进行体育活动的生物学基础。人类的这一本原需求在雅斯贝尔斯的理论谈及的三大思想范式:古代希腊——埃及——巴比伦范式、古代印度范式和古代中国范式均具有文化遗存,各自的典型代表分别是古代奥林匹克竞技赛会、瑜伽和中国导引术与五禽戏等。衣俊卿从文化哲学的角度提出文化作为人的本质性生存方式的规定性,启迪我们体育文化作为应对挑战的文化回应。

二、体育中主体的创造性

对处于个体体质状态上升期的青少年来说,似乎体育运动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在当代的中小学生中,如果考试没有体育,估计参加体育活动的人不会多。如今,对于身体状态较好或者自认身体状态较好,又没有体育运动习惯的个体来说,体育活动,或者说体育文化实践对于主体具有什么价值预期呢?

从当代布须曼人的生活可以推测,在人类史的早期,人们不是在工作,就是在休闲。原始的体育教育可以视为一种劳动技术教育和身体活动能力的教育,那时的人们对于体育的主观目的和实际功效与今天不同。如今,有学者提出体育教育价值观、体育运动休闲价值观、体育竞争价值观和体育产业价值观等多元化价值观。但是如果我们从个体出发就会发现:体育对个体的价值不外乎三个维度,即对自然属性的维度的价值、对社会维度属性的价值和对文化属性维度的价值。

体育作为文化要求我们必须思考主体性问题。阿喀琉斯是古希腊神话里的一个英雄,他的母亲是神,而父亲是人,他比任何人都强大,但像所有人一样,都要归于尘土。面对命运三女神给予的选择,他选择了短暂而留下英雄之名的一生。在死后,母亲为他举行了竞技赛会,冠军分享了原属于阿喀琉斯的盔甲和荣誉。有学者指出,希腊人相信,生命存在的意义是有生之年完成一项未完成的使命,正是通过这个使命,我们的生命才具有意义。由此可见,阿喀琉斯自身的超能力是积极面对终极命运手段,而这种超能力就是源自母亲的教育和训练以及自己的努力。他的生命历程的启迪通过为其举办的奠礼性竞技赛会来传播。希腊人应该不是唯一一个开展游戏竞技的民族,我们可以认为它是最先把运动提升到严肃的竞技——竞争的民族。

在体育中当主体性得到确立后,创造性就成为必然面对的问题。首先,体育创造了主体的第二自然,弥补了先天的未特异化。德国生物人类学家格伦指出,人与动物的最大差别是人的未特定化或非专门化。其次,在体育中主体创造了自己追求美、自由和愉快的存在历程,体育使主体体验到存在的价值和生命的尊严。现代的许多年轻人喜欢看竞技,也喜欢参与竞技,即便是孩子,对比赛二三十米的赛跑也充满兴趣。对于竞技,有人把它的终极目标视为夺标——战胜对手。如果把竞技的终极目标视为挑战自己目前条件所限,探寻从没到达的生命体验的深度和广度,在此过程中,立足自身条件设立的目标,自我奋斗、自我实现即便没有夺标、没有超水平发挥,只要自己尽力而为,也达到了实现竞技的终极目标。

(一)概念

体育中主体的创造性指在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未特定化基础上,主体以体育为手段促进运动能力的发展与完善,实现我、创造了我;它还指在休闲娱乐中利用体育的手段,在追求自由和审美等主观目的下主体对生命的深度和广度的创造性体验。

由上可见,对于热衷于追逐健康、自由和美丽生活的个体来说,体育中主体的创造性体现在创造健康、自由、会审美的生命,驱使我们追求看似渺茫的生命意义——永生。对人类来说,自由的精神、健美的身体、旺盛的生命力和对生命的深度和广度的新体验可以丰富主体的想象力——人与动物分野的标志和发端,拓展想象力对于个体的创造性的意义非凡。

(二)体育中主体的创造性的特点

发挥创造性的基础是主体运动能力和活动能力的未特定化。体育中主体的创造性首先表现在对身体活动能力和身体运动能力的创造性发展与完善层面,即人类运动能力和活动能力的未特定化层面向主体的自我设计的所选维度的发展,如学习运动技术过程中在动力定型后技术的高度自动化。

在发挥创造性的过程中,阶段性目标是永远处于尚未完成的自我。在体育中,无论学前体育、学校体育,还是社会体育阶段,主体永远处于有待进一步完善之中。就个体的文化实践而言,体育的永恒主题就是人的故事,个体为自我实现而同宿命的抗争。无论学步少儿、奥林匹克运动员,还是耄耋老人,作为一个必死的有机体,健康是存在的基础,自由是挣脱各种束缚的精神需要,审美理想是最能够促使个体产生行为动机的驱力。

(三)受制因素

1.文化模式

本尼迪克特指出:文化模式是相对于个体行为来说的。人类行为的方式有多种多样的可能,这种可能是无穷的。但是一个部族、一种文化在这样的无穷的可能性里,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些,而这种选择有自身的社会价值趋向。选择的行为方式包括对待人之生死、青春期、婚姻的方式,以至在经济、政治、社会交往等领域的各种规矩、习俗,并通过形式化的方式演成风俗、礼仪,从而结合成一个部落或部族的文化模式。实际上,社会和个体二者不是对抗的关系,个体所属的文化提供了构成他生活的原始材料,每人的每一种兴趣都是由他所处的文明的丰厚的积淀所培养出来。按照结构主义的理论,任何民族的体育文化都和本民族的文化保持大体上的一致性,这些传统体育文化都受到民族文化模式的制约。按照文化模式理论,任何民族的文化模式都对本民族的文化起规范和束缚作用。

表1 五种文化模式及体育思想

2.文化心理

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和演绎天人合一,使得人们将旨在保持旺盛生命力的体育文化引向内用力——导引术。这种向内用力的体育文化特色使我们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不太热衷于激烈的身体接触性对抗,反而使休闲性与观赏性提高。

表2 五种人文化心理对体育文化主体的价值取向的影响

对于诸如以上几个古老民族来说,人生哲学、生活情趣、审美情趣、思维方式、道德观念经过数千年来长期积淀,早已成为雅斯贝尔斯所说的民族精神存在的基本范式。尤其是在近现代,在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和融合中,我们的民族心理曾多次面对西方侵略和西方文化挑战的严峻局势,但民族一代复一代地自觉或不自觉地以民族根深蒂固的文化心理来抵制这种颠覆!中国社会经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五四文化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对东西文化心理产生了强烈的碰撞,尤其从1978年改革开放后至今,中华民族心理的内部机制依然如我,西方涌进的各种思潮最终归于失败。从最初土洋体育之争发端,到所谓的“各式××功”横行,再到如今各种养生学术讲座和保健品泛滥,可以窥见,我们挥之不去的“单一中心的、内向的、保守的”文化心理,以及目前国人在体质健康和旺盛生命力的自我保存范畴里,民族心理中表现出的那种浮躁、蜕变、媚俗、亵渎的情绪,不得不让人焦虑、反省、慎思。

3.体育人文价值观及审美理想

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理应以人为本。这要求体育中主体在进行创造性活动中,必须建构主体的体育人文价值观及审美理想。就人生的从出生到终了三个阶段来看,个体的体育人文价值观和审美理想是创造性的源泉。?

表3 主体在人生三个阶段体育人文价值观及审美理想、行为目标

体育不是纯粹身体运动层面的身体练习和身体锻炼及竞技运动,它具有多种形态。就主体的创造性身体运动或身体活动而言,它是多态化的!体育作为文化,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的元素——人文精神和审美理想。目前,我国体育发展的困境大多是源于体育人文精神和审美理想的缺失。从学前体育到学校体育,直至社会体育,体育的主体都应该紧紧围绕体育人文价值观和审美理的建构而展开,最终体育能否做到以人文为本,实现人文关怀,要看主体最终能否做到终身体育,而终身体育对于一个缺乏体育人文价值观和审美理想的人来说,是无法想象的。

三、讨论主体的创造性对当代中国体育的意义的价值

首先,体育必须培养强人。主体的创造性表现在对强健的身体和旺盛的生命力的层面,还表现在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层面。在学前体育阶段,通过体育手段培养和发展运动能力,促进身体机能发展,在一系列目标的引导下,逐步建构体育人文价值观和审美理想,经过学校体育阶段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到社会体育阶段,在价值观和审美理想引导下,结合个体前两个阶段形成的体育能力,坚持终身体育,最终成为一个具有强健体质、强健体魄的强人。

其次,体育必须培养现代人。现代体育源自古希腊奥林匹克竞技和近代英国户外运动——文化特性,可以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可以培养个体的规则意识、民主意识、平等意识、协调意识、自我设计和自我实现等人文观点。这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维系市场经济体系的运行是不可或缺的。

四、如何促成主体的创造性

促成体育中主体的创造性大致需要兼顾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指激发个体积极建构体育人文价值观的主观需求,以此来驱使个体从学前体育阶段开始体验、领会和演绎人文价值观和审美理想。外因指政府积极构建公共服务框架下,致力于公共体育服务网络建设,给个体提供可以利用的公共空间,尤其是将目前几乎处于闲置状态的为举办大型竞技比赛而建立的数以万计的体育场馆开放。

表4 影响主体的创造性的因素

从个体存在的历程来看,促成体育中主体的创造性要处理好学前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三个阶段。由这三个阶段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以人文体育实践和体育人文价值观和审美理想的建构和实践为主线。因此,在学前体育阶段,随着个体的跚跚学步,边学习,边实践,边发展;在学校体育阶段,根据人类体质的进化规律和个体活动能力及个体运动能力的发展规律,指导个体建构和践行体育人文价值观和审美理想;在社会体育阶段利用前两阶段的成果——体育能力,投身到终生体育思想的实践中。

这样,个体的一生都沐浴着体育作为人类文化本应给予个体的关怀,也正是文化主体在体育实践中的创造性,使自身自然的未特定化得以向某一特定的方向创造性发展。

五、结论与建议

无论从古老神话中的文化残存、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还是体育人类学理论看,体育都是个体应对生存挑战的一种文化回应,重视体育文化主体的创造性是体育的文化属性要求。体育中主体的创造性指在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未特定化基础上,主体以体育为手段促进运动能力的发展与完善,实现我、创造了我;它还指在休闲娱乐中利用体育的手段,在追求自由和审美等主观目的下主体对生命的深度和广度的创造性体验。对于热衷于追逐健康、自由和美丽生活的个体来说,体育中主体的创造性体现在创造健康、自由、会审美的生命,驱使我们追求看似渺茫的生命意义。

发挥创造性的基础是主体运动能力和活动能力的未特定化,它还受文化模式、文化心理和体育人文价值观和审美理想的制约。演绎创造性的手段是创造过程的身体活动化。在发挥创造性的过程中,阶段性目标永远是处于尚未完成的自我。在体育中,无论学前体育、学校体育还是社会体育阶段,主体永远处于有待进一步完善之中。

[1]陈琦.杨文轩等.我国当代体育价值观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6,( 8) :4.

[2]斯蒂芬伯特曼.奥林匹克山之巅[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23.

[3]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M].北京:社会文献出版社,2009:3.

G8

A

1673-0046( 2012)2-0106-03

猜你喜欢

竞技创造性个体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关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几点思考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竞技精神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花与竞技少女
How Cats See the World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