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普通高校辅导员提升工作绩效的方法和途径
2012-10-13吴青玲
吴青玲,陆 恒
(常州大学怀德学院,江苏 常州 213016)
论普通高校辅导员提升工作绩效的方法和途径
吴青玲,陆 恒
(常州大学怀德学院,江苏 常州 213016)
随着高校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大部分高校已形成了专门针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科学的、具体的、量化的绩效考核机制。因此,要做好学生工作,做一名优秀辅导员,就必须要结合所在院校的考核机制,采用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提升工作绩效。笔者运用“目标管理”和“帕累托原则”分析辅导员的主要工作和重要工作,提出了普通高校辅导员提升工作绩效的具体做法。
辅导员;工作绩效;目标管理;帕累托原则;工作方法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指出,“各高等学校要制定辅导员工作考核的具体办法,健全辅导员队伍的考核体系。对辅导员的考核应由组织人事部门、学生工作部门、院(系)和学生共同参与。考核结果要与辅导员的职务聘任、奖惩、晋级等挂钩”。
目前多数辅导员在工作上不知所从,整天琐事缠身、疲于应对。而随着高校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大部分高校已形成了专门针对高校辅导员工作考核的科学的、具体的、量化的绩效考核机制。绩效考核的主要目的是检讨个人在工作上的表现,以及工作进度的状况,通过评估来挖掘部属未来的升迁潜力,并据此做好员工的个人事业生涯规划。因此,面对目前的辅导员工作现状的困境和高校逐步形成的量化考核、优胜劣汰的工作机制的明确要求,辅导员必须要认真总结、反思,解决辅导员的工作现状与逐步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之间的矛盾,提高工作绩效,做好学生工作,做一名优秀辅导员。
一、辅导员提升工作绩效的方法
(一)运用目标管理方法分析辅导员的主要工作
一个组织的“目的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所谓目标管理,就是管理目标,也是依据目标进行的管理。在确定总体目标后,管理者细定进度,将各个进度分阶段、分层次进行实施,进而决定每一阶段的目标。明确目标、具体实施、规定期限和反馈绩效是目标管理的核心要素。目标管理具有系统性和组织性,并可以进行图解化。
用目标管理方法进行工作内容分析时,就是从总体目标开始逐级分解,细化目标而形成的一张树状图或网状图。在绘制时,把最大目标写在图的最上方;认真推敲,找出最大目标能够分为哪几个子目标,或应该用哪几项直接的手段去实现它,然后把这几个子目标或直接的手段写在它下面,并且分别用连线同它相连;再逐一推敲,一直往下将目标递推,使得下一层是上一层子目标或实现方法。
在学生工作中,做一名优秀的辅导员应该是每一位辅导员工作的最大目标。因此,“优秀辅导员”这个最大目标位于图的最上方。然后参照各自院校的辅导员工作考核条例,通常情况下,考核一名优秀辅导员是否优秀,主要由工作绩效、学生评价、同事评价和领导评价四个部分组成。于是将这四个部分一字排开写到“优秀辅导员”的下面。辅导员工作绩效是辅导员开展工作、取得成果的最大体现,也是辅导员取得学生、同事和领导好的评价的重要依据。因此,辅导员如何根据工作绩效的要求,开展好哪些学生工作,是当前辅导员工作的重要内容。继续将工作绩效进行细化分解,得出辅导员工作的主要内容由无重大恶性事故、组织好各类学生教育活动、党团主题活动、学科竞赛活动、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和量化考核指标共六大部分组成。(优秀辅导员工作分析图,见图1)
(二)运用帕累托原则分析辅导员的重要工作
图1 优秀辅导员工作分析图
1987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在从事经济学研究时,偶然注意到19世纪英国人的财富和收益模式。在调查研究中可以归纳出这样一个结果,即20%的人享有80%的财富。帕累托原则(又称80/20法则)主张:以一个小的诱因、投入和努力,通常可以产生大的结果、产出或酬劳。典型的模式会显示:80%的产出,来自于20%的投入;80%的结果,归结于20%的起因;80%的成绩,归功于20%的努力。因此我们也可以说,辅导员工作绩效中80%的结果几乎是源于20%的活动。根据这一原则,应该将辅导员工作分为四类: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和不紧急不重要。因辅导员工作确实繁杂琐碎,而每天工作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辅导员在做工作时应该首先完成紧急又重要的工作,其次是重要而非紧急的工作,再次是紧急而非重要的工作,最后是那些既不重要也不紧急的工作,每天都要放一点时间在重要的工作上,尤其要注意重要不紧急的工作。
有一点要提出的是,分析工作的重要和紧急程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有些工作在不同的时期在整体工作中的地位是变化的。比如,学生的毕业和就业贯穿于从大一到大四学生工作的始终,其在工作中的地位由一年级辅导员重要不紧急的工作,变为四年级辅导员重要紧急的工作。
二、辅导员提升工作绩效的具体做法
(一)完善工作制度,加强学生日常管理工作
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是学生工作的基础工作,主要围绕学生稳定、保证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秩序来开展,它占据了辅导员工作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因此,能否开展好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是考核辅导员工作好坏的重要内容。辅导员应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1.辅导员要坚持六大工作制度,规范化日常管理工作。(1)学风检查制,每周对本院(系)的学风状况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并对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2)班会制,每周召开一次学生干部例会,每两至三周召开一次全体同学参加的班会,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和形势与政策教育,总结、安排工作等;(3)联系制,与学生家长经常保持联系,通报学生情况、听取家长意见、取得家长支持,发挥家长对学生教育的积极作用,尤其要加强与学习成绩下降、家庭经济困难、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家长的沟通与交流;(4)听课制,有计划地对所带班级进行随堂听课(每周至少一次),向任课教师介绍班级情况,听取任课教师的意见,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工作;(5)例会制,参加由院(系)党总支召集的每周一次的辅导员工作例会,汇报工作、交流经验,研究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接受上级布置的工作;(6)深入学生公寓制度,各院(系)辅导员应经常深入学生公寓(每周二次),并做好检查记录。
2.了解每一位学生,关注重点特殊学生是辅导员提高工作实效的前提。辅导员对所有学生都应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关注重点特殊学生,指关注经济困境、学习困难、网络“困兽”、人际困扰、情感困惑、就业困扰的“六困”学生。
3.建立学生信息化网络联动机制,以学生班级为单位,将所有学生进行分组,每组中由学生党员或班委会干部或入党积极分子担任小组负责人,各小组负责人对小组成员负责,班长对各小组负责人负责,了解和关注班级每位成员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形成学生信息联动机制。
4.建立学生突发事件处理预案,主要是了解和掌握学生突发事件的情况,控制局面,遏制事态发展,研究突发事件处理的具体策略。在遇到学生突发事件时,能根据处理预案迅速地做出反应,并能采取各项处理措施。
(二)建立教与学融合工作机制,加强学风建设
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改革和发展中一个永恒主题,优良的学风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教与学融合指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相融合,教学环节和学生工作的管理相融合。教与学融合的工作机制是指以促进学风建设为目的,通过一定的教学与学生工作制度,以固化的好的专题活动为载体,加强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和辅导员的管理这三者之间的工作交流和融合。
1.实行教学主任助理制度,学生反馈教学和学习信息,参与教学改革。教学主任助理在品学兼优、具有一定工作能力的学生中产生,以班级为单位,每班一人。教学主任助理主要是收集教师课堂的教学信息和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信息,可直接与任课教师进行沟通,促进课堂教学环节。教学主任助理还将定期向院(系)教学主任反馈教学和学习信息,院(系)教学主任将学生对教学环节的意见和看法,在各教研室工作例会时及时通报,让教师会及时吸纳这些意见和看法,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从而促进教学改革。
2.定期开展教学互动座谈会制度,主要以学生、教师、辅导员三者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为形式,三方互相接纳和吸收建议和意见,进而协调、改进和促进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和学工的管理。教学互动座谈会还应做好记录,将记录材料和意见反馈给上级领导部门。
[1]王忠宗.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
[2]王雪峰.人生导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246.
[3]理查德·科克.帕累托80/20效率法则[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1:4.
G64
A
1673-0046(2012)6-009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