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刚性与弹性相结合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2012-10-10毛德华胡贤辉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湖南师范大学资源管理土地

贺 云,毛德华,胡贤辉

(湖南师范大学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连年的大学扩招使得大学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加上就业岗位的局限性,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正成逐渐下降的趋势。据统计,2001年就业率为90%,待业人数为11.4万;2002年就业率为80%,待业人数29万;2003年就业率降为75%,待业人数53.05万;2004年就业率为73%,待业人数75.6万;2005年就业率为72.6%,待业人数92.6万;2006年和2007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在70%左右,待业人数为124万和148.5万人[1]。土地资源管理机构为公务员编制,且招收名额非常有限,以至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以去技术单位占大多数。基于市场的激烈竞争,技术单位亟需人才,对应聘者的知识结构和动手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探讨改革目前的教育模式,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以湖南师范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为例,分析其在教学实践环节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进一步优化和改革教学实践环节以及配套体系的建设。

1 教学实践环节现状分析

1.1 实践教学课程安排适应社会需求

湖南师范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从地理科学背景中创立,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拥有包括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和农学等多学科的教师,为本专业人才培养建立起来一支知识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师。本专业的特点是:发挥原背景科学的综合性、区域性的学科优势,培养技术基础支撑的管理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根据新修订的《湖南师范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专业培养计划》,湖南师范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大学四年开设课程可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限选课、弹性素养限选课、专业任选课5个部分,所占比列分别31.9%、36.7%、16.9%、7.3%、7.2%,共计166学分。其中,实践教学课程学时安排如表1。

表1 湖南师范大学土地资源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课程学时分配

从表1中数据可以看出,湖南师范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培养计划经过几年的不断修改,实践教学课程的安排渐趋科学合理,适应社会对本专业的需求。另外,在第七个学期还安排了综合实习,实习内容涉及测量学、土地资源学、地价评估、土地利用规划学、土地利用工程、农田水利工程、村镇规划等主干课程内容的综合实习。整个实习为期8周,具有地方特色,能针对性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1.2 不同院校实践课程课时安排差异较大

湖南师范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在实践课程的学时安排上显得数量不足,这一现象在全国大多数以管理科为学科生长点的院校体现出来。

随着土地资源管理事业的日益重要,全国已经有90多所院校创办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在不同类型的高校,土地资源管理学科的生长点不一样,目标定位有所不同,因此反映在实践教学方面差异较大[2]。如表2所示,工学类院校实践课时明显多于管理类院校,且实践课程内容更丰富。由此可见,以工科为学科生长点的学校更加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表2 部分代表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课程的对比

1.3 课程实习缺乏系统性[3]

基于土地资源管理相关工作的综合性,用人单位对应聘者专业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目前大部分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实习较为单一,缺乏系统性,如《地籍管理》实习仅选取地籍测量环节、《土地利用规划》实习仅选取田间道路规划。而用人单位的一个土地利用规划项目就包括城、镇、村的规划,涉及到交通、农田水利等一系列知识,且需用到MapGIS、ArcGIS、AutoCAD、Photoshop等专业软件。另外,课程实习各自为政的现象较为严重。这种模式只能提升学生单方面的基本技能,难以提升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系统认识,并且容易对知识之间的相互关联形成模糊概念。

1.4 刚性有余、弹性不足

湖南师范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包括:《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实验34课时、《建筑制图》课程实验34课时、《遥感技术与应用》课程实验16课时、《数字地图制图》课程实验17课时、《测量学》野外实习34课时、《土地利用规划》课程实习34课时、专业综合实习8周。综合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现有的实践教学环节课程丰富,且与社会需求紧密联系,可谓刚性有余。

虽然有如此多的实践机会,可用人单位依旧难以肯定应届毕业生对知识结构的掌握以及动手能力。这一缺陷往往使很多毕业生不能很快融入单位体系,给单位和本人造成损失。学校从管理的角度出发,给实习的时间、内容做了固定的安排,难以变通。这使得实习与实习之间相互独立,未能使学生系统性地掌握知识结构。毕业设计是综合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良好机会,而很多学生迫于就业压力未能在毕业设计上投入充足的精力。土地资源管理机构为行政机关,若无课题支撑,仅凭学生本人难以从中拿到充分的数据。因无数据支撑,很多毕业论文内容仅仅是一些泛泛的理论或简单的公式。如此,教学实践环节就显得更加薄弱,致使毕业生毕业后独立工作和实际动手能力较弱。这些正是现有教学实践环节弹性不足的体现。

2 教学实践环节改革探讨

2.1 改进现有实践课程

2.1.1 增加实践课程学时,加强院校间的交流

管理学背景的院校实践课时相对较少,应在借鉴工科类背景院校的经验基础上,根据自身的特点,适当地增加实践课程学时。湖南师范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以地理科学为背景,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地理学师资资源和实习基地优势,适度加大实践课程中与地理学相关课程的比重,以期在学生的知识构建中体现我院的特色。各院校应加强交流,相互学习彼此的长处,弥补自身的不足,致力于培养出有扎实技术和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2.1.2 实行多课程综合实习

将单一的课程实习,变为以某几门课程为主的综合性实习,如将单一的土地资源调查实习,变为土地资源调查、遥感影像/航片判读调绘、测量、GIS技术、土地利用规划等多课程综合性实习[4]。这种多学科的综合性实习,不仅可以解决各实习各自为政的缺点,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单一实习时间较短的矛盾。而多课程老师的联合指导,可以促进学生从多角度来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高校凭借着自己的学识优势获得了大量的土地资源管理相关项目,而本科生参与项目的机会较少。各院校可实行导师指导研究生、研究生指导本科生的模式,让更多有意向的本科生能参与到实践当中。

2.2 刚性与弹性相结合的专业实习

2.2.1 刚性与弹性相结合的专业软件综合实习

随着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各行业对从业人员的专业软件应用水平要求越高[5]。基于这一现状,学校应该加强专业软件培训。首先,开展为期4周的专业软件综合实习,加强学生对ArcGIS、Arcview、MapGIS、Envi、Photoshop、CASS、MapInfo和 AutoCAD等专业软件的综合运用。让学生充分了解和掌握土地资源管理所需要的信息技术手段,允许学生针对自己的就业和深造方向进行选择。其次,成立软件学习兴趣班,定期派专业老师进行指导,让学生在实习之后依旧能反复接触和使用专业软件。

2.2.2 专业综合实习应更具弹性

用人单位对应届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安排专业综合实习要尽量与学生未来发展方向挂钩。湖南师范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综合实习在第七个学期进行,此时学生对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已有过深思熟虑,某些学生甚至已经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学校不能为了便于管理而强制性将学生统一安排在合作单位或实习基地,若学生想去更合适的单位实习,应尊重学生意愿。

另外,安排学生去单位参观实习的时间应更灵活。当有社会单位在仪器设备等硬件上面有独特的优势时,学院以及专业老师要积极与对口单位进行联系,让学生能及时接触到先进的研究手段,而不是一味地等到固定的参观实习时间再去。

2.3 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内容大多在野外完成,为此需在校外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湖南师范大学可在长沙市周边建立野外综合实习基地,要求这个地方土地类型多样,交通方便,能安排学生食宿,或者结合教师的科研课题分组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

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与政府、企业建立持久而广泛的联系,争取在这些单位中建立实习基地。湖南师范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先后为常德市、永州市和邵阳市等国土资源系统开展了多期的理论和技术培训,有着密切的联系。各有关国土局及所辖各县国土局下设有规划处、地籍管理处、耕地保护处、土地利用管理处、法规监察处等部门以及下属事业单位,业务量大,且业务范围涉及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所设课程。学校可积极争取在这些单位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1]陈香红.从大学生就业难设想高效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以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为例 [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9):205-206.

[2]黄勤,吴克宁.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探讨[J].中国地质教育,2005(3):75-78.

[3]张效军,汤惠君,马晓茗.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实习探讨: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 [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7):196-197.

[4]黄亚平,陈小鸿.研究性教学:理论与实践 [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77-180.

[5]袁涛.专业软件教学改革初探 [J].中国地质教育,2005(3):90-91.

猜你喜欢

湖南师范大学资源管理土地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我爱这土地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湖南师范大学作品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作品
湖南师范大学作品
湖南师范大学作品欣赏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