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建设的SWOT分析及其对策
2012-10-10张聚涛窦淑庆
张聚涛,窦淑庆
(唐山学院图书馆,河北唐山 063000)
公共图书馆建设的SWOT分析及其对策
张聚涛,窦淑庆
(唐山学院图书馆,河北唐山 063000)
利用SWOT分析方法对公共图书馆的优势因素、劣势因素、机遇因素和威胁因素进行了分析,从而得出了基于SWOT分析的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策略。
公共图书馆;SWOT;对策
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播知识和信息以及开发智力资源的重要职责,随着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图书馆迎来了数字化网络化的新时代,同时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8次全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4.85亿,2011年年底将超过5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6.2%。这一切标志着一个全新的信息环境——网络环境已毫无疑义地呈现在我们面前。网络不仅孕育出了不计其数的网络用户、网络信息,也孕育出了众多的信息服务机构,那么公共图书馆如何在网络环境下求得生存与发展呢?本文利用竞争情报中的SWOT理论进行分析。
一、SWOT概念
SWOT最早是由美国旧金山大学韦里克(H.Weibrich)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所谓的SWOT分析法,是一种综合考虑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评价,从而选择最佳经营战略的方法。这里S是指企业内部的优势(Strengths),W是指企业内部的劣势(Weaknes-ses),O是指企业外部环境的机会(Opportunities),T是指企业外部环境的威胁(Threats)[1]。
在图书馆建设与管理中借鉴SWOT分析法,能够为图书馆的管理者提供强大的分析工具,多角度看问题,分析出图书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发展的机遇与威胁,形成风险管理意识,以此来制定关于图书馆发展的中长期策略。
二、公共图书馆的SWOT分析
(一)优势因素(Strengths)
第一,读者保障。公共图书馆是广大读者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并有安静整洁的借阅环境,因此有稳定的读者群体。
第二,文献资源丰富。公共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从文献类型来看,除了收藏大量的一次文献外,还收藏了丰富的二三次文献;从文献内容来看,学科门类齐全、专业性强、信息含量大;从文献载体来看,除了大量系统完整的印刷型资料,还有多种数据库、电子图书等电子信息资源;从语种来看,拥有多语种的图书杂志,能及时反映世界的最新科技信息及成果。
(二)劣势因素(Weaknesses)
第一,人均馆藏相对较低。2009年全国公共图书馆总藏量为58 521万件(套),人均0.44册。根据国际图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发展指南》中规定,公共图书馆馆藏应以每人1.5到2.5册为标准。从我国情况看,与国际图联的标准还有很大差距。
第二,图书馆区域发展不平衡,设施陈旧落后。以2009年地市级公共图书馆为例,文化部统计东部地区平均每馆面积为11 189平方米,西部仅为4 951平方米;东部地区平均每馆藏量为75.3万件,西部仅为25.4万件(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2009年全国地市级图书馆分地区平均每馆情况的统计
“十五”以来,公共图书馆设施状况已有较大程度改善,但整体来说,仍然比较落后,不符合现代公共图书馆的功能要求,存在面积不足、建设年代久远的问题。从建设面积看,面积达标率普遍偏低,特别是地市级图书馆,按照《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达标率仅为25%。据文化部统计,2009年全国有1 177个图书馆建成于1990年以前,占图书馆总量的41.3%,市、县级图书馆分别有42.7%和41.1%的图书馆建于1990年以前(详见表2)。这些图书馆的空间布局大多不符合现代图书馆技术要求和建设标准,难以满足信息化布线、防尘、防静电的要求。
表2 2009年全国公共图书馆主体结构建成年份情况
第三,缺乏对弱势群体的关怀。虽然图书馆对残疾人员、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以及农民的关注常常见诸媒体,但这是新闻宣传的需要。据《经济日报》报道,目前我国弱势群体的人数已达1.4~1.8亿人左右,占全国人口的11%~14%,如此庞大的弱势群体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予以关注。但是由于公共图书馆的经费问题,使本来就囊中羞涩的公共图书馆对弱势群体的服务难以尽如人意。
第四,馆员进取心相对较差。由于图书馆工作人员属于事业单位编制,没有下岗或失业的威胁,也没有工作任务上的硬性指标,工作压力较小,因此一些工作人员往往比较懒散,缺乏那种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养成的勤奋刻苦的精神和强烈的工作进取心。
(三)机会因素(Opportunities)
第一,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完善。2008年6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土资源部、文化部颁布的《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规定了国家对公共图书馆可以无偿划拨土地、无偿使用土地,这是我国建国以来文化设施建设的第一个国家标准,该标准的实施使我国文化设施建设有了政策依据,使文化设施的配套建设布局更加合理,并因地制宜进行统一规划。
第二,财政投入加大。“十五”以来,全国各级财政对群众文化机构的财政拨款快速增长,总量大幅增加。据文化部统计,2009年,各级财政对公共图书馆财政拨款达到55.1亿元,比2000年增加41.1亿元,增长295.4%,年均增长16.4%。2010年全国各级财政对群众文化机构的财政拨款达到80.4亿元,比2000年增加68.6亿元,增长了581.4%,年均增长21.2%。各级财政对群众文化机构的投入占全国文化事业总投入的24.9%,比2000年提高了9.8个百分点。国家通过实施县级图书馆和文化馆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等重大文化工程,群众文化设施状况得到极大改善。2010年,全国群众文化机构公共房屋建筑面积达-526.7万平方米,比2000年增加1 296.8万平方米,增长了105.4%。全国平均每万人拥有群众文化设施面积由2001年的100平方米,提高到2010年的190平方米,增幅达90%。
(四)威胁因素(Threats)
第一,布点不均,数量相对不足。据文化部统计,截至2009年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850个,如果用13亿人口来平均的话,约45.6万人拥有一间公共图书馆,相比国际图联所规定的每4公里要有一个较大的图书馆的标准而言,我国西部地区每30~100公里才有一个图书馆,数量上逊色很多。
第二,读者流失。网络环境下,随着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电脑,越来越多的个人掌握上网自检能力,原本有着地理优势的图书馆面临传统读者流失的问题。
信息时代造成了信息以几何倍数的形式迅猛增长。对于图书馆,一方面新书、期刊、报纸的购进速度和数量远远不能满足读者对信息的需求;另一方面海量的图书又造成了读者索书的困难,错架、乱架现象又使一部分重要图书资源变成“死书”。而读者利用网络检索却可以快速、方便地找到所需信息以及更多的相关信息。
由于经费、空间等原因,某些热门图书的复本量有限,很多读者无法从图书馆借到想借的书;或是由于图书馆根本就没有读者想借的书,这时候读者就不得不转向个体书店,或是从网上书店订购此书。
第三,人才流失。信息时代的竞争实际上也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匮乏正是中小型图书馆面临的一个根本问题。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需要大批高层次的、复合型的人才。但是在我国图书馆是一个清贫的地方,待遇普遍较低,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一些人往往跳槽到经济效益相对较好的工作单位,而他们恰恰都是具有一定学历的在图书馆中属于中坚骨干的人员,结果导致许多中小型图书馆在开展以高新技术为依托的信息服务中,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
(五)SWOT矩阵
我们可以用SWOT矩阵(见表3)更加清晰地分析当前图书馆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2-3]:
表3 SWOT矩阵
三、根据SWOT分析,选择采取的对策
(一)以服务读者为中心
以服务人口数量为基本依据,合理布局。依据《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和《公共图书馆用地标准》,结合城市自身的人口分布、结构特点和未来城市规划,建设大、中、小型图书馆,选址做到遵循人口集中、交通方便、位置合理、使用方便的原则,以提高办馆效益。
以实现公民文化权利为出发点,实现图书馆服务均等化,为所有人提供基本平等的图书馆服务,特别是对弱势群体和弱势区域,加强对农民工和外来务工人员文化信息服务的建设。加强对基层图书馆的投入,建设好公共图书馆的基础,加强图书馆服务覆盖空白区域的社区图书馆建设,消除公共图书馆服务的盲点,缩小地区之间、人群之间图书馆服务的差距,逐步实现图书馆服务的均等化。
(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体制
加强法制建设与制度建设,要实现图书馆事业的持续发展,必须要有相应的政策支持,通过立法解决图书馆建设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强化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建设图书馆中的责任,并从监督实施等方面跟进配套措施[4]。各省市制定的条例标准,已经实践证明可行、已成熟的制度应加强执行力,细化实施细则,增强可操作性。
确立政府为主导,多级、多源的投入保障机制。各级政府是公共图书馆经费的主要来源,建立政府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明确各级政府为社会公众提供图书馆服务的基本标准,重点解决基层图书馆持续发展的问题,逐步将图书馆运行经费纳入财政预算[5]。
建立图书馆发展基金,促进经费来源多元化,鼓励个人、企业向图书馆进行捐赠,实现图书馆的持续发展。
建立读者反馈、需求等沟通、调研机制。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需要政府与公民共同参与,只有全民的参与,才能形成供需双方的良性互动,才能深入了解读者的需求,才能通过制度保障公民参与图书馆事务的权利,才能建设符合民意的图书馆。
(三)加强基础业务建设,完善数字化图书馆建设
文献资源是服务的基础,要在文献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制定文献建设计划和采访政策,才能完善馆藏结构,建设符合城市发展的文献保障体系[6]。各图书馆可根据实际创立文化共享工程、建流动图书馆、造信息高速公路等,扩大服务功能、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档次,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馆藏文献信息数字化处理,通过提供电视电影播放、电脑上网、期刊借阅、文娱体育健身活动等,力争让每一个读者都能随时参与自己喜爱的活动,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数字化图书馆使文献信息的存储、加工、传播方式全面变革。灵活的方式使读者可以利用个人电脑、手机,凭借相关有效密码,通过网络进入网上图书馆,在线阅读或下载图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需要阅读实体书的读者,可以先从图书馆局域网终端甚至家中检索馆藏文献,预约时间借阅,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率,以减轻低层次的重复劳动,节约人力和时间,提高效率;图书馆工作人员可将发现和收集的有价值的信息资料进行加工整理,通过网络专题导读、疑难问题解答等方式,为读者提供“快餐式”服务和参考咨询服务。
(四)培养复合型人才,推行图书馆员专业资格准入制度
21世纪图书馆的特点是内容信息化、馆藏文献多媒体化、资源共享网络化、管理手段计算机化[7]。图书馆的各项工作将围绕计算机通信网络、多媒体文献、多媒体信息展开;图书馆的服务正由封闭的、静态的、单一功能的方式向开放的、动态的、多功能的方式转变,馆员必须为广大的读者提供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文献资料,解答各门学科领域的知识性咨询,提供文献综述、信息分析、处理等高层次的服务。因此建立图书馆员工资格准入制度,对图书馆员的职业资格进行认证,只有通过专业资格认证的人员、接受了专业教育的人员才有资格任职于图书馆,以提高图书馆的整体形象和图书馆行业的服务水平,因此,馆员要改变以往那种有无其它专业知识并不重要的思想观念,未来图书馆员除了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较好的计算机知识、外语知识以及敏锐的信息意识和良好的信息处理能力。
加快公共图书馆事业的步伐,保障和实现公民的文化权利,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公共图书馆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快发展公共图书馆,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重大意义。
[1]于良芝,陆秀萍,付金德.SWOT与图书馆的科学规划:应用反思[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9(2):17-22.
[2]徐海荣.图书馆生存与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J].图书馆学研究,2004(11):42-44.
[3]林强.反思SWOT模型在图书馆发展中的应用[J].图书馆学研究,2010(8):11-14.
[4]朱国萍.公民文化权利与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J].情报杂志,2008(6):121-122.
[5]彭立勋.改革开放与城市文化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293-308
[6]毕国菊.图书馆应保障公民的文化权利公平[J].黑龙江史志,2009(9):85-87.
[7]苏韩.谈图书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J].黑龙江档案,2011(3):176.
(责任编校:李秀荣)
SWOT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Construction for Public Library
ZHANG Ju-tao,DOU Shu-qing
(Library,Tangshan College,Tangshan 063000,China)
The paper uses SWOT analytic method to analyze the strengths,weaknesses,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of the public library and then conclude th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the public library.
public library;SWOT;countermeasure
G251.5
A
1672-349X(2012)04-0082-03
2011-10-25
张聚涛(1980-),男,河北高邑人,馆员,硕士,主要从事图书馆资料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