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企业内部控制实现的途径
2012-10-09化工销售南京经营部朱杭莉
化工销售南京经营部 朱杭莉
内部控制是指Internal Control,即指企业内部的自律行为,其实际含义就是企业的管理层以及相关员工实施的为企业的运行效率效果、企业财务信息的可靠性等工作目标的一致达成而合理保证的过程。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即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我国企业也面临了巨大机遇和挑战。同时,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越来越快,也使得我国的企业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生存和发展,必须加强企业的内部建设工作,这已经成我国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成熟,我国企业也成功实现了转型,比如大部分企业已经转变成为自主经营、自主发展的模式。我国在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过程中,总是会出现各种状况,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因为内部控制不足导致经济领域局部管理失衡的现象。企业管理者利用公款谋取私利、会计信息不够流畅、企业员工控制现象等等,最终使得企业的资产严重流失、经济犯罪案件时有发生,这在很大程度上最爱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现代企业要健康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以内部控制理论为指引,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实施途径。
二、企业内部控制实现的主要途径
上文简单介绍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可以看出制约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因素有很多,实际工作中必须从这些影响因素出发,来得出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途径。要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目标有以下几点途径:
(一)要不断改善和适应内外部控制环境
企业的控制环境其实就是指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实际工作中,为了实现企业的目标,其内部控制的设计必须与环境相适应。
对于企业的外部环境来说,企业的日常运营必须服从于社会的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等多项要求,虽然企业的管理层不能对外部环境施加影响,但是他们可以建立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来保证企业内部的高效运行,同时满足企业的外部环境要求。比如说,企业客户的需要是一个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外部要求。学者们正在不断的将其他管理技术注入冠冕管理来完善内部控制的整个过程,在这个原理中明确的要求企业要有严格的质量保障和监督机制,以此来满足企业的外部环境和需求。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相对于外部环境而言较容易控制些,管理层可以通过自身的提高和努力来决定影响因素。比如组织形式和形象、资源的规模和结构等等,这些因素有同时作用于企业的内部文化。企业的企业文化涉及到企业员工对企业运行情况的满意程度、对企业处事方式的认同程度。因为企业的文化不仅反映了员工的态度和行为,同时也影响着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如果企业的文化是积极的有益的,那么企业的内部控制的设计就一定要有利于这种文化。从顾客需求的角度出发来定位企业的文化,需要鼓励和创新。由于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对培养创新性文化的限制,所以,积极做好企业文化工作,对于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控制企业支出成本是衡量企业内部控制效益最重要的因素
这里所讲到的控制只有在经济学上可行,或者处于健康状态的“至高无上”的观念下考虑出来的结果才能够真正得以实施控制。在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以及运行过程中,一定要将控制支出的成本与企业一些不可预测事件(比如错误、低效率工作和舞弊事件等)的风险联系起来进行权衡和考虑。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准确预测和判断风险,并且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将这些风险量化,以方便决策时来研究分析成本效益的控制程序。对于以控制为主要目的的风险评估,其工作重点主要集中在风险的性质和可靠性分析上,还有就是采用最低的成本和控制的可行性分析中。对于风险评价,可以借鉴比较成熟的结构风险分析模式,来评价整个企业的风险或者企业某一项业务的单项风险。除此之外,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还要做到将内部控制真正的融入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应该尽最大的努力来避免内部控制独立发展现象的发生。因为只有将企业内部控制真正融入到企业的日常事务中,才能起到降低控制成本的作用,为企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将内部控制运行中产生的威胁因素重视起来
再科学的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也有可能因为忽略某一个内部与控制运行威胁因素而导致控制系统不能正常的发挥作用。这里讲到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企业管理层不够正直,实施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使原本诚实的人继续保持诚实,而不能有效防范可控制企业管理者的道德风险。在一个企业中,如果企业的管理者或者说是企业的白领层不能很好的遵守企业的道德规范,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也不能高效的运行下去。第二,合谋问题的存在,这里讲到的合谋是指企业采用职责分开,员工分责的控制手段,若员工们联合起来欺诈,控制所预防的不可测事件的风险还是会发生。第三,利益冲突,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利益冲突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特别是企业管理层的利益冲突,同时也严重威胁着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行。第四,内部控制系统外环境的变化,一个高效的内部控制系统的功能会因为其工作环境的变化而逐渐减弱。企业的管理者和内部控制系统决策者需要时刻注意内部控制环境的变化,以及时调整内部控制的策略和技术手段,保持内部控制系统正常运行。第五,管理者当局的忽视,这种威胁尤其重要,因为再好的内部控制系统得不到管理者的重视,也是形同虚设,起不到真正的作用。
(四)做好运行中的内部控制的审计工作,同时也要强化内部控制的外部评价
目前,我国的注册会计师有权利接收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审核的业务,注册会计师在审核的过程中,要参照《内部控制设和指导意见》中的相关规定和意见来来发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和意见。同时还应该将外部注册会计师的审核评价与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有机的结合起来,作为一企业一项独立的审计业务,并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特点来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审计标准,规范该想业务的服务性质等等,加强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实施的控制。
(五)及时编制和修改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体系
根据内部控制的评价结果和整改方案实施情况来编写企业的控制报告,这一报告包括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范围、依据、方法、缺陷、有效性分析等等。2010 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将企业内部控制的缺陷分为三大类,即重大缺陷、重缺陷和一般缺陷。企业编写内部控制手册时,其控制目标的重要程度以及控制风险程度要分为A、B、C 三类,A 类控制点失效或者达到一定数量的B、C 控制点同时失效时,评价审计人员就可以将其评价为重大缺陷或者重要缺陷,对于单个B、C 失效的情况,评价为一般失效。
三、结语
在新的经济环境下,主导企业前进发展的力量不能单一的依靠有形资源,还应该高效的利用无形资源。合理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已经逐渐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无形资源,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杜锐. 建立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体系的思考[J]. 审计月刊.2010(01)
[2]陈汉文,张宜霞.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评价方法[J]. 审计研究. 2008(03)
[3]张先治,戴文涛.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研究[J]. 审计研究.2011(01)
[4]赵西梅,王建新.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分析[J].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