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萝卜哥”遭遇引发的话题

2012-09-30栏目主持陈祥森

中国储运 2012年2期
关键词:农超农产品农民

栏目主持/陈祥森

菜贱伤农,大家都说伤不起

专栏小编:三位专家好,欢迎做客“深度”栏目。现在已近年底,转瞬春节将至,城市居民需要采购农产品以备过节之需,所以本刊也在关注农产品的购销问题。本刊这一期“特别策划”栏目的主题就是谈农超对接问题,我想,能否对此问题请三位专家深入议论一下?2001年秋季对于农民来说卖菜难成了大问题,前些日子,“萝卜哥”韩红刚的遭遇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人们注意到一些地方的萝卜、白菜几分钱一斤都卖不动,大量菜烂在地里,在你们看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把酒临风:今年农民的菜很难卖,像网上爆红的河南滑县农民韩红刚,他的80亩萝卜因滞销送给市民遭疯抢,近日西安市细柳镇石匣村刘小东因近百亩青萝卜难以销售,无奈之下将30多万斤青萝卜全部免费送给别人,他俩想与其烂在地里不如免费送给市民食用。透过这些事的表象,我看背后的问题是农民与市场没有形成对接。

金玉其中:今年农民种菜不赚钱是个普遍现象,内蒙、甘肃等地土豆销路不畅,山东、安徽、辽宁、新疆等地白菜滞销,经媒体报道引起人们关注,有关部门领导亲自上阵推销。“萝卜哥”韩红刚与刘小东也算一个种菜大户,但是即使这样的大户,面对市场也无能为力,眼睁睁看着辛苦一年的收成打了水漂。菜贱伤农啊,需要大家思考问题的根源所在。

夜雨观澜:问题根源是对市场缺乏判断能力。我国搞了这么多年市场经济但仍不完善,不成熟,尤其是农民,上一年种什么赚钱,转过年来就盲目跟风,大种特种导致供大于求,结果卖不出去,只能赔本儿赚吆喝。

专栏小编:虽说市场经济搞活了农民经济,但一些农民对市场经济的认识还是懵懵懂懂,他们不能预判市场的需求,也不知市场需求到底有多大。所以,我看指望他们预判来年种什么、种多少很困难。对此,你们看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金玉其中:我记得以前一些乡村政府还在强迫农民统一种农作物,媒体也在曝光这方面的事。于是有人说,都市场经济了还在搞计划经济那一套。现在看来,你就是市场经济也得有计划,不然今年菜卖不动,明年大家都不种了,菜价肯定又会贵起来。所以,政府应该干预,发布信息,指导农民种菜。

夜雨观澜:卖菜是菜农和买家之间的市场行为,菜价贵或贱政府不应用行政手段干预,应该针对农民把握信息不畅,经营可能落后于市场反应的情况,在市场信息、销售渠道等方面做好服务,让农民在市场的风浪中学会经营并逐渐成熟起来。

把酒临风:我觉得即使今年农民种的菜再多,也不至于跌到几分钱、一角钱的境地。去年是“蒜你狠”、“姜你军”,那是游资炒作,囤积居奇,今年没有了囤积居奇的炒作,但却与去年反其道而行之,收购商或压价收购,或干脆歇啦,可城市消费者买的菜仍然很贵。以萝卜事件为例,收购价仅4、5分钱而市场价却在6角钱上下,十多倍差距从何而来?一边是农民卖菜难,另一边却是城市菜价居高不下,钱让谁赚走了?

专栏小编:我们注意到了,2010年大蒜、生姜、棉花、土豆等大宗农产品价格曾达到历年来的峰值,但今年却普遍遭遇下跌行情,先是四五月份,山东、浙江的卷心菜、江苏的蒜薹,再到十月内蒙古等地的马铃薯,不少农产品价格跌至到成本;近期萝卜、白菜收购价一降再降,这一轮波动有些异常,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把酒临风:我看是受两个因素影响的。一是菜种多了,供大于求;二是人为因素肯定有,媒体报道的山东枣庄大桥蔬菜批发市场就是一个例证。大桥蔬菜批发市场是鲁南苏北最大的蔬菜市场,主要交易产品是秋冬白菜。往年仅白菜的交易量就上亿吨。但是,这样一个远近闻名的市场今年一片萧条,这是为什么?在枣庄市,大桥市场的白菜收购价是每斤0.12元,滕州市场每斤0.09元,肥城市场甚至只有0.05元,价钱已经低得不能再低,可是,收购商还是按兵不动。我想,我国13亿人口这么个大市场足可以消费得掉这些农产品,虽说现在城市居民不储存冬菜了,但他也得吃啊,两个月后收购商再出手,那些储存下来的菜都能卖上好价钱了。

专栏小编:那么,现在面临的问题就是谁来储存冬菜?

夜雨观澜:我看这就牵涉到冷链了。发展冷链应该是我国农产品保存的一个方向,国家应该建设冷库,你收了那么多税干什么?用在民生上,多建些冷库,让农民与城市消费者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得到切切实实的实惠。

专栏小编:这个问题在《中国储运》博客上进行了讨论,有网友提出了个人的意见,我们来听听他说的:莫不如在全国各地的各个城市建一批冷库,这些冷库可以向各个城市的农产品物流公司以最低的价格(只收取成本费用)收取租赁费。冷库的问题如能得到解决,那么城市的菜篮子工程便可高枕无忧了。这些冷库还可以发挥蓄水池的作用,当社会上的农副产品大丰收时,农产品物流公司可以大批量收购,当市场上某些商品短缺时,这些储存的商品可以大批量投放市场,起到平抑物价的作用,这样也就能从根本上杜绝“姜你军”、“蒜你狠”等等怪异现象。

金玉其中:这位网友对此问题认识得很深刻,思路很好,值得有关部门参考。其实建设冷库只是一个方面,关键还是要看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怎样发挥指导作用。不要拿西方的市场经济同中国类比,中国有自己的特色,政府这只手必须发挥作用,不然市场就乱套了,像房地产市场,中央政府不干预房价就疯长,采取强力措施立马房价就刹住了车。至于农产品与市场问题,政府你不管,要么是“姜你军”、“蒜你狠”,要么是萝卜、白菜卖不动。所以,政府应该把该管的管住,该放的放开,解决好农民与消费者之间的市场“肠梗阻”问题。

把酒临风:一个县政府解决本县农产品销路问题很难为他们啊。你们看,滞销的问题往往大规模集中在产区,而我们所在的城市郊区农民的菜没有出现滞销。这说明现在农业发展越来越产区集中化,农产品的消费必然越来越向城市集中,全国这么多个农产品产区,这么多个消费能力超强的大城市,但产区跟销区分离的问题、割裂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仅靠县政府给农民提供一点信息,做些沟通,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我认为,创新思路,中央政府有关部门应该统揽全局,发布指导意见,比如全国大约种多少亩土地的萝卜、白菜能满足全国人民的需求,每个省的产地大约计划种多少,各产地政府根据这个信息给农民提供指导意见,别让农民再跟上一年的风。如果各地政府还是按照老路子,发生一次滞销就组织一次推销,那么政府的工作很可能非常被动,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金玉其中:政府必须有作为,该出手时必须出手,在农产品这方面我们是有教训的。以前我国大豆自给自足,现在是产量大滑坡,进口的转基因大豆已成功占领了中国市场。今年国产大豆的最终产量将在1200万吨左右。对比去年大豆1800万吨产量下滑幅度将超过30%。而从大豆需求来看,国内大豆消费量在6800万吨左右,那就是说我国还得进口5600万吨大豆。进口的大豆几乎都是转基因大豆,占国内消费市场近83%,进口转基因大豆成功占领了中国市场。且不说转基因大豆对人有何伤害,单说我国粮食安全掌控在外国手中非常令人担忧啊。蔬菜还不至于掌控在外国资本家手中,但掌握在“姜你军”、“蒜你狠”手中我们受得了吗?

把酒临风:这就是有关部门不作为的结果。有的官员嘴上说转基因粮食安全与否尚无定论,但他绝对是不吃转基因粮食的。利益集团绑架了我国一些产业,像前些日子曝光的乳品新国标,以“国情”为借口迁就了生产者,敷衍了消费者,使我国的牛奶质量标准全球最低。由此我想,我们已被“姜你军”、“蒜你狠”绑架过了,今年又被菜贱伤农绑架,如果有关部门再不作为,今后还不知出现什么情况呢。本来我们是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可是为什么牵涉到老百姓衣食住行上的民生事却失去了主导作用?

夜雨观澜:如何保障农民利益,如何保障城市居民供给,这些问题考验着政府的服务能力。大家都说政府要转变职能,怎么转?需要创新嘛。众所周知,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都担负着一定的经济职能,但在不同体制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政府职能的范围、内容是不尽相同的。改革开放以前,市场是从属地位。政府即是国有资产所有者,又是市场创造者和企业经营者。现在政府职能发生变化了,经济职能正在弱化。然而,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农民并没有真正成为农村市场的主体,而政府作为服务者却仍在扮演市场主角的角色,市场能不出问题吗?我认为,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市场会自然调节资源配置,调节供给,调节菜价。

农超对接,何时叫好又叫座

专栏小编:其实,政府正在积极转变职能,有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以减少农民损失,保障城市供应。比如,目前搞的农超对接就是把农民与城市消费者的联系链条缩短,减少中间环节来降低菜价。国务院在2008年发布134号文件就搞活流通、扩大消费提出意见,而后国家有关部委多次发文,积极推进农超对接,创新流通方式,加快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三位专家对此是怎样看农超对接这件新事物的?

夜雨观澜:农超对接我看就是订单生产的一种模式,中国在调整经济结构、产业升级之际,这种生产集约化势在必行。经济发达国家的人们买日常消费用品都是在超市采购,中国学习发达国家经验,效仿他们的消费文化也很正常嘛,大量在超市购买各种日常生活用品,包括农产品也越来越像发达国家。从中反映出我们生活水平在提高,劳动力的成本也在提高。当劳动力不再低廉时,摆脱困境的出路只能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集约化,消费场所集约化。

专栏小编:我国生产、营销方式都亟需改变,农超对接或将成为解决农产品销路和市场菜价高的办法之一。

金玉其中:我认为,产销组织方式改变应该有一个模式,应该有一个组织跟农民确定合同,确定订单,农民按照这种订单来进行生产,只负责把生产搞好,按照合同价格供货,不承担价格波动的风险。我不认为这个组织者是超市,超市只不过是个卖场,它的主业是搞好销售,而且蔬菜仅占超市主营业务的很少份额。农民与超市之间的联系,我看还得有个商户把他们串联起来,超市只不过验货、销售而已。

把酒临风:应该有这种商户,它的作用是农产品流通组织者,它来组织农民进行生产,进行储备。国家亦可委托它加大储备,给它储备补贴,把蔬菜储备起来。在储备机制上,我看要有“三驾马车”,除了政府进行储备,地方也要储备,另外以经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储备才是市场的主体。

夜雨观澜: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系完全可以这样做,但我们这儿农民与卖场之间不只是一个环节,而是多个环节,减少中间环节才能缓解农民卖菜难、市民买菜贵。

把酒临风:实际上,从政府到民间都知道要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办法也想了很多,政府也表示要扶持一批大型农产品批发企业,做大做强中间环节的流通企业,引导经营销售公司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专栏小编:确实如此。对于农产品的流通问题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以加强产销衔接为重点,加快建设高效、畅通、安全、有序的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之后有关部委也发文件,制定落实措施,按照中央的部署,大力培育流通主体,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保障农产品流通安全,着力提高农产品流通的组织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让现代流通为农产品“护航”。

金玉其中:据媒体报道,商务部、财政部安排中央财政资金9.5亿元,支持17个省份开展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推动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打造“农超对接”、“南菜北运”等产销链条。

专栏小编:据我了解,农超对接大家都说好,可是叫好不叫座,你们看,农超对接到底难在哪里?

夜雨观澜:当初提出农超对接,是为了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流通环节成本,达到农产品有市场,价格适当,消费者能够吃得上新鲜农产品的目的。可是在实施过程中常常有一些预想不到的问题。一家一户种菜的农民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大生产,超市也根本无法与单个农民谈判订协议,这就需要农民有个经济组织与超市打交道。但是在目前农村经济组织不到位的情况下,农超对接只能停留在口头上。而且农村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方式的改变还需要有个过程,农民的观念还得转变,这不是着急的事。我看应该先搞几个样板试点,从健全农民经济组织方面着手,让农民加入合作组织,让合作组织代表广大农民与超市谈判,避免农民利益受到损害。

把酒临风:为什么叫好不叫座?超市的优势在于销售,农户的优势在于种植,然而,当分散的农户与超市对接的时候,由于相互之间在信息等方面完全不对等,分散的农户就只有服从的份了。超市是在商言商,必然追求最大利益,所以侵害农户的利益也就成为了必然。这就是为什么目前农超对接叫好不叫座的一个主要原因。

夜雨观澜:现在,推行简单的农超对接反而加剧了市场经营风险。大家都知道超市的门槛高,什么进场费、检验费、包装等等,让很多农户和农业合作社心惊肉跳,另外,农民还得先期投入一大笔资金建仓储等物流服务体系才能和超市接轨。再有,超市高标准的质量让农民难以承受,如果一箱产品有一个是坏的,可能整车都得退回,农民受不了这个损失。超市也有自己的烦恼,即使有订单,但在市场价走高时,农民不给超市供货;市场价走低,农民又紧贴超市,弄得超市也无可奈何。

金玉其中:我看到一则报道说,一家采取农超对接的蔬菜既便宜又新鲜。以前这家超市卖的是“五手菜”,即从农村收购商、农村批发市场、城市批发市场、二级批发再到超市,蔬菜从农民的菜园子到市场流程很长,每个环节都需要耗费运输、包装、人工等成本,导致蔬菜被层层加利。虽然从农民手中收购的蔬菜价格不高,但最终卖给消费者的菜价却往往较贵。他们在采用农超对接后,与农村合作社签约,不收取进店费,还以略高于传统收购价采购,将新鲜蔬菜装车后,以最快的流通方式送到超市销售,蔬菜零售价相比一般渠道平均下降25%,使菜农、超市和消费者三方都受了益。

专栏小编:我看农超对接是个方向。如果农户能和超市对接,供应协议签上五年、十年,把价格和数量都敲定了,农民自然就能安心生产,后顾无忧。有资料显示,从2008年有关部委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农超对接”开始,经过四年的实施,目前农超对接已被很多零售企业认可,“超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正在成长起来。相信不久的将来农超对接一定会既叫好又叫座。好,今天谈话就到这里,感谢三位专家的参与,我们下期再见。

猜你喜欢

农超农产品农民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青藏高原上养殖三文鱼 农超对接精准扶贫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潍坊市农产品“农超对接”模式及路径优化
农超对接在辽宁省的发展现状及建议
农产品争奇斗艳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