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州市外来农民工子女幸福度现状探究*

2012-09-29周慧娇宗明夏陈丽娜陈笑笑蔡福满吴永琴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年8期
关键词:民工总体幸福感

周慧娇宗明夏 陈丽娜 陈笑笑 蔡福满 吴永琴

温州市外来农民工子女幸福度现状探究*

周慧娇①宗明夏 陈丽娜 陈笑笑 蔡福满 吴永琴△

目的 了解外来农民工子女的幸福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对589名温州市本地及外来民工子女进行调查测评。结果 ①民工子女与本地中小学生总体幸福感各项因子得分均存在不同程度差异,男性民工子女较女性更担心自己的健康(t=2.19,P<0.05);②民工子女的小学生较中学生幸福感指数高,小学生较中学生对健康的担心及忧郁的心境项目得分偏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3.06,2.23,3.27;P<0.05)。结论 关注民工子女中学生学习压力的释放、有效组织青春期及健康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增加父母与子女的交流时间等均有助于提高民工子女中学生的总体幸福感。

健康心理学;中小学;农民工子女;幸福度

经济繁荣的温州,吸引了大量的外来民工,外来民工子女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巨大群体。社会各界对这些适龄儿童青少年给予了不少关注和研究,但大多局限在其受教育权和生存问题上,对他们的幸福度研究甚少,而一个群体的幸福度恰是反映生活质量的核心标准[1]。本文通过对温州市中小学外来民工子女与本地子女的幸福度现状比较,揭示中小学外来民工子女幸福度现状特点及规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以自然班级为单位,随机选择浙江省温州市外来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7所中小学校4~9年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取自愿回答的形式。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有效问卷589份。其中外来民工子女共296人,中学生134名(22.8%),小学生162名(27.5%);本地学生共293人,中学生123名(20.9%),小学生170名(28.9%)。

1.2 方法 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2]的前18项内容与自行设计的人口学量表结合进行问卷测量。用来评价受试者对幸福的陈述;人口学问卷包括一般情况(性别、年级、类别等)、学习学校及社会等项目。

调查前,通过查阅文献设计好问卷,并随机对10名中、小学生进行预调查,完善问卷。再联系各中小学老师协同发放问卷,调查前进行统一培训,以便让受测人员充分理解调查表的各个项目。参与调查的中小学生独立填写,不记名完成并上交合作学校的老师收回。

1.3 统计处理 调查数据采用SPSS 13.0录入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民工子女总体幸福感性别差异比较 见表1。

表1 总体幸福感性别差异比较(±s)

表1 总体幸福感性别差异比较(±s)

?

注:*P<0.05,下同

表2 小学生总体幸福感差异(±s)

表2 小学生总体幸福感差异(±s)

?

表1显示,民工子女中男生和女生仅在对健康的担心上差异有显著意义,其他得分均无显著差异。

2.2 小学生总体幸福感差异比较 见表2。本地小学生与外来民工小学生仅在“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得分均无显著差异。

2.3 中学生总体幸福感差异比较 见表3。本地中学生与外来民工中学生仅在“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项目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得分均无显著差异。

表3 中学生总体幸福感差异(±s)

表3 中学生总体幸福感差异(±s)

?

2.4 民工子女中小学生总体幸福感差异比较 见表4。外来民工子女中小学生与中学生在“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对健康的担心”及“忧郁或愉快的心境”项目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得分均无显著差异。

表4 民工子女中小学生总体幸福感差异(±s)

表4 民工子女中小学生总体幸福感差异(±s)

?

3 讨 论

3.1 幸福感的诠释 中小学生幸福感是指中小学生以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为基础对自我存在状态的主观心理体验,是由认知、情感等心理因素与外部因素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积极的主观心理体验[3]。要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与研究外来民工子女的生存与发展状况,仅关注他们的教育问题是不够的。国外研究表明,各生活领域青少年对学校满意度水平最低,对学校生活的不满意可导致一系列的负性后果,如学业成绩不良、退学、违纪等。因此,大力开展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既可丰富和深化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又有助于改善和提高青少年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3.2 温州市外来民工子女总体幸福感的特点

3.2.1 中小学生中女生的幸福度比男生略高 本调查中有七成多一点的女生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满意,仅有不到二成的男生感到满意。研究[4]发现,对父亲和母亲的表露水平越高,青少年对自己的生活越满意;对父亲的表露水平越高,个体所体验的正性情感越多,负性情感则越少。该研究发现男生的表露水平显著低于女生,而自我隐瞒水平则显著高于女生,这一结果与本调查相似。

男生表现出更多对健康的担心。男生比女生更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女生比男生更关心情绪等心理健康状况,特别是在对待吸烟、饮酒等生活方式的态度上女生表现的最为明显[5]。男生生理的迅速发展与心理发展的滞后这对矛盾会使一些学生过分地关注自己在外貌、体形等方面的变化,使学生常常不能正确地认识生理自我。而女生可能随着身体的发育,接受到青春期教育较多,正如前面所提到,女生有更高的表露水平。目前,我国普遍存在学生接受父母有关青春期方面的教育所占比例很小,家长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各中小学应加强对外来民工子女尤其不能忽略男性青春期及正确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

3.2.2 外来民工小学生与本地小学生的幸福度总体差异不大 只在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上外来民工小学生比本地小学生显示出更高优势。外来民工小学生家长常在外打工,照顾子女的时间少,他们的子女从小就有较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能力,具有较好的自控能力;有的甚至过早体会到生活的艰辛和担负照顾家庭的重任,与同年龄的孩子相比,自理自立的意识与能力较强;也有的生活在长期的流动生活中,与同年龄孩子相比,处世技巧要成熟与丰富得多,与人交往的能力要强。而本地小学生往往在家长过度的关注和保护下,更多依赖父母。另外,家庭收入水平对儿童独立性和自我控制的发展具有反向效果,即收入水平越高,儿童的独立性和自我控制的发展水平越低。

尽管外来民工小学生在情感与行为上有较强的控制能力,易形成独立性较强的性格,但如果太过放任自流,也可能对其将来人格的形成有不良的影响[6]。因此,外来民工小学生的父母应更加重视对子女的照顾,形成良好的教育观念和管教态度,建立既尊重儿童的要求与独立性又能限制儿童的不良行为习惯和冲动的父母控制模式,从而让其感受到更多的情感温暖和关怀。

3.2.3 外来民工中学生能体验到更多的生活满足和兴趣相比本地中学生,外来民工中学生能体验到更多的生活满足和兴趣。这可能是由于大多民工子女从小就融入了城市生活,在心理上已城市化,生活场所变动给其心理带来的消极影响已经慢慢减少。现在,社会各界人士都相当关心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和教育问题,给其提供了一个宽松、良好的大环境。另外,民工子弟有着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生活习性和心理特征,他们在民工子弟学校就读,也可能在学校生活范围内避免了一定比例的社会影响因素,如歧视等。民工子弟所构成的同质班级,会在一定程度上掩饰或消除消极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班级同伴的不良影响[7]。因此,外来民工子女更能体会到生活的满足和兴趣。

3.2.4 民工子女中学生的总体幸福感较小学生得分偏低民工子女的中学生能较多体验到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但在对健康的担心、忧郁或愉快的心境方面得分较小学生低。我国正在不断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来充分保证青少年的各种权益,且现在大多数的家庭都能为孩子创造一个相对自由和宽松的空间,子女也能充分享受到父母的关爱和支持,这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充分的物质保障和心理支持。因此,青少年对生活感到更多的满足。调查发现,多数小学生是因社会上各种食品卫生事件频频曝光,由于片面认知而增加了对健康的担心,因此,应加重对食品卫生的监管力度,并加大正面宣传,以免误导小学生的认知。

自我感觉、学习自信、与父母关系、与朋友的关系都可能造成抑郁的情绪[8],以致幸福度降低。由于青少年自我意识感、独立感增强,需要父母更多的理解和宽容,容易获得心理上支持。而在现实生活中80后的父母望子成龙,在子女儿童时期就寄予厚望,与现实条件的不允许往往产生很大落差,因此常表现出拒绝、否认、惩罚等行为,亲子关系相对来说会比较疏远,儿童更易由此产生孤独和冷漠等负性情绪体验。

综上所述,关注外来民工子女特别是男生情感的倾诉,有效组织相对的青春期及健康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增加父母与子女的交流时间,建立良好的家庭管教模式,帮助中学生释放学习压力,关爱民工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扩大外来民工子女的社交活动范围等措施,均将有助于完善他们的幸福感。

[1]朱凯兵.如何构建规范的幸福度指数[N].联合日报,2007

[2]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83-85

[3]曹飞.初中学生幸福感评价指标体系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0 (16):9-12

[4]李董平,余苗梓.青少年自我表露和自我隐瞒的特点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4):83-90

[5]马德珍,顾怀婷,李军.中学生健康知识态度调查及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8(1):81-82

[6]张伟,林崇光,叶敏捷.温州市部分小学生心理健康与父母养育方式对比研究[J].医学与社会,2008,21(11):61-63

[7]郑信军.外来民工子弟父母教养方式和班级同伴关系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2003,26(4):762-763

[8]龙丽琼.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0(7):795-801

Well-being of M igrants’Children in Wenzhou.

Zhou H uijiao,Zong M ingx ia,Chen L i’na,et al.D epartm ent of N ursing,W enzhou M ed ical College,W enzhou325000,P.R.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tatu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well-being of m igrants’children.M ethods A totalof 589 local students and m igrant children in W enzhou were tested by GeneralW ell-Being Schedule(GWB).Results ①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eneralwell-being between m igrant children and local students in pr imary and m iddle school students. M igrant boysweremore concerned about their health than girls(t=2.19,P<0.05).②Compared w ith thewell-being index of the m igrants’children of m iddle school students,pr imary school students had higher index and more worried about health and melancholy problem s(t=-3.06,2.23,3.27;P<0.05).Conclus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well-being of m igrants’children of m iddle school students,we can focuson studying the pressure release of them igrants’children ofm iddle school students,organizing effectively about adolescence healthy life style and heath education,increasing the parents and children’exchange t ime and so on.

Health psychology;M iddle and pr imary school;M igrants’children;W ell-being

2012-02-16)

① 中国.温州医学院护理学院 325000 △通讯作者 E-mail:wyq@wzmc.edu.cn

温州医学院学生科研立项资助(项目编号:wyx201002025);温州市科学技术局课题资助(项目编号:R20100169)

猜你喜欢

民工总体幸福感
用样本估计总体复习点拨
2020年秋粮收购总体进度快于上年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外汇市场运行有望延续总体平稳发展趋势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寒冷冬夜 地下通道睡滿待業農民工
直击高考中的用样本估计总体
谁更老实?
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