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社会适应性的现状调查

2012-09-29浦昆华白新杰何林姣孙云瑞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年8期
关键词:平均分人际适应性

浦昆华白新杰何林姣孙云瑞

中学生社会适应性的现状调查

浦昆华①白新杰②何林姣①孙云瑞①

目的 探讨中学生社会适应性状况。方法 采用中学生社会适应性量表对452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中学生社会适应性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3.42),高水平社会适应性的中学生比例较少(10.84%);②在心理优越感维度上,是否受过老师的责罚歧视(t=3.02,P<0.001),是否受过同伴的欺负孤立(t=2.57,P<0.01),母亲受教育程度(F=3.20,P<0.05)存在显著差异;③在心理能量维度上,初中和高中(t=2.45,P<0.05),是否受过老师的责罚歧视(t=2.73,P<0.001),是否受过同伴的欺负孤立(t=2.41,P<0.05),母亲受教育程度(F=5.51,P<0.01)有显著差异;④在人际适应性维度上,性别(t= -3.70,P<0.001),是否受过老师的责罚歧视(t=2.50,P<0.01),是否受过同伴的欺负孤立(t=3.85,P<0.001),母亲受教育程度(F=2.99,P<0.05)有显著差异;⑤在心理弹性维度上,是否受过老师的责罚歧视(t=1.96,P<0.05),是否受过同伴的欺负孤立(t=2.34,P<0.05),母亲受教育程度(F=4.70,P<0.01)有显著差异。结论 中学生社会适应性处于中等水平。

中学生;心理优越感;心理能量;人际适应性;心理弹性

社会适应是指“个体接受现存的社会生活方式、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过程”[1]。黄希庭将社会适应界定为个体在适应社会环境与变化过程中所具备的或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和人格特质[2]。

目前,国外研究主要把人格因素作为社会适应性的结构[3],强调个人独立和社会责任标准等外在行为表现[4],研究对象多集中于智障和生理缺陷者。国内研究主要从内隐心理问题(焦虑和抑郁等)和外显问题行为(违法纪和物质依赖行为等)来评估个体的社会适应功能,自尊和主观幸福感也被部分学者用作评价指标。大多数研究看重个人(自尊、人格、认知风格、情绪调节、时间管理等)及家庭因素(教养方式、经济地位、亲子依恋等)对社会适应性的影响[5],而对心理过程和结构探析社会适应性的研究极少。研究对象多集中于儿童群体,关于青少年的研究鲜见。

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具有密切关系,社会适应性好的个体心理会更加健康[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增强青少年社会适应的能力[7]。”青少年处于心理发展的特殊时期,有很多因素影响其社会适应性,从而影响心理健康。有研究发现,初中生心理不健康的约为15%,高中生约为19%,并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本文从社会适应的结构来探析中学生的社会适应性现状。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从云南省6个地州抽取600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有效问卷452份,其中初中学生292人,高中学生160人;男生227人,女生224人。

1.2 方法 中学生社会适应性量表:陈建文、黄希庭于2004年编制,共70个条目,有心理优势感、心理能量、人际适应性、心理弹性4个维度。重测信度和同质性系数均在0.600以上。

1.3 统计处理 应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

2 结 果

2.1 中学生社会适应性的总体特征 见表1。中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平均分为3.42,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但具有高水平社会适应性的人数少,平均分在4以上的人数仅占10.84%。人际适应性的平均分最高,心理能量的平均分最低,心理弹性平均分在4以上的人数最少,仅占3.82%。

2.2 中学生社会适应性的差异比较 见表2。

表1 中学生社会适应性及其各维度的总体情况(n=452)

表2 中学生社会适应性的差异比较(±s)

表2 中学生社会适应性的差异比较(±s)

注:*P<0.05,**P<0.01,***P<0.001

?

表2显示,性别在人际适应性上的得分有极其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女生的平均分明显高于男生的平均分;学习阶段在心理能量维度的得分有显著差异,初中生的平均分显著高于高中生的平均分;在是否曾受过老师的责罚和歧视上,4个维度的得分及总分都有显著的差异,没有过的平均分明显高于有过的平均分;在是否曾受过同学或同伴的欺负和孤立上,4个维度的得分及总分都有显著的差异,没有过的平均分明显高于有过的平均分。母亲受教育程度不同的中学生在4个维度上的得分以及总分都有显著的差异,表现为母亲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中学生,其心理优越感、心理能量、人际适应性、心理弹性的得分及社会适应性总分就越高。

3 讨 论

3.1 中学生社会适应性的状况 中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总体上处于中等程度,但具有高水平社会适应性的比例极少。现在的中学生生活在“蜜罐”里,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受到的生活磨练少,缺乏独立性,对父母的依赖性强,习惯于父母的安排,自理能力差,进而影响其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3.2 中学生社会适应性在人口学因素上的差异表现 女性外向、乐群、信赖随和、善于体贴人且易感情用事等人格特征[8]使得女性更加乐于、善于、愿意与人相处,所以女生的人际适应性比男生好。初中生的心理能量较高中生更强,这说明初中生在情感、意志、认知上拥有的应对压力的心理资源比高中生多。近年来,高考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高中生受到来自社会、学校、家庭各方面的高期望和高压力,学习任务繁重,面临的困难和挫折更多,相对初中生而言,他们的活力和动力显得不足,因此心理能量较弱。有研究表明学生遭受教师的心理惩罚越深,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就越低[9],不公平的责罚和歧视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等,导致其社会适应性偏差。曾受过同学或同伴欺负和孤立的中学生自尊水平低,并存在焦虑、压抑和孤独等不健康心理[10],他们对人的信任感、社会接纳程度、乐观倾向等方面会因此而降低,社会适应性较差。与母亲的情感联结是青少年敢于迈出社会适应的第一步[11]。受教育程度高的母亲懂得如何给孩子更多的安全感、优势感、人际信任感等,也会给孩子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因此母亲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中学生社会适应性越好。

[1]朱智贤.心理学大辞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673-675

[2]黄希庭.人格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605-606

[3]M ccrae,Casta.Personality trait structure as a human universal[J]. American Psychologist,1997,52:509-516

[4]M athoney J L,Bergman L R.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considerations in a developmental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positive adaptation[J].Applie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02,23:195-217

[5]方晓义,徐洁,孙莉,等.家庭功能:理论、影响因素及其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J].心理科学进展,2004,12(4):544-553

[6]安伯欣.父母教养方式、亲子沟通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4

[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N].人民日报,1999-6-17(1)

[8]霍团英.杭州市中青年领导干部人格特征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5):354-356

[9]高莉.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心理惩罚[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 38(6):53-55

[10]王莉萍.中小学生欺负/受欺负与学校适应的关系研究[J].山东省团校学报.2007,15(6):39-42

[11]琚晓燕,刘宣文,方晓义,等.青少年父母、同伴依恋与社会适应性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27(2):174-179

Survey on Social Adaptability of M iddle School Students.

Pu K unhua,B ai X injie,H e L injiao,et al.Yunnan N orm al U niversity, K unm ing650500,P.R.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ocial adaptability of m iddle school students.M ethods A total of 452 studentswere investigated by the social adaptability of second school students scale.Results Social adaptability of m iddle school studentswas at the secondary level in general(=3.42),the proportion of high level social adaptability of m iddle school students was low (10.84%).②On the sense of psychological superiority d imension,whether they suffered from punishment and discr im ination of teachers(t=3.02,P<0.001),whether they suffered from bullying and isolation of peers(t=2.57,P<0.01)and mother’s education level(F=3.20,P<0.05)exis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③On the mental energy d imension,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junior and senior stage(t=2.45,P<0.05),whether they suffered from punishment and discr im ination of teachers(t =2.73,P< 0.001),whether they suffered from bullying and isolation of peers(t=2.41,P<0.05)andmother’s education level(F =5.51,P<0.01).④On the interpersonal adaptation d imension,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ender(t=-3.70,P<0. 001),whether they suffered from punishment and discr im ination of teachers(t=2.50,P<0.01),whether they suffered from bullying and isolation of peers(t=3.85,P<0.001)and mother’s education level(F=2.99,P<0.05).⑤On the mental resilience d imension,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whether they suffered from punishment and discr im ination of teachers(t=1.96,P<0.05),whether they suffered from bullying and isolation of peers(t=2.34,P<0.05)and mother’s education level(F=4.70,P<0.01).Conclusion The overall social adaptability of m iddle school students ismoderate.

M iddle school students;The sense of psychological superiority;M ental energy;Interpersonal adaptation;M ental resilience

2012-02-05)

① 中国.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昆明) 650500 E-mail:ynsdsjb@126.com ②云南省公安消防总队

猜你喜欢

平均分人际适应性
微信聊天自我表扬的人际和谐管理研究
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卷评析及备考建议
这样做合理吗
教你学会平均分
人际自立特质、人际信任与合作行为关系研究
搞好人际『弱』关系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平均分一半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