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世界杯中国女排及比赛对手进攻打法分析
2012-09-28张炎
张炎
(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福建福州 350108)
2011世界杯中国女排及比赛对手进攻打法分析
张炎
(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福建福州 350108)
采用录像统计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对2011年女排世界杯比赛,中国女排及对手的进攻打法分析。通过分析得出,中国队获得第三名的好成绩主要是由于在战术上的快速多变,并且在2、4号位的强攻上与其他球队相比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在调整进攻上与国外球队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进攻点太少。同时,在立体进攻上和外国球队有明显的差距。
中国女排; 世界杯; 进攻打法
中国女排以8胜3负的成绩取得了2011年女排世界杯的第三名,拿到了直通伦敦的资格。笔者通过对录像资料的统计,对中国队和国外队的战术打法的运用做出统计和对比分析,试图寻找出中国女排的战术打法和国外女排的区别,并对女排的战术打法的优劣势进行探讨。
一、研究对象
参加2011年世界杯女排赛中国队、美国、阿根廷、阿尔及利亚、日本、韩国、多米尼加、意大利、塞尔维亚等8只球队,共8场32局比赛。运用数据统计分析、对比法对参与上述8场比赛的球队所采用的战术打法,即二、四号位的强攻、后排的强攻、平拉开、前快、背快、前飞、背飞、短平快、时间差、前交叉、后交叉、背交叉、梯次攻和立体进攻进行统计,运用中央电视台实况录像进行比赛统计,收集数据,进行数据处理。
二、结果分析
1.战术总体对比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中国队的进攻总次数为1064次,成功总次数为505次,成功率为47.46%。而其他队的进攻总次数为1050次,成功总次数为369次,成功率为35.14%。中国队的成功率要明显高于外国队,这说明中国队在进攻中很重视成功率,并不是一味地盲目进攻。这里值得说明的是,中国队和阿尔及利亚、韩国以及阿根廷的比赛中,都是3∶0大胜,并且将对方得分控制在每局平均分14分,这也就是中国队进攻次数多,并且成功率还高的一个原因。
表1 中外进攻对比统计表
从二、四号位的强攻分析,中国队的二、四号位的进攻总次数是139次,成功率为53.96%。外国队的二、四号位进攻次数是179次,成功率只有35.20%。中国队的成功率高出外国队18个百分点。这说明中国的二、四号位的强攻并不是简单的盲目的强攻,而是灵活的,多变的,并且能够有效的避开对方的拦网手和注重了打点打线。
前排战术攻的数据则说明,中国的前排战术进攻的成功率远远高于对手。双方的成功率分别是57.62%和39.78%,中国女排的前排快球成功率高出18个百分点,这是中国队取得奥运门票的关键所在。中国队依然坚持自己的快变战术,并且打出了高的成功率,从而有效地遏制对手。中国女排依然保持了快变灵活的优良传统,同时也保持了高效。
从调整强攻中可以看出,中国队的调整强攻成功率是24.91%,略低于外国队的平均水平26.23%。这说明在调整强攻上,中国女排的调整进攻能力还是落后于其他国家,特别是意大利、美国等强队。
但是从后面的立体进攻战术可以看出,中国队的立体进攻战术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落后于外国队的平均水平。这说明,外国队的立体进攻战术已经基本成型,而中国的立体进攻战术还是处在一个有待提高的水平上。我们的二次攻战术运用和其他队伍的运用次数和效率都相差不多。
2.二、四号位的强攻分析
从表2中可以看出,中国女排的二、四号位的强攻数量有238次,外国队有316次强攻。其中中国队的四号位的强攻的数量(231次)和成功率(58.00%)都超过了外国队的成功率。中国女排的四号位强攻之所以能有如此高的成功率,有如下几个原因。首先,女排主攻队员的身体较高,现在女排的主攻手惠若琪和王一梅的身高分别有192和190cm。现在的世界女排队伍中,最具实力的主攻的身高大多在190以上。以往中国的主攻一直在高度上有差距,现在差距减小,成功率提高也就顺理成章的事情了。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中国队的四号位的强攻有很大一部分是有快攻进行掩护的情况下进行的,有快攻的吸引拦网就容易把球打死。
表2 二、四号位强攻统计分析表
中国女排二号位的强攻次数要远远少于外国女排的进攻次数,并且中国女排的二号位强攻和四号位的强攻比起来,二号位的强攻次数也是屈指可数,只有7次。中国女排的强攻过于集中,都是集中在四号位,而忽略二号位的强攻。同时我们的快球掩护强攻战术,没有一个是用在二号位的。相比较而言,外国队的快球对二号位的快起掩护强攻的战术却有79次,成功32次,成功率是40.50%。这就说明,外国队把二号位的强攻作为一个重要的得分手段,而中国队却没有做到这一点,在强攻上进攻点过于单一,应该在以后的训练的注意,注意2号位的强攻的开发。
3.前排战术攻对比
从表3中可以看出,中外球队的前排战术攻还是以三号位快球、背快、背飞以及交叉战术为主。中国队在380次前排战术攻中,成功了214次。外国队总共224次前排战术攻,成功了92次。中国的前排战术攻的成功率是56.32%,外国的前排战术成功率是41.07%。中国队无论是在进攻次数上还是进攻质量上都是远远高于对方的。其中,三号位快球和背快、背飞以及交叉的进攻次数分别是83、72、151、54次;占前排战术攻总数的360次,其中成功次数为198,成功率为55%。而其他队在这四项上的进攻总次数是120、23、64、9,占前排进攻总数的216次,其中成功次数为89,成功率为41.2%。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女排的进攻在背快、前快、背飞以及交叉战术的运用上有独到之处,在运用的数量和质量上均远远高于对手。
表3 中外前排战术攻对比统计表
其他的前排进攻战术运用较少,但是成功率都比较高。其中梯次进攻和平拉开进攻的成功率是100%。这几种战术可以加大运用的力度。运用得当可以增加战术的选择性,可以在常规打法进攻受阻的时候起到奇兵的作用,打开局面,取得胜利。
4.调整强攻的对比
从表4可以看出,双方调整攻的位置主要集中在一号位、二号位、四号位、六号位。中国女排的调整进攻共有289次,其中主要集中在四号位,占总次数的70.59%,这足以看出,中国女排队调整攻对四号位的依赖。相比四号位的调整进攻,其余几个位置的调整进攻都是零敲碎打,次数少,成功率也不高。这说明中国队的调整攻的进攻点偏少,只是着重于四号位的调整攻,这样就容易让对手抓住规律便于及时的组织防守阵型。从对手方面来分析,外国队的四号位调整强攻共有181次,占据了调整攻总次数的54.03%,远远低于中国队的四号位的调整强攻率。对方只有四号位的调整攻的命中率比中国队低,而其他三个位置(除去三号位和五号位)的调整进攻的比例分别是9.56%、13.73%、21.79%。其余位置的调整攻无论是从次数上还是从成功率上来讲都比中国队要高。
表4 调整强攻的对比统计表
5.立体攻和二次攻的对比
现代排球由于立体进攻的引入,使得排球进攻向纵深发展,丰富了排球进攻的战术。但是立体进攻由于前后排的限制,需要队员个人有超强的个人技术以及整支球队有默契的配合。中国女排的立体攻在六号位和一号位的进攻在数量和效率上都低于外国队。这说明,中国女排的立体进攻还不是很成熟,还需要更多的磨练。中国女排中,惠若琪、王一梅、张磊都有后排进攻的能力,并且后排进攻由于进攻点离球网远,不容易被拦网。另外,前排的跑动进攻战术更是中国的特长,所以说中国女排的立体进攻还有很大的上升的潜力。
表5 立体攻和二次攻的对比统计表
二次攻则是队员在临场做出的选择,是球员对整个比赛的得分嗅觉的一个体现。在本次比赛中,中国队的二次攻一共得到了13分,虽然在成功率上和外国队差不多,但是数量上远远多于对方,这反映了中国女排对比赛的现场得分机会的把握较好,特别是魏秋月在吊球这一方面做的很好,成功率很高。
三、结论
第一,中国女排在本次世界杯比赛中,总进攻成功率明显高于国外队总进攻成功率,这主要由于中国队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来得分,即网前强攻、快攻和后排进攻相结合的多变战术,提高了中国队总体进攻成功率。
第二,中国队在四号位的强攻水平明显提高,在与国外11个队总体比较上还有一定优势,但与美国和意大利等强队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在二号位强攻上差距明显。中国女排的快球掩护强攻战术成功率很高,但是全都是在四号位,而外国队则是二、四号位都有快球掩护强攻。这也是二号位在强攻上的差距,应当多组织二号位的快球掩护强攻战术,增加强攻点。
第三,战术快攻在组织上以快速多变为主,这就是中国队之所以取得奥运会入场券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有效地遏制了国外队其它技术因素的发挥。战术上的快速多变应是今后坚持的方向。
第四,调整攻的进攻点过于集中,都集中在四号位,其他位置击球少,成功率低这是一个很大的不足,应当学习外国的多点调整进攻战术,来增强自己的调整进攻能力。
第五,在利用后排的立体进攻中,国外队明显占有优势。因此,提高和加强立体进攻也是中国队增加攻击点的有效途径。现在中国队的人员配置在立体进攻上有很大的潜力。
[1] 杨劲苍,樊国庆,那树森.中国男子排球队参加第9届世界杯排球比赛得分情况比较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0(9).
[2] 金学斌,吴 毅,张新芳,等.第9届世界杯女排赛中国队及与比赛各对手战术运用效果比较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 (5).
[3] 刘曙亮.第14届釜山亚运会女子排球比赛技战术运用及得分效果分析[J].体育与科学,2002(11).
[4] 薛永业,王贵生.2002年全国男排联赛冠军江苏男排的技战术优势探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4).
[5] 周爱东.14届排球世界锦标赛中外男排技战术比较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4).
G 842
A
1672-6219(2012)增刊-0145-03
2012-03-26
张 炎,男,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