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特殊群体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及启示
2012-08-15游琴,王芸
游 琴,王 芸
(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湖北宜昌 443002)
浅析高校特殊群体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及启示
游 琴,王 芸
(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湖北宜昌 443002)
随着大学近年来的大幅度扩招,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也越来越多样化,各种导致学生特殊群体形成的原因逐渐呈现出多层次和复杂交叉的现象,笔者通过对多年来的学生工作实践中碰到的各种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对学生的特殊群体问题进行探讨,以期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实际效力,保证学生工作在安全稳定中求发展。
特殊群体; 大学生; 教育管理
随着国家大学扩招,大学里学生的基数在不断增长。在新的社会背景下,特征性格分明的90后学生也陆续入校,一方面为大学的思维领地带来了新鲜血液,另一方面,也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高校里的年轻学子思维活跃,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领地成为新锐思维的集散地。在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这个充满勃勃生机、个性张扬的群体里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特殊群体学生,了解这些特殊群体的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重要课题,大学生的教育管理也遇到了新的挑战。本文试图通过对特殊群体大学生的生活背景、日常表现、思想状况进行分析,思考对这一群体进行教育与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大学生特殊群体的类型
通过多年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一线工作,笔者认为特殊群体的大学生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经济困难学生群体。面对学生群体中的“高帅富”,学生群体中的“矮矬穷”群体面临的压力很大,大学生处于心智趋向不断成熟的阶段,不排除有部分大学生对于社会贫富差距、同学间家庭境况的差别不能合理对待,从而产生消极的想法和情绪。
(2)情感困惑学生群体。大学生的平均年龄大多处于19~23周岁之间,这个阶段的年轻人生理和心理的成熟,使之产生了对异性的爱慕和冲动。然而,大学生发生极端事件的绝大部分原因都是出于情感受挫,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对于大学生的情感问题的极大关注。
(3)网瘾严重学生群体。网络的开放和游戏的不断开发,对于自控能力相对较差一些的大学生是一个极大的诱惑,特别是男生群体。很多成绩优异的学生,在面对网络游戏的诱惑面前也毫无招架之力,新鲜刺激也制造了很多学生成长的悲剧,颠覆了教育的积极意义。
(4)心理问题学生群体。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来自于独生子女家庭,家庭教育环境的缺失,导致了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压力很大,在孤独感笼罩下,越来越多的抑郁症、自卑心理、性格极端学生进入教育管理者的视野。
(5)特殊家庭出身学生群体。不同的家庭背景以及家庭教育,在学生的身上烙下了挥之不去的印记,学生亲情的缺失、亲人的去世、父母的离异,家庭遭遇突然的变故都能极大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社会的离婚率上升的大环境,也带来了少部分大学生群体的生活压力。
(6)学业困难学生群体等。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然而因为高考的失意、缺乏人生明确的目标、或者遭遇了打击而没有得到及时、合理的干预等情况下,大学生往往会表现为对学习的漠不关心,不去上课,考试挂科,最终导致不能毕业,不能按时拿到学位证和毕业证。另外,教育的区域性水平差异,也导致了部分学生的学业困难状况。
对于高校的教育管理者来说,这些特殊群体学生的出现,是大学生群体中的重点关注对象。对于这些学生,我们应该区别对待,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公正、平等地对待学生,对学生中出现的消极心理进行积极干预,以达到育人的利益最大化。从理解和关心学生的角度,应主动和学生接触,耐心去倾听学生的想法和困惑,积极传道授业解惑;在学校的经济资助政策下,本着帮扶困难学子的目的,公平、合理使用国家经济资助手段,减轻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经济压力,同时,强化学生的励志意识,弱化学生对社会贫富差距的反差意识,开展多类型的学生活动,发掘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促成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二、接近学生,了解学生,认识和引导学生中的特殊群体
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针对大学生的特殊群体,首先高校的教育管理者要努力去接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了解学生真实的感觉和心理状态。大学生经历了多重文化的影响和冲击,方式各异的家庭教育和媒体的报道影响等因素,使学生形成了各自独立而又不同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同时,独生子女家庭的成长环境,带来了目前一些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对外界的兼容性很差,不能接受和理解现存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这也使教育者开始正视文化教育在现代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媒体对于教师群体中的特殊事例的负面报道也使得问题学生往往在交往中不信任老师,不尊重老师,不理解老师,这会给高校教育管理者带来假象,看似平静的学生群体其实很不平静,一些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背离正确和正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只有真正地接近学生,融入学生当中去,才能真正地了解学生的问题,及早发现可能产生问题的各种苗头和倾向,尽早地纠正和制止,以免出现安全和稳定事件和事故。这就要求高校教育管理者们积极转换角色定位,服务者和管理者角色双管齐下,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口碑,在处理学生事务问题上秉公办理,与学生谈话注意说话的艺术,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力图成为学生真正的朋友,为学生排忧解难,努力得到学生们的信任。这也要求学生工作者具有高尚的品德和责任心,真正地热爱学生工作。
其次,高校教育管理者要具有正确的判断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接近学生,分门别类了解特殊群体学生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并努力去解决问题,削弱问题带来的消极影响。比如,大学里有很大的一个特殊群体便是沉溺网络游戏的学生,这个群体的学生往往入校的时候成绩不错,有的甚至很好,但是一旦沉迷于游戏,经常旷课,白天睡觉,晚上熬夜打游戏,各种课程挂科,最让人痛心疾首的便是这些学生明明知道玩游戏不好,但是就是戒不掉,呈现出上瘾的现象,最后难于毕业,有的要留级直至退学。笔者认为,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一般的劝导其实作用甚微,甚至父母的劝诫都不能挡住网瘾学生迈进网吧的双腿。
其实,这样的学生需要极大的关怀和彻底的心与心的碰撞,处理这样的问题,把握三个要素往往事半功倍:一是鼓励学生认识到自身的更多优点。这是给学生信心。在由于多次旷课不学习导致的挂科后对自己重树信心,以免破罐子破摔;二是引导学生建立其他的兴趣爱好,分散学生对游戏的注意力,这是给他指明了生活的意义,游戏只是生活方式的一种,而其他方面可以做得更好。建立这种兴趣导向,让学生远离游戏;三是帮助学生建立和同学、朋友间的联络,老师和父母都可以做他的知心朋友和倾听者。一般而言,沉迷于游戏的学生,心中寂寞孤独,在现实中生活不如意又无处述说,逃避现实之下才在网络中寻求安慰和刺激。学生可以通过与老师、父母和同学朋友间的交流来排解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不如意,从而勇敢面对现实,不再逃遁虚幻的世界。总之,这对高校教育管理者自身的业务素质提出了要求,需要他们多多积累和学习别人的有用经验,在平时的工作中注意思考和总结。
三、建立对大学生特殊群体心理危机的干预机制
健全的学生咨询网络和建立学生预警干预的机制,是目前解决特殊群体学生的利器。教育者单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特殊群体学生往往出于面子观念或自卑心理,喜欢隐藏自己的消极的表现,一个咨询网络便给予学生倾诉的平台。和心理咨询老师面对面交流,或者是学校开通的心理咨询电话热线,和心理咨询教师或者高校教育管理者匿名的电子邮件,都能让学生积极打开心扉,剖析和面对自己,倾诉之后也释放了内心的很多压力。因此,学校和院系应积极建设心理咨询平台,对相关学生管理和教育教师也进行心里咨询的培训,让学生管理教育者能够科学地开导学生,处理学生的思想问题的工作。
有突发事件和发现问题的苗头时,学校应建立预警干预机制。这个机制,既要层次分明,又要像网络一样无时不在。所谓层次分明,是指要依靠学生干部或者学生党员作为基层信息传递员,学生辅导员作为把握和掌控信息的关键,上级领导作为政策的制定者和导向者的金字塔式的结构;所谓无时不在,是指大家要信息共享,来自不同学院的老师要有一个共享信息的平台,每个老师手下有大量的学生干部和优秀学生来积极提供信息,积极反应,及时反馈,这样便会了解情况。通过这样一个学生咨询的网络和预警干预机制,就能降低重大的安全问题的发生几率。另外,学校应该积极倡导学生工作者深入调研特殊学生群体的问题,拿出相应的配套措施和资金来支持学生工作者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并加强对高校教育管理者的技能和素质培训,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加深对工作的认知和理解。
总之,对特殊群体大学生的教育,不仅需要学生工作者自身综合水平的提高,包括个人品德魅力和业务素质能力的提高,而且还需要健全的咨询网络和有效的预警机制等教育管理保障体系的支撑。用一句话概括便是:提高素质、健全体制两手抓才能妥善地解决好特殊群体大学生的问题。
[1] 童静菊.英国高校学生事务的特点及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09.
[2] 夏晓虹.从英国导师制看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J].思想教育研究,2008.
G 760
A
1672-6219(2012)增刊-0217-02
2012-05-28
三峡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XGY201101)。
游 琴,女,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教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