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沧源县农田鼠害调查

2012-09-28李秋阳赵秀兰

植物保护 2012年6期
关键词:沧源卡氏鼠害

李秋阳, 赵秀兰

(云南省沧源县农业局植保植检站,沧源 677400)

农田鼠类不仅大量啃食植物绿色部分和即将成熟收获的庄稼,减少农业产量,同时还糟蹋已收获的粮食。此外传播各种寄生虫与疾病。摸清害鼠种类及发生为害规律,对制定灭鼠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区域概况

沧源佤族自治县位于东经98°52′至99°43′,北纬23°04′至23°30′之间。境内地形复杂,地貌多样,其中山区占98.2%。年均温17.4℃,年均降雨量1 763.5mm。主要作物有稻谷、玉米、甘蔗、茶叶等。据云南大学陆树刚及昆明动物研究所饶定齐[1]的考察报告中记载,鼠的种类较多,有松鼠科的棕足鼯鼠(Petaurista clarkei)、红白鼯鼠(P.alborufus)、云南鼯鼠(P.yunnanensis)、白斑鼯鼠(P.marica)、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蓝腹松 鼠 (Callosciurus pygerythrus)、明 纹 花 松 鼠(Tamiops macclellandi)、隐 纹 花 松 鼠 (Tamiops swinhoei)、珀氏长吻松鼠(Dremomys pernyi)、红颊长吻松鼠(Dremomys rufigenis)、巨松鼠(Ratufa bicolor);竹鼠科的花白竹鼠(Rhizomys pruinosus)、暗褐竹鼠(Rhizomys wardi);鼠科的黄胸鼠(Rattus flavipectus)。此外,鼠形动物还有食虫目鼩鼱科的小臭鼩(Suncus etruscus)、长尾大麝鼩(Crocidura dracula)等。县内曾多次发生鼠疫,最近一次是1992年,发生在勐董社区芒腊村的鼠间鼠疫。

1.2 调查地点及时间

选择玉米种植面积达1 440hm2的山区乡镇岩帅镇,甘蔗种植面积达2 670hm2的勐省镇,水稻种植面积达1 000hm2的勐董镇作为调查重点。调查时间为2010-2011年的4-5月和9-10月,各调查1次。勐董镇勐董社区1-12月每月调查1次。其他7个乡镇,秋季调查1次。以水稻、玉米、甘蔗和蔬菜种植区域鼠形动物为调查重点。

1.3 方法

调查按《农区鼠害监测技术规范(NY/T1481-2007)》要求,用“夹夜法”[2]进行。每次布夹300只,夹距5m,行距50m。对捕获的鼠记录种类、数量、雌雄性比;解剖观察孕鼠数、胎仔数及睾丸下降情况等。空间分布调查,选择全县种植面积超过万亩的农作物,在10个乡镇有代表性村进行调查。检验种群空间分布型的方法是计算各样方中的个体数量,然后对含有不同个体数的样方进行分析,如果方差=平均值,则为随机分布;方差>平均值,则为聚集分布;方差<平均值,则为均匀分布[3]。

鼠密度=捕鼠数/有效夹×100%;怀孕率=孕鼠数/雌鼠总数×100%;繁殖指数I=N·E/P(I为繁殖指数,N 为妊娠鼠数,E为平均胎仔数,P为雌、雄鼠总数)。

2 结果分析

2.1 种群结构

在10个乡镇25个村共调查44次,设夹13 360只,有效夹13 221只,捕鼠336只。其中,黄胸鼠199只,占捕鼠总数的59.22%;臭鼩鼱76只,占22.62%;卡氏小鼠51只,占15.18%;其他鼠种10只,占2.98%(见图1)。

图1 不同鼠种所占比例

2.2 鼠密度

1996-2009 年,在勐董坝调查,捕鼠950只,年均鼠密度2.15%±0.38%。2010-2011年全县平均鼠密度分别为1.75%±0.28%和3.49%±0.80%,两年平均鼠密度为2.54%±0.88%,比历年平均值高,且2011年鼠害有上升趋势。甘蔗、水稻(再生稻)、玉米、蔬菜等农作物混作区鼠害严重。如2011年9月,勐省村再生稻(周围有多种农作物),鼠密度为15.33%,为近10多年来最高值。

鼠密度年内出现季节性波动。优势鼠种黄胸鼠1-3月最低,随着气温回升,5-6月繁殖、觅食活动加强,田间鼠密度出现年内第一高峰。雨季开始后,大雨、暴雨多,7月份鼠密度下降;8月立秋后晴好天气多,田间食物丰富,鼠密度上升,11月达到年内第二高峰。年内鼠密度出现的双峰现象与张美文[4]、李秋阳[5]等研究报道的相同。常见种卡氏小鼠和臭鼩鼱在年内的波动无明显规律性,总体上秋季鼠密度最高(见图2)。

图2 沧源县2010-2011年农田害鼠月均鼠密度

不同生境鼠密度不同,山区玉米地鼠害较重,两年平均混合种群鼠密度为3.54%;其次是水稻田为3.02%;再次是蔗园为2.71%;蔬菜和小麦面积小,且不够集中连片,鼠害轻,鼠密度分别为0.66%和0.38%(见图3)。

图3 沧源县2010-2011年农田鼠种各作物地鼠密度

2.3 种群分布

沧源县农田害鼠主要有3个种群,即:黄胸鼠、卡氏小鼠、臭鼩鼱种群;黄胸鼠分布广泛,在县内659~1851m海拔范围内均有分布;卡氏小鼠主要分布在中低海拔地区水稻、再生稻区域,以勐省坝960多米海拔地区为主;臭鼩鼱分布也很广泛,本地的研究与瑞丽、大理[6]研究的相同,它与黄胸鼠在同区域地区出现了此消彼长的种群数量变动规律,当黄胸鼠密度增高时臭鼩鼱就减少,相反,黄胸鼠密度下降时它的数量增多。经空间分布型检验,黄胸鼠个体样方的平均值为4.53,方差为28.94;臭鼩鼱个体样方平均值为1.79,方差为5.90;卡氏小鼠个体样方平均值为1.21,方差为17.13;3个种群的方差大于平均值,为聚集分布型。宽齿鼹为食虫目鼠形动物,仅在团结村和糯良村山区玉米地有分布。

2.4 性比

剔除黄胸鼠4只、卡氏小鼠2只被同伴啃食分不清雌雄外,有雌鼠160只,雄鼠170只,雌雄性比为0.94∶1.00。不同鼠种,不同季节,雌雄性比不同。黄胸鼠除春季雄性多于雌性外,其他季节雌性多于雄性,年均雌性多于雄性;卡氏小鼠和臭鼩鼱年均雄性多于雌性,3种鼠经卡方检验,差异均不显著,性比符合1∶1规律(见表1)。

表1 鼠种性别比较1)

2.5 繁殖状况

2.5.1 雌鼠繁殖强度

两年共捕获雌鼠160只,孕鼠51只,平均怀孕率31.88%,平均胎仔数(6.92±0.43)只。年内不同季节不同鼠种繁殖情况不同。黄胸鼠繁殖期在夏季的5-6月和秋季;卡氏小鼠四季都有孕鼠,以秋季孕鼠最多;臭鼩鼱在7-10月份繁殖(见表2)。

表2 雌鼠繁殖能力1)

黄胸鼠胎仔数最低为3只(极个别),最高18只,多数在8~12只之间,平均胎仔数为(8.81±0.59)只。

卡氏小鼠虽然个体小,平均体重只有16.6g,平均怀孕率59.10%为所有鼠类中最高。胎仔数5~7只,以6只最多,占46.15%,其次是5只,占30.77%;7只的占23.10%,平均胎仔数(5.92±0.21)只;繁殖力较强。

臭鼩鼱胎仔数最少为2只,最多6只,以4只居多,平均(3.92±0.34)只;繁殖力明显弱于黄胸鼠和卡氏小鼠。

2.5.2 雄鼠繁殖强度

雄鼠性成熟指标为睾丸下降。但是,不同鼠种在不同季节下降情况不同。黄胸鼠5-6月下降率为70.73%;9-10月为77.14%,最高为10月,91.67%,年均64.13%。卡氏小鼠4-5月下降率为100%;8-10月80.95%,年均70.37%。臭鼩鼱属于隐睾现象,睾丸不下降。

2.6 为害特点

农田鼠害以黄胸鼠和卡氏小鼠为主,年内出现夏秋两个为害高峰。5-6月,对刚下种的玉米等农作物为害严重。如5月调查昔勒和勐省村玉米,鼠密度分别为7.67%和5.77%,缺苗率分别为11.30%和8.40%。9-11月为害成熟期玉米、甘蔗、水稻(再生稻)及秋播作物种子,是一年中为害最严重的季节。如9月调查永和村甘蔗和勐省村再生稻,鼠密度分别为5.00%和15.33%,田间为害株率为6.24%和18.31%。鼠密度高的地方,黄胸鼠白天也出来觅食。臭鼩鼱为杂食性,以食虫为主,对农田的危害主要是打洞造成稻田漏水。

3 讨论

从10多年鼠情监测及近两年的全县鼠种普查看,农田害鼠处于周期性上升阶段,且优势种发生改变。1996-2000年,大足鼠占98.30%,黄胸鼠占1.70%[7]。近年大足鼠接近绝迹,黄胸鼠成为优势种。本次调查基本查清农田中的鼠种,查清县内所有鼠种及发生为害规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任务。

[1] 陆树刚,饶定齐,李永杰,等.耿马大青山沧源窝坎大山及生物走廊带综合考察报告[R].临沧地区行政公署林业局和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2000,12.

[2] 政智民,姜志宽,陈安国.啮齿动物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3] 施大钊,王登,高灵旺.啮齿动物生物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

[4] 张美文,郭聪,王勇,等.我国黄胸鼠的研究现状[J].动力学研究,2000,21(6):487-497.

[5] 李秋阳,朱素娥,杨金荣,等.耿马县黄胸鼠发生规律与防控研究[J].植物保护,2010,36(6):112-116.

[6] 黄坚华,杨光荣,董兴齐,等.鼠疫及其防治下册[C].云南省流行病防治研究所,2002,4.

[7] 李秋阳.农田大足鼠的发生消长规律与灭鼠对策[J].植物保护,2001,27(6):42-43.

猜你喜欢

沧源卡氏鼠害
提升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探析
草原鼠害综合防治技术分析
沧源佤族革命历史档案展成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的生动课堂
玉树地区草原鼠害防治的建设与管理
森林鼠害防治技术探析
草原鼠害防控技术探索
沧源翁丁山地佤寨的空间布局及形态分析
奇特的卡布列克数
乌鲁木齐市汉族中学生上颌恒磨牙卡氏尖的调查
清贫一生的AK47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