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防治香蕉黑星病的应用效果
2012-09-28宋晓兵彭埃天凌金锋程保平黄永辉
宋晓兵, 彭埃天, 凌金锋, 陈 霞, 程保平, 黄永辉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广东省植物保护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640)
香蕉是重要的热带水果,我国是香蕉的主产国之一,据《中国统计年鉴2011》的有关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香蕉收获面积为35.73万hm2,产量956.05万t,广东是全国香蕉最大的产区,年种植面积和总产量相对稳定,2010年广东省香蕉种植面积12.55万hm2,比2009年减少0.19万 hm2,产量371.27万t,比2009年增加13.39万t[1]。黑星病是危害我国华南地区香蕉的重要病害之一,该病周年发生,不但严重危害叶片,也严重危害果实,使蕉果商品价值下降30%~70%[2-4]。
香蕉黑星病(banana freckle disease)病原菌为香蕉大茎点霉[Macrophoma musae (Cooke)Berl.et Vogl.],分生孢子球形或长卵形,(12~23)μm×(6~13)μm,无色,单孢。该病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在雨季随风雨传播,侵染香蕉的叶片和果实,发病初期可见植株下部叶片及中脉上着生有许多散生或集生突起的小黑点,逐步向中、上部叶片扩展,严重时病斑密集成斑块,周围淡黄色,叶片大面积发病时引起叶片变黄早衰,干枯凋谢;植株抽蕾后,病菌由叶片随雨水传染到果穗,侵染果实,初期在果皮上出现红棕色、外围暗绿色水渍状小病斑,后形成大量突起的小黑点。在果实上,症状常在断蕾后2~4周出现,一般果穗外侧发病多于内侧,严重时蕉穗轴及蕉指内侧也集生大量小黑点,随着果发育,病斑密度增大,严重时果面布满病斑,影响果实的外观、商品价值和耐贮藏性[5-7]。
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是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近年开发的新杀菌剂,由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肟菌酯和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戊唑醇复配而成,含肟菌酯(trifloxystrobin)25%、戊唑醇(tebuconazole)50%,肟菌酯是一种呼吸链抑制剂,主要作用于真菌线粒体呼吸链中的细胞色素bc1复合物,阻止电子传递从而抑制真菌生长[8],戊唑醇作用机理是抑制细胞膜上麦角甾醇的去甲基化,使得病菌无法形成细胞膜,从而杀死病菌[9]。由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靶标病原菌的作用位点单一,容易产生抗药性,与化学结构不同、作用机理也完全不同的三唑类杀菌剂如戊唑醇混配成混合制剂使用,可以扩大杀菌谱、降低用药量、减少使用次数、延缓抗药性的产生[10]。
2010-2011 年作者连续两年进行了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防治香蕉黑星病的田间试验应用效果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药剂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产品),对照药剂430g/L戊唑醇悬浮剂及50%肟菌酯水分散粒剂(均为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产品),250g/L苯醚甲环唑乳油(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产品)。
供试香蕉品种均为‘巴西’,供试香蕉为当年3月中旬或下旬种植的组培苗,施药前为香蕉营养生长中期或中前期,下部叶片出现黑星病症状。供试蕉园地势平坦,起畦种植,每667m2种植密度约120株,试验地土壤肥力、各期肥水管理、害虫防治属当地中等水平。
1.2 试验方法
两年试验地点均设在惠州市博罗县福田镇,香蕉叶部黑星病发病初期开始喷药,试验设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6 000、4 500、2 500倍和430g/L戊唑醇悬浮剂2 000倍、50%肟菌酯水分散粒剂5 000倍,250g/L苯醚甲环唑乳油1 500倍及空白对照共7个处理。每处理4个重复,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供试香蕉5株,每隔10~15d施药1次,共喷药4次,施药时间为当年的7-8月份。施药工具为西班牙产“没得比”超绿16型(Matabi super green 16)喷雾器,喷水量约为100kg/667m2,果树全株喷施,均匀喷施叶面及叶背,直至滴水为止。
调查方法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三)[11]。每小区调查5株蕉树,对每株蕉树各叶片进行调查,记录调查总叶片数、病叶数及病级,计算供试药剂各浓度处理平均病指及防效,并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检验法(DMRT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病叶分级方法:0级,无病斑;1级,病斑零星分布,病斑面积占叶面积5%以下;3级,少数病斑汇合,病斑面积占叶面积6%~10%;5级,叶片部分部位开始变黄,病斑面积占叶面积11%~25%;7级,叶片部分干枯,病斑面积占叶面积26%~50%;9级,叶片大部分已干枯,病斑面积占叶面积51%以上。
2 结果与分析
2010年试验结果表明(表1),香蕉在施药4次后11d,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6 000倍、4 500倍和2 500倍处理随用药浓度提高,平均病指下降,平均病指分别为7.13、6.24和3.99,3个浓度处理间的平均病指差异显著,其中2 500倍处理的平均病指显著低于对照药剂430g/L戊唑醇悬浮剂2 000倍和50%肟菌酯水分散粒剂5 000倍的处理,与对照药剂250g/L苯醚甲环唑乳油1 500倍的处理差异不显著;4 500倍处理的平均病指显著高于250g/L苯醚甲环唑乳油1 500倍的处理,与其他两个对照药剂的处理差异不显著。
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随用药浓度上升,防效提高,6 000倍、4 500倍和2 500倍处理的平均防效分别为61.96%、66.71%和78.73%,其中2 500倍处理的平均防效显著高于对照药剂430g/L戊唑醇悬浮剂2 000倍和50%肟菌酯水分散粒剂5 000倍的处理,与对照药剂250g/L苯醚甲环唑乳油1 500倍的处理防效相当;4 500倍处理的平均防效显著低于250g/L苯醚甲环唑乳油1 500倍的处理,与其他两个对照药剂的处理防效相当。施药3次后10d的平均防效则略低于施药4次后11d的平均防效,详见表1。
表1 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对香蕉黑星病的防治效果(2010年)1)
2011年的试验结果见表2,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对香蕉黑星病的防治效果与2010年的结果趋势基本一致,施药4次后12d,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6 000倍、4 500倍和2 500倍处理的平均病指分别为7.83、6.82和4.87,3个浓度处理间的平均病指差异显著,其中2 500倍处理的平均病指显著低于对照药剂430g/L戊唑醇悬浮剂2 000倍和50%肟菌酯水分散粒剂5 000倍的处理,与对照药剂250g/L苯醚甲环唑乳油1 500倍的处理差异不显著;4 500倍处理的平均病指显著高于250g/L苯醚甲环唑乳油1 500倍的处理,与其他两个对照药剂的处理差异不显著。
随用药浓度上升,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3个试验浓度处理的平均防效提高,分别为60.07%、65.18%和75.13%,其中2 500倍处理的平均防效显著高于对照药剂430g/L戊唑醇悬浮剂2 000倍和50%肟菌酯水分散粒剂5 000倍的处理,略高于对照药剂250g/L苯醚甲环唑乳油1 500倍的处理;4 500倍处理的平均防效显著低于250g/L苯醚甲环唑乳油1 500倍的处理,与其他两个对照药剂的处理防效相当。施药3次后10d的平均防效则略低于施药4次后12d的平均防效,详见表2。
表2 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对香蕉黑星病的防治效果(2011年)1)
3 结论与讨论
香蕉黑星病的发生发展与当地气候条件、蕉园环境有紧密的联系,每年春雨季节,病菌的成熟分生孢子器产生大量分生孢子,随雨水和气流传播,萌发并侵入叶片及果实,潜伏期10~15d,高温多雨季节或果实膨大期至成熟期病害容易流行,此外果园地势低洼、积水、高肥、密植的蕉园或园内湿度高也会导致病害发生严重。
近年来广东、广西、海南等香蕉产区黑星病普遍发生、为害严重,是生产上需要重点防治的病害对象。香蕉黑星病的防治关键要做好以保健栽培为基础,辅以药剂防治的综合治理措施,及时清除蕉园内的病、枯叶片,集中烧毁,减少侵染的菌源,叶片初发病时和抽蕾挂果期,及时喷药防治。
2010-2011 年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是防治香蕉黑星病的优良杀菌剂,使用2 500~6 000倍液喷施香蕉,对香蕉叶片未见药害现象。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防治香蕉黑星病建议在香蕉叶部初发病时开始施药,推荐使用浓度2 500~4 500倍,如果在刚发病的蕉园或用于预防可使用2 500~4 500倍,但发病率较高或发病偏重的蕉园则应使用2 500倍或稍高于2 500倍为宜,施药次数3~4次,施药间隔为10~15d,或轮换喷施其他杀菌剂,以减缓抗药性的产生。在香蕉挂果期施药应避免喷及蕉果,或在断蕾后及时采取套袋处理,用蓝色聚乙烯薄膜袋套袋保果,能有效阻止叶片上的病原菌随雨水向果穗传播,减少果实发病,同时增加蕉果的食品安全性,提高蕉果的商品价值。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1(光盘版)[M/CD].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2] 彭埃天,李鑫,刘景梅,等.25%吡唑醚菌酯乳油对香蕉黑星病毒力测定与防治试验[J].植物保护,2008,34(2):134-135.
[3] 彭埃天,宋晓兵,凌金锋,等.戊唑·咪鲜胺水乳剂防治香蕉黑星病应用效果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09(9):126-128.
[4] 王璧生,刘景梅,彭埃天,等.腈菌唑防治香蕉黑星病药效试验[J].广东农业科学,2004(3):38-39.
[5] 戚佩坤.广东果树真菌病害志[M].北京:农业出版社,2000:24-37.
[6] 蒲金基,张欣,谢艺贤,等.香蕉黑星病菌形态与生物学特性[J].果树学报,2006,23(4):576-580.
[7] 彭埃天,刘景梅,陈玉托,等.50%翠贝干悬浮剂对香蕉黑星病的毒力测定与防治试验[J].广东农业科学,2007(5):70-72.
[8] 思彬彬,杨卓.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作用机理研究进展[J].世界农药,2007,29(6):5-9.
[9] 黄新辉,张发亮,马淑慧,等.新型杀菌剂戊唑醇的合成工艺[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44,192.
[10] 余露.拜耳推出新型杀菌剂—肟菌酯[J].农药市场信息,2010(10):41.
[11]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生测室.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三)[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13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