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不对称现象
2012-09-26牟章
牟 章
(首钢工学院 基础部,北京 100041)
英语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不对称现象
牟 章
(首钢工学院 基础部,北京 100041)
介绍并分析了英语语态中的不对称现象,根据标记理论归纳出了语态方面的有标记与无标记的组配,希望能对中国人在英语语态方面的学习及写作有所裨益。
英语;主动语态;被动语态;不对称
对称和不对称是生活中的基本概念,如今已被广泛应用于诸多学科,并形成了相关的系统理论。语言中的对称和不对称现象普遍存在于语音、词汇、句法、语义、语用等各个层面,涉及到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等。本文以英语中的语态为研究对象,探讨与动词有关的不对称现象。
一、语态的概念
根据戴维·克里斯特尔编著的《现代语言学词典》(沈家煊译),语态(voice)的释义为“对句子或小句结构作语法描写的一个范畴,主要与动词相关,表达句子改变动词的主语和宾语之间的关系而又不改变句子意义的方式。‘态’主要分主动态和被动态,例如The cat bit the dog‘猫咬狗’和The dog was bitten by the cat‘狗被猫咬’:前一句的语法主语同时是动作者;第二句的语法主语是动作的目标,是‘动作的对象’,因此是‘被动的’。这两个句子在强调重点或风格上有所差别,这会影响说话人的选择,但在事实内容上两个句子相同。”[1]
主动语态中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通常表示主动意义;被动语态中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表示被动意义。主动和被动是从不同角度对同一事件的两种表达,可在某种条件下互相转换。这种转换通常只在话语表达的重点和风格方面产生差别,不会改变句子的实质意义。例如:
I broke the window.
我打破了窗子。
The window was broken by me.
窗子被我打破了。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句子都有主动和被动两种语态。通常来讲,不及物动词不能用于被动语态,大部分及物动词可以用于被动语态。有的及物动词只能用于主动语态(某些表达状态而不是行为过程的动词);有的只能或通常只用于被动语态;有的既有主动语态也有被动语态,但是语态转换后语义变化明显;有的动词的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只能分别使用不同时态;还有一些主动结构无法变成被动结构。可见,英语的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在形式和语义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对称现象,十分值得关注和研究。
二、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的不对称
1.形式上的不对称
当句子的谓语是不及物动词时,主动语态不能变成被动语态。因为动词后面没有宾语,也就不存在把宾语提到句首的被动形式。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在形式上是不对称的。
虽然从理论上讲,及物动词做谓语时后面有宾语,所以既有主动语态也有被动语态,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主谓宾”结构的句子都能变成被动语态,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同样存在形式上的不对称,例如:
He got cold twice last month.
上个月他感冒了两次。
例句中及物动词get后接了宾语cold,但在实际语言使用中并不存在“Cold was got by him twice last month”这样的被动语态,这不符合人们的表达习惯,听起来很不自然。所以,虽然大部分“主谓宾”结构的句子在句法平面上既可用主动语态,也可用被动语态,但是句子进入交际领域,变为话语以后,语态的选择就不是随意的了,会受到语场、语式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2.语义上的不对称
还有某些“主谓宾”结构,虽然能变成被动语态,但意义已发生了变化。例如:
We made the train just now.
我们刚才赶上火车了。
The train was made by us just now.
火车刚才被我们制造出来了。
“make”在主动句中表“赶上”之意,但由于在语言使用中没有“火车被赶上”这种说法,其在被动句中只能翻译为“制造”。即“make”在表示“赶上车”这个意义时,只能用于主动语态,不存在与之对应的被动语态。
在上述例子中,主、被动语态存在语义上的不对称。语态不同的两个句子出现语义变异,因为词的义项发生了交叉。英语中多义词在句中的义项选择主要取决于相关词语的同现,即“投射”效应。即使在结构相同的两个句子里,同一个词也会在相关词语的影响下表示不同的意思。下面与“make”相关的主动、被动表达就没有发生语义变异,都表示“做,制造”,在意义上是对称的:
We made a model just now.
我们刚才做了个模型。
A model was made by us just now.
一个模型刚才被我们做好了。
根据乔姆斯基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理论,一切句子(或短语、甚至有些单词)都具有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形式。深层结构是人们心理上的认知,是脑子里的概念结构,表层结构则是具体的语言形式,是人们说出的句子。深层结构决定句子的意义,表层结构决定句子的形式。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并不总是一致的,主要表现为:深层结构相同,表层结构不同(从同一个深层结构投射、衍生、变化而来的表层结构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表层结构相同,深层结构不同。上面两组例句中,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表层结构虽然形式相似,在语义上却属于不同的深层结构,在表意上是不同的。
因此,在语法层面,被动语态和主动语态也许是对称、等值的关系,但在语义层面却并非如此。变化主语和宾语的位置后转换出来的句子可能符合语法规则,但在意义上不一定都符合逻辑,因此可能不成立。
3.形式和意义的不对称
此外,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还存在形式和意义上的不对称。某些主动形式也可以表示被动意义,被动形式则几乎不能表示主动意义。
(1)不及物动词作谓语。在某些不及物动词作谓语的主动句中,主语不是动作的执行者而是承受者(通常是无生命的事物或自然现象),表示的是被动含义。这些动词主要有:
① 感官动词smell,touch,taste,sound,feel等。
The cake smells good.
蛋糕闻起来不错。
The machine touches hot.
机器摸着是热的。
② 表示开始、结束、动作变化等意义的,如begin,end,open,shut等。
When does the meeting begin?
会议什么时候开始?
The bookstore opens at 9a.m.
书店上午9点开门。
(2)to do结构。
No one is to blame.
没人被责怪。
This shirt is easy to wash.
这件衬衫好洗。
(3)某些动词短语,如consist of等。
The palaces consist of the outer halls and an inner courtyard.
宫殿由外面的正殿和内苑构成。
三、语态的标记性
综上所述,英语中主动语态的使用范围较大,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都可用于主动语态,但通常只有及物动词才有被动语态。从形式与意义的对应关系来看,被动意义不单单是通过被动形式表示的,也可以通过某些主动形式来表示。总之,主动语态的结构较为简单、常见,使用范围广;被动语态的结构相对复杂,使用范围有限,在某种条件下可用主动语态来替换。
英语中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不对称现象可以用标记理论来解释。标记理论由布拉格学派创立于20世纪30年代,适用范围很广,常被用来解释语言不同层面中的各种现象。习晓明指出:“无标记值是指相对于一个有标记特征而言比较中性的、常见的、一般的、分布较广、运用频率较高的语言成分,有些理论将无标记值称作‘默认值’。有标记值则指不太常见的、意义具体的、分布较窄、使用频率不太高的语言成分。”[2]无标记项在意义上具有一般性、非特指性,分布和使用范围更广,甚至可以包括有标记项的意义。因此,有人把主动语态视为无标记的,把被动语态视为有标记的。
美国语言学家冯吉(Givon)则认为,标记依赖于语境,是由语境决定的。同一个结构在一个语境中是有标记的,在另一个语境中可能就是无标记的。因此,标记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于语境来说的。根据这种观点,有标记或无标记应该指结构与语境(或者范畴与范畴)之间的关联。范畴与范畴之间自然、常见的关联是无标记的,不自然的、罕见的关联则是有标记的[3]。
英国语言学家伦道夫·夸克认为,英语中语态的选用与篇章文体有着紧密关联。他在《当代英语语法》(上)中指出:“人们会发现,科技文献中的语言与语法的关系更为复杂:常用被动语态,分句经常‘名词化’。因此,这样的句子是很少见的:You can rectify this fault if you insert a wedge…更常见的是:Rectification of this fault is achieved by insertion of a wedge.”[4]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出现频率差异很大,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是文体的不同。“如果我们把被动句和及物动词主动句(被动句通常是这种句子的变体)进行比较,可以发现,被动句在全部句子中占大约5%(在小说和口语中)到50%(在学术性散文等文体中)。在特定文体中,被动句出现频率甚至可能超过主动句……总的来说,被动句、特别是长被动句在想象性散文(小说等)和非正式谈话中相对地较不频繁,而在知识性散文和事先准备过的学术性谈话中,两种被动句(特别是长被动句)的比例都较高。”[5]
被动语态的特点决定了其大量存在于科技、学术、知识性语篇中。被动语态突出所要描述的事物,忽略动作的执行者,以使表达更加客观、简明,中心突出,而这恰好与科技、学术、知识性语篇等较客观、严肃、正式的文体特点相符合。
因此,英语语态和文体之间存在着下面这种标记关联:
文 体 主动语态 被动语态科技、学术、知识性文体 有标记 无标记非科技、学术、知识性文体 无标记 有标记
也就是说,在科技等客观性强或者强调客观性的文体中,被动语态的使用是常见的、无标记的,主动语态是有标记的;在不强调客观性的非科技、学术文体(小说等)中,主动语态的使用是自然的、无标记的,被动语态则是有标记的。与此不同的是,汉语中主动句和被动句在主、客观性方面的差别并不大。因此,了解英语不同文体在语态选择上的倾向性,将加深中国学生对于英语语言的认识,并大大有助于英文写作水平的提高。
[1]克里斯特尔.现代语言学词典[M].沈家煊,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383.
[2]习晓明.标记模式与蕴涵共性[J].外语教学,2005(4):47.
[3]Givon T.Functionalism and Grammar[M].Amsterda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55:32.
[4]夸克.当代英语语法[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0:27.
[5]Kilby.被动句的功能[J].周国强,译.国外外语教学,1987(2):36-37.
【责任编辑:王立欣】
Dissymmetry of Active Voice and Passive Voice in English
MOU Zhang
(Department of Basic Courses,Shoug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Beijing 100041,China)
The dissymmetry of English voice is described and analyzed,and the marked and unmarked pairs are concluded on the basis of markedness theory in hope of being beneficial to English learners.
English;active voice;passive voice;dissymmetry
H 314
A
1008-3862(2012)04-0123-03
2012-05-14
牟 章(1979-),女,辽宁沈阳人,首钢工学院讲师,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