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公务员规模省际比较研究

2012-09-26吴淑娴王宝成

湖北社会科学 2012年12期
关键词:交通状况人口数量省域

吴淑娴,王宝成

(三峡大学,湖北 宜昌 443002)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公务员规模问题引起了学界广泛关注。综观国内研究成果,笔者认为,学界关注的焦点集中在我国公务员规模是否过大的问题上,争论的双方大都通过中外古今比较来立论,主要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对我国公务员规模进行比较研究。[1](p1)但是,我国公务员规模问题更集中体现在地方,仅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对公务员规模进行比较研究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根据各个地方的实际情景,结合公务员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才能在此基础上探寻公务员规模的适度空间。有鉴于此,本文选取中国省域公务员规模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公务员规模的影响因素,引入多元统计分析中的方差分析方法,对中国省域公务员规模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为探寻中国省域公务员规模的合理空间提供科学依据。

二、比较方法和变量选取

1.比较方法。

“对应分析(Corespondence Analysis)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种多元相依变量(Interdependence)统计分析技术,它通过分析由定性变量构成的交互汇总表来揭示变量间的联系。当以变量的一系列类别以及这些类别的分布图来描绘变量之间的联系时,使用这一分析技术可以揭示同一变量的各个类别之间的差异以及不同变量各个类别之间的对应关系。”[2](p457)“该方法将R型因子分析和Q型因子分析统一起来,由R型因子分析的结果直接得到Q型因子分析的结果,克服了Q型因子分析中因样本容量较大而造成的计算上的困难,并把指标与样本同时反映到相同坐标轴(因子轴)的一张图形上,这就能够直观地反映观测指标之间的关系、样本之间的关系以及指标与样本之间的对应关系。”[3]

本文考虑我国公务员规模省际比较涉及地区众多、指标繁杂,而以往的研究大多采取R型或Q型因子分析,要么只能对地区进行分布分析,要么只能对公务员规模进行分类分析,不能准确反映公务员规模与公务员规模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引入多元统计中的对应分析方法作为比较方法。

2.变量选取。

本研究选取省份、公务员规模和公务员规模指数三个变量作为观测变量,其中,省份和公务员规模这两个变量为名义变量,公务员规模指数为尺度变量。在所选取省份变量中,考虑到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与其他省域的公务员管理体制迥然不同,选取了除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以外31个省区(分别为:北京 1、天津 2、河北 3、山西 4、内蒙古 5、辽宁 6、吉林 7、黑龙江 8、上海 9、江苏 10、浙江 11、安徽 12、福建 13、江西 14、山东 15、河南 16、湖北 17、湖南 18、广东 19、广西20、海南 21、重庆 22、四川 23、贵州 24、云南 25、西藏 26、陕西 27、甘肃 28、青海 29、宁夏 30、新疆 31)作为省域分类观测变量。在所选取的公务员规模分类中,考虑到数据可得性问题,仅选取了经济水平1、人口数量2、管辖面积3、交通状况4、通讯状况5和文化水平6作为分类观测变量。公务员规模指数分别为公务员规模的经济指数 (X1)、人口指数(X2)、面积指数(X3)、交通指数(X4)、通讯指数(X5)和文化指数(X6)。

三、数据来源和分析结果

表1 2008年度中国省域公务员规模比较数据

1.数据来源。

本研究选取了2008年度全国31个省区 (不包含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公务员规模数据作为观测数据,其中公务员规模的经济指数(X1)用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就业人数与GDP之间的比值表示,公务员规模的人口指数(X2)用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就业人数与常住人口数量之间的比值表示,公务员规模的面积指数(X3)用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就业人数与管辖面积之间的比值表示,公务员规模的交通指数(X4)用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就业人数与公路里程数之间的比值表示,公务员规模的通讯指数(X5)用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就业人数与互联网接入户数之间的比值表示,公务员规模的文化指数(X6)用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就业人数与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数之间的比值表示。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就业人数、GDP、常住人口数量、公路里程数、互联网接入户数、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数的原始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9》,管辖面积的原始数据来源于www.6jc.cn(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表)。具体数据见表1:2008年度中国省域公务员规模比较数据。

2.分析结果。

分析过程借助统计分析软件SPSS18.0完成。包含三个基本步骤:第一步,在SPSS18.0中进行变量赋值,并输入样本数据,并对公务员规模指数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第二步,对公务员规模指数进行加权处理,调用Data Reduction分析模块中的Corespondence Analysis功能;第三步,选择要分析的变量和结果输出形式并运行。

根据上述操作步骤,运行SPSS18.0的Data Reduction分析模块中的Corespondence Analysis功能,分析模型采用2维模型,经过20次迭代达到系统默认精度要求。运行结果主要包含了对应分析结果摘要表和行列记分图,其中,对应分析结果摘要表是整个对应分析的结果汇总表,是输出结果中最为重要的一个,主要用于确定使用多少个维度来对结果进行解释。对应分析图是对变量间相互关系进行直观描述的图形,是对应分析的主要结果,主要用于在一个低维度空间描述各个变量间的相互关系。具体运行结果,见表1,对应分析结果摘要表和对应分析图。

表2 对应分析结果摘要表

如表 1所示,第一维(0.365)和第二维(0.346)的惯量比例累积为0.71,这表明第一维和第二维分别解释了总信息量的36.5%和34.6%,共同解释了总信息量的71%。因此,第一维和第二维可以反映两变量间的绝大部分原始资料信息,其他维度的重要性可以忽略。

图1 对应分析图

图1简洁、直观地给出了公务员规模和省区这两个分类变量的样本点的对应关系,以(0,0)为中心的横轴和纵轴将图中的变量点和样本点切分为四个区域,每个区域的变量点和样本点划为一类,区域以外的样本点则比较特殊,图中变量点和样本点之间的距离远近简洁直观地表明了二者之间的相关程度。

四、简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1.简要结论。

如图1所示,天津、浙江、辽宁、上海和江苏这5个样本点与通讯状况这个变量点之间的距离较近,同属一个区域,表明这5个省区的公务员规模与通讯状况这个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程度较高,同属一类;北京、重庆、西藏、新疆、黑龙江、内蒙古和青海这7个样本点与人口数量、管辖面积和交通状况这3个变量点之间的距离较近,同属一个区域,表明这7个省区的公务员规模与人口数量、管辖面积、交通状况这3个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程度较高,同属一类;山东、河南、安徽、河北、山西、湖北、江西、云南和贵州这9个样本点和文化水平、经济水平这2个变量点之间的距离较近,同属一个区域,表明这9个省区的公务员规模与文化水平、经济水平这2个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程度较高,同属一类;广东距离各个变量点的距离都较远,独属一个区域,表明广东这个省区的公务员规模与所考察的6个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程度都较低,自成一类;湖南、吉林、福建、四川、广西、陕西、宁夏、甘肃和海南这9个样本点与各个变量点之间的距离超出了对应分析图的框定区域,表明这9个省区的公务员规模与所考察的6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几乎不相关,归为一类。

依据上述分析结论,结合经济水平、人口数量、管辖面积、交通状况、通讯状况和文化水平这六个影响因素比较我国省域公务员规模,笔者认为,我国省域公务员规模省际同质性和差异均比较显著,同属一个类别省域公务员规模同质性比较显著,属于不同类别的公务员规模差异比较显著,多数省区公务员规模趋同可以用经济水平、人口数量、管辖面积、交通状况、通讯状况和文化水平中的某些因素的同质性来解释,多数省区公务员规模之间的差异性可以用经济水平、人口数量、管辖面积、交通状况、通讯状况和文化水平中的某些因素的异质性来解释。值得注意的是,人口数量、管辖面积和交通状况这三个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较强,对我国部分省域公务员规模的影响比较一致,文化水平和经济水平这两个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较强,对我国部分省域公务员规模的影响比较一致,通讯状况这个影响因素比较特殊,对我国部分省域公务员规模产生了较大影响。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省区的公务员规模与所考察的经济水平、人口数量、管辖面积、交通状况、通讯状况和文化水平这六个影响因素之间几乎没有相关性,不能用经济水平、人口数量、管辖面积、交通状况、通讯状况和文化水平这六个影响因素合理解释其公务员规模特性。

2.政策建议。

依据前文对应分析的结果和结论,笔者认为,经济水平、人口数量、管辖面积、交通状况、通讯状况和文化水平无疑是我国省域公务员规模的重要影响因子,我国省域公务员规模的适度空间界定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因子影响,其中人口数量、管辖面积、交通状况这三个影响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较强,在界定省域公务员规模时应该充分考虑这三个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提取三者的公共因子来科学界定其对省域公务员规模的影响程度,文化水平和经济水平这两个影响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较强,在界定省域公务员规模时应该充分考虑这两个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提取其公共因子来科学界定其对公务员规模的影响程度,通讯状况这个影响因子对我国部分省域公务员规模的影响显著,在界定省域公务员规模时应该充分考虑通讯状况对公务员规模的影响。

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省域公务员规模的特性不能用所考察的经济水平、人口数量、管辖面积、交通状况、通讯状况和文化水平这6个影响因子解释,这说明除本文考察的6个影响因子外,还存在其他一些因子对我国省域公务员规模具有重要影响,科学界定我国省域公务员规模还必须进一步挖掘其影响因子,例如,民族因素、人口结构、财政因素、编制结构、历史传统等因素在理论层面上应该对我国省域公务员规模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虽然在本文中并没有作为重点考察对象,但是,在后续研究中很有必要进一步挖掘其对我国省域公务员规模的影响程度,以期为科学决定我国省域公务员规模提供更科学的决策依据。

[1]贺国瑜.我国公务员规模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汕头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6).

[2]中国高校教学资源网.社会统计分析方法与SPSS软件应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王宝成,曾凡军.我国省域财政支出结构对应分析[J].学术论坛,2011,(6).

猜你喜欢

交通状况人口数量省域
省域联网收费系统中的可信管控技术应用
我国60岁以上人口数量首超15岁以下人口
基于人工智能的交通状况监测浅析
省域高速公路网络信息安全动态防御体系研究
省域通用机场布局规划思路与方法研究
基于DEA模型的省域服务业投入产出效率评价
2020年前俄人口数量将增至1.475亿
管庄路交通状况调查研究
“十三五”期间江西省老龄人口数量预测
适应人口数量和结构变动的刚性住房需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