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团体研究:以大学生领导力培养为视角

2012-08-20崔文霞

湖北社会科学 2012年12期
关键词:领导力领导者团体

崔文霞

(华东政法大学 政治理论部,上海 201620)

21世纪,是充满挑战的一个世纪,一系列全球面临的重大问题日益摆在人们面前,大学生作为未来世界公民的主体,他们应对这些挑战的能力和素质,尤其是领导力,将会变得十分重要和必要。因此,加强高校学生团体培养大学生领导力的功能研究日益提上日程。

一、高校学生团体状况、类型特征

当前,我国高校学生团体①曾经被称为学生社团,但为便于区别社会团体,故以学生团体是目前学校中学生自发地组织起来的合法的群众组织的法定用名,学生团体联合会这个机构的名字是经过一定演变形成的,原来曾被称为社团管理中心,后称为学生社团联合会,直到今日称为学生团体联合会。迅速发展,团体的数量、类型在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化趋势不断增强。这些学生团体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的同时,也给校园管理带来很多压力和新的挑战。如何进一步加强学生团体建设与管理,尤其是如何在团体建设中培养学生的领导力,成为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话题。

任何团体都具有三个纬度:目的,结构和时间。也就是说每一个学生团体的领导者要清楚,团体创立的目的是什么?采取什么方式达成目的?团体成员的角色是什么?这些团体存在时间长短如何变化?根据上述纬度,高校存在不同类型的学生团体。

1.根据团体存在的目的划分。

每一个高校学生团体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它具有各种不同的存在目的。根据《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高校学生团体分为理论学习型、学术科技型、兴趣爱好型、社会公益型等四大类型。当然,不同高校根据自己的学校特色进行划分。如东南大学把学生团体分为体育健身类、文化艺术类、文学传媒类、科技学术类、志愿服务类等五种类型。一般来说,高校中的学术团体、社交团体、娱乐团体比较多,也很受大学生欢迎。

2.根据团体存在的结构划分。

从目前我国高校的学生团体存在的结构来看,有学者认为主要有三类:团委、学生会和学生社团,它们构成学生团体的“一体两翼”(一体:团委;两翼:学生会和学生社团)。其中,团委主要作为思想上的指导,负责学生团体活动的总体安排;学生会是学生自己的群众组织,作为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是“自治”(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和“他治”(自觉接受党组织的领导和团组织的指导)的结合;学生社团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组建起来的群众性团体,在运行中更具灵活性。[1]而从团体的内部结构来看,高校有些学生团体与社会机构一样,具有严密的组织和等级制度,成员担负的角色或者职位比较明确,我们称之为 “有领导团体”。这些团体一般都设有明确的职位,在职位上工作的人就是领导——主席或者部长,在这些正式的、结构紧凑的团体环境下,有的领导者十分专断独裁,有的领导者却鼓励团队成员、授权给团队成员来完成任务。也有一些团体没有完整的组织构架,还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我们将这些团体称之为“无领导团体”。无领导团体是指一群人聚集在一起做事情但没有正式的领导者,但参与者只要共同分担了所需要的角色,团体中的领导力就会自然出现。当然在一些学生团体中,一些年长的学生由于老资格、道德境界或者人格魅力等同样能够影响团体决策过程。如大三、大四的学生,他在团体中呆了两三年,尽管他没有正式的领导职位,但他的建议也会左右团体的最终决策。

3.按团体存在的时间划分。团体存在的时间有长短之分。有的很短,如仅仅是为了开会讨论一些具体问题而组成的团体,待会议结束后,团体即不复存在,我们称之为限时团体,限时团体必须在短的时间内快速建立友善关系,鼓励团队成员积极发挥自己的角色功能。而有的团体存在时间比较长,如每个专业每学期或者每学年选举一个代表参加学生会、学代会等,我们把这种类型的团体称之为长期团体,长期团体必须解决成员的积极性问题,设立程序吸纳新成员并时刻关注团体的目的是否达成等。

可将高校学生团体的特征概括如下:学生团体建立具有自发性,团体目标具有整合性,团体成员具有广泛性,活动内容具有多样性,活动方式具有灵活性,行为规范具有自律性等。

二、高校学生团体的发展阶段及挑战

1.形成阶段。

形成阶段是学生团体集合起来的最初阶段,该阶段应该考虑的主要问题是:成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团体什么时候开会?团体怎样沟通交流?义务的类型是什么?团体的目标与使命是什么?使团体正常运转的规章是什么?由于这一阶段正是团队刚刚建立的时期,也是彼此建立信任的时期。因此在这一阶段的成功策略就是要建立开放的彼此相互信任的亲密关系,提倡包容性和授权,确保所有成员都能广泛参与,确保每个成员的聪明才智都能施展,设计团体的共同愿景以及每一个成员参与领导的流程,并且使团体成员都能尽量接受和认可团体的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

2.调整阶段。

调整阶段是学生团体开始工作,出现不同观点甚至观点分歧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团体中的每一个人都积极地自我主张,尽力使自己的需要得到认可和满足。因此,如果团体不清楚自己的目的或者没有达成一致的共同目标,就会在这一阶段瓦解。有的团体在这个阶段找到了清晰的发展方向,团体成员彼此充分信任,因而顺利渡过了这个最危险的阶段。因此,调整阶段的成功策略就是创设使每个人都受到重视的氛围;进行合理、公开、自由地讨论,耐心倾听不同观点;警惕由于偏袒一方而导致另一方不能充分参与的倾向。

3.规范阶段。

规范阶段紧接着调整阶段之后,一旦团体顺利地整合了不同意见,其建立起来的行为方式就会起作用。如什么事情需要告知所有团体成员,需要谁来告知,谁来参与和负责什么活动,成员之间如何互动等,在这一阶段,团队成员开始理解团队文化,关系也亲密无间。因此在这一阶段,成功策略在于程序公正,团体成员间学习合作,使新成员自身感受团体对他们的欢迎,并使他们具有知情权和参与权。

4.成熟阶段。

成熟阶段是团体发展的第四个阶段,此时,团体进入成熟时期,一切工作都能顺利完成。[2](p229)对于限时团体而言,它需要高效率迅速完成前面三个阶段的任务而不是直接跳到成熟阶段。在形成阶段,限时团体需要进行必不可少的团队建设;在调整阶段,限时团体需要鼓励观点见解多样化,仔细斟酌共同目标;在规范阶段,限时团体必须建立清晰的团队流程使其有效地完成任务。长期团体必须保持不断更新,否则,团体就会出现功能失调,甚至走向终结。因此,在成熟阶段,成功策略在于庆祝团体取得的所有成就,及时促进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组织成员们学习新知识、新技巧以便使团体充满活力。

5.解散阶段。

解散阶段是团体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对所有限时团体来说,这是团体发展最困难的阶段,因为它标志着该团体的结束,一些团体成员在这一阶段会感到失落。解散阶段应该包含庆祝和认可所有成员取得的成绩,同时也反思我们学到的东西,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对长期团体来说,如果团体的使命或者目标不再相关联,也会面临进入解散阶段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团体成员的失落感增强,就会对团体的解散而感到生气恼火。因此,任何一个团体想要成功度过解散阶段,举行一个总结大会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总结大会既作为团体成员们学习的机会,又可以作为对成员所做贡献的感谢。

三、高校学生团队建设中体现的领导力问题

通过上述内容,我们对高校学生团体特征、发展阶段及其各阶段的问题挑战有了初步了解和认识,从理论上来讲,高校学生团体为培养学生领导力搭建了平台,大多数学生都可以积极参与这一平台积极挖掘和锻炼自己的管理能力和领导意识。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却发现一些学生团体成立时轰轰烈烈,开展活动时冷冷清清,经常消逝于无声无息。如何解决学生团体面临的问题,并在这种过程中加强学生领导力培养?我们拟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高校学生团队与学生团体。

正如一群人聚合在一起不能自动组成团体一样,并非所有的团体都是团队。同样,并不是所有的团体都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领导力。有学者认为一个强有力的团体需要同时具备两个特征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领导力,一是它必须有一批合适的人员,二是它能够进行团队合作。因此团队不仅仅是指人们工作在一起,团队强调认同感、具有共同目标与任务,同时团队的相互依赖性远远高于团体,并且团队成员经常担任比团体成员更加独特的角色。国外学者奎恩这样定义团队:“一群满怀热情的能人高手通过一个共同活动相互关联起来,角色十分明确,并在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中紧密合作,运用自己的知识为团体利益做出个人的贡献”。美国学者帕克把团队定义为“一群人高度相互依赖,准备实现目标或者完成任务”的组织。[3]下表说明团体和团队之间的区别:

高校学生团体与高校学生团队的区别

团队一般包括功能型团队、自我管理型团队和功能交叉型团队等类型。[4](p2-4)功能型团队与分层等级组织类似,权力和权威高高在上;自我管理型团队是一种十分典型的团队,它的成员拥有完成目标和任务的全部技术知识和技能,领导者或者管理者具有一定程度的权力和授权;功能交叉型团体通常是由具有不同技能人员组合,具有不同的部门,或者多种技能合并起来所组成。

2.高校学生团队建设的规则。

从上述团队与团体的特征比较来看,团队不仅仅是由技能部门或者个体成员的简单组合,而是由来自不同背景、历史、风格、智慧和个性的人融合而成的。因此,团队必须拥有清晰的共同目标才能把更多的成员凝聚起来,为此团队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制定这些目标。在制定团队目标的时候,SMART规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参考框架:[4](p94)

(1)明确性(Specific)——目标必须让每个人都清楚的。

(2)衡量性(Measurable)——它可以通过统计进行衡量的。

(3)可实现性(Attainable)——目标必须现实并且有可能达到的。

(4)相关性(Relevant)——目标与组织的方向和全面战略保持一致。

(5)时限性(Time-bound)——到目标实现之前有一个时间表(例如一学期或者一年)。

任何一个团体按照上述这个SMART规则制定了团体目标,就标志团体向成功迈进了一大步,下列就是团体成功的关键因素。[4](p260)

(1)不顾组织边界尽力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案。

(2)在项目设计中,对其他团队成员的担忧和顾虑保持敏感并积极回应。

(3)理解共同目标是所有团队成员的强制性义务。

(4)提供开放和频繁的(无风险的)沟通交流。

(5)每个团队成员尽力发挥作用并分享共同目标。

(6)利用团队成员的优势。

(7)提高所有团体成员之间的信任感。

(8)即使它更改已经确定的过程,乐意接受和尝试不同于规范的想法。

(9)当讨论变得紧张和完成任务的压力比较大的时候,学会使用一点幽默。

3.高校学生团队中的学习与领导。

(1)团队学习。

对大学生来讲,个别学习就是学习活动是独自进行的。然而,学习也能以其他方式进行——团体项目,情境体验,学习团队。不论什么时候,团队都有责任寻找一种方式共同学习,而不仅仅是单独学习。“组织的学习基本单位是团队,团体之间的成员需要彼此相互影响”。团队学习的方法包括集聚多数成员的学习兴趣。然而,有目的的团队学习需要有目的的实践。因此有目的的团队学习中能够培养学生领导力和参与协作意识。

(2)团队领导与建设。

在任何一个学生团队中,参与者与领导者都必须分担责任,在团队经历成功或者失败时,我们一般不去反思为什么会成功,而是花费太多太多的时间来寻找失败的原因。团体绩效和团体发展是领导力的两种重要功能。关系型领导力模式十分强调这两种功能的重要性,把重点放在过程导向(团体发展)和目标导向(团体绩效)。团体绩效就是实现团体目标,做出决策和规划,实现目标和解决问题。团体发展包括建立有效的人际关系,创设个体受到尊重的氛围,促进团队凝聚力。关于团队的试验研究表明:生产率、创新、创造力、决策、质量、问题解决和资源利用等这些作为人们在团体合作的结果会得到大大增强和提升。那么,团体为何失败也被广泛研究,一般认为团体失败是领导不善的结果。

当平衡学生团队活动的时候,团队领导者也会面临内部和外部的矛盾。这时候,领导者的行为在指导活动、采取行动、关注团体内部和外部的问题之间进行转换。在这种情况下,领导适当回避最为妥当,因为可以让团队成员共同担任起这些责任和任务。总体来说,领导者决定哪些事情要介入,哪些事情让团体成员解决,这是一个很微妙的领导艺术。

一些研究者和学者在研究团队领导力的时候,发现它具有下列特征:[5](p211)(1)清晰的,引人向上的目标——团体相信这个目标是值得的,并且目标达成的时候能够清楚地表达出来。(2)以结果为导向的团队结构——团体的目标需要推动团队的结构。(3)有胜任能力的成员——团体成员应该具有相应的技术知识和人际关系技巧从而能够在团队里协同工作。(4)一致的共识——团队拥有认同感和团队精神,这些都需要有意识地促进和发展。(5)合作的气氛——所有的个体都共同地为项目成功做出贡献,个人成就与整个团队的努力整合在一起。(6)卓越的绩效标准——团体要建立起卓越的绩效标准并要清晰理解它,强调每个人都尽力超水平表现。(7)有效的领导——领导者建立优先顺序,帮助团队成员集中于目标,维持团队的合作氛围和绩效管理。(8)外界支援——团队需要提供资源(资金、设备、日常用品)来完成目标,同时对团队的成就予以认同。

可见高校学生团队领导者的任务是引导这个团队的进步。怎样才能引导团队的进步呢?一般而言,在下列情况出现的时候就是领导者发挥作用的时候。其一,团体陷入障碍无法继续前进的时候;其二,团体产生了内部冲突自身无法解决的时候;其三,团体要求领导者出面调解冲突、帮助团体成员关注目标或者指导团体提高人际关系技巧;其四,在有些情况下,团体领导者还能通过与其他联盟形成网络关系或与团队分享外部资源的信息等方面担任外部支援的角色。

在高校学生团队建设过程中,任何一个学生团体在最初阶段组建一个团队是十分重要的。根据对有效团队的研究结果和国外学者休斯、基耐特、科菲提供了组建团队所必需的四种设计元素。[3](p244)(1)任务结构——团队需要理解它的任务并发现任务的意义;并且团队拥有完成任务的自主权。(2)团体边界——团队的规模是合理的(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团体成员具有多样性;并且团队有足够的知识、信息和人际关系来和谐地实现目标。(3)规范——团队有一套规范来指导团体成员的行为。(4)职权——领导者和团队成员灵活地而不是僵硬呆板地使用职权,允许公开争论,逐渐培养和授权团队成员们具有当家作主的感觉以及相互信任感,以便所有团队成员都服从这一职权。

四、对我们加强学生领导力培养的启示

学生团体在高校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大学生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基本都以学生团体或社团为载体和平台。因此,学生团体在培养学生领导力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加强学生团体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从学生团体的特征来看,学生参加了某一个团体,必然会了解团体的目的、活动内容和团体规范。这种自愿加入某一个学生团体的学生,就会遵守团体的要求和规范,在参与团体的一系列活动中,培养了自己的管理能力。为此,社团类型要多样化、规范化。在某一程度上讲,自我管理能力也是一种自我领导能力,这是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的前提,成功地领导者首先是成功的自我管理者。

2.加强学生团体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

从学生团体发展若干阶段看,团体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在培养和锻炼着每一个学生的不同能力,其中参与能力是首当其冲的。学生团体的组建、团体活动的开展,以及大学生广泛地参与都体现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平等意识、权利意识、参与意识、责任意识等,而这些意识正是公民意识最基本的要求。党的十七大强调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高校作为国家后备人才的培养基地应该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而高校学生团体正好提供了这个平台。[6]大学生会在团体互动中学会参与决策,学会分担义务、责任和权利。在参与团体活动的过程中,学会与人相处、与人沟通,与人协作;同时也学会解决冲突、解决突发问题等等。

3.加强学生团体培养学生的领导和服务意识。

在学生团体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领导意识,这主要是着眼于学生团体本身具有这样的价值。正如一个国外学者所说,“在任何一个成功的工作社区,领导者不是指挥官和控制者,也不是老板和大人物。他们是服务者、支持者,合作者和提供者”。在学生团队的工作情景下,领导也是团队学习的促进者。促进团队学习需要个体参与者理解自己的动机,发扬自己的兴趣,乐于倾听别人的观点看法,找出共同点。使更多的大学生能够形成一种影响力,能够影响周边的人愿意追随共同完成一件事情,从而从最小的变革开始。

4.拓展培养学生领导力的其他途径与模式。

高校学生团体在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参与意识和领导力意识方面的确具有功能优势,但仍然需要拓展其他培养途径与模式。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的途径有精英、大众和普及三种模式,其中大众和普及模式在高校具有可行性与实用性。随着高校学生团体的发展,通过通识教育向大学生提供专门的领导力课程与活动,将会让高校学生团体发展与建设具有理论支撑,改变大学生对领导力的固有偏见和传统认识,使其愿意并乐于通过自身的领导力提升来促进社会变革。

[1]余芳,等.我国高校学生团体的现状、比较与管理策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5).

[2]Lippitt,G.L (1973).Visualizing change:Model building and the change process[M].Fairfax,VA:NTL-Learning Resources.

[3]Komives,S.R,Lucas,N.&McMahon,T.R(2007).Exploring leadership:For college students who want to make a difference[M].(2nd ed.

[4]Parker,G.M. (2003).Cross-functional teams:working with allies,enemies,and other strangers.San Francisco:Jossey-Bass.

[5]Hill,S.E.K. (2004)Team leadership,In P.G.Northous(Ed.)Leadership:The thory and practice[M].P211.Thouand Oaks,CA:Sage.

[6]李玉忠.论新时期我国高校学生社团的建设与管理[J].菏泽学院学报,2011,(4).

猜你喜欢

领导力领导者团体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领导力拓新 2018年度最具领导力中国医院院长评选揭晓
闭目塞听,才是领导者的第一大忌
真诚是领导者的最高境界
领导力愿望清单
论新态势下领导力的开发与运用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
金圣节能清净剂 节能减排领导者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
和谐班子——团体活力的绝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