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仰心态:产生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深层次因素探析

2012-08-20郭秀兰

湖北社会科学 2012年12期
关键词:心态信仰职业

郭秀兰

(湖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8)

一、问题的提出

就业,是大学生完成高等教育后进入社会工作岗位的过程,也是大学生放飞理想、实现自我的过程,与其生活环境和人生追求密不可分。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大学生的就业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给大学生带来了精神压力。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措施,各高校也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一些大学生还加紧了自身的专业培训,但仍然不能真正缓解大学生对就业的担忧或是恐惧。学者研究表明:产生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根源有社会因素、家庭原因、教育影响、个人努力等,[1](p12-15)但笔者认为,在大学生就业压力中起关键作用的主要是大学生的个人因素,尤其是大学生信仰这一精神层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信仰居于人的精神世界核心,是人的最高需要和价值追求,与人的知、情、意紧密相联,决定着大学生心理活动的方向和效能,大学生的就业态度、动机和行为倾向等无不打上信仰的印痕。因此,本研究以大学生就业压力和信仰心态为研究主题,采取实证的方法,通过编制大学生就业压力与信仰心态调查问卷,多维度地了解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和信仰的心理状况,从而探究大学生就业压力与信仰心态之间的深层次联系,以期从根源上解决大学生就业的现实困扰,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信仰,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要求,调整心态,正视就业中遇到的压力,提高应对就业的竞争力,为大学生就业教育与信仰教育的耦合提供新的思路。

二、大学生就业压力与信仰心态的调查与相关性分析

为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和信仰心态状况,并证实大学生就业压力和信仰心态之间的关联性,笔者按信仰的内容分为生活、职业、道德、社会4个层面,同时将这4个方面作为产生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来源,设计了《大学生就业压力与信仰心态调查问卷》。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大学生就业压力问卷,共40道题,分4个方面:生活压力(来源于生活方面的就业压力,以下类同)、职业压力、道德压力和社会压力,各10道题,设5个等级:很小压力、较小压力、中等压力、较大压力、很大压力,分别用 1、2、3、4、5 表示压力的程度;第二部分是大学生信仰心态问卷,共40道题,分4个层面:生活信仰、职业信仰、道德信仰和社会信仰,各10道题,设5个等级:很不赞同、不太赞同、说不清、基本赞同、完全赞同,分别用1、2、3、4、5表示信仰的程度。选取了武汉地区三所高校的学生为调查对象,考虑到不同类型学生之间可能有的差异,以学生的性别、年级、类别和科别选取一定数量的被试。调查发放48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90份,有效回收率为81.3%。

表1 就业压力与信仰心态均值与标准差对比表

1.大学生就业压力与信仰心态的群体状况比较。

从理论上讲,大学生就业压力主要来源于外在的就业环境和内在的个人条件。对大学生来说,就业环境是不可控的,而个人的内在条件是可以改变的,尤其是大学生对待就业环境的态度和人生的期待与追求,才是产生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根源所在,这又与大学生的信仰心态直接相关。如表1数据显示,当前大学生群体就业压力的均值略小于中值,而信仰心态的均值略高于中值。其中,道德信仰最高,道德压力最小;职业压力最大,职业信仰较低;生活压力较大,生活信仰不高;社会压力因主要涉及被试对工作环境的认知,其社会信仰表现最差,所以社会压力相对不高。即除就业的社会压力与社会信仰之间因外界因素有较大的影响而存在极小的正相关外,其他方面皆为负相关。经F值检验,各层面对应的就业压力和信仰心态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从异常人数比例来看,大学生总体就业压力达到中等程度(M≥3)以上的人数比例达42.1%,各层面压力在中等程度以上的分别为生活压力54.6%、职业压力54.8%、道德压力42.1%、社会压力37.9%,而总体信仰心态不良(M≤3)的达12.8%,各层面信仰心态不良的依次为社会信仰36.2%、生活信仰29.0%、职业信仰26.4%、道德信仰14.4%,即感觉到就业压力大的占1/3-1/2之多,信仰心态不良的占1/7-1/3,除社会信仰不良人数比例与就业的社会压力大的人数比例相当外,其他方面的压力因其信仰心态不良而给多于25%的人带来较大的就业压力。由此可见,就业压力反映了大学生对生活、职业、道德和社会等方面的向往和追求状况,就业压力大,就会带来思想境界的下滑,信仰心态就会受影响,而信仰心态好,人生乐观、积极、向上,追求高远,充满自信,就业压力就会小一些。所以,从大学生群体状况比较来看,信仰心态好,就业压力小;信仰心态差,就业压力就大。

2.不同类别大学生就业压力与信仰心态的相关分析。

在对不同类别大学生就业压力和信仰心态进行对比分析中得出:男生、毕业生、专科生、理工生、农村籍学生和普通学生①“普通学生”此处指的是非党、团员学生,下同。的就业压力均值相对较高;[2](p46-49)男生、大三学生、专科生、理工生、农村籍学生、普通学生的信仰心态均值相对较低。[3](p93-94)由此可见,这五类学生的就业压力和信仰心态亦呈现出较高的负相关,是值得特别关注的人群。

从表2所呈现的数据中可以看到,男生、高年级学生、专科生、理工生、农村籍学生和普通学生感受到就业压力大的人数比例达43%~60%,信仰心态不良的人数比例在12%~30%,其中普通学生、高年级学生、农村籍学生和专科生表现较为突出。从各层面就业压力和信仰心态来看,社会信仰心态不良的人数最多,承受社会方面的就业压力也较高,均达40%以上,除此之外,就业压力大信仰心态不良的人数比例依次由高到低的分别表现在生活、职业和道德方面,尤其是生活和职业层面压力大的达55%以上,信仰心态不良的近30%左右,就是人数比例最小的道德层面,就业压力大的也在40%左右,信仰心态不良的还有15%之多。

3.结论与问题。

从上面对大学生就业压力与信仰心态的相关性分析中,我们基本上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就业压力大,信仰心态会差;信仰心态不良,就业压力就大;信仰心态是影响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深层次原因。关于这一点我们还可以从大学生对问卷调查中具体问题的回答分析里得到证实。调查中,57.5%和61.0%的大学生觉得目前个人和家庭经济困难,77.9%和75.1%的学生希望日后个人和家人生活过得好,而55.6%和85.1%的大学生认为人生目标就是追求物质财富和家庭富裕,63.8%和44.9%的学生认为“精神不能当饭吃”和“什么都是浮云”;67.4%和66.7%的大学生想找个好工作和担心工作无前途,63.6%和65.9%的学生 “不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和“不了解职业世界状况”,而61.8%和67.4%的大学生认为“职业是用来养家糊口的”和个人理想依赖于职业,74.4%和60.3%的学生认为个人的感觉和兴趣是择业的首选和“大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是政府的失职”;64.4%和60.5%的大学生承认“个人努力不够成绩不好”和“不能报答父母养育之恩”,59.5%和62.3%的学生担心 “用人中存在不正之风”和“人情关系太浓郁”,而51.3%和40.5%的大学生相信“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74.6%和74.9%的学生认为“生命最重要,不能舍生取义”和“社会的进步关键在经济的发展”;63.1%和70%的大学生觉得“岗位需求变化太快”和“用人单位要求越来越高”,60.5%和74.1%的学生认为“劳动纠纷层出不穷”和“人才市场还很不完善”,而61.8%和76.9%的大学生认为“一党执政不符合时代潮流”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将走向趋同”,41.3%和60.8%的学生认为“中华民族难以长久位于世界之林”和“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不可能实现”。由此可见,当前大学生普遍感觉到了就业的压力,而且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与生活中各方面的信仰及其心态有密切的关联。

表2 五类群体大学生就业压力与信仰心态异常人数比例对照表

三、加强大学生职业教育与信仰教育耦合的思考

进入人才市场“自主择业”是当今每一个大学生都要面临的就业现实,信仰缺失、学习动力不足,是导致一些大学生感到就业压力巨大、就业竞争力缺乏的重要原因,同时也反映了当前我国大学生职业教育的缺失与信仰教育中的不足。因此,加强大学生的职业教育与信仰教育的耦合势在必行。

1.大学生职业教育与信仰教育耦合的可行性。

鉴于近几年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部分院校在招生与就业处下设立了职业生涯发展中心,有的学校还成立了职业教育教研室,其人员组成主要是以招生与就业处的成员为主,部分院系学工人员参与,在校党委领导、学工部和教务处配合下对高年级学生开设了职业教育课程,并定期开展职业发展讲座报告、职业生涯规划竞赛和实战模拟等活动。但在师资力量、专业素质等方面还远远适应不了对全体大学生进行职业教育的要求,并且,大多数院校职业教育的内容只是注重于学生对职业世界的了解和求职技能的掌握等层面上,还未能从更深层面探究造成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真正原因和进行更深层次的针对性教育。当前大学生的信仰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的,主要有两支队伍:从事理论研究与课堂教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负责学生日常管理与活动开展的学团干部及辅导员,在校党委领导下,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学生工作部、团委实施,宣传部、组织部、教务处督促检查,基本上形成了全员教育的格局。信仰教育形式多种多样,有课堂教学、报告讲座、橱窗宣传、报刊网络、社会实践等,重在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律观以及形势政策教育,虽然职业教育也是其中之一,但涉及的内容过少,只是侧重在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了解与把握。实际上,大学生职业教育和信仰教育在内容和管理上存在内在的关联性,如果从工作部署、人员调配、资源使用、师资培养、课程教学等方面做到统一部署、相互配合、相互渗透,将有利于整合大学生职业教育与信仰教育的资源优势,促进高校这两项工作的有效开展,也有益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就业竞争力的提高。

2.完善和创新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信仰教育内容。

大学生在择业、就业中所表现出的人生价值拷问、社会现象迷惑、应对心理失衡等问题,也是信仰教育的内容。所以,随着大学生思想状况的变化及社会用人标准的转变,大学生职业教育的重心应由传统的职业认知和技能指导转向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等的教育,即要突出信仰教育在大学生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长期、系统、动态的职业教育过程中,应在不同的时段融入有针对性的信仰教育内容。如:第一学年是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阶段,职业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帮助大学生树立职业生涯意识和职业理想,可融入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和生活信仰、职业信仰的引导;第二、三学年是大学生调整与发展阶段,职业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完成个人与职业环境的评估、制定职业目标和计划,应加强大学生对个人和社会的认知,可融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和道德信仰、社会信仰教育;第四学年是学生成熟和职业选择阶段,职业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帮助学生作出正确的职业选择,可融入择业心理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社会信仰教育。

3.加强和重视信仰教育体系中的职业教育内容。

如今,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高校的重要工作之一,职业教育也必将成为增强信仰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信仰教育的理念是以生为本,必须把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就业和生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与实践中,应注重学生比较关注的职业生涯发展问题,把职业生涯理论、职业价值观教育等融入其中,培养大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正确的价值取向、崇高的职业追求。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加强职业理想教育、职业价值观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以及劳动法规教育;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社会发展规律、可持续发展观教育;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加强国情教育和国家政策教育等。只要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升了,对党和国家有信心,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有信念,就能正确地分析和面对现实生活与就业中出现的问题,人生生涯才能规划得更好,职业的发展才会更上台阶,信仰教育的实效性也就能体现出来。

[1]刘春雷.马晓亮.大学生就业压力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心理研究,2008,(2).

[2]郭秀兰.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实证分析[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1,(6).

[3]郭秀兰.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信仰心态分析[J].党建与思想教育研究,2012,(4).

猜你喜欢

心态信仰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论信仰
铁的信仰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还是“看掐架”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