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与东盟开展区域旅游合作的发展建议

2012-08-20罗文标

湖北社会科学 2012年12期
关键词:旅游圈旅游景点入境

罗文标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50)

一、中国与东盟区域合作旅游的现状

(一)中国与东盟区域合作旅游圈。

2004年以来,中国与东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展开了全方位的合作,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更加促进了双方的经贸合作。与此同时,中国与东盟区域旅游合作也取得了迅速发展,形成了以北部湾为核心的三个旅游圈。

1.北部湾核心旅游圈。

北部湾旅游圈地处中国与东盟海路相连的区域,是双方开展经济贸易往来的连接点,是促进双方文化、旅游合作的枢纽。北部湾旅游圈以广西南宁为中心,形成一个包括北海、崇左、钦州、玉林、防城港等6座城市的旅游空间区域。

2.环北部湾旅游圈。

环北部湾旅游圈以北部湾为中心向周围拓展,形成了一个融汇自然风光与民俗风情为一体,包括众多海内外知名景点在内的旅游区域,例如桂林山水、海南天涯海角、湛江白沙湾、越南下龙湾等。环北部湾旅游圈具有旅游合作开发时间早、线路丰富的特点,成为中国与东盟区域旅游的重要品牌。

3.泛北部湾旅游圈。

泛北部湾旅游圈包括我国的广东、广西、海南和中南半岛上的新马泰以及印尼、越南、柬埔寨等国家,旅游圈内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具有很强的旅游开发价值,也是中国与东盟进行区域旅游合作未来最重要的发展区域。

总之,中国与东盟区域旅游合作是一个多层级的立体合作模式,具有非常广泛的合作空间,更需要从战略的角度进行长远的规划。

(二)中国与东盟区域旅游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区域旅游合作形式单一、合作深度不够。

中国与东盟区域合作旅游最为成功的环北部湾旅游圈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双方的合作形式比较单一,在合作层次上仅限于广告宣传、旅游促销和旅游线路组合等,缺少深层次的双边、多边合作开发,旅游合作项目在中国东盟合作框架内的影响还比较小,这也限制了双方合作旅游开发的效果。双方合作深度不够的另一个表现就是合作范围还没有得以有效的拓展,尽管旅游圈内有大量优质的旅游资源,但是这些旅游资源的利用率还不高,双方旅游合作空间有待提高。

(二)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尚不健全。

中国与东盟区域旅游合作时间比较短,其区域旅游合作还没有形成一条制度性的合作协调机制,当合作各方发生利益冲突时,缺少一个能够发挥协调作用的协调机制。中国与东盟开展区域合作旅游面临的核心问题就是缺少一个适应区域旅游合作实际需要的制度框架,加强合作框架内合作各方的联系。目前的联席会议、论坛等形式,缺少对合作各方的有效约束,使得整个合作比较松散,合作组织缺少稳定性和连续性,很难起到有效的协调、规划和指导作用,对于合作缺少系统规划。由于没有有效的法律保障也使合作组织缺少足够的权威性,对于违反区域合作条款后应承担的责任、应提供的补偿措施等没有明文规定,也没有有效实施保障,影响了双方区域合作的进一步深入。

(三)缺少中心旅游城市的支撑。

从国内外旅游景区的发展经验看,一个旅游区域的健康、持续发展必须有一个旅游中心作为支撑,例如环渤海的北京、大连、青岛等城市,珠三角的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等城市,从而实现集聚效应并通过扩散带动区域旅游业的全面发展。一是中心城市能够充分发挥其吸引力,构建起以旅游景区为核心,融合城市文化、民族风俗、历史遗迹、社会风情等,构成具有城市特色的旅游内容,吸引游客到旅游区。二是有一套完善的服务系统,能够提供多层次的餐饮、住所等服务,这是旅游业的重要构成要素。三是顺畅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这即是城市风貌的构成要素,也是影响旅游服务水平的重要因素。四是城市标志,城市标志是一个城市文化、历史等因素的集中体现,我国优秀旅游城市对于城市标志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标准。五是要有创建旅游精品的意识和能力,形成旅游区域内的旅游精品。六是具有有效的支持体系,城市各个领域能够有效支持城市旅游的发展。[1](p4-6)最后,还要有一个完善的保险系统。中国与东盟合作旅游区在中心城市建设方面还不能满足上述功能要求,尤其是作为旅游核心区域的北部湾旅游圈,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中心城市的基础设施相对于其他大都市还比较差,南宁作为整个旅游圈的核心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旅游印象,人们更多的是通过“桂林山水甲天下”来了解广西,而对于南宁的印象、对于南宁旅游的了解就比较少。

二、中国与东盟区域旅游合作边界效应检验

(一)中国与东盟区域合作旅游项目边界效应的模型构建。

目前,有关跨国旅游合作边界效应的实证分析还比较少,按照Tim Hasidim(2009)的研究,当两国在边境地区建立自由贸易区后,尽管边界障碍消除,但边境的客观存在使得边界效应仍然存在。郭为(2008)对贸易引力模型在入境旅游边界效应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2](p74-76)本文借鉴这一模型对中越跨境旅游合作项目的边界效应进行分析,构建边界效应模型如下:

其中,Mij表示i地区或国家在某段时间内从j国的进口额,A为常数项,Yi,Yj表示i国或地区、j国或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D表示地区之间的距离。

通过对数形式将上述非线性模型转换为线性形式:

为了研究的需要,本文引入新的变量对模型进行扩展,即以Tij,旅游目的地i接待旅游客源地j的游客人次替代进出口额Mij,Yi表示i地区的旅游投入总额,Yj表示 j国家或地区的旅游投入总额,引入虚拟变量Bij衡量两地区是否具有共同的边界,从而确定本文研究模型:

有关自变量的统计说明如下:

(1)因变量Tij。本文选择广西、云南、广东、海南四省区接待东盟入境旅游人数表示,原因为:这四个省区是东盟进入我国旅游的必经之地,是东盟最主要的旅游目的地,另外,各省区对于东盟入境旅游人数的登记比较完备,为研究奠定了数据基础。

(2)Yi,Yj,表示国家或地区的旅游总投入支出,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旅游资源、接待能力、旅游环境等,可以通过各地区或国家的旅游统计年鉴获取相关数据。

(3)Dij,用以衡量跨国旅游的距离,更确切地说,应该是距离成本,距离越远,成本越高,这里按照从东盟到中国景区的车船费用来衡量,没有采用空间距离历程,或者时间,原因是旅行者可以通过不同费用的交通工具来改变旅途时间。

(4)Bij表示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是否具有共同边界,拥有共同边界会大大缩减旅游成本,作为一个虚拟变量,如果两国或地区拥有共同边界,赋值为1,否则赋值为0。

(二)数据选取与方法。

为了弥补样本数据的不足,本文采用面板数据,所谓面板数据是指对总体中的给定样本进行一段时期的观察,既包括对样本单位某一时期(时点)多个特征的观察,也包括对于样本单位多个特征在一段时期的连续观察,由此得到的数据成为面板数据。面板数据通过时间序列数据和截面数据获得样本单位的二维数据,大大丰富了样本数量和质量。

本文选取2004-2010年的旅游统计数据为样本,其中广西、云南、广东和海南省区数据从中国旅游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各省旅游统计年鉴获取,东盟统计数据根据东盟秘书网站、东盟成员国的旅游网站获取,旅游距离成本根据入境点到旅游景点的车票价格计量,即某景点游客旅游成本=旅游人数×车船票价,然后将各旅游景点汇总。

(三)回归统计分析。

根据上述中国东盟旅游合作边界效应模型,利用Eiews6.0软件对数据进行回归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中国东盟旅游合作边界效应回归统计结果

R-squared和调整后R2分别为0.996823和0.982471,拟合度非常高,统计值为1492.34,该值也非常高,表明模型对于入境旅游数据的拟合度很好。各个回归变量的相关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相关,具体分析如下:

(1)旅游景点国家或地区的旅游总投入与入境旅游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其相关系数为1.2794,表明旅游投入每增加1%,入境旅游人数增加约1.27%,这表明旅游投入是提升旅游景点质量,改善旅游环境和服务质量的关键,这些因素又提高了旅游景点对游客的吸引力。

(2)客源国或地区的旅游投入与旅游景点国家或地区的入境旅游人数之间呈现明显的负相关,相关系数为-1.3124,这表明客源国在增加旅游投入,提高本国或地区的旅游景点质量,将提高国内旅游对游客的吸引力,从而减少出镜旅游的游客数量。

(3)距离因素是影响入境旅游的另一重要因素,距离越远,旅游成本越高。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条件的完善对于发展地区旅游业的重要性,近年来,随着中国东盟边境道路条件的不断改善以及国际航空路线的增多,这一要素已经明显得以改善。

(4)虚拟变量的相关系数为1.5974,表明具有共同边界对于入境旅游人数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这种地理区位优势在旅游业发展进程中必须充分考虑。

(四)结构分析。

事实上,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着相互作用,例如旅游人数的增多会促使旅游景点的投入增多,旅游投入的增多会吸引更多入境旅游人员,[3]为此,本文采用自回归联立方程组的方法构建方程组来考察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

通过Eiews6.0软件,我们得出上述方程组在入境人数对旅游景点投入、距离成本变化时的冲击响应图。

图1 入境旅游人数对旅游投入冲击的响应

从图1的结果来看,入境旅游人数对于旅游投入有一个非常显著的响应期,但是这个响应会有一个期的滞后,在此之后,会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响应,并会在以后各期持续降低响应程度,在延续到第10期时,该响应消失。因此,自然景点的投入对于吸引境外游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适当的投入形成一个滚动的、持续的增长效应。

图2 入境旅游人数对距离冲击的响应

从图2的结果来看,入境旅游人数对于距离有一个非常显著的响应期,但是这个响应会有一个期的滞后,在此之后,会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响应,并会在以后各期持续降低响应程度,在延续到第6期时,该响应消失并出现一定时期的负面影响。要缩减距离带来的负面影响可以从三个角度考虑,一是提高交通运输能力,缩短旅途时间;二是降低车船机票价格。

(五)主要结论。

根据回归统计以及结构分析的统计结果,本文主要得出结论如下:

1.入境旅游人数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根据本文选择的四个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看,决定旅游目的地吸引客源国旅游人数的因素是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投入、客源国的旅游投入、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的距离、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是否有公共边界等。这些因素对于入境旅游人数的影响或大或小,它们共同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决定旅游人数的综合因素。

2.旅游投入是关键性要素。

投入水平决定了旅游业发展水平,旅游业发展水平越高,包括旅游景点自身、旅游环境、旅游配套服务等,就会吸引越多的游客到来。客源国的旅游业发展水平提高,会促使旅客选择国内旅游来替代跨国旅游。

3.距离因素是必须考虑的因素。

从入境旅游人数对距离的冲击响应结果看,要注意通过宏观经济政策与基础设施建设来缩减客源国与目的地地区之间的距离,这一边界既包括地理的边界,又包括制度的边界、经济边界、文化边界。地理距离是客观的,不可改变的,但是地理距离不等于距离成本,可以通过改善交通条件,降低交通成本来降低游客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提高对游客的吸引力。经济边界、文化边界则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因素,全面提升、均衡发展。

4.中国东盟旅游合作边界效应明显。

由虚拟变量的统计结果来看,我国与东盟开展合作旅游的边界效应非常显著,我国与东盟有着近1500公里的边界线,在语言、文化、习俗等方面的差异成为一种边界屏障,但中国与东盟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使得边界效应的中介效应得以发挥出来,尤其是随着中国同东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不断加强,中国与东盟两廊一圈、大湄公河次区域、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等项目为两方开展区域旅游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公里、铁路、航线的完善形成了立体的交通网络,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加强旅游项目的全面合作,有利于形成一个面向东南亚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大旅游产业。

上述分析是围绕地区之间、地区与国家之间的边界效应展开的,虽然选取的解释变量没有体现旅游资源的差异性,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旅游发展水平,选取主要旅游景点的数据来进行相关分析,达到了考察边界对于中国东盟旅游合作影响的预期结果。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需要进一步针对问题做出调整,制定切实有效的策略促进旅游合作的发展。

二、促进中国与东盟旅游合作的对策建议

在前面的结论分析部分,笔者已经提到一部分发展建议,这里主要就旅游合作制度、旅游管理等宏观方面做进一步探讨。

(一)高度重视中国东盟旅游合作。

中国东盟的旅游合作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双方的旅游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从近年来的发展来看[4],中国东盟开展区域旅游合作具有很好的发展空间,是双方地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当地旅游业发展,加快旅游资源整合、提高旅游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加快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实现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必须引起双方的高度重视。

(二)加强区域旅游合作的宣传。

要加强对本国旅游的宣传,增加宣传投入,采用多种形式的宣传方式,通过举办专题旅游宣传、举办国际性的大型活动来促进本国、本地区旅游资源在其他地方的知名度,不仅形成有效的旅游品牌,还要让这些品牌走出去,例如2008年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2010年东兴中东边境旅游节,2011年凭祥市边贸旅游交易大会等活动,这些互动大大提升了举办地的知名度,也促进了中国与东盟的文化、社会交流,此外,还可以组织旅行社团开展旅游促销活动,开展双方间的联合旅游促销,与潜在游客进行直接交流。

(三)加强区域旅游合作的管理。

随着游客人数的增加,旅游景点的压力不断增加,游客对于旅游景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升,针对我国部门旅游景点出现的问题,必须加强对旅游景区的旅游合作管理,一方面要加强对旅游景点、旅游产品的保养和维护,注重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全面提升旅游景区的质量。另一方面要规范边境旅游管理程序,制定标准的旅游管理文件,按照国际惯例实现边境旅游的规范化,推动区域旅游合作的持续、有序发展。

(四)构建旅游合作机制。

中国与东盟的区域旅游合作涉及的参与国家比较多,而且涉及到一些历史问题,要保障这一合作体系得到顺利的运行,就要从两个方面做好文章,一是要保障旅游合作主体的多元化,构建一个包括政府、企业、社区在内的参与主体,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调动参与国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合作各方加强沟通和协调,共同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促进旅游的全方位合作和顺利开展。二是构建一个多层次的合作平台,这一平台包括决策平台、执行平台和推广平台。决策平台目前包括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定期召开的合作会议以及形成的各项决议,对于一些重要的政策、决策需要由此组织解决。执行平台应设立一个常设机构,用来协调成员之间的冲突,引导成员国开展旅游合作,例如旅游宣传的合作、旅游交通建设合作、旅游教育培训合作、旅游景区共同开发等。推广平台用于促进旅游区域内的招商引资、项目推介、旅游地营销等工作。

[1]张有隽.中越边境边民的族群结构——以龙州金龙山壮族边民群体为例[J].中国旅游地理,2006,(5).

[2]郭为.中国东盟边境旅游的互动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4).

[3]苏波涛.中国东盟边境旅游的驱动力与限制因素分析[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

[4]赵和曼.中国东盟旅游合作的现状与前景[J].旅游学刊,2012,(2).

猜你喜欢

旅游圈旅游景点入境
贫民窟也能成旅游景点?
贵州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圈构建的原则、目标与设想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自驾车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及对策分析
非法入境
学《易》当像老子、孔子那样入境悟理
基于GIS的京津冀核心旅游圈构建研究
旅游景点介绍的文体分析
品读入境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