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本科院校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投入的问题与对策——基于H省五所地方本科院校的实证分析

2012-08-20王为一

湖北社会科学 2012年12期
关键词:被调查者积极性教学方式

王为一

(湖北文理学院 管理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3)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等教育已经由原来的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1](p20-24)全国普通本专科招生数由1999年的92.4万增加到2011年的675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0.5%提高到26.5%。①数据来源:教育部门户网站http://www.moe.gov.cn在高等教育规模不断膨胀的同时,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备受社会关注。大学生的学习行为,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学生的发展。因此,研究大学生学习行为,对于改进高校的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行为的研究始于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马丁·特罗,他在1973年发表了《从精英向大众高等教育转变中的问题》一文,指出在高等教育数量的飞跃性增长背后,学生学习行为以及学业发展会出现多元化和异质性趋势。[2](p1-31)接着,阿斯汀在1985年提出了“学生参与”理论,认为高等教育质量与学生的有效学习投入密切相关,[3](p297-308)激发了人们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深入研究。国内学者对于高校学生学习行为的研究近些年来也日益活跃,但主要集中于大学生学习动力和学习积极性等方面来探讨高校学生学习行为。有分析表明,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大部分大一学生不像高中时有升学压力,学习上只是草草应付,到大三时才开始注意自己的发展方向,努力寻找称心如意的工作。[4](p24)也有学者运用“双因素理论”针对大学生日趋严重的应付考试、混文凭等现象,对大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行了深入分析。[5](p110-113)有的研究者从“努力程度、学习态度、教师影响和校园环境”四个维度进行实地问卷调查,提出激发和调动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对策和建议。[6](p62-63)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于大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投入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却鲜见关于地方高校大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投入的研究。据统计,目前地方院校在全国高校数量中所占比例已超过95%。②数据来源:中国教育经济信息网http://www.cee.edu.cn/show_news.jsp?id=5925因而,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主体的地方高校大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投入更应当受到关注。基于此,本文以H省五所办在市州的地方本科院校为例,进行地方高校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投入的研究。期望通过对地方高校大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投入的调查研究,能够更好地引起大学生对自己大学生活的反思,改进自己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投入,提高学习效率,实现学习目标;也期望通过该项研究能够帮助地方高校的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期盼通过该项研究能够帮助地方高校找准提升教学水平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路径,促进地方教育事业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对象。

本次问卷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10年9月至2011年5月在H省五所办在市州的地方本科院校进行。此次调查一共发放问卷5200份,回收有效问卷494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5.1%。样本的具体构成见表1。样本的具体构成中,学科门类中包含的一级学科和设置的专业越多,被调查人数则越多。同时,样本构成中大四和大一的大学生偏少,主要是因为考虑到大一学生刚刚迈进大学的校门对大学里的情况和环境不是很了解,而大四的学生忙于复习考研和找工作,所以,本次调查的主体是大二和大三的学生。

表1 样本构成

(二)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由23道选择题和5道填空题组成,其中多项选择题2题、单项选择题21题,其内容主要涉及到:被调查者入学前的情况(2题);被调查者的家庭背景(3题);被调查者的学习状况(14题),包括学习动机、学习表现、学习时间分配等;被调查者对老师教学方式的评价(2题);被调查者对学校学习环境的满意度(7题)。笔者运用STATA10.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问卷调查数据。

三、调查数据分析

(一)入学前的情况。

本次调查通过大学生入学前就读的学校和入学前来自的区域这两个指标来进行研究。入学前就读的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以前的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也会对大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投入产生一定影响。从图1可以看出,入学前就读的学校主要有地级市重点高中和非重点普通高中两大类,其比例分别是43.07%和40.14%,入学前就读于省重点高中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大学生则较少。表2中的统计数据表明,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占被调查总人数的44.49%,只有5.16%的学生是来自于直辖市或省会城市。进一步按学科门类细分入学前来自的区域发现,社会学科的大学生来自农村的所占比例最多,艺术学来自农村的学生所占比例相对来说最少,艺术学的大学生来自县城或县级市的所占比例在被调查者中最多。

图1 被调查者入学前就读学校分布状况

表2 被调查者入学前来自的区域的分布情况

(二)家庭背景。

本次调查分别用被调查者的家庭年收入、被调查者的父母较稳定一方的职业、被调查者父母较高一方的文化程度来考察被调查者的家庭背景。从调查分析结果得出,学生家庭年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被调查者在被调查总人数中占46.21%,家庭年收入在1-3万元的占33.97%,说明市州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中家境不富裕的较多。被调查者的父母较稳定的一方的职业大多数为生产一线人员(含务农),占被调查总人数的57.13%。被调查者的父母较高一方的文化程度多是高中(占40.95%)和初中(占39.43%)。被调查者的家庭背景,尤其是家庭经济状况、父母的文化程度对大学生的学习行为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家境较差的大学生会更加努力地学习以使家庭摆脱贫困,父母文化程度较高的大学生会受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而更勤奋地学习。

(三)学习动机。

依据心理学“需要激发动机,动机决定行为”的一般原理分析,学习动机是激励大学生学习行动的内在原因,是产生学习积极性的内部动力。[7](p129)大学生学习动机主要来源于对学习目的的认识和对自己能力的评价,本研究用“读大学的初衷”对被调查者的学习动机进行考察,“读大学的初衷”体现了大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学习态度,也是影响大学生学习行为的重要因素。从表3中可以看出,为了“找到满意工作”和“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来读大学的学生分别占被调查总人数的68.25%和66.84%,这表明大学生变得比较实用和功利,学习动机有较明确的实用性和功利性。因为“对专业知识的浓厚兴趣”来大学学习和深造的,在被调查总人数中仅为18.4%,说明大学生在其学习生活中真正求知问学的比较少。为了“结交更多朋友”来上大学的大学生在被调查者数中占30.13%,拥有这样初衷的同学在学习生活中的重心不是在于学习,而是在于广结朋友。此外,还有12.84%的被调查者回答是“迫于父母和朋友压力”才来读大学的,这部分同学在学习中自然是少了些主动性和积极性,而更多的是迫于压力。

表3 被调查者“读大学的初衷”的分布情况

(四)学习状况。

本研究主要通过学生学习表现和学习时间分配的多指标调查来反映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投入状况。

1.上课出勤率和上课在教室中喜欢选择的位置。

上课出勤率和上课在教室中喜欢选择的位置能够反映大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的积极性。表4中的数据反映,学生上课出勤率在80%以上的占被调查总人数的92.37%,学生上课时喜欢选择坐在教室的后3排的在被调查总人数中仅占16.68%。分年级来看大学生的上课出勤率和上课在教室中喜欢选择的位置可以发现,年级越高的大学生上课出勤率越低、越不喜欢选择坐在教室的前3排的位置。上课出勤率在90%以上的四个年级的学生中大四学生比例最低,上课喜欢选择坐在教室的前3排的位置的大二学生的比例也明显多于大四学生。

表4 被调查者上课出勤率和上课在教室中喜欢选择的位置的分布状况

2.课堂表现。

本研究用 “从不或很少参加课堂讨论”、“从不或很少在课堂上向老师提问”、“有过故意不上课行为”、“有过未完成作业”、“作业有过抄袭行为”和“有过考试作弊行为”这些指标来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

表5中显示的是被调查者的课堂表现。从整体上来说,H省五所地方高校的大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学习行为存在偏差。有47.12%的被调查者回答从不或很少参加课堂讨论,67.95%的被调查者从不或很少在课堂上向老师提问,40.95%的被调查者回答有过故意不上课行为,44.08%的被调查者有过未完成作业的行为,55.41%的被调查者作业有过抄袭行为,更有甚者,有29.73%的被调查者称有过考试作弊行为。分年级来看大学生课堂表现情况,除了大一学生因样本数量有限而不能准确反映总体情况以外,从大二到大四这三个年级总体上呈现出年级越高课堂表现越差的态势。作业有过抄袭行为的大四学生所占比例(68.64%)高于有过此类行为的大二学生所占比例(54.06%);而被调查的大四学生中有46.61%的人称自己有过考试作弊行为,远远高于被调查的大二学生中有25.35%的人称自己有过考试作弊行为。

表5 被调查者课堂表现情况

表6 被调查者课外时间安排情况

3.课外时间安排。

大学相对于高中,它的教学氛围是相对宽松的,大部分时间由学生自己掌控,课外时间如何安排反映着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觉性。从表6中可以看出,课外时间安排每周用于课余学习(包括预习、复习、阅读等)的平均时间为12小时,大多数被调查者报告每周课余学习时间为10小时,被调查者每周课余学习时间的差异较大 (标准差为10.36)。每周娱乐的平均时间为13小时,比其每周课余学习平均时间多1小时。分析数据说明,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不够,有相当多的学生还没用形成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每周参加社会活动、社团活动和学生集体活动的平均时间为4小时,说明学生都比较期望从参加社会活动中提升自己的能力。表6中的数据还显示,被调查的大学生平均每天锻炼时间和平均每天睡眠时间分别为1小时和8小时,而且被调查者在这两个方面之间的差异较小(标准差分别为0.91和0.89),说明学生的生活习惯和运动习惯良好。

(五)对老师教学方式的评价。

古语有云:“教学相长”,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影响学生学习行为的重要方面,本研究用学生对老师教学方式的评价来反映地方高校大学生更喜欢怎样的教学方式。从表7中可以看出,期望老师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被调查者在被调查总人数中所占比例最多(55.71%),其次是选择口授加板书的教学方式的被调查者占52.38%,再次是希望是看电影式的多媒体教学的被调查者占49.44%,以上这些数据说明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更受学生的喜欢。与此同时,学生们还期望老师采用启发式教学、提供案例或案例教学、还希望经常有师生互动和同学互动环节。H省五所地方高校的大学生对老师教学方式的评价给教师们今后教学方式更新提供了依据,也为学校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

表7 被调查者对老师教学方式评价的分布情况

(六)对学校学习环境的满意度。

高校的学习环境,尤其是其硬件设备和设施,对大学生学习行为有较重要的影响,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更高。表8中的数据分析显示,被调查者对图书馆的藏书量比较满意的占57.73%,但是对图书馆阅览室的座位量不满意的高达44.99%。图书馆是大学里知识和文化的殿堂,是大学生自主学习知识最重要的地方,因而,地方高校应增加阅览室座位数量,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被调查者对学校自习室的环境满意和比较满意的人数占被调查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10.31%和50.35%,说明学生对学校为其提供的自习室的环境比较认同。被调查者对学校电脑网络和计算机的满意度较差,被调查者对其不满意所占比例高达55.31%,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大学生对于电脑和网络的依赖度较高,所以,学生对学校该方面设备和设施的拥有状况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被调查的湖北省五所地方高校的大学生对学校教学实验设备和宿舍居住条件基本满意,被调查者对这两方面回答比较满意和满意的比例分别为58.24%和59.35%。学生对学校体育设施满意度最低,被调查者对学校体育设施表示不满意的占被调查总人数的58.34%,表明地方高校的大学生对体育设施的需求很大。强健的体魄是大学生掌握知识和提升能力的基础,地方高校应增加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对H省五所地方本科院校4945名大学生的调查分析发现,办在市州的地方本科院校的大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家境较差,父母多为生产一线人员(含务农),父母文化程度多为高中和初中,入学前就读于地级市重点高中和非重点普通高中的学生居多,这些入学前的情况和家庭背景对于其学习行为有一定的影响;学习动机有较重的实用性和功利性,为了“找到满意工作”和“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来读大学的学生分别占被调查总人数的68.25%和66.84%;学习积极性较低,学习行为和学习投入存在偏差,有47.12%的被调查者回答从不或很少参加课堂讨论,40.95%的被调查者回答有过故意不上课行为,55.41%的被调查者作业有过抄袭行为,还有29.73%的被调查者称有过考试作弊行为;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有相当多的学生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课外时间安排每周用于课余学习(包括预习、复习、阅读等)的平均时间仅为12小时;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更受学生的喜欢,被调查者期望教师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被调查者在被调查总人数中所占比例最多(55.71%);对学校图书馆的藏书量、自习室的环境、教学实验设备和宿舍居住条件基本满意,但对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的座位量、电脑网络和计算机、体育设施满意度较低。

表8 被调查者对学校学习环境的满意度情况

针对本研究中地方本科院校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投入的调查研究分析,对改进学生学习行为、加大学生学习投入、促进教师教学方式改进、服务学生发展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学生应端正学习动机,合理安排学习与生活。大学生应结合时代发展和社会的需要,真正明确自己上大学的目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培养自己对专业知识的浓厚兴趣。同时,大学生还应该改变学习动机中的实用性和功利性,对自己学习的近期目标和远期规划有深入的认识,并对学习生活进行合理的安排。高校的学习形式不仅仅限于课堂教学,学生学习过程也不再是主要依靠老师的指导和督促。大学生应当更多的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自身发展的需求,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主动找老师解决疑难问题等。大学生要善于进行自我管理,规范自己的学习行为,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2.教师应改进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截然不同,高校教师最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按照学习规律,掌握学习策略,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行为的养成,以利于学生现在和今后的学习和发展。良好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是教师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方面,因而教师需要不断完善教学方式。同时,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指导也应有所不同,比如应更多地采用启发式教学和案例教学,增加社会实践教学环节和课堂讨论,训练学生自学能力和团队学习的研讨能力。

3.学校应加强教学建设和教学管理,切实践行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进和加强教学管理,完善教学监控机制,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良好的引导和有效的监督,对教师教学方式的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进行有效的监控和评估。加大学生学习条件投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改善大学生对学校学习环境不满意的方面。应当进一步明确自身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理念。地方本科院校存在的价值在于为区域和地方培养大批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应立足于促进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8](p20-21)以利于学生得到更多的成才和就业的机会,从而激活和释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邬大光.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论内涵和概念解析[J].教育研究,2004,(9).

[2][美]马丁·特罗.从精英向大众高等教育阶段转变中的问题[J].王香丽,译.外国高等教育资料,1999,(1).

[3]Astin,A.W..Student Involvement:A Developmental Theory for Higher Education.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Personnel,1984,25,(4).

[4]郑乐琳.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分析及激发措施[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4).

[5]赖志玲.双因素理论在调动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中的应用[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3,(2).

[6]王云海,武丹丹,等.高校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查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2).

[7]唐点权,刘林.重庆市高校学生学习管理制度与执行情况[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

[8]邓岳敏.论大众化进程中精英教育的危机:高等教育规模扩展的视角[J].高教探索,2005,(5).

猜你喜欢

被调查者积极性教学方式
一个可供选择的全随机化模型
三方共进,激发干部积极性更上一层楼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意识调查报告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技校生学习积极性的探索研究
余姚市民幸福感民意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