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VAR模型视角下的我国通货膨胀研究

2012-09-26魏蓉蓉

统计与决策 2012年2期
关键词:货币变量检验

魏蓉蓉

0 引言

通货膨胀问题一直是宏观经济领域研究的重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反映居民家庭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通常作为衡量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金融危机后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一度处于低迷状态,整个2009年基本处于负值,2010年5月我国CPI同比增长率为3.1%,这是自08年11月以来首次突破3%警戒线,而从2010年6月起,CPI开始呈现环比增长态势,这都表明当前我国存在一定的通胀压力。温家宝总理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本文拟通过计量检验弄清影响近期我国CPI连续上涨的原因,为防止通胀抬头做准备。

1 变量说明和数据选择

围绕通货膨胀问题,国内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实证和理论研究,但很少同时从需求、成本及货币供给等多方面来研究对通胀的短期、长期影响,本文欲将这些因素纳入通胀成因加以分析。

1.1 方法阐述

本文试图从货币发行量、成本及投资等方面来对我国近年来通货状况的变动进行研究,来弄清本轮价格上涨的原因。以通货膨胀率、广义货币供应量、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固定资产投资作为内生变量,而影响通货膨胀的其他诸多因素作为随机项,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在VAR模型的基础上进行Johanson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最后构建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并进行变量外生性检验,考察和分析通货膨胀变量和其三个影响因素间的长期均衡、短期动态及因果关系等。样本数据区间为2006年1月-2010年12月的月度数据,样本数共60个,分析软件采用Eviews5.0。

1.2 变量选取

(1)消费者物价指数CPI

CPI是衡量各个时期居民实际生活费用支出变动的指标,很多国家都采用消费者物价指数作为测算价格水平和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本文采用CPI增长率作为自变量,记为CPI。

(2)广义货币供应量M2

在货币供给导致通胀方面,本文选用M2作为解释变量。广义货币供应量M2包括狭义货币和准货币,和M0、M1相比,M2更具外生性,可以反映社会总需求变化和未来通胀压力状况。

(3)生产者价格指数PPI

在成本推动型通胀方面,考虑到PPI对CPI的价格传导关系,采用PPI的变化率作为解释变量。PPI也叫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是判断市场价格的一个先行指标,成本上涨所引起的能源、原材料等工业品价格的上涨最终会传导到消费品价格上。

(4)固定资产投资INV

在分析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方面,考虑投资拉动型通胀,由于我国没有逐月公布国内总固定资产投资情况,所以采用占我国国内总投资绝大比重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来替代,记做INV。

1.3 数据说明

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CPI月度同比数据来源于中经专网统计数据库,M2月度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PPI月度同比数据来自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网站。由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固定资产投资数据是月度累计数据,即2-12月份的累计数据,因而只能推算出3-12月份的月度固定资产投资数据,为了得到1、2月份的数据,根据3-12月份的月度数据,利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出固定资产投资的平均发展速度,然后用3月份固定资产投资数据除以平均发展速度,便得到2月份的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再用得到的2月份的固定资产投资数据除以平均发展速度,从而得到1月份的固定资产投资数据。

CPI以2005年为基期,假设该年各月CPI初始值为100,通过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月度同比CPI连乘计算得到该期间定基CPI。PPI也采取同样方法得到整个样本期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定基PPI,M2、INV则相对应地以2006年各月的价格表示。另外为消除季节变动因素对时间序列数据的影响,采用Census x12的乘法模型对各M2和INV变量进行季节调整(CPI、PPI由于是月度同比数据不需要进行季节调整),得到序列为M2_P_TC和INV_P_TC。最后,对M2_P_TC和INV_P_TC进行对数化处理以消除异方差的影响。

2 实证研究

2.1 ADF单位根检验

由于上述变量的数据均为时间序列数据,为防止出现时间序列数据的非平稳性而导致的伪回归现象,首先对各单变量进行ADF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如下(见表1)

表1 ADF单位根检验结果

从上表可以看出,这些序列都是一阶单整序列I(1),即它们本身都是非平稳时间序列,而其一阶差分序列都为平稳时间序列,满足协整检验前提。

2.2 VAR模型滞后阶数的确定与稳定性检验

滞后阶数的选择可能影响VAR模型的估计结果,可以根据似然比统计量(LR)、赤池信息准则(AIC)和施瓦茨(SC)准则等5个评价指标来确定最佳滞后阶数。从表2可以看出,在5个评价指标中均认为应该建立VAR(2)模型。

表2 VAR模型滞后期选择

VAR模型具有稳定性是模型适用的前提,模型稳定的充要条件是所有特征值都在单位圆内,或者特征值的模都小于1。本文通过AR根图对模型进行平稳性检验,得到单位圆曲线以及模型所有特征根的位置图,得出模型中不存在大于1的特征根,因此VAR(2)是一个非常稳定的模型。

2.3 Johansen协整检验

Johansen检验是以VAR模型为基础进行的回归系数检验,它不同于单方程基于回归残差序列的检验,适合于多变量协整。

迹统计量和最大特征值统计量检验方法的结果同时表明,CPI、M2、PPI和INV这4个变量在5%的显著水平上存在1个协整向量,对系数进行标准化后的协整方程为:

表3 协整检验结果

此方程即是反映通胀率和相关经济变量的长期均衡关系的方程,由方程可知我国CPI变动与广义货币供应量、生产者价格指数的变动及固定资产投资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括号内为t值,表明LOG(M2_P_TC)、PPI和LOG(INV_P_TC)均在5%显著性水平下通过t检验。模型中各项系数的符号也均与经济理论保持一致。

2.4 经济变量随机波动影响CPI的动态过程分析

(1)脉冲响应(IRF)

脉冲响应函数可以分析模型受到某种冲击时对系统的动态影响,为一个变量作用于另一个变量的动态特征提供更多的信息。我们以VAR(2)模型为基础,采用Cholesky分解技术,分析M2、PPI和INV分别产生一个标准差大小的新息冲击时,对CPI的当期值和未来值所产生的影响,分析结果如下。

图1 CPI的脉冲响应函数

上左图表示了CPI对自身的一个标准差新息的反应。从图中可以看出,CPI对自身的冲击表现为正向响应,但这种冲击反应大致呈逐渐缩小趋势。这表明货币供应量、投资及来自成本方面的因素具有时滞效应,对CPI的冲击将越来越明显。从上右图可以看出,当在本期给货币供应量一个正冲击后,通胀率由于时滞的原因在14个月后开始为正,之后保持平稳。这与经济理论是相吻合的,根据货币主义对通胀的解释,过剩的货币首先流向非实体经济,由于货币传导机制的滞后,物价可以暂时比较稳定,当大量货币进入产品市场时,过剩货币流动性追逐有限商品,就可能引发通胀。

下左图显示了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冲击效应,给PPI一个标准差大小的正向冲击后,CPI在第5~17期表现为负响应,这可能是由于政府对上游资源价格的管制,影响了PPI对CPI的迅速传导。在第17期后PPI对CPI开始表现出稳定的正向推动作用,这说明上游产品价格的上涨通过增加企业生产成本等途径推动下游产品价格上涨,引起CPI的上升。从下右图可以看出,固定资产投资的正向冲击导致CPI在短期内的上下交替波动,随着时间的推移,波动的幅度越来越小,但对通胀率的总体影响为正。说明投资增加带动总需求的增加,从而引起CPI的上扬。

(2)方差分解

方差分解是把系统中每个内生变量的波动按其成因分解为各方程新息(随机误差项)相关联的组成部分,从而了解各新息对内生变量的重要性。本文运用方差分解法分析广义货币供应量、生产者价格指数及固定资产投资因素对通货膨胀的冲击大小,实证结果见表4。

表4 CPI的方差分解

从以上的方差分解结果可以看出,在不考虑通胀率自身的贡献率情况下,货币发行量、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固定资产投资对通胀率的贡献度差不多,分别约为10%、8%和12%。

2.5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如前通过对M2、PPI和INV与CPI进行协整检验,发现它们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这种长期稳定关系是在短期动态过程的不断调整下得以维持,任何一组具有协整关系变量都存在误差校正机制。为研究变量之间的短期动态关系,需在协整方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VEC模型,即CPI变动的动态函数。本文VEC模型的回归方程如下:

注:方括号内是t值

ECMt-1为误差修正项,表示t-1时CPI对均衡水平的偏离,其系数为负,符合误差修正的反馈机制;系数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CPI在短期具有向长期均衡水平调整的动态调节机制。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的时候,将以0.065921的力度进行调整,以保证CPI、广义货币供应量、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固定资产投资的长期均衡状态。从回归结果看,CPI的短期变动主要由滞后一期的自身变动、PPI和M2变动决定,滞后一期的INV对CPI的影响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另外,从R2和F值来看,模型的拟合效果和整体显著性并不理想。

2.6 基于VEC模型的变量外生性检验

本文采用Block-Exogeneity-Wald检验方法对VEC模型的变量外生性进行检验,以进一步揭示各变量之间的动态联系。变量外生性检验的本质是基于多元VAR模型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检验原理是:如果系统中某一分量的变动对VEC模型预测效果无显著影响,则可以将该变量从系统中予以排除。原假设认为被检验变量不是VEC模型中各分量的Granger原因,采用的是Wald统计量,趋于 χ2(P)分布,p是滞后期,也是统计量的自由度,表5给出了在5%的显著水平下的检验结果,即认为被检验变量是VEC系统中特定分量变动的原因。

表5 VEC模型的变量外生性检验结果

从表5可以看出,被检验变量CPI不是VEC模型中货币供应量、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固定资产投资Granger原因的原假设被拒绝,同时三者的联合检验也不能接受原假设,即三个变量不能被排除,它们可以用来解释CPI的短期波动。

3 结论和对策建议

从通胀率和广义货币供应量、生产者价格指数的变动及固定资产投资之间的长期关系来看,它们之间都具有非平稳性特征,但是它们之间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从通胀率和M2、PPI和INV之间的短期联系来看,它们之间具有动态调整机制,误差修正项的存在能够保证长期均衡状态的自动实现;从通胀率对M2、PPI和INV的随机冲击做出响应的动态过程来看,通胀率对各变量的冲击整体表现出正响应,这符合货币供应量、生产者价格指数的变动和固定资产投资对通胀率的影响。

如弗里德曼所说,通货膨胀无论任何时候都是一种货币现象,我国货币投放量增速的提高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升物价指数。为应对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2009年我国实施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向市场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货币供给的大幅增加、信贷规模的迅速扩张,有力地刺激了经济,防止经济下行风险,但是流动性过于宽松成为滋生通胀的温床。2009年货币供给的快速扩张所累积的通胀压力,已经在2010年下半年开始显现。另外,我国货币投放量增速超过GDP增速,目前这种趋势还在进一步扩大,根据人民银行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0年12月末72.59万亿元,2010年GDP为39.8亿元人民币,超发货币达32.79万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增加对燃料、能源、原材料的需求,助推上游产品的价格上涨,拉动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上升,进而引起多种产品价格上涨,增加引发通货膨胀的可能性。2008底我国中央政府推出了4万亿拉动内需投资方案,分两年实施。2009年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达194138.62亿元,同比增长30.5%;2010年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241414.93亿元,同比增长24.5%。根据投资乘数原理,投入一笔投资可以带来数倍于这笔投资的国民收入的增加,所以4万亿投资所拉动的总需求增长将远远大于原计划,社会总需求增加所带来的通胀压力不容小视。此外,高投资增长率容易形成投资膨胀局面,加剧能源、原材料的供需矛盾,放大通胀风险。

生产要素需求旺盛和成本明显上升,会对未来通胀形成较大压力。近期CPI上扬主要因为食品和居住类价格上涨,而资源、能源、土地等要素成本的增加是食品和居住类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2010年12月份我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9.6%,位居CPI八大类指标之首,究其原因是由于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引起了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的上涨,农业生产成本的提高导致了粮食为主的食品类价格上涨。土地供给的日益稀缺、人们对于住房需求的不断增加决定了土地和房地产价格的走强趋势。加上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居住类权重逐步增加,一路走高的房价通过CPI中的居住类价格而增加居民生活成本,推动CPI的上涨。2010年12月全国七十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同比上涨6.4%,2010年12月CPI中的居住类价格同比上涨6.0%。

在当前通胀预期持续攀升、通胀压力日益明显的形势下,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是当务之急,通过控制信贷规模、抑制货币供应量过快增长、适当加息或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来预防通胀风险。其次,协调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努力扩大居民消费,推动内需主导型经济发展,深化投资体制改革,避免盲目投资、重复投资,改变经济增长单纯依赖投资的局面;最后,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使其能够真正反映出供求情况和稀缺程度,有助于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缓解通货膨胀压力,实现2011年我国十项重点工作中的首条——保持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

[1]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与方法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刘元春.中国通货膨胀成因的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王晓芳,王学伟.我国货币需求的变动及其决定机制——基于VEC模型的实证研究[J].财贸研究,2009,(1).

[4]巴曙松.通胀整体趋势温和可控[J].金融经济,2010,(9).

[5]左小蕾.管理通胀预期四要素[J].中国金融,2010,(5).

猜你喜欢

货币变量检验
一国货币上的面孔能告诉我们什么?
抓住不变量解题
也谈分离变量
古代的货币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电梯检验中限速器检验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探究
古代的货币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小议离子的检验与共存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