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观察

2012-09-25毛庆菊

上海针灸杂志 2012年9期
关键词:攒竹顽固性穴位

毛庆菊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武汉 430064)

呃逆,西医称“膈肌痉挛”,是由于迷走神经或膈神经受到刺激而导致的一侧或两侧膈肌反射性、阵发性不由自主的挛缩运动。轻者不治自愈,重者昼夜频繁发作,呃声不止,持续数日到数月不等,若发生持续48 h以上不缓解则称为顽固性呃逆。笔者自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采用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30例,并与单纯穴位注射治疗30例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顽固性呃逆患者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75岁;呃逆持续时间最短3 d,最长8 d;脑血管意外伴顽固性呃逆17例(脑膜瘤术后5例,脑梗死3例,脑出血术后9例),静脉滴注青霉素后呃逆2例,胃癌大部切除术后3例,肺癌术后化疗引起3例,肝癌放疗引起3例,膀胱癌术后化疗引起1例,原因不明1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78岁;呃逆持续时间最短3 d,最长7 d;脑血管意外伴顽固性呃逆17例(脑膜瘤术后3例,脑梗死3例,脑出血术后11例),静脉滴注青霉素后呃逆2例,胃癌大部切除术后3例,肺癌术后化疗引起1例,肝癌放疗引起3例,膀胱癌术后化疗引起3例,原因不明1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呃逆症状轻重、病情严重程度及原发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持续或间歇性呃逆48 h以上;②严重影响工作和休息;③经用一般镇静剂及解痉剂治疗无效。凡符合以上3项的患者为纳入对象。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针刺治疗

取双侧攒竹穴。患者取仰卧位,穴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采用0.30 mm×40 mm一次性无菌毫针针刺,采用雀啄手法点刺,即快速将毫针刺入攒竹穴0.2~0.3 cm(至骨),有酸胀感觉后,向一个方向捻转针柄致提针时针身不易出皮肤,反复提插点刺穴位2~3 min,以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向反方向捻转针柄致针身可轻松拔出,出针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即可。每日治疗1次,7次为1个疗程。

2.1.2 穴位注射

取双侧内关及足三里穴,穴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用5 mL注射器配7号针头,抽取维生素B1、B6注射液0.1 g(2 mL)各1支,排出针管内空气后,快速垂直进针,刺入穴位,待患者有酸、麻、胀感,退针回抽无回血时注入药物,每穴注射0.5~1 mL。出针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即可。每日治疗1次,7次为1个疗程。

2.2 对照组

仅采用穴位注射治疗,操作方法、疗程同治疗组。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效准[1]

显效 呃逆症状完全消失。

有效 自觉症状减轻,呃逆次数明显减少或消失。

无效 呃逆症状无明显改善。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 治疗结果

由表1可见,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4 讨论

呃逆俗称打嗝,古称“哕”,又称“哕逆”,中医学认为呃逆是由胃气上逆动膈而成;可分虚实两类:实证多为胃寒气逆,胃火上逆,气滞痰阻等;虚证多在脾胃阳虚,胃阴不足时出现;以理气和胃、降逆平呃为基本治法[2]。攒竹属足太阳膀胱经穴,因足太阳膀胱经挟脊,故与膈、脾、胃相连,有调整气机升降出入,降逆止呃的显著功效。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为胃之下合穴,又是四总穴之一,是主治胃及与胃有关的脏腑器官病变不可缺少的腧穴,可调中和胃降逆。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联络上、中、下三焦,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脉而主治胃心胸之疾,起宽胸利膈的作用。

现代医学认为呃逆的反射中枢位于C3-5节段,传入神经是迷走神经,传出神经是膈神经。攒竹穴所处的皮肤中布有眶上神经、额神经内侧支,当刺激攒竹穴时,通过面神经可直接兴奋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大量的研究表明[3-6],针刺攒竹穴能有效治疗顽固性呃逆。穴位注射疗法结合了穴位的治疗作用和药物的药理作用,可以使少量药液对穴位有长时间的渗透刺激作用,两者协同可以更有效地起到治疗作用,使疗效直接而迅速。维生素B1的药理作用为在体内与焦磷酸结合成辅羧酸[7],能促进代谢,营养神经及肌肉组织,具有调节神经特别是迷走神经的作用。维生素B6具有营养神经的作用,它可以调节机体的各种代谢功能和维持细胞免疫功能,还可以促进氨基酸的吸收和蛋白质的合成,调节大脑兴奋及加强呼吸中枢对膈肌反射中枢的控制[8]。通过内关和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1、B6,通过神经反射,抑制迷走神经的异常兴奋,从而缓解膈肌的痉挛,达到治呃之效[9-10]。杨改琴等[11]研究表明通过药物和穴位的双重作用,抑制了中枢系统的异常兴奋,缓解了膈肌痉挛,从而巩固并提高了治疗效果。

[1] 黄钿珍,丁钟琴,徐林芳.穴位注射治疗颅脑外伤所致顽固性呃逆25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10,42(6):56-57.

[2] 田德禄,蔡淦.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12-216.

[3] 王东强,郭义,田力欣,等.针刺攒竹配公孙治疗顽固性呃逆42例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0,28(2):113-114.

[4] 夏阳.针刺攒竹为主治疗呃逆58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9,25(9):36-37.

[5] 王瑞峰,王新明.针刺攒竹穴为主治疗呃逆32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25(4):109.

[6] Wang S, Zhang MS, Wang QJ. Treatment of 60 cases of intractable hiccups following craniocerebral surgery by acupuncture and auricular point sticking[J]. J Acupunct Tuina Sci, 2008,6(6):370-372.

[7] 刘华钢,李梅副.内科袖珍药物治疗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38-540.

[8] 黎观梅,陈洁清,袁岩,等.维生素B6与胃复安联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8):998.

[9] 杨彦,李登国.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呃逆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6(19):2639.

[10] Ding MQ.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scalp and body acupuncture in treating post-stroke hiccups[J]. J Acupunct Tuina Sci,2011, 9(3):177-178.

[11] 杨改琴,毕宇峰,张莉君.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 92例[J].陕西中医,2007,28(1):94-95.

猜你喜欢

攒竹顽固性穴位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掐攒竹止打嗝
掐攒竹止打嗝
夏季穴位养心
内服外敷,治愈新生儿顽固性呕吐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超声波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观察
攒竹穴近三年以来在治疗呃逆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介入断流术在顽固性鼻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増液促动汤治疗顽固性便秘8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