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采血小板与冷沉淀联合输注治疗急性大失血的疗效观察

2012-09-25朱荣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22期
关键词:冰冻平均值新鲜

朱荣华

急性大失血是临床上常见的急症之一,输血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但是由于失血量过多,快速大量输入悬浮红细胞,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浓度减低,可导致会对凝血和出血时间会造成一定的影响[1]。我院自2008年采用输注单采血小板与冷沉淀联合治疗急性大出血,受到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急性大失血80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3例,女27例,年龄16~61岁,平均36.43岁,所有患者均急性输入全血或悬浮红细胞1600 ml以上,按所采取的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B、C、D4组,每组20例,A组采用新鲜血小板与冷沉淀联合输注;B组采用冰冻血小板与冷沉淀输注;C组单纯输注冰冻单采血小板;D组单纯输注冷沉淀。4组患者年龄、性别、输血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仪器与试剂 PLT计数应用日本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另应用OLYMPUS双目高倍显微镜及上海血细胞计数表进行检测分析仪的灵敏度,如存在误差,则采用人工计数。PT、TT、APTT、Fbg采用罗氏400血凝测试仪及配套试剂检验。所有设备均每天进行质控测试,合格后方可应用。

1.3 观测指标 输注前1 h与输注2 h后分别抽血检验,检验项目包括: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应用医学统计软件SPSS 17.0进行统计,所有计量资料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检验标准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80例患者,输入血小板和(或)冷沉淀后,2 h内出血明显减少或停止,止血效果显著。4组患者PLT、PT、TT、APTT、Fbg比较:①输注前后,各组患者各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输注后占优势;②A、B组两组PLT、PT、TT、APTT、Fb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③A、B两组与C、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PT、TT、APTT 平均值 A、B 两组较小,PLT、Fbg平均值A、B两组较大;④C、D两组各项指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PT、TT、APTT平均值D组较小,Fbg平均值D组 较大。详见表1。

续表1

3 讨论

急性大出血是临床工作中常见的急症之一,输血和止血是主要的治疗方法,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强调配合应用血小板和冷沉淀对缩短凝血时间、出血时间有明显的疗效,对患者日后康复也有很大的帮助[2]。

目前,临床工作中应用的血小板分为两种,一种是新鲜血小板,输入人体后可以与自身血小板功能基本相同,受到临床的一致推崇,但是实际工作中,新鲜血小板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另一种是冰冻血小板,也是目前临床工作中最常使用的血小板成分,但是有很多的研究证明,冰冻血小板凝血功能较新鲜血小板略差[3],本次研究可以得出输注新鲜血小板PT、TT、APTT平均值较输注冰冻血小板略小,但无统计学意义,证实冰冻血小板可以起到新鲜血小板治疗急性失血的疗效。

冷沉淀是由新鲜全血提取制成,主要含有凝血因子Ⅷ、纤维蛋白原、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纤维粘连蛋白等成分,冷沉淀具有血小板所不具有的凝血作用,经研究证实,输注冷沉淀可以明显改善凝血机制,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增高,与单纯输注血小板相比,凝血时间缩短明显[4]。

总之,单采血小板与冷沉淀联合输注治疗急性大失血可以明显的缩短出血时间,增快凝集,减少出血,降低悬浮红细胞的应用量,对患者的康复和缓解经济负担都有明显的帮助,可以在临床工作中积极地推广应用。

[1] 陈兆修,王晓翠.39例大出血患者联合应用单采血小板与冷沉淀的疗效观察.临床输血与检验,2007,9(2):148-149.

[2] 陈静,张凤英,宋任浩.冰冻单采血小板与冷沉淀联合输注治疗创伤性大出血疗效观察.河北医药,2007,29(4):376.

[3] 范红玲.单采血小板联合冷沉淀在大出血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中国实用医刊,2012,39(7):105-106.

[4] 程峰.新鲜单采血小板和冷沉淀在临床出血中的应用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11,9(25):49-50.

猜你喜欢

冰冻平均值新鲜
小编来说“新鲜”事
新鲜汇
平均值的一组新不等式
了不起的冰冻动物园
冰冻的情感
冰冻兽
新鲜
冰冻的梦
新年好新鲜
变力做功时运用F=F1+F2/2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