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种子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2012-09-21宋永辉沈阳工业大学

对外经贸实务 2012年1期
关键词:种业出口种子

■ 宋永辉 吴 昊 沈阳工业大学

种子产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产业,是一个特殊的产业,我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种子市场,然而我国对种子的进口却远多与出口。本文通过对世界种子市场规模前十位国家种子产业的出口额的分析,对国内外种子企业现状进行对比分析,以及对国外大型种子企业进入我国而带来的影响,从这三方面得出我国种子产业在国际种子市场竞争中获取的市场份额有限,市场扩张能力不足,同时国内种业市场也正面临国际大型种业集团的渗透蚕食。因此,要完善制度机制,提升国内种子企业的育种创新能力,支持和鼓励国内育种者走出去,战略性地开展海外知识产权部署,集中力量打造中国种业大型企业集团是快速提升我国种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一、国际种业市场格局及我国种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种子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种子消费国和种子生产国,这是中国种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国际大型种业企业成长的沃土。然而我国种业的发展一直不够完善,自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颁布实施以后,我国种子产业才真正开始按照市场化方向发展。

图1 1970年——2009年世界种子贸易量的增长走势

表1 部分国家或地区国内市场规模(2010年)

据国际种子联盟的统计,20世纪80年代后期,世界种子贸易迅速放量增加,如图1所示。2008年达到1970年的近7倍,增加约60亿美元,从图中来看,1970年到1985年的世界种子贸易额仅增长了5.5亿美元。种子贸易量的增加,除了因农业发展引起的种子用量增加外,更主要反映的还是国内种子市场的国际化,以及因各国种子供需关系的相互渗透交叉带来的种子越境流动。随着世界种子产业分工格局的改变,种子贸易数量还会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

根据数据显示,全球种子的市场销售额已达到370.18亿美元,其中国内种子市场规模最大的美国为120亿美元,占全球种子市场份额的32.4%;其次是中国为60亿美元,约占16.2%(详见表1)。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不仅是世界农业大国,也是世界种子市场大国。随着我国农业国际化和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的种子市场已经融入国际种子市场,成为国际种子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国的种子行业对国内市场的专有地位必然面临来自世界的挑战。

随着《种子法》的颁布实施,以及我国种业市场化和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种子产业发生了重大变化,国有种子公司垄断经营的格局已发生改变,市场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2000年,我国种子产业市场对外开放,美国孟山都、杜邦先锋、圣尼斯、瑞士先正达、荷兰瑞克斯旺等外资种业集团趁机开始大举抢滩中国市场,其中孟山都最早进入中国市场。1996年11月,孟山都公司与中国河北农业厅下属的河北省种子站,以及岱字棉公司合作成立冀岱棉种技术有限公司,这个由中方管理的合资企业第一次将保铃棉棉种带入中国市场。1998年7月,孟山都公司宣布了两个合作协议,其中之一是在安徽省成立第二个生物技术合资企业,另一个是与农业部、国际矿业公司(IMC国际公司)以及加拿大国际发展机构共同在河北省成立可持续农业示范村。孟山都抢占了我国种业最先进的河北省作为进入中国种业市场的落脚点,而在孟山都之后进入中国种业市场的美国杜邦先锋则是以山东登海作为进入中国种业市场的头牌。2002年末,美国杜邦先锋公司与我国最大玉米制种企业山东登海种业成立了合资公司,拉开了外资并购我民族种业的序幕。2006年,杜邦先锋公司与甘肃敦煌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敦煌种业,即先锋海外有限公司。我国种子产业不仅外资进入强势,种子的进口也一直明显多于出口。2010年,我国种子产业的进口是1.84亿美元,出口仅为1.13亿美元。中国在世界种子产业贸易中的份额仅次于美国,然而不平衡的进出口比例不得不使我们对种子产业的竞争力感到担忧。

二、我国种子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国际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下,与各国的竞争力相比较,其创造增加值和国民财富持续增长的能力。根据一国贸易出口额能很好的反映出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出口情况,出口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能映射出一个国家对外的贸易程度。贸易出口额是衡量一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中国种子产业出口数量少,出口规模不大,且出口渠道单一

表2 2001年——2010年前十位国家或地区种子产业出口额(单位:百万美元)

从全球来看,中国的种子市场规模仅次于美国,然而出口额却与美国相差甚远。如表2,2010年美国的出口额为93.5百万美元,而中国的出口额仅为11.3百万美元,还不到美国出口额的12%。甚至不及日本的出口额,而日本面积仅为中国的1/25。从出口的角度,中国种子贸易的出口额虽然一直在增长,却极其缓慢,中国的出口额与市场需求规模极不相符,出口额过低导致我国在国际上竞争力不强。

目前,我国出口种子的地区虽已经遍布五大洲,但由于种子是特殊的商品,我国在出口的种子上仍有许多限制。以水稻为例,我国水稻种子只出口杂种,而不能出口作为亲本的父本与母本种子。这一方面是保护了我国的知识产权,防止了技术的流出,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对国家粮食的产业安全的角度。然而国外为保护本国的粮食安全在种子产业的进口方面也有所限制,这也是导致出口少的原因之一。然而导致种子产业出口少最主要的原因是出口的单一程度。我国种子出口企业主要有四类:一是通过边境贸易将杂交水稻种子输入到进口国;二是正规的种子出口企业;三是非种子经营为产业的农业企业(这类企业在发展对外农业承包项目时,顺便把种子通过自用物资带出);四是没有出口种子资质的企业通过其他外贸企业出口种子。其中出口贸易额最多的要数正规种子企业。但是正规种子企业的出口很单一,并且没有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缺乏秩序,不注重环保和售后服务,同时收到其他出口国大企业的压力与排挤,很难与大型国际化的种子企业抗衡。

(二)中国的种子企业总体规模很小,与国外种子企业的生存环境的差距甚远

根据统计数据,目前我国持证种子企业有8700多家,但注册资金超过3000万的种子公司仅有200多家,拥有自主品种权的企业也仅100余家,真正有科研能力的不到100家,有效经营区域为全国的育繁加销一体化的大型种业不足80家,而经营不再分装种子的私营代销店高达10万家。而目前在我国登记注册的外商投资农作物种业公司已有76家,其中包括26家独资公司、42家合资公司、8家中外合作经营公司。而这些名义上只能占合资公司49%股份的公司却实际上掌握着种子公司技术与专利的核心资源。在美国全国持证的种子企业仅1100多家,而具有一定规模的种业公司不过百余家,孟山都,杜邦先锋等国际种业“寡头”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与我国许多种业公司都有合作,或是成为大型种子公司的股份公司。我国前十强种子企业仅占国内种子市场份额的13%,美国前20家种子企业垄断了其70%的市场,登海、隆平、敦煌、德农、丰乐等5家上市公司2008年销售额仅相当于美国孟山都公司的1/15。

同时,种子产业对农业的贡献度也较小,种子企业的研发能力较低。在很多其他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是显而易见的。第一,在科技进步对农业的贡献率方面,我国仅为52%而发达国家甚至在70%以上;第二,在良种科技进步中的贡献率方面,我国大概为43%;而发达国家在60%以上;第三,在企业研发能力方面,我国持证种子经营企业虽多,但69%是小企业,99%的企业没有研发能力,前10家企业种子市场份额仅为13%,而在美国,90%以上的新品种来自企业,仅孟山都和杜邦先锋就占据美国玉米种子市场60%以上的份额;第四,在研发资金投入方面,国内种子企业不到销售收入的5%,有些甚至不到1%,而国外大型种业集团一般投入销售收入的10%,甚至15%~20%;第五,在种子行业毛利率方面,国内不足30%,而国外大型种业集团能达到70%。由此可见,中国种业的企业国际竞争力急需提高,并需要从多方面迅速提升。

(三)国外大型种子企业进军中国种子市场,中国种子企业面临巨大冲击

自2000年我国《种子法》颁布以来,国内种子市场对外资全面开放,蓄势已久的国外大公司如美国圣尼斯、瑞士先正达、法国利马格兰、以色列海泽拉、泰国正大、荷兰比久、荷兰瑞克斯旺、荷兰安莎等迅速在中国注册公司,大举抢滩中国市场。

以山东寿光为例,寿光及周边地区蔬菜种植面积84万亩,年产蔬菜40亿公斤,被誉为“中国第一菜园”。上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国内种子企业、科研院所生产不出高档种子,他们只能被迫接受国外优质高价的“洋品种”,现在种子支出差不多成为了蔬菜种植中最大的一笔开销。目前,通过寿光蔬菜种子市场,仅在山东寿光建立了研发机构的先正达、以色列海泽拉、荷兰瑞克斯旺等国外公司每年在内地的销售额超过6亿元,在全国辐射面积达到16.7万公顷。然而,有大量外企进入的不只山东寿光,国际大型种业公司美国先锋公司已经在辽宁铁岭成立研究中心,东北三省都有其春玉米的实验基地,在山东、河北、河南等地也有夏玉米的实验基地;美国圣尼斯种子公司则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在上海设立办事处,研究中国种子市场有近十年的时间。由此可见,我国种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与重要的转折,我们必须根据目前的国际形势调整我国的种子产业战略部署,以此来提高我国种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提升我国种子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在世界种子市场竞争中,随着各种政策性贸易壁垒逐步被废除和取消,获取市场份额的竞争主要依靠企业的实力。目前中国种业处于一个重要战略发展的转折期,中国种业必须认清当前国际种业发展形势和趋势,找出差距,审时度势,制定和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才不会受制于人。

第一,增强种业自主育种研发能力,提升品种权等自主知识产权创造力,在出口的同时注意种子产业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产业安全。要通过引进或自主开发种质资源、育种技术,培育一批有突破性的新品种,这既是提高种子产业竞争力的根本,更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第一,激励种子企业及其科研机构充分利用国内丰富优越的种质资源和自然环境,发挥我国的育种技术优势,加快生物技术育种的发展,并将丰富的生物资源优势转化为科技优势、知识产权优势和产业优势;第二,支持和鼓励国内育种者申请国外的知识产权,更要增强育种者及种子企业管理者利用知识产权进行超前部署市场的能力和意识,为我国种业走出国门做好准备。

第二,要提升企业自身实力与素质,增强种子企业对种子产业的市场化概念。出口多品种种子,杂交水稻虽前景可观,但由于粮食安全的一定限制,还要多开发新品种,并增加其他种类种子的出口。在国际竞争中,要放眼于全球,因此种子的出口要有策略的循序前进。重视种子产业出口中的质量,包装和服务等,例如,实行出口种子生产许可证制度,以此提高种子企业对外服务的能力,保证种子质量。在了解国际贸易惯例的同时要选择有利于我们的贸易方式,提升自己的产品定位,注重售后服务。

第三,要规范种子出口企业,同时建立种子协调机制。种子企业出口除了具有全国种子经营许可证进出口资质等基本条件外,还应通过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非农业企业的对外承包公司不得进出口种子。要实行出口品种登记审批制度,国家在国外建立品种展示中心、展示园,然后组织国内企业的品种进行品比、试验,表现好的,通过当地国家程序进行注册,我国农业部进行登记。然后根据一个国家的农业发展现状,农业部门有组织、有意识地投放品种。种子协调机制的建立一是定期发布全国种子出口信息并进行统计;二是对国际市场资源的共享;三是解决出口中存在政策方面问题,建立正常的贸易秩序;四是出口市场预警和调控。对拥挤市场实行优胜劣汰,鼓励有竞争力的企业继续做大做强。

第四,要借鉴国外种子产业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教训。第一,要认清种子产业发展的趋势与特征;第二要学习国外种子产业的管理体制及运作的基础,发达国家实行的都是政企完全分开和企业治理结构法人化的管理体制,可以说,市场经济规律及市场机制是经济发达国家种子管理体制确立及运作的基础;第三,健全的法规体系是经济发达国家种子管理体制确立及运作的依据,要对种子实行依法管理,对种子市场运作过程必须实行依法监管。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要针对我国的形势与现状,选择并利用适合我国的管理及运营方式。▲

[1]苗子胜.中国种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J].现代农业科,2008,18:18—19.

[2]宋敏.试论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现状与对策[J].中国知识产权年鉴,2008.

[3]隋文香,李晓明.中国种子企业国际化进程任重道远[J].中国种业,2008,8:8-10.

[4]宋敏,王学君,刘丽军.中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国际比较研究[J].世界农业,2009.1

[5]张孟玉.全球化和中国种业变革中的历史机遇 [J]. 蔬菜,2008,10:2-4.

[6]张玉清.中国种子市场与国际贸易[J].种业导报,2007,6:4—6.

[7]王林生.中国种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种子问题讨论,2009.12:93—99.

[8]康玉凡,金文林.种子经营管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6:3-6.

[9]万宝瑞.我国种业发展的成就与展望[J].种业导刊 2008(12):5—6.

猜你喜欢

种业出口种子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桃种子
可怜的种子
一只鹰,卡在春天的出口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
某官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