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凝溶栓治疗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后的影响

2012-09-20苏仲和周小民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4期
关键词:尿激酶抗凝溶栓

吴 浩 陈 炜 唐 武 苏仲和 周小民

(广东省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普外科,广东 广州 510620)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属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严重影响患肢的功能,严重者肢体坏死,如果并发肺栓塞则危及生命[1,2]。临床治疗应用单独的溶栓药物虽然有效,但是效果不是十分理想,联合用药的方案有待于进一步探讨。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临床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拟探讨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最佳方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80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其中男性45例,女性35例,发病位置:左下肢41例,右下肢30例,双下肢9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肿胀、胀痛及浅静脉扩张症状,其中35例腹股沟区疼痛、压痛及腓肠肌压痛、皮肤颜色变深、等临床表现。下肢深静脉具有不同程度的血栓:髂股静脉血栓12例,股静脉血栓18例,髂静脉血栓10例,髂静脉血栓20例,胫前静脉血栓20例。左下肢40例,右下肢21例,双下肢19例。临床分型:中心型30例,周围型25例,混合型25例。发病到就诊时间6h~3周。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例、年龄分布、发病位置、临床症状、临床分型等一般资料经过统计学软件比较分析,P>0.05,提示研究结果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联合20mL复方丹参液,500mL平衡液联合尿激酶25万U,静脉滴注,1次/d,连续治疗14d,华法林2.5mg/次,1次/d。观察组: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联合25万U尿激酶,100mL生理盐水联合东菱克栓酶10BU,60min内静脉滴完,隔日1次,华法林2.5mg/次,1次/d。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疗效评价标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4d后,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静脉造影情况进行评价。痊愈:患者肢体无疼痛、肢体肿胀完全消失,血栓全部缓解;显效:患者肢体肿胀明显消退,但是患肢仍然有一定程度的胀痛,血栓有部分溶解;无效:患者肢体肿胀和疼痛虽然有减轻,下肢深静脉无血流再通,需要侧肢循环回流。总有效率=痊愈+显效。②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如牙龈出血、皮下瘀青等。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建立数据库,通过卡方检验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临床疗效情况的比较(表1)观察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22.22,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的比较

2.2 两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表2)观察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牙龈出血、皮下瘀青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7.79,5.13,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随着社会生活压力的加大,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发生率也在与日俱增[3,4]。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是血管外科常见疾病和多发性疾病,其如果治疗不当不仅形成血栓后综合征,影响患者生活质量[5,6]。同时深静脉血栓脱落还可能造成肺动脉栓塞,进而危机患者生命安全 。选择有效的治疗方式是我院研究的热点问题。其形成因素较为复杂,主要与患者的血流淤滞、血管内皮损伤及血液高凝状态。下肢突然肿胀、沉重、疼痛、腓肠肌饱满、紧韧、局部温度增高,严重者不仅影响动脉供血,使静脉瓣膜受损,可能使患者下肢静脉功能不全,从而影响生活质量。血栓形成的两个基本过程主要是血小板的析出、黏集、凝固。临床治疗主要以抗凝、溶栓、祛聚等联合用药是较为合理的治疗方案。低分子右旋糖酐可以扩充血容量的作用外,还可以降低血液黏滞性,改善微循环。东菱克栓酶属于单一成分的酶制剂,其将血浆纤维蛋白原分解,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和黏附性,但是不会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尿激酶是一种纤溶酶原激活剂,可以直接使纤溶酶原变成纤溶酶,从而起到溶栓作用。本研究通过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结果表明,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尿激酶与东菱克栓酶可从不同环节起到防凝溶栓作用,增强溶栓效果减少尿激酶用量。同时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牙龈出血、皮下瘀青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联合用药可能出现活动性出血,如牙龈出血和皮下瘀青,但是及时的调整用药,可以消除并发症发生。综上所述,抗凝溶栓治疗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表2 两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1]蒋劲松,施敦,张成武,等.抗凝溶栓联合用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J].浙江实用医学,2004,9(6):391-392.

[2]余超,吴性江,韩建明.不同途径抗凝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实验研究[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7,20(10):1033-1036.

[3]孙庆峰,王桂梅,姜维良.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抗凝溶栓治疗[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7,41(6):621-622.

[4]李书芳.抗凝溶栓联合中药封包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09,27(3):233-234.

[5]张英男,孙庆峰,王海涛,等.同型半胱氨酸及抗磷脂抗体与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复发关系的研究[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6,13(4):421-423.

[6]朱胜,曹晔,张亚雄,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J].华北国防医药,2009,21( 4) :60.

猜你喜欢

尿激酶抗凝溶栓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超声针联合微泡干预尿激酶溶解体外血凝块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脑血栓患者尿激酶溶栓疗法治疗的效果分析
重复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9例临床分析
Mutually Beneficial
机械溶栓结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