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腐生肌治疗疮疡及创伤感染性疾病340例
2012-09-19王陆宽
王陆宽 马 辉
(辽宁省海城市正骨医院,114200)
疮疡及创伤感染性疾病是中医外科、伤科常见和多发性疾病,治疗方法较多,对疔疮小面积损伤感染较易处理,而对大面积创伤感染溃疡、附骨疽窦道、结核溃后治疗较为困难。我院多年来运用祛腐生肌外用药治疗疮疡及大面积创伤感染等疾病34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根据临床体会简述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340例中男215例,女125例;年龄10岁以下15例,10~40岁230例,40岁以上95例。其中疔、疖、痈50例,深部脓肿破溃30例,烧伤、烫伤、冻伤感染20例,淋巴结核溃后12例,大面积溃疡、褥疮、附骨疽窦道32例,皮肤大面积坏死及软组织创伤感染48例,开放性骨折伤口感染43例,术后伤口感染105例。病程最短5天,最长10年。
治疗方法
1.创面外治法:创面溃烂及创伤感染的创面,外换药方法:根据伤口腐烂组织、脓汁的多少及肉芽组织生长的情况不同分为三期:①祛腐解毒拔脓期:适用于创面有大量坏死组织(坏死皮肤、肌肉、肌腱及筋膜等)及长期脓液刺激形成的窦道壁、漏管、腐肉等。用拔毒散(白胡椒依法研末)以祛腐拔脓。按其创面情况辨证施治。换药时用棉球蘸净创面脓汁后,将药面呈云雾状均匀弹撒在坏死组织上,不可药量过多,切不可撒与暴露骨面上或未坏死的肌腱、骨骼腔内,以防造成医源性骨质破坏、肌腱坏死或骨坏死。同时创面外贴万应膏(《医宗金鉴》),具有消肿止痛、软坚散结、保护创面作用,每日换药1次。②祛腐生肌长肉期:经祛腐解毒排脓法后,使创面坏死组织逐步脱离,窦道、漏管壁鲜嫩如珠,色泽红润的新生肉芽组织随之生长出来,此时创面脓汁稠厚,量少,略带有腥味。为了促进新生肉芽组织生长,可选用祛腐生肌散(《医宗金鉴》)呈云雾状均匀弹撒在疮面。若创面坏死组织脱离不彻底,脓水清稀,肉芽组织生长不鲜,呈淡白或白色时,可选用糜白生肌散(生肌散中加糜蛋白酶)以刺激肉芽组织健康生长,外敷四环素软膏,每日或隔日换1次。③祛腐生肌收口期,经祛腐排脓、生肌长肉后,使疮面肉芽组织生长丰满,以接近皮肤肉芽呈现出嫩肉如珠、颜色鲜红之征象,此时疮面脓汁稠、量少,选用祛腐生肌收口散(儿茶、血竭、三七、制乳香、制没药各9g,冰片、麝香各3g,象皮炭15g,共研细末)使疮面边缘的上皮组织向心性生长,新长的皮肤呈银白色。有时在疮面的中央出现大小不等的小白点,逐渐长大,成为新生的上皮组织,此种上皮组织称为“皮岛”。若疮面愈合缓慢时,可在祛腐生肌收口散内加少量鸡内金粉,以加速疮口愈合,隔日换药1次。
2.内治法;根据局部疮面脓汁性质、量的多少、脓的臭味以及局部的肿胀疼痛、炎症轻重,辨证分析。中医认为,疮面和脓汁的情况与机体气血的盛衰有关,因此在使用“托里”的法则时,分毒邪与正气发展的不同阶段,加以辨证用药,常选用仙方活命饮、托里透脓汤、八珍汤、补中益气汤、十全大补汤、阳合汤等加减应用。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治愈:患处肿痛消退,疮面愈合或呈凹陷性愈合,随访1年以上未复发者。无效:疮面未愈合或恶变,或病变局部仍肿痛。
治疗结果:本组340例中治愈327例,占96.2%;无效13例,占3.8%。疗程最短7天,最长65天,其中10~20天治愈302例(88.8%)。具体见表1。
表1 各种疮疡及创伤感染性疾病疗效表
体会
以祛腐托里生肌治疗疮殇及创伤感染性疾病,意在祛邪与扶正并用,以外治为主,兼顾内治。
此法外换药时使疮面暴露,便于将疮口内腐烂组织及异物随时清除。一方面加速局部腐烂组织腐化,以祛瘀生新,另一方面可使局部和周身的气血经脉周流,扶正解毒,或托毒外出。实践证明,运用祛腐生肌外用药治疗,虽脓汁多,但上皮组织生长快,在疮口周围还能出现皮岛。可见脓液对肉芽组织的生长起着一定促进作用,即所谓“煨脓长肉”。经实验证明,这些脓汁不仅仅是组织的溶解物,而且有很多种成分渗出,这些渗出物能稀释细菌所产生的毒素,有利于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可刺激疮面周围的上皮组织生长,使伤口早日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