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

2012-09-18魏伟峰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13期
关键词:骨伤肢体血液

魏伟峰

(广东省深圳市大鹏新区南澳人民医院,广东 深圳 518121)

临床骨科医师经常会遇到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患者,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有时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如骨筋膜间隙综合征,所以应采取治疗措施,尤以消除肿胀和调节微循环,增加血流量及抗凝和溶血栓作用最为重要。临床调查显示,采用中医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患者200例,结果令人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例患者包括108例男性和92例女性,年龄25~73岁,平均年龄49岁。手术后Ⅰ度肿胀的患者29例,Ⅱ度96例,Ⅲ度75例。肿胀标准的判断:Ⅰ度:患者的皮肤皮纹存在;Ⅱ度:与正常皮肤相比则皮纹消失且紧张,温度略高,但皮肤表面未出现张力性水泡;Ⅲ度患者的皮肤皮纹消失,紧张至发亮程度,皮肤温度显著增加,并出现张力性水泡。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卧床休息,提升患肢高度,采用止痛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术后第1天服用“活血化瘀汤”加减。处方:木香、乌药、陈皮、青皮、郁金各15g,香附、柴胡、泽泻、路路通、泽兰各10g。若伤在上肢需加桂枝、羌活;若下肢加川牛膝、独活;水煎,一天服用一剂,于早晚分两次服,7天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一周后应对肝肾功能进行复查。通过配合使用揉,搓,捏,摩擦,关节屈伸等联合治疗100例,其中肿胀明显消除34例,有效消除62例,消除肿胀率96%。通过按摩,可使血液循环,化瘀通络,开通闭塞,使关节处血液运行畅通使关节滑利。使用多种推拿及按摩手法使肌肉粘连松解,疤痕软化,肌肉挛缩缓解,促进血液向心脏回流,减轻甚至消除肿胀。对照组在手术后采用静脉滴注20%甘露醇250mL 7d,一天1次。对照组采用随机挑选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100例,其中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46例。

1.3 疗效判定

进行疗效评定时应遵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原则中规定,治疗前后肢体肿胀差别在0.2cm以内,消除肿胀时间少于3d的可认为使显效;治疗前后,肢体肿胀程度相差0.4~0.8cm,消除肿胀时间在3~6d的为有效;若治疗前后肿胀差异在0.9cm以上,消肿时间在6d以上的则为无效。

1.4 统计方法

本组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所得两组数据之间的比较用t检验进行检验,若P<0.05即认为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在治疗1个疗程后,按上述标准的治疗过程评定临床效果。在随机分配的治疗组100例中,其中显效34例,62例有效,无效4例。有效率为96%。在服药期间,没有发生显著的不良反应,用药1个星期后,在肝肾功能的复查中均未见有明显异常。其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表(n/%)

3 讨 论

采用内服中药并配合功能性锻炼可加强肢体局部的血液循环,改善血液微循环、血液流变及动力状态,可有效防止局部肌肉萎缩,避免关节肢体僵硬,尽快恢复肢体功能。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是一种常见的骨伤临床表现,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骨伤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内部小血管破裂,出血,造成静脉血管内液体外渗,引起反射性肌痉挛、疼痛等,进一步导致静脉回流障碍,血管壁扩张,导致间质水肿。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这些病理变化会影响伤口愈合,并可能导致使切口处皮坏死,局部皮肤的血液供应障碍,并反过来影响受损组织的修复,使切口容易感染,甚至影响愈合。因此,中医学认为,骨伤疾病是瘀血症,是由于气滞血瘀,热毒内侵所造成的,治疗应采用益气活血化瘀法。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气结则血瘀。故常用木香、陈皮等行气药;厚朴、沉香等降气药;疏肝行气药如香附、青皮、柴胡、郁金等;理气行血,气郁可疏,气逆可降。乙法:清热解毒法。本法法适用于存在于气分的热毒,或内邪侵犯营血等症状。热毒结于筋骨不得散发,发热,口渴多饮,舌红苔黄,脉数,肢体局部可见红肿并伴有热痛的患者,是邪毒内陷营血,应以清热解毒,清营凉血的方法治之[1]。如果是内邪转热,症见吐血、流鼻血,苔黄、舌红,脉弦紧数或细涩有力,则采用清解营卫,凉血止血的方法。并加以推拿、按摩,可活血化瘀,开通闭塞,疏通经络,滑利关节,运行气血的作用[2]。运用各种手法使肌肉粘连松解,疤痕软化,肌肉挛缩缓解,促进血液向心脏回流,减轻或消除肿胀[3]。中医综合疗法使以上两种疗法的应用相得益彰,能更快和更有效的消除肿胀[4]。

总而言之,中医在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确有显著疗效和独特的经验,中国传统医学中对中药的应用偏于某一方的加减,对症用药,因病而治。故认为,临床应用应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辩证施治。剂型上要方便服用,朝着散剂、片剂、针剂方向发展。功能锻炼,按摩推拿,应更加的合理,科学的运用,各方面相互配合,从而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我相信,只要不断的提高科学和技术发展的认识水平,一定会有更多,更好的治疗方法被发现和使用。

[1] 陈军.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中医治疗[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35):302-303.

[2] 郑菊芬.溶栓加脱水剂静脉滴注致上肢高度瘀血肿胀2例[J].护理学杂志,2002,17(4):315.

[3] 钱忠权.骨折后低张性水肿448例防治体会[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5,3(4):46.

[4] 李进忠,张金良.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中医治疗[J].内蒙古中医药,2005,24(5):112-113.

猜你喜欢

骨伤肢体血液
中医适宜技术在骨伤中后期患者社区功能康复中的应用及影响
整体护理模式在老年骨伤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骨伤后期肢体肿胀患者采用中医治疗的效果观察
提升血液与血管力的10个生活习惯!
中医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