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相关生化指标在动脉粥样硬化诊治中的意义探究

2012-09-18曹芳芳袁世山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13期
关键词:硬化斑块动脉

曹芳芳 袁世山

(1 八一电影制片厂门诊部,北京 100161;2 92676部队,河北 秦皇岛 066000)

动脉粥样硬化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给患者的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病理研究证实,该病是由于患者血液中的脂质类物质不断地沉积到动脉的内膜上,导致内膜纤维性、灶性增厚,进而出现深部坏死,继续发展出现粥样斑块,使动脉壁逐渐变厚,导致动脉管腔变窄,影响各组织的供血。目前临床上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对患者的血清学标志分子进行研究,使用血清学对动脉粥样硬化检测是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

基质金属蛋白酶属于锌离子依赖,且具有较强的蛋白水解酶活性。此酶对蛋白聚糖、胶原及弹力蛋白等结缔组织蛋白具有分解作用。多种疾病的病理过程可以导致MMPs活性增强,尤其是在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临床研究证实,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泡沫细胞聚集区和肩部区均含有大量的MMPs。研究证实,MMP-9在AS斑块的易损区呈现高浓度;MMP-8的活性升高与斑块的易损性和胶原破裂有直接关系[2]。C反应蛋白可以促进AS炎症过程对AS斑块易损性的增加有促进作用。研究对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超敏C反应蛋白、MMP-8和MMP-9检测,并对各项指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诊治的813例AS患者作为研究的观察组,并选取来体检的52例健康者作为研究的对照组。其基本临床资料如下,观察组,性别:男433例,女380例;年龄在53~64岁,平均年龄58.5岁;病程在2~3年,平均病程2.4年;排除其他严重并发症患者;对照组,性别:男30例,女22例;年龄在52~65岁,平均年龄59.2岁。对两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等资料进行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研究对象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

观察组患者在标准状态下抽取血浆进行检测,对照组研究对象在早上抽取空腹血浆。将采集的血液标本放入到-169℃的液氮中进行保存,已备检测使用。使用MMP-9和MMP-8商品化的酶免疫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0.3%~12%为标准差,对相同标本进行重复性检测;使用高敏感性乳胶颗粒增强性酶免疫检测法测定CRP,其检测范围在0~20mg/L,将检测的结果进行统计。

1.3 统计学方法

对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P<0.05时具有显著差异性。

2 结 果

对两组研究对象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观察组在血清MMP-8浓度、血清MMP-9浓度及血清hs-CRP浓度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具体如下:①观察组血清hs-CRP浓度平均值为15.89 n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血清hs-CRP浓度平均值4.24 ng/L,经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②观察组的血清MMP-9浓度平均值52.62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血清MMP-9浓度平均值6.35ng/mL,且P<0.0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③观察组患者的血清MMP-8浓度平均值为7.53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1.58ng/mL,经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显著差异性。具体数据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hs-CRP水平、MMP-8及MMP-9比较表

3 讨 论

现代医学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该病引发的临床致死和致残率相对较高,居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前列。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对疾病的治疗及愈后有着重要的意义。临床研究数据证实,通过准确的诊断和有效地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致死率。研究通过对hs-CRP、MMP-8和MMP-9 3个指标对研究对象进行检测,并对hs-CRP、MMP-8和MMP-9 3个指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进行探讨。

临床研究证实,动脉粥样硬化可能与血清MMP-8、MMP-9、hs-CRP浓度有关系,临床可根据血清MMP-8、MMP-9、hs-CRP浓度变化对动脉粥样硬化进行诊断。但是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复杂的疾病,仅凭借血清MMP-8、MMP-9、hs-CRP浓度变化检测不足以对患者进行确诊[3]。要做出明确的诊断,还要对血清学诊断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1] Stefan B,Hans TR,Odette P,et al.Plasma concentrations and genetic variation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 and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rdiovascular disease[J].Circulation,2003,107(12):1579-1585.

[2] 李崇剑,徐耕,傅国胜,等.血清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2003,6(4):443-443.

[3] 于滢,杨向红.基质金属蛋白酶与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破裂的关系[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3,11(6):592-595.

猜你喜欢

硬化斑块动脉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支假性动脉瘤1例
颈总动脉高位分叉、舌动脉与面动脉共干1例
上颌动脉终末支参与眼球血供1例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LN17模具钢预硬化热处理正交试验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