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人员手卫生对控制院内感染的效果分析

2012-09-18顾秀凤叶美荣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13期
关键词:医护人员卫生住院

程 珀 顾秀凤 钱 昌 叶美荣

(1 上海市奉贤区精神卫生中心,上海 201418;2 上海市奉贤区燎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1408)

院内感染不仅影响医疗质量的提高,也是医疗费用额外增长和病死率增加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备受社会关注,已成为亟需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本中心是一所精神病专科医院,主要收治老年痴呆症患者,由于患者长期处于封闭式管理,院内交叉感染的机会明显增加,由此而引发的病死率也有所增加,为此,笔者成立课题组进行专题研究,并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9月入住本中心四、五病区的老年痴呆患者240例,其中,男107例,女133例,年龄平均(71.4±7.1)岁,平均住院时间(78.5±16.1)d。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住院时间等方面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1.2 疾病的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DM-3)的标准。

1.3 感染的诊断标准

按国家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执行。

1.4 方法

随机抽取两个病区,设五病区为观察组、四病区为对照组,两组病例各120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护理人员在为患者做任何操作之前均洗手戴手套,并根据病情需要及时更换手套。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病例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与患者的病死率。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院内感染情况

观察组:发生19例,占15.8%,对照组:55例,占45.8%,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1。

表1 两组病例感染部位的构成比

2.2 患者的死亡情况

观察组:发生4例,占3.3%,对照组:22例,占18.3%,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2。

表2 两组病例死亡原因的构成比

3 讨 论

院内感染是指患者在入院时既不存在,也无处于潜伏期,而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包括在医院感染出院后发病的感染[1]。本中心老年痴呆症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基本与国内有关报道一致[2],但要明显高于综合性医院[3]。据有关报道,医务人员手污染是导致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4],与本课题研究结果一致。引起院内感染的因素除了护理人员的手卫生外,本研究认为还有诸多因素共同参与,笔者就医患双方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旨在进一步降低院内感染和患者的病死率。

3.1 医院存在问题

3.1.1 对院内感染的认识不够

长期以来医院只重视临床疗效与经济的收入,对控制院内感染的投入相对不足,医疗仪器的投入往往只考虑治疗的需要和经济成本的回收。由于消毒、灭菌设备及相应的耗材难以产生经济效益,因此得不到医院的重视,仅有的仪器设施陈旧,不能及时更新,达不到质控要求,容易引起病原菌的扩散蔓延。另外,食堂工作人员的卫生意识薄弱,如食物的保鲜与清洗、生熟食品的分开与温度的控制,厨具碗筷的洗涤消毒等等,有时达不到卫生标准。

3.1.2 医护人员防范意识淡薄

医院感染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一般医学院校尚未开设,大部分毕业生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对防止院内感染的意识淡薄,工作中时常会出现违反操作规程,简化流程等现象,如护士给患者做护理时操作不规范,不戴手套;患者出院后不及时进行床单元的消毒;出现呼吸道传染病时不及时隔离消毒;一次性医疗废弃物处置不及时,造成医源性污染。

3.1.3 滥用抗生素现象严重

目前临床医师普遍存在着滥用抗生素现象,用药无针对性,疗程又不规范,一味追求高档抗生素或者任意加大抗生素用量,造成患者耐药菌株的产生或者菌群的失调,免疫力下降,容易诱发院内感染。

3.2 患者自身问题

3.2.1 免疫力下降 易感性增高

老年痴呆患者,由于年龄大,生活不能自理,加上脑功能障碍,运动减少,胃纳减退,导致营养不良,使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呼吸道、泌尿道、消化道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本研究发现,此类患者对感染的易感性明显增高,主要以呼吸道和消化道为主,其原因可能与病室内通风、卫生设施,厨具及患者碗筷、茶具的消毒不到位等因素有关。

3.2.2 住院时间长 感染机会多

老年痴呆患者住院周期长,有些患者甚至常年住院,由于病程长、并发症多,增加了院内感染的机会。本研究显示,观察组:发生院内感染19例,占15.83%,死亡4例,占3.3%。对照组:院内感染55例,占45.8%,死亡22例,占18.3%;明显高于有关报道[5]。

3.3 建议与措施

3.3.1 医院管理部门应提高控制院内感染的认识,加强硬件的投入,改善患者的住院环境。病房设置要具备通风、保暖、采光,保持空气的流通和清晰,有条件的可安装空调,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同时要加强食堂工作人员的健康卫生教育,增强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对食品的选择与烹调、厨具、碗筷、茶具的消毒必须认真到位。研究表明,舒适清洁的环境、食品的安全和严格的餐具消毒对减少院内感染,具有积极的预防作用。

3.3.2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做好消毒隔离。认真做好晨间护理,每天用消毒湿巾,湿扫床单元一次;合理配制消毒液,每天用消毒液檫洗生活用品和拖扫地板,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滋生与传播,一旦发现传染源应及时阻断,并采取保护性隔离。

3.3.3 严格实施洗手制度

医护人员的双手是导致院内感染的主要媒介传播,据有关统计,由此造成的医院感染约占30%[6]。医务人员每天坚持高质量的洗手消毒,可以使医院感染发生率降低25%~50%,如果戴手套可以减少70%~80%的手污染”[7],因此,无论从保护医护人员的自身健康,还是为患者着想都应自觉养成洗手和消毒的习惯。实践证明洗手和戴手套对降低院内感染是最经济、实用、有效的措施,因此,在注重一般护理操作的同时,必须加强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的教育培训,增加防范意识,养成良好地洗手习惯。为避免二次污染,建议采用脚踏式开关水龙头进行洗手。

3.3.4 规范使用护理用品,如体温表、止血带、重复使用的医疗用品,都要严格进行消毒处理,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

3.3.5 正确处理医疗废弃物,医疗废弃物的及时回收处理,对控制院内感染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必须严格执行一次性医疗废弃物处置流程。

总之,加强医护人员的防范意识,实施护理人员的手卫生,注重职业道德教育,自觉遵守规章制度,提高工作责任心,对降低院内感染与患者的死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徐秀华.临床医院感染学[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8:10.

[2] 孙理,夏国琴,周素兰.老年痴呆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及控制策略[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7):67-68.

[3] 任南,文细毛.2002年7月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资料分析[J].医院感染控制信息.2003,17(1):38.

[4] 尚少梅,郑修霞,王宜芝,等.医院感染与洗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1):78-80.

[5] 王苗妙.精神科老年住院患者感染情况调查与分析[J].健康天地,2010,4(9):16-17.

[6] 王旭,刘燕.医护人员手卫生与院内感染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7):864-866.

[7] 游建萍,黄庆,府伟灵,等.手卫生所致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的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5):426.

猜你喜欢

医护人员卫生住院
妈妈住院了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骨科住院患者双侧腋下体温比较
《海峡姐妹》志愿者为医护人员送温暖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
卫生歌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讲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