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水环境下的新城空间分区适宜性评价——南京滨江新城的探索

2012-09-17杨俊宴

关键词:滨江新城用地

杨俊宴 史 宜 孙 欣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南京 210096)

山水环境下的新城空间分区适宜性评价
——南京滨江新城的探索

杨俊宴 史 宜 孙 欣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南京 210096)

根据目前国内外对山水环境复杂的新城用地没有形成统一的评价理论体系的现状,在空间功能分区方法的基础上,以南京浦口滨江新城为例,探讨了在生态、社会和经济等多因子影响下的城市用地适宜性分析的途径.具体阐述了评价单元的划分、评价指标选择与处理等技术方法,提出通过结合生态环境优先等价值导向的分类分析,将地域划分为各种类型区.并提出了依据用地适宜性分区进行城市用地布局和分区管制的基本途径.最后讨论了在关注适宜性环境的价值导向下,用地生态评价在中国城市新城建设中的意义和作用.

适宜性分区;空间发展;山水环境

在我国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伴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建设用地盲目扩张现象也随之产生,这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同时也使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这给城市带来生态和景观两个方面的负面影响:一方面,这种无序开发造成农田、绿化和水域面积减少,土地的不可渗透区域增加,逐渐损害着环境乃至整个城市生态安全;另一方面,作为城市重要景观资源的山体和水体,在盲目的蔓延式开发中很难得到妥善的保护,城市在失去了山水带来的灵气的同时,也在丧失着自身的景观特色.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在城市发展的同时创造良好的山水环境,避免城市的过度开发引发生态灾害,城市新城建设中的空间建设适宜性问题日益受到城市规划学科的关注[1-4].

早在1960年,美国景观建筑师麦克哈格教授就提出了空间适宜性评价的技术方法.所谓城市空间适宜性评价就是选取城市用地作为研究对象,在充分了解用地及所处区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对用地进行工程措施的可行性与经济性综合评价,以确定土地用于城市建设的适宜性程度,为总体规划或其他相关规划中正确划分主体功能分区和有序组织城市建设发展用地提供有说服力的依据.在城市规划中,空间适宜性评价不仅代表了一种城市用地建设合理性的评价标准,也标志着一种以生态环境作为出发点和着眼点进行城市规划布局分区的新思维模式,对城市规划技术手段的健全和评判价值的完善具有积极意义[5].现有的土地适宜性评价定性的研究较多,但定量的研究较少,对评价因子的量化处理还存在较大的主观不确定性,较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GIS)[6-17].

1 滨江新城空间适宜性评价机制及模型建构

1.1 研究区域概况

选择南京滨江新城进行研究,对于探讨山水环境下的新城空间布局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南京滨江新城位于长江北岸,已纳入浦口区的中心城区,在总体规划中确定为南京新市区未来的城市中心所在地,范围北至老山,南至长江,西至过江隧道,东至京浦铁路,总面积为53.2 km2.滨江新城体现了山水环境下的新城所具有的鲜明特点:①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滨江新城地势平坦,现状主要为农田和未开发的空地,从土地存量和建设施工方面对开发的限制比较小,但是老山自然保护区和长江都是城市重要的生态资源,而且区内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还保持了天然的纵横交织的形态,与周边圩田和植被构成了区内比较完善的生态系统,这必须在开发中加以保护(见表1).② 背山面水,山水环抱的景观格局.滨江新城北倚老山,南邻长江,符合中国传统“背山面水”的建城理念,同时与南京老城隔江相望,将南京老城的龙脉余势与长江的磅礴气魄集于一身,具有难得的景观价值.因此,进行科学合理的城市空间分区布局,有助于维护地区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滨江新城中山水景观资源的保护和彰显(见图1).

表1 现状用地汇总

图1 研究区域现状及分布地貌

1.2 划分评价单元

从用地适宜性评价的目的出发,对评价范围内的用地划分为评价单元,以充分反映城市建设用地特点的地域差异.将研究区域用面积相等的方格网覆盖,每个方格网内的用地作为一个评价单元,每个评价单元内部影响建设的评价属性认为是完全一致的.评价单元大小的选取根据评价范围和评价精度的需求有所不同,基本在100~500 m之间.滨江新城的评价范围覆盖滨江新城规划区全境,南侧至长江,北侧延伸至老山山脊道,西侧至过江通道,东侧至浦口火车站,按照200 m×200 m的方格网将评价范围划分为1 333个评价单元.

1.3 评价体系框架构建与评价赋值

滨江新城用地适宜性评价体系分为4个层次,分别为目标层、子系统层、指标层和因子层.其中目标层指向用地适宜性评价的最终目的;子系统层包括生态子系统、社会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分别包涵影响用地建设开发的生态环境要素、社会人文要素和经济要素,反映了用地适宜性评价中的价值取向;指标层是具体评价指标,每个子系统层由若干指标构成,代表各个子系统所涉及的影响因素;因子层则是构成指标层的量化因子(见图2).

图2 滨江新城用地适宜性评价体系框架

在评价体系的因子设定中采用单因子综合评判法.在分析滨江新城现状特征的基础上,遵循因子的可量化、可比较、无重叠等原则,选取对土地开发利用方式影响显著的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条件、景观生态、社会构成、基础设施、交通状况、土地成本、空间区位、外部经济等因子作为空间适宜性分析的主要影响因子.为了在定量化的过程中更具有可操作性,又将这些主要因子细分为多个子因子,同时进行必要的缓冲分析(见图3).

这种单因子综合评判法的特点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包含影响城市建设的诸方面因素,而且能够尽量回避各要素之间的互相干涉和影响,因而能够对评价空间做出统一的评判结果.定量综合评判法提出后,由于其数学逻辑过程已经具有多层次和多算子特征,进而扩展为城市建设适宜性识别模型的指标体系.

图3 滨江新城用地的单因子评价

1.4 不同价值导向下的子系统赋值

基于单因子评价可以进行不同价值导向下的评价指标赋值.即先假设评价区内的用地全部用作某种功能(如产业用地),结合这一功能对建设用地属性的需求,选取相关的因子进行逐一评价,最后综合所有相关的单因子评价结果作为该价值导向下的综合评价结果.将综合评价结果的适宜度S按照数值高低划分为10个等级,反映空间适宜性在评价区域的空间分布与梯度.

1)生态环境优先导向的适宜性评价.在生态环境优先的原则下,用地的生态条件和景观环境条件成为评价的出发点,重点考虑评价用地的生态敏感性是否突出,当地的景观环境是否具有一定的特色,用地的工程地质和地形地貌条件对该地区开发强度的限制.因此选择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条件、景观生态等作为主要的评价因子.

2)人居适宜优先导向的适宜性评价.在人居适宜性优先原则下,主要侧重于用地的区位、市政和公共服务设施状况、公共交通的配套情况以及景观条件等有助于改善市民的居住质量的要素.选取的因子包括地形地貌、景观生态、基础设施、交通状况、区位等.

3)公共服务优先导向的适宜性评价.公共服务优先导向则意味着以公共设施的最优布局为目标,主要考虑评价范围内的人口分布、现有公共设施的布局、地形地质对公共设施建设的限制以及交通区位等条件.选取的因子包括区位、工程地质、地形地貌、社会构成、基础设施、用地成本和交通设施等因子.

4)工业发展优先导向的适宜性评价.工业发展优先导向主要面对评价范围内产业园区建设发展的需求,主要考虑园区建设的工程可行性、土地成本、当地就业人口和政策要素等.选取的因子为土地成本、交通条件、经济地理条件、工程地质、社会构成等因子.

2 滨江新城空间适宜性综合性评价

将评价范围内的用地类型分为居住生活用地、公共服务用地、工业仓储用地和生态保护用地,4种不同价值导向下的多因子评价结果分别体现了在评价范围内进行该种用地建设的适宜性评价(见图4).

2.1 生态保护用地适宜性评价

滨江新城用地布局适宜性评价通过数值的大小表示评价单元内建设用地适宜性的高低,得分越高,则表明该地块越适宜作为该项用地职能建设;反之,则越不适宜.生态保护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滨江新城生态保护价值最高和较高的用地主要分布于老山山脉的佛手湖、珍珠泉地区,面积为10.2 km2,约占总面积的 19.6%;有一定生态保护价值的用地主要分布于老山、石佛寺农场、沿江、沿河地区,面积为22.3 km2,约占总面积的42.6%;定向河东侧、七里河西侧的地区由于绿化覆盖率较低、景观较差,生态保护价值较低,面积为15.3 km2,约占总面积28.7%;而七里河西侧、浦珠路以南工业园地区由于绿化率低、景观较差并处于城市主导风向下风位,建设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微小,面积为 5.2 km2,约占总面积的 9.7%(见图 5(a)).通过生态保护用地适宜性评价突出了对老山、佛手湖等山水景观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地区进行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对山体、水系和绿化影响较弱的地区,则保留了充足的建设空间.

图4 滨江新城空间适宜性评价指标

2.2 居住生活用地适宜性评价

居住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滨江新城适合作为居住生活的用地主要分布于顶山镇、珠江镇东北侧以及定向河西侧地区,面积为3.56 km2,约占总面积的6.6%;经改造适合作为居住生活的用地主要分布于顶山镇、珠江镇东北侧、石佛寺农场、定向河下游,面积为 22.7 km2,约占总面积的41.1%;老山南麓坡度过陡,受建设条件限制,改造为居住用地难度较大,面积为17.2 km2,约占总面积的31.1%;老山地区及毗邻河道地块受地质条件限制,不适合作为居住用地,面积为9.84 km2,约占总面积的17.9%(见图5(b)).

图5 用地适宜性评价

2.3 公共服务用地适应性评价

公共服务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显示,滨江新城的顶山镇、定向河西侧地区最适宜作为公共服务用地,面积为5.92 km2,约占总面积的 11.1%;石佛寺农场、定向河下游地区经改造适合作为公共服务用地,面积为 23.28 km2,约占总面积的 43.6%;老山南麓、胜利圩地区改造为公共服务用地难度较大,面积为18.2 km2,约占总面积的 34.2%;老山地区及毗邻河道地块不适合作为公共服务用地,面积为 6.0 km2,约占总面积的 11.2%(见图 5(c)).

2.4 工业仓储用地适宜性评价

工业仓储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滨江新城的七里河西侧、浦珠路以南地区适宜作为工业仓储用地,面积为 4.9 km2,约占总面积的 9.1%;七里河西侧地区、沿浦珠路两侧地区经改造适合作为工业仓储用地,面积为 24.5 km2,约占总面积的35.2%;老山南麓、中部及东部圩场改造为工业仓储用地难度较大,面积为17.96 km2,约占总面积46.1%;老山地区及毗邻河道地块不适合作为工业仓储用地,面积为5.2 km2,约占总面积的9.7%(见图5(d)).

3 基于空间适宜性评价的规划分区管制

基于滨江新城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依照不同职能用地类型适宜性的高低,结合城镇建设用地现状使用状态,可以进行空间分类规划引导(见图6).

图6 空间适宜性最优的空间分区

3.1 城镇空间布局和用地分区

以空间适宜性评价作为规划的依据,综合生态、景观以及经济社会等影响因素,形成滨江新城的用地布局,并以此建构城市的整体形态.参照空间适宜性评价,滨江新城形成带状组团式的城市形态,沿丰字河路汇聚带状的城市中心,借助七里河和定向河两大水系划分为由东南至西北的3个功能组团片区,丰字河路中心片区为新城的城市中心,西侧片区为工业组团,东侧为居住组团.水系、圩田等生态空间形成绿脉限定了各个组团的发展边界,并与老山和长江紧密相连.

同时依据用地适宜性的高低,可以进一步将滨江新城的用地分为现状城镇建设用地、新增城镇建设用地和择机发展用地3类.

现状城镇建设用地指目前现状已经建成或者在建的城镇建设用地,近期主要的发展方向是进行用地性质的调整和功能的优化,结合需要进行用地职能的置换.滨江新城的现状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共为1 535 hm2,约占总用地面积的28.8%,主要为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还有少量的仓储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及特殊用地等.

1)居住用地.现状居住用地面积312.9 hm2,占现状城市建设用地的20.4%.主要位于浦乌路以北、浦珠河一侧,胜利河两侧以及东南部滨江地带.

2)公共设施用地.现状公共设施用地面积317.4 hm2,占现状城市建设用地的 20.7%.其中行政办公用地、医疗卫生用地、文化娱乐用地主要分布于浦珠路两侧,教育科研用地则主要位于南京工业大学地块和石佛寺农场地区.

3)工业用地.现状工业用地主要为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镇村工业企业用地,总面积70.3 hm2,占现状城市建设用地的32.6%.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七里河西侧,规划面积16.5 km2,已开发10 km2.镇村工业企业多集中分布在浦珠路及浦乌路沿线北侧,总占地面积约19.2 hm2.

4)仓储用地.现状仓储用地16.9 hm2,占现状城市建设用地的1.05%.主要位于滨江新城东部的南京市棉麻仓库用地.

新增城镇建设用地指的是近期内有拓展需要的城镇建设用地,包括已批未建用地和规划新增建设用地.基于空间适宜性评价的规划分区管制,滨江新城的新增城市建设用地主要沿浦珠路向南扩展,初步形成“一心二区”的城市结构.

1)居住用地.以沿浦珠路以南的居住区为重点,适度将滨江新城东西两侧北部开发为居住区.

2)公共设施用地.完善浦珠路两侧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形成向南的公共设施发展轴.

3)工业用地.按规划完成浦口经济开发区的整合和用地调整.

择机发展用地,则指在近期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目的的用地,为今后的城市空间扩展创造条件,一般安排在近期城市重点发展区域和潜在增长点附近.滨江新城的择机发展用地设置在胜利圩地块和滨江地块,现状以圩塘和岸滩为主.预计南京市纬三路过江通道和地铁四号线的建成开通能够极大地改善浦口滨江地区的交通区位条件,滨江新城中心区发展条件成熟,胜利圩地块和滨江地块将会纳入滨江新城的中心城区范围.

3.2 产业空间布局

基于调整后的用地空间布局,滨江新城的经济产业空间布局概括为一心、二区、一线.其中一心指浦口中心地区,是南京江北经济的中心;二区为重点发展沿312国道的苗木花卉示范区和桥林物流园区;一线则是以浦珠路为城镇发展轴,形成贯穿浦口区的沿江经济产业带.同时,在宁巢高速公路西北的林场站附近预留土地,作为物流园区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备用地,以确保在未来的城市发展建设中留有充分的发展空间.

3.3 农业发展空间

基于滨江新城现状的农业用地布局,未来的农业发展空间形成以基本农田保护区为主体的农业生产空间和农村居民点用地,主要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和集中农村居民点,严格管控工业项目建设和其他城市开发,建立沿312国道布局的苗木花卉示范带,以及8个农业生产基地:① 沿江、沿滁中圩田的优质粮油生产基地,种植优质水稻和优质油菜.②沿江、沿滁中圩田和一级堤水下冲田的蔬菜瓜果生产基地,种植鲜食玉米、西香瓜和各类名特蔬菜.③ 以桥林为中心,星甸、珠江为重点的全省最大的鲜食玉米与糯玉米基地.④以石桥、乌江、桥林、星甸等乡镇为中心,建设香瓜(草莓)基地.⑤以汤泉为中心,珠江、星甸、永宁等乡镇为重点,建设苗木花卉基地.⑥ 以桥林镇为中心,星甸、乌江、石桥、乌江等乡镇为重点,建设桑茶林果基地.⑦以永宁、石桥为家禽重点镇,建设畜禽养殖基地.⑧ 以永宁镇为中心,珠江、桥林为重点,充分利用水面资源,建设水产养殖基地.

3.4 生态保护空间

根据生态保护用地适宜性评价的评价结果,全区共划出以下4类生态保护价值较高的生态单元作为生态保护区:

①水源地生态保护区,主要包括研究范围内的地下水源保护区、长江饮用水源保护区、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切实维护好各水源地保护区的良好生态环境.②老山林场森林生态保护区,面积约8 040 hm2,对本区的森林资源要重点保护,严禁滥砍滥伐、开山采矿等盲目开发行为.③ 内河水系保护区,包括长江江岸带保护区和滁河内河水系保护区.前者可进一步划分为5个二级河岸带生态敏感区,即石碛河岸生态敏感区、驷马河岸带生态敏感区、高旺河岸带生态敏感区、七里河岸带生态敏感区、城南河岸带生态敏感区;后者可进一步划分为3个二级河岸带生态敏感区,即万寿河岸带生态敏感区、朱家山河岸带生态敏感区、永宁河岸带生态敏感区.④渔业生态保护区,包括长江渔业生态保护区、象山水库渔业生态保护区、响堂水库渔业生态保护区、侯家坝水库渔业生态保护区.

3.5 风景旅游区

山体、水面等生态保护空间不仅具有生态保护的价值,往往也是城市重要的旅游景点,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正确处理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切实保护好区域风景区和自然保护区,完善区域绿色空间景观体系.

2)老山等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应以资源保护和优化为前提,通过对植被物种的保护和优化,充分发挥其改善生态环境、提供观光休闲度假场所的作用.

3)规划确定了3个风景区和旅游区:老山旅游区、浦口历史旅游区和浦口新区旅游区.

4)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确定区域内建设和保护要求.风景区内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和优化.

4 结语

本文以南京滨江新城作为研究对象,充分吸收和运用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山水环境下影响新城建设的要素进行科学、合理的梳理,提出了生态环境价值优先导向的用地评价,同时引入了单因子综合评判法等技术方法,构建了城市建设适宜性分析模型,将更加丰富用地适宜性的研究体系,也可以使用地适宜性评价具有更强的适宜性,增强其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在这里需要进一步说明,上述空间分区的划分是针对南京滨江新城区域内具体特征而进行的具有相对概念性的开发-保护分区,是为城市空间的利用提供一个客观条件的评价基础,其具体开发方式与开发强度的最终确定,还需立足于南京加快区域发展及促进空间均衡的总体格局,因此个别地区发展策略的最终方案与适宜性评价结果可能存在偏差.

[1] Yokohari Makoto, Takeuchib Kazuhiko, Watanabec Takashi,et al.Beyond greenbelts and zoning:a new planning concept for the environment of Asian mega-cities[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0,47(3/4):159-171.

[2]Bromley D W.Handbook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M].London:Blackwell,1995.

[3] Bryant C R,Russwurm L R,McLellan A G,et al.The city's countryside:land and its management in the rural-urban fringe[M].London:Longman,1982.

[4] Brown Lester R.Who will feed China[M].New York:W W Norton&Company,1995.

[5]陈雯,段学军,陈江龙,等.空间开发功能区划方法[J].地理学报,2004,59(增刊):1-6.

Chen Wen,Duan Xuejun,Chen Jianglong,et al.Primary study on the methods of spatial development function regionalization [J].Acta Geographica Sinica,2004,59(sup):1-6.(in Chinese)

[6]梁涛,蔡春霞,刘民,等.城市土地的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以江西萍乡市为例[J].地理研究,2007,26(4):782-789.

Liang Tao,Cai Chunxia,Liu Min,et al.Study on methodology of ecological suitability assessment of urban landuse:an example of Pingxiang[J].Geographical Research,2007,26(4):782-789.(in Chinese)

[7]周建飞,曾光明,黄国和,等.基于不确定性的城市扩展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J].生态学报,2007,27(2):774-783.

Zhou Jianfei,Zeng Guangming,Huang Guohe,et al.The ecological suitability evaluation on urban expansion land based on uncertainties[J].Ecologica Sinica,2007,27(2):774-783.(in Chinese)

[8]申金山,关柯,李峰.城市居住用地适宜性评价方法与应用[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12(2):29-31.

Shen Jinshan,Guan Ke,Li Feng.Evaluation method of feasibility for urban dwelling land and its application[J].Urban Environment&Urban Ecology,1999,12(2):29-31.(in Chinese)

[9]展安,宗跃光,徐建刚.基于多因素评价GIS技术的建设适宜性分析——以长汀县中心城区为例[J].华中建筑,2008,26(3):84-88.

Zhan An,Zong Yueguang,Xu Jiangang.Analysis of the building suitability based on MCE-GIS:taking the city center of Changting County as an example[J].Huazhong Architecture,2008,26(3):84-88.(in Chinese)

[10]叶斌,程茂吉,张媛明.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定探讨[J].城市规划,2011,35(4):41-48.

Ye Bin,Cheng Maoji,Zhang Yuanming.Suitability evaluation of development land [J].Urban Master Plan,2011,35(4):41-48.(in Chinese)

[11]任学慧,林霞,张海静,等.大连城市居住适宜性的空间评价[J].地理研究,2008,27(3):683-692.

Ren Xuehui,Lin Xia,Zhang Haijing,et al.The spatial evaluation of urban residential suitability in Dalian[J].Geographical Research,2008,27(3):683-692.(in Chinese)

[12]孙春红.从生态学角度思考山地城市绿地系统[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5(增刊1):201-204.

Sun Chunhong.Discussion about urban green system in mountainous region based on ecology[J].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05,35(sup1):201-204.(in Chinese)

[13]张东明,吕翠华.GIS支持下的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J].测绘通报,2010(8):,62-64,77.

Zhang Dongming,Lü Cuihua.A suitability evaluation of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with GIS[J].Bulletin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2010(8):62-64,77.(in Chinese)

[14]林姚宇,陈国生.FRP论结合生态的城市设计:概念、价值、方法和成果[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5(增刊1):205-213.(in Chinese)

Lin Yaoyu,Chen Guosheng.Urban design integrating ecology:concept,value,method and production[J].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05,35(sup1):205-213.(in Chinese)

[15]郝慧梅,任志远.基于栅格数据的陕西省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测评[J].地理学报,2009,64(4):498-506.

Hao Huimei,Ren Zhiyuan.Evaluation of nature suitability for human settlement in Shaanxi province based on grid data[J].Acta Geographica Sinica,2009,64(4):498-506.(in Chinese)

[16]薛滨夏,刘崇,周立军.生态城市核心思想及其适宜性建设模式解析[J].建筑学报,2011(增刊1):136-139.

Xue Binxia,Liu Chong,Zhou Lijun.Exploration on the core idea of ecocity and proper construction mode[J].Architectural Journal,2011(sup1):136-139.(in Chinese)

[17]仇保兴.生态城市使生活更美好[J].城市发展研究,2011,17(2):1-15.

Qiu Baoxing.Eco-cities make life better[J].Urban Studies,2011,17(2):1-15.(in Chinese)

New city spaces zoning suitability evaluation in landscape environment:exploration of Nanjing Riverside new city

Yang Junyan Shi Yi Sun Xin
(School of Architecture,Southeast University,Nanjing 210096,China)

As the premise of the choice of urban land and space expansions,suitability evaluation of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for a new city spaces in landscape environment with complex natural conditions is more in need of research;however,up to now a unified system of assessment theory at home and abroad has not been formed.Based on the spatial function zoning method and Nanjing Pukou Riverside new city as the case,this article explored the way of urban spaces zoning suitability evaluatio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multi-factors such as ecology,economy and society,described technical methods of the division of evaluation units,evaluation index selection and processing,and proposed that the region be divided into various types of areas by classification analysis of integrated ecological significance.And it proposed the basic path of urban space layout and zoning control based on land suitability zoning.Then the meaning and function of ecological suitability evaluation in Chinese new city construction was discussed in the ecological-oriented.

suitability zoning;spatial development;landscape environment

TU984.1

A

1001-0505(2012)06-1132-07

10.3969/j.issn.1001 -0505.2012.06.021

2012-04-15.

杨俊宴(1976—),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yjy-2@163.com.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78114)、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SBK201122687)、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项目(2011KB09).

杨俊宴,史宜,孙欣.山水环境下的新城空间分区适宜性评价——南京滨江新城的探索[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2(6):1132-1138.[doi:10.3969/j.issn.1001 -0505.2012.06.021]

猜你喜欢

滨江新城用地
福州滨江私宅
永州滨江新城营销中心
芜湖滨江天际线
珠江新城夜璀璨
一座新城的诗与远方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进展综述
长江新城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演变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与认识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与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