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肥市城市滨水区游憩功能开发研究

2012-09-15刘庆广

皖西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水区滨水合肥市

刘庆广

(合肥学院 旅游系,安徽 合肥230601)

合肥市城市滨水区游憩功能开发研究

刘庆广

(合肥学院 旅游系,安徽 合肥230601)

滨水区是城市中陆地与水体相连接的纽带,是一个城市特殊的区域,也是一个城市中最具活力的地段。以合肥市为例,在对城市滨水景区旅游区位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城市滨水区游憩功能分区及滨水旅游产品的组合开发,并提出滨水区旅游开发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从而为合肥市城市滨水区旅游产品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城市滨水区;游憩功能;开发;合肥

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滨水空间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1]。城市滨水区(Waterfront)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包括一定的水域空间和与水体相邻近的城市陆地空间[2]。滨水区作为城市中最富有活力的生态与景观地区,使其成为一个城市最具特殊意义的区域,构成一个城市的“门户”和“窗口”。对于市民,城市滨水区是最佳的游憩场所,对于外来旅客,城市滨水区则是城市形象的点睛之笔和城市旅游的最佳去处。

近年来,随着合肥市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滨水区的地位不断提升与加强。2011年合肥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充分利用湖光山色和温泉、湿地、历史文化等资源,重点开发以健康、休闲、度假、水上运动等为特色的环湖旅游产业带……”城市滨水区为合肥市带来了灵气与生机,也孕育着无限的商机。基于此,本文以合肥市为例,探讨城市滨水区游憩功能开发问题,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1 合肥市城市滨水区概况

1.1 研究区范围界定

合肥市位于安徽中部,江淮分水岭南侧,巢湖北岸,其范围大致介于116°40′~117°58′E,30°57′~32°37′N之间。合肥市现辖庐阳、蜀山、瑶海、包河4个区及肥东、肥西、长丰、巢湖、庐江5个县(市),总面积11433km2,总人口702万人。

合肥因东淝河与南淝河相交汇而得名,自古有“江南唇齿,淮右襟喉”、“江淮首郡、吴楚要冲”之称,境内水系发达,河道纵横,是一个滨水环湖的城市。境内包河、银河、西山、黑池坝、琥珀潭、杏花公园与逍遥津公园连成一个整体,宛如“翡翠项链”环绕着城市中心;董铺水库、大房郢水库、天鹅湖、翡翠湖、南艳湖、巢湖等湖泊如“璀璨明珠”散落在市区及近郊。本文以合肥市4个辖区为研究区,由内向外选取了14个有代表性的滨水景区进行研究(图1)。

图1 合肥市城市滨水景区图

1.2 合肥市城市滨水景区主要类型

美国学者安·布里和迪克·里贝把城市滨水区从用途上归纳为商贸、娱乐休闲、文化教育与环境历史、居住和公交港口设施6大类[3]。本文根据滨水区的可达性、生态性、亲水性、文化性等特性,将合肥市14个城市滨水景区划分为4种类型:商贸休闲型、名胜古迹型、科教文化型和生态观光型(表1)。

表1 合肥市滨水景区分类表

2 城市滨水景区旅游区位分析

2.1 景区边际效应理论

P·托恩研究了旅游消费的效用函数,并发现该效用与旅行时间有关[4]。笔者提出游客从集散地到景区的来回旅程所消耗的时间与在景区游玩所消耗的时间是其旅游决策时的决定因子,在此基础上对旅游景区边际效用函数作如下定义:

式中ts为游客在景区可以游玩的时间,tr为游客从集散中心到某一景区来回旅程所需的时间,f为游客增加1个单位的tr,可以增加多少单位的ts。

在实际旅游过程中,由于旅游是个体行为,不同的游客在同一旅游点逗留的时间不尽相同。因此,式中ts、tr只能进行统计估算,单位以小时来进行计算。借此公式,对合肥市14个滨水景区的边际效益进行分析。

2.2 城市滨水景区边际效用分析

合肥市14个滨水景区由内向外布局独特,在空间上相互联系,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相近性,但又有一定的差异。考虑到客源市场、交通条件、地理环境等因素,本文首先假设合肥市民及周边游客都是以市区中心为集散地到滨水景区进行游玩的,tr值是市区中心到滨水景区来回旅程所需时间,ts为在滨水景区可以游玩的时间;其次假设市民和游客使用的交通工具主要是公交车,tr为乘坐公交车所需的时间,分别计算各滨水景区的边际效用f(表3)。笔者认为判别各滨水景区是否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的重要条件是滨水景区的边界效用f是否满足游客的需求,即从集散地前往滨水景区所增加的旅程时间是否远小于在滨水景区游玩的时间。因此,凡是f值较大的滨水景区,旅游发展较快,游客量较大;f值较小的滨水景区,旅游发展较为缓慢;如果f值小于1,尽管滨水景区有良好的旅游资源,旅游收益仍较小。

表3 合肥城市滨水景区的边际效用(ts,tr单位:小时)

由表3可以看出:14个滨水景区有9个景区的f值超过了2.5,其中包河景区、逍遥津公园的f值高达4.0,说明这些景区是合肥市目前客流量大、知名度高的热点景区;有3个景区f值低于2.0,说明这些滨水景区尚处于发展中,需进一步加强开发,扩大景区游览环境容量,以增加游客的逗留时间。

3 城市滨水景区游憩功能分区

图2 合肥市滨水旅游分区开发图

综合上述分析,根据合肥市14个城市滨水景区的边际效用f值,在空间分布上以市区为中心由内向外将其划分为4个各具特点又相互联系的功能区:

3.1 中心滨水游憩区

中心滨水游憩区与城市中心商务区(CBD)毗邻,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中心滨水游憩区呈环形带状,总长8.7km,总面积137.6hm,主要由包河景区、银河景区、西山景区、琥珀潭景区、黑池坝景区、杏花公园和逍遥津公园连成一个整体,形成一条“翡翠项链”。其中包河景区主要有浮庄、包拯墓、清风阁、包孝肃公祠、茶社等景点,景区内建筑小品密度较高,颇具徽派风格,文化氛围很浓,景区水面广阔,广植莲花,以欣赏夏景为主;银河景区呈狭长形状,以“银河”水景为中心,突出春夏景色,设计风格上较为自然、秀丽、开阔明朗;西山景区以秋景为特色,自然条件较佳,树木成荫,山林野趣,地势起伏较大,颇有“一派湖山千古秀”之感;黑池坝景区以大规模的开阔水面为主,以对岸琥珀山庄为主要借景对象,植被配置较为清幽自然,植物种类丰富;琥珀潭景区被九曲栈桥和一叶孤洲分隔,南为游乐区,北为垂钓区,景区功能丰富;逍遥津景区、杏花公园环境优美,并有一定的娱乐设施,与喧嚣的市区相协调,游客可在园中游览、休憩,还可参与体验精彩刺激的娱乐项目。

目前,该区开发中存在如下问题:景区周边高层建筑林立,破坏了景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也使景区生态效益大打折扣;西部广场群过于空荡,直接影响到景区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可亲近性较差;景区水体驳岸设计多属硬性驳岸,从生态学角度破坏了生态系统的边缘效应。针对以上问题,在景区内应加强保护开发与创新设计,围绕“四季秀色环古城”的总体立意,突出植物造景,模拟自然生态的气势,创造姿态丰富的植物生态群落,在不同地段选择不同植物作基调,着眼于季相变化,形成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积极寻找现代生活与历史文化的契合点,秉承历史传统,挖掘景观文化内涵,亭、廊、阁、榭等建筑小品在色彩、风格、样式上与历史、人文及水体保持协调性,体现历史的传承与延续;在景区现有基础上,增加长椅、导向标志、厕所、垃圾箱等滨水附属设施,注意从形状、尺寸、材质、颜色等细节上体现滨水景观的品质,以满足不同公共生活的需要。

3.2 二环滨水科教区

二环滨水科教区靠近二环,交通较便利,包括董埔水库、科学岛和大房郢水库景区。其中董铺水库位于巢湖支流南淝河上游,集水面积207.5km2,总库容2.42亿m3,是一座以城市防洪为主,结合城市供水、郊区灌溉及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库;科学岛位于董铺水库西岸,面积约200hm,静卧在湖水中,岛上花木葱笼,清新幽静,是科技实力雄厚的“科学城”;大房郢水库位于南淝河支流四里河上,坝址在市区西北郊的大房郢附近,集水面积184km2,总库容1.84亿m3,为防洪和城市供水为主的大型水库。

董铺水库、大房郢水库是合肥的主要饮用水源地,目前周边工业生活污染较严重。景区开发应按照因地制宜、主动保护、生态优先的原则,划定一级、二级保护区,依法保护饮用水源地。在一级保护区内,禁止垂钓、水上运动、露营、野炊等污染水质的活动,禁止建设与供水设施和保护饮用水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在二级保护区内,按照零排放的原则,可开发为科学教育区,组织游客参观库区环境,进行水文知识及保护水环境的教育宣传活动,使游客更直接、更深刻的了解水源的重要性,提高水资源保护意识;在准保护区内,根据主动保护的原则,建设生态湿地公园,形成与科学岛、三国遗址公园、汉代风情一条街、三十岗乡千亩梅园和千亩樱桃园、千亩瓜果园、三千亩桃园等为一体的休闲、娱乐区。

3.3 近郊滨水休闲区

近郊滨水休闲区临水傍城,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包括天鹅湖、翡翠湖、南艳湖和南淝河景区。其中天鹅湖景区位于政务区,湖面约67hm,沿岸配有雕塑、漫步道、建筑小品、亲水平台,周边有双子座政府办公大楼、波浪形合肥大剧院、五星级天鹅湖酒店等现代都市建筑,丰富了景观的空间层次;翡翠湖景区位于经开区,湖面约63hm,整个景区分为生态休闲区、大坝景观区、迎宾馆区和翡翠公园区,以生态景观为特色,景区内亭台、楼阁、水榭随处可见,亲水空间颇多,是游客休闲观光的佳处,更是一处人与人、人与自然交流的开放性休闲空间;南艳湖景区位于经开区,湖面约68hm,集自然与人文于一体,环境优美、宁静,是一处绝好的园林化生态观光区;南淝河穿城而过,全长70km,被视为合肥市的“母亲河”,在清淤治理的基础上,南淝河将成为集抗旱防汛、水土涵养、净化空气、历史文化、生态优美于一体的绿色生态画廊。

该区开发应采取“人文、生态、景观”的设计理念,采取现代与古典相结合造园方法,运用山、水、城、林等元素临水造景,适当配置有独特风格的建筑小品和娱乐休闲设施,让游客置身其中不仅能欣赏美景,还能与景区互动,体会滨水休闲的乐趣;规划设计漫步道、小型开敞空间等供游客休憩的场所,打开通往水面的视觉走廊,关注景区内各类植物、水体、景点、小品、灯饰、雕塑与游客的亲和性,为游客提供缓解压力、休憩身心的最好场所;结合景区的文化元素,丰富湖边植被,让游客从树阵、草坪、雕塑等景观元素中领略出文化景观的含义,感受景区的文化品位;另外,还应改善交通条件,提高游客的可达性。

3.4 滨湖生态观光区

滨湖生态观光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襟三河而带一湖——包河、十五里河、南淝河川流其间,紧临全国第五大淡水湖——巢湖。滨湖景区拥有浓郁的现代都市气息,以“现代、亲水、生态、多样、活力”为特征,使其成为合肥市新形象的展示区和城市的新名片。景区内有合理、科学的功能分区,拥有自然滨水区,包括海滩、湿地、野生动物栖息地、敏感的生态系统和水源本身;拥有公共滨水区,包括公园、游憩场、小码头、街道尽端及给人们提供公共开放空间和滨水景观的街景和滨水步道;拥有市政中心与商业区,包括行政中心、商务会展中心、休闲旅游基地和综合居住区等。

滨湖生态观光区应实施保护性开发,规划设计“城湖共生、盈彩水岸、湖缘璀钻、商街合环、珠连绿带、八境洞天”6大板块,重点发展观赏性、参与性和康乐性的旅游功能和产品,建成滨湖旅游、休闲度假、疗养健身基地;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综合设计沿湖驳岸,其中硬质驳岸采用天然湖石、鹅卵石、大理石建成生态型驳岸,建造多处亲水平台、木制栈道,为市民和游客提供观光游憩、休闲娱乐的佳处,而自然驳岸以绿化为主,创造多处丰富多彩的小环境,充分满足水生、陆生生物生态需求,改善岸边生态环境;在十五里河、塘西河和上派河入巢湖的交叉口处设置规模较小的滨湖游憩休闲节点;推广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注意从源头解决巢湖水体的污染问题,创造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境界,提升城市品质。

4 合肥市滨水旅游产品组合开发

在滨水旅游产品开发管理中,组合战略形成了区域整体产品的概念,有利于旅游营销和面向市场的开发管理[5]。根据各滨水区的开发现状、交通条件、空间构架和市场需求等情况,将合肥市滨水旅游产品与其他类型旅游产品组合开发,确立一系列滨水旅游线路:

4.1 名胜古迹滨水游

该路线以“环城公园”为核心,联动三国古迹消遥津、点将台,北宋古迹包公祠、清风阁、包公墓,清代古迹稻香楼、李鸿章故居、李鸿章享堂、刘铭传故居等,形成一条集名胜古迹与滨水游憩为一体的滨水旅游线路。该线路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融入幽雅、宁静、清秀的亲水环境,给人以水乡古城的神秘感觉。主要卖点为“四季秀色环古城”。

4.2 蜀山科教滨水游

该路线以董铺水库、科学岛、大房郢水库为核心,联动大蜀山、野生动物园、科技馆、中科大等,形成一条集观光、休闲、学习为一体的水体观光游览线路。该路线将城市与自然山水联系起来,实现了山水的最佳组合,丰富了滨水旅游内容,提高了游客感知质量。主要卖点为“亲近山水、逍遥休闲”。

4.3 城市新貌滨水游

该线路以天鹅湖、翡翠湖、南艳湖为核心,联动明珠广场、欧洲风情街、徽园、滨湖新城,形成一条集现代都市风貌与滨水休闲为一体的滨水旅游线路。本线路定位于“活力合肥,动感地带”,通过扩大滨水旅游的外延,丰富旅游类型,满足市民和游客近水、临水、亲水的渴求。主要卖点为“旅游发展与城市建设一体化”。

4.4 生态观光滨水游

该路线以滨湖(巢湖)、南淝河为核心,联动生态公园、苗圃园、植物园、大圩葡萄园,形成一条集观光、游憩、生态与一体的滨水生态体验游路线。该线路重视联接滨湖与南淝河、大圩等景区的联合发展,精心设计一些参与性强的亲水性、娱乐性和运动性的旅游项目,形成内容丰富、层次多样的生态旅游产品。主要卖点为“在观光、休闲、度假中享受生活,体味人生真谛”。

5 城市滨水区旅游开发应注意的问题

5.1 滨水区开发与城市整体相协调

城市滨水区建设一定要处理好与城市总体规划的从属关系,服从、服务于城市总体规划,着力体现城市水环境的特色和个性化,同时与整个城市的布局相融合[6]。合肥市滨水区是城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发展要与城市整体风格相协调,不能仅仅把滨水地段作为某一元素孤立地对待,应该与周围的土地利用、建筑物、街道等各种要素组合起来作为景观整体进行规划,注重对滨水区建筑群体天际轮廓线的设计,强调沿岸自然风貌与城市整体和谐相融。

5.2 改善交通,提高滨水区可达性

旅游景区交通条件的改善和提高,尤其是连接景点的可达性是保障景区发展的必备条件[7]。合肥市滨水区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周边的公共交通条件,改善交通可达性,建设完善的交通网络、多样的交通方式,包括加强滨水区与市区的联系和加强滨水区与城市外部的交通联系,使游客能够快捷便利地到达目的地,从而节省时间,提高旅游效用。而滨水区内部的道路设计比其他道路更加强调吸引力和步行化,从道路的尺寸、形状、个性和绿化率等方面进行设计,使城市空间与滨水空间有一个自然的、柔性的过度,将滨水区的旅游资源、自然景观尽可能地展现于游客面前。

5.3 城市滨水区开发要注重生态性

作为城市生态走廊的城市滨水区,有着相互联系的复杂的生物种群和群落,其最为直观明显的特征为自然生态性。城市滨水区的规划设计应贯彻生态优先的原则,将水体、堤岸、滩地、湿地、植被、生物等作为一个整体,统一规划和设计,保持生物多样性,恢复退化的陆地生态系统;以植被为纽带把风格各异的景观联结起来,并在树种的选择上注重质感变化、色彩变化、季相变化和图案变化等,形成多层次的滨水生态景观;综合设计滨水生态驳岸,充分体现水体的自然属性,保证水体之间的交换和调节功能,增强水体的自净作用;建立、完善城市污水和废水处理系统,净化流域水质,恢复退化的水生生态系统。

5.4 城市滨水区开发要突出文化性

滨水地区往往是一座城市发展最早的地区,通常蕴涵了许多文化资源,其间的历史遗存往往是最能体现城市品质和潜质的要素。因此,城市滨水区作为合肥市重要的文化开放空间,其设计主题应与城市历史文化特色相协调,维护历史文脉的延续性,将历史文物古迹与城市共生共融,实现旧建筑与新建筑在不同的时空中的融合,建设成融开放性、历史性和地域性于一体的滨水景观,使城市更具有较高的文化内涵,更具特性。同时注意采用动态、循序渐进且具有一定弹性的规划设计方法,避免不必要的大拆大建。

[1]李永春,王卫红.城市滨水空间的环境综合整治与利用——以广州荔湾区五眼桥涌规划为例[J].中外建筑,2007,(10):29-32.

[2]王建国,吕志鹏.世界城市滨水区开发建设的历史进程及其经验[J].城市规划,2001,25(7):41-46.

[3]Ann Breen,Dick Rigby.The New Waterfront [M].Thames and Hudson,1996.

[4]Smith S L J.Recreation Geography[M].London:Longman,1988.

[5]梁玥琳,张捷,章锦河,等.城市滨水区休闲旅游产品开发研究——以苏州市沿江地区为例[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5):43-46.

[6]陈太政.城市滨水区旅游功能开发研究——以开封市为例[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4(4):77-82.

[7]沈清基.国外城市滨水地区发展及规划建设动向[J].上海城市规划,2003,(3):11-17.

Developing and Managing Urban Waterfront Recreational Spaces in Hefei City

LIU Qing-guang
(Department of Tourism,Hefei University,Hefei 230601,China)

Waterfront is the link of the city land and water bodies,and it is a special area and the most energetic of a city.With a case study of urban waterfront development in Hefei city,the author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ourism location in the city waterfront,investigated the partition function of the city waterfront area and portfolio development of waterfront tourism products,and proposed the issues that need to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the process of waterfront tourism development so as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waterfront tourism products in Hefei city.

urban waterfront;recreational function;development;Hefei city

TU985

A

1009-9735(2012)02-0117-05

2011-11-17

安徽省教育厅项目(2009sk241);合肥学院人才引进项目(RC046)。

刘庆广(1973-),男,山东临沂人,博士,研究方向:生态环境、生态旅游。

猜你喜欢

水区滨水合肥市
醒狮
送你一盆小多肉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瓶瓶罐罐大世界之沙水区玩具
对共享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研究
合肥市朝霞小学
基于生态恢复性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探析
滨水景观带的设计分析
后申遗时代杭州段运河滨水区可持续保护利用思路探讨
浅谈滨水线性景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