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丁苯酞胶囊联合艾地苯醌对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2012-09-15王希瑞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28期
关键词:丁苯血管性脑缺血

王希瑞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是与脑血管因素有关的痴呆。血管性痴呆是导致老年期痴呆的第2位原因。目前临床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药物很多,但疗效不确切。丁苯酞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国家一类新药,是一种多靶点抗脑缺血药物,有保护脑神经细胞免受缺血和神经毒素的损害的作用[1]。艾地苯醌也是一种新型的抗老年性痴呆的特效药及脑功能代谢及精神症状改善药。本研究中,采用丁苯酞胶囊联合艾地苯醌治疗血管性痴呆患,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03月至2011年03月我院神经内科首次发病、时间在72 h以内的急性中度(神经功能缺失评分16~30分)脑梗死导致血管性痴呆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患者诊断均符合2002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2]。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采用丁苯酞胶囊联合艾地苯醌治疗)和对照组(单独使用艾地苯醌治疗),每组各42例。观察组42例中,男27例,女15例;年龄55~76岁,平均(65.5±4.2)岁;病程0.8~4.5年,平均病程(2.5±0.3)年。对照组42例中,男28例,女14例;年龄54~75岁,平均(66.8±3.4)岁;病程0.6~4.7年,平均(2.5±0.7)年。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以复方丹参注射液作为基础用药辅助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口服丁苯酞软胶囊(石药集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20050299),0.2 g/次,3次/d,艾地苯醌(深圳海王药业产)口服,30 mg/次,3次/d;对照组给予口服艾地苯醌,30 mg/次,3次/d。两组总疗程均为12周。治疗期间未使用其他治疗急性脑梗死、促智药,可以继续服用肠溶阿司匹林。

1.3 观察指标 两组治疗前后分别依据呆智能检查量表(HDS)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3]的进行评分。两组治疗前后均进行血、尿、粪常规和肝、肾功能等检查。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HDS、NIHSS和ADL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HDS、NIHSS和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DS评分均升高,NIHSS评分、ADL评分均下降,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DS、NIHSS和ADL评分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HDS、NIHSS和ADL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HDS、NIHSS和ADL评分比较(±s)

注:T1、P1为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

HDS NIHSS ADL对照组 42 治疗前组别 例数15.55±6.42 25.51±7.52 55.23±21.25治疗后 18.96±8.14 20.64±10.41 34.55±18.47 T值 1.94 1.96 2.55 P值 P<0.05 P<0.05 P<0.05观察组 42 治疗前 15.23±7.05 25.42±7.83 52.87±22.47治疗后 21.86±5.76 16.62±9.44 22.55±23.86 T值 2.32 2.55 3.04 P值 P<0.05 P<0.05 P<0.05 T1值 1.85 1.87 2.23 P1值 P<0.05 P<0.05 P <0.05

2.2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等进行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

3 讨论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其中牵涉多个病理环节参与,可以说是一个多基因和多靶点参与的过程。丁苯酞是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新药,其活性成分为人工合成的消旋体d1-3-正丁基苯酞,可以直接通过血-脑屏障发挥作用[4]。动物药研究显示,丁苯酞参与阻断缺血性脑卒中引起脑损伤的多个病理环节,有抗脑缺血作用,减轻脑水肿,改善脑缺血区的微循环,减小脑缺血的梗塞面积,改善脑能量代谢,抑制神经细胞凋亡,还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脑血栓形成的作用。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方法[5],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19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对两组患者在神经功能改善和生活能力改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5)。艾地苯醌是一种新型的抗老年性痴呆的特效药。本品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可激活脑线粒体呼吸活性,改善脑内葡萄糖利用率,抑制脑线粒体膜脂质过氧化作用所致的膜障碍。临床常用于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语言障碍、意识低下、痴呆等患者。

本研究中,观察组采用丁苯酞胶囊联合艾地苯醌治疗,对照组单独使用艾地苯醌治疗,观察组能明显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以及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此外,两组在用药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几乎没有肝肾毒性,值得临床推广。

[1]王敏.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进展.中国医师杂志,2006,(增刊):429-430.

[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草案.中华神经科杂志,2002,35(4):246-246.

[3]冯锋.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在痴呆筛查中的应用.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4,14(4):193-194.

[4]吴娟.丁苯酞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重庆医学,2012,41(6):571-572.

[5]司克斌.尼莫地平联合艾地苯醌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甘肃医药,2010,29(2):132-134.

猜你喜欢

丁苯血管性脑缺血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配合
胆绿素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长爪沙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表达变化的研究
开心解郁丸对血管性抑郁大鼠单胺递质及BDNF的影响
细胞外组蛋白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的初探
石杉碱甲联合尼麦角林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效果观察
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