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别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分析
——以武汉某高校为例*
2012-09-13付慧娥艾波武汉工程大学湖北武汉430205
付慧娥,艾波(武汉工程大学,湖北武汉430205)
不同类别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分析
——以武汉某高校为例*
付慧娥,艾波
(武汉工程大学,湖北武汉430205)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综合性大学新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强迫因子在各类新生心理问题检出率和平均检出率上都高居第一,大学新生中出现较多的心理问题是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等。不同类别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差异,专科生心理健康水平最好,其次为本科生和成教生,国际学院新生心理健康水平排在最后。综合性大学在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要分层次分类别制定具体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干预与教育工作。
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大学新生;比较研究
大学新生的心理状态既不同于中学生,又与高年级的大学生有所区别,他们既有摆脱紧张的高中生活之后的轻松与愉快,又有面临崭新大学生活的困惑与不知所措。大一是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最为关键的一年,能否及时调适自我,顺利实现从中学生向大学生的角色转变,对于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以及未来发展都有很大影响。因此,高校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学生工作中的重点工作之一。大量研究者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对高校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多数研究显示大学新生因子得分高于全国常模,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随着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不断丰富,学生类别趋于多样化,那么综合性大学中普通本科新生、专科新生、成教自考新生和国际学院新生之间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否有差异?若有差异,那么高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就应“因地制宜”,有的放矢。为了解不同层次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本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对武汉某综合性大学2010级不同类别新生进行调查,为有针对性地做好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实证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2010年10月底,同时对武汉某高校各类新生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包括11个二本学院新生、职业技术教育学院专科新生、国际学院新生和继续教育学院成教类新生。其中,普通二本生3480人,专科生283人,国际学院学生199人,成教类学生244人。调查共发放问卷5007份,回收有效问卷4206份,回收率84%。
(二)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为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该量表原为Derogatis,L.R.编制,后由王征宇翻译引进到国内,现已成为心理测量和评估中最为广泛使用的工具之一,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SCL一90量表分别对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9个因子项进行测量,该量表采用(0—4)五级记分。问卷采用统一指导语,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施测。
(三)统计方法
以SCL一90因子分为评定指标,因子分大于或等于3分时记为中等以上痛苦水平,并作为有心理问题判断标准,全部数据采用SAS8.1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二、结果
(一)不同类别新生心理问题检出率(表1)
表1 不同类别大学新生心理问题检出率比较(因子分>=3)
参照有关标准,本文SCL-90因子中只要有一个因子的得分大于或等于3分者,则认为被试可能有中度以上心理问题(因子分参考标准:3.0有症状;3.5症状显著)。
由表1可见,总体来看,9个因子方面的阳性平均检出率最高的分别为强迫(5.711%)和人际敏感(4.362%),其次检出率较高的还有敌对(2.64%)和偏执(2.243%)。国际学院新生在强迫和敌对因子上心理问题检出率为8. 543%和5.528%,远远高于其他类学生在该类因子上的心理问题检出率;国际学院学生还在人际敏感(5.025%)、抑郁(3.015%)、焦虑(3.015%)、偏执(3.518%)和躯体化(2.010%)等因子上检出率偏高。
(二)不同类别新生SCL一90总均分的差异比较
表2 不同类别大学新生SCL—90总均分差异比较
对不同类别新生SCL—90总均分进行方差分析表明:不同类别新生在SCL—90总均分上存在极显著差异(F值为7.07,P<0.0001)。进一步对不同类别新生总均分做两两差异比较(T检验),具体结果见表2。从表2可知,专科生与本科生、国际学院学生和成教生在总均分方面皆存在极显著差异;本科生与专科生和国际学院学生在总均分方面存在极显著差异,与成教生无显著差异;国际学院学生与本科生和专科生在总均分上存在极显著差异,与成教生无显著差异;成教生与专科生在总均分上存在极显著差异,与本科生和国际学院学生无显著差异。
(三)不同类别新生SCL一90各因子均分的差异比较
表3 不同类别大学新生SCL-90各因子均分差异比较
对不同类别大学新生SCL-90各因子均分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类别新生恐怖因子均分无显著差异(F值为0.79,P<0.50),焦虑因子均分差异显著,其余7项因子均分皆差异极显著。由表3可见,在躯体化、抑郁、敌对、偏执和精神病等因子上,国际学院新生得分高于其他类新生,差异极显著;在焦虑因子均分上,国际学院新生高于其它三类新生,差异显著。专科生在强迫、人际敏感、偏执和精神病等因子上均分低于其他三类新生,差异极显著。从不同类别新生SCL-90各因子均分来看,专科生在除恐怖因子外的其余8个因子上均分最低;本科生在恐怖因子上均分最低,在其余8个因子均分上较成教生和国际学院新生低;成教院新生在9个因子均分上仅比国际学院新生低;国际学院新生的9个因子均分都是最高的。
三、讨论
调查表明,被调查的2010级各类新生中,各因子的阳性平均检出率最高的项为强迫(5.711%)和人际敏感(4.362%),其次检出率较高的还有敌对(2.64%)和偏执(2.243%。这表明大学新生所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集中在强迫、人际敏感、敌对、偏执等方面。在不同层次的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得分上,强迫因子在各类新生心理问题检出率和平均检出率上都高居第一,这与国内相关研究一致[1,2,3,4],说明新生心理冲突比较强,常常会产生一些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的思想、冲动和行为。这可能与新生随着环境的变迁所导致的不确定感、不安全感有关。人际敏感因子检出率位居第二,说明在新的校园环境中,部分新生出于过敏和疑虑,在社交上采取僵硬的自我防卫、自我封闭机制。这种僵化的防卫机制进一步强化了强迫症状,导致新生强迫症状检出率的增加。
对不同类别新生SCL—90总均分和各因子均分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专科生心理健康水平最好,其次为本科生和成教生,国际学院新生心理健康水平排在最后,与吴东红等认为本科新生好于专科新生的研究结果不相符[4]。以上结果可能与不同类别新生对身份的认同感和对学校的归属感、学业压力、家庭因素等方面有关。国际学院新生在躯体化、抑郁、敌对、偏执和精神病等因子上得分高于其他类别新生,差异极显著;在焦虑因子均分上,国际学院新生高于其它三类新生,差异显著。与万丽华等提出的国际学院新生心理健康水平弱于普通本科新生的观点相符[5]。国际学院学生大多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父母对子女成就期望较高,但大部分学生自感学习能力不足,学业压力大,再加上社会对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认同度较低,因此国际学院新生更容易滋生自卑、焦虑情绪,从而引发躯体化和抑郁症状。国际学院新生大多家境宽裕,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和部分家长不科学的教育方式养成了部分学生依赖性强、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为人处事上更少隐忍退让;不能吃苦、对校园生活和学习条件要求高,往往对学校管理和教师怀有对立情绪,导致敌对、偏执和精神病因子分显著高于其他类新生。专科生在强迫、人际敏感、偏执和精神病等项上均分低于其他三类新生,差异极显著,反映出其他类别新生比专科生更倾向于自我苛求、刻板僵化,人际交往心理负担和压力大的特点。此外,综合性大学的专科生较高考相同分数下被一般高职院校录取的高职生在身份认同、校园环境、学习条件与未来发展等方面有一定优势,可能是被调查专科生心理健康状况得分较高的原因之一,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调查表明综合性大学不同类别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差异,在心理问题表现上既存在共性问题,也表现出各自特殊性,这就提示高校在开展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在教育内容、教育措施和力度上要有所侧重,尤其是继续教育学院和国际学院等新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高度重视。
[1]曾凡敏.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6(5):96—100.
[2]陈琳.9O后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与对策[J].现代企业文化,2010,166(18):195-196.
[3]张存库,李英容.自考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研究[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01.2(74)87-90.
[4]吴东红,金美贞,黄航华.不同层次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7(4):403-405.
[5]万丽华,叶开.中外合作办学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研究[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9,30(5): 138-141
G641
A
1006-5342(2012)04-0041-03
2012-01-10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心理学视角下湖北高校师生关系现状与对策研究”(2009y066)和武汉工程大学2011年教育研究项目“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析”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