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通信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12-11-18佘静
佘 静
(湖北大学 知行学院,湖北 武汉 430011)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通信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佘 静
(湖北大学 知行学院,湖北 武汉 430011)
《通信原理》课程注重对学生理解与实践设计能力的培养,教学中要求学生对系统的整体与分类能深入理解。依据PDCA循环管理程序,将《通信原理》教学工作分为四个阶段进行管理,即制定教学计划,实施教学计划,验证教学质量,处理存在问题。以此规范教学管理行为,使教与学有程序、质与量可监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同时,通过循环的规则不断发现新问题,制订新计划,沿着PDCA管理循环将《通信原理》教学工作推向前进。
PDCA;通信原理;教学;管理
《通信原理》是电子信息工程及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相关通信类专业、信息类专业、计算机类专业以及自动控制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是许多高校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必考科目之一。这门课的特点是概念多、理论抽象、知识体系繁杂,对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有一定的难度。希望通过教学,能够为学生搭建一个系统的框架,让学生从整体上能对这门课有正确的把握,并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基础。让学生能够掌握当前通信系统建模和优化的思维方法,最终能够设计出合理的通信系统。因此,需要寻找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来保证教师的授课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质量。PDCA循环作为全球各行各业广泛应用的质量管理模式,是系统、清晰,并确证为行之有效的理论。在《通信原理》的教学过程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可以很好的克服以往仅凭经验方法来授课,教学工作始终停留在效能不高的一次性内容上,可以使课程教学质量管理转变到现代化科学管理阶段。
一、PDCA简介
PDCA循环是一个质量持续改进模型,它包括持续改进与不断学习的四个循环反复的步骤,由美国工程师戴明(博士)于1950年创立。PDCA是英文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行动)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四个阶段的基本内容为[1]:
P:根据对以往的总结和对未来的预期,确定方针和目标,制定计划;
D:根据制定的计划开展活动;
C: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是否和预期一致,找出执行过程中问题;
A:依据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标准化,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以免重现,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循环。
PDCA循环有如下特点[2],上面这4个阶段的依次推进视为一个周期,最后的A是下一个PDCA循环的接入点,所以可以认为这是一种螺旋上升式的持续质量管理模式。
图1 PDCA管理循环
二、教学活动中的PDCA循环
通过对PDCA循环的特点和步骤加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高校教学活动的过程和PDCA循环过程有很多相似之处,例如:开始准备一门课程的教学时,我们需要制定详细的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以及其他一些教学准备工作;有了充分的准备以后,开始实施各项教学活动;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和检查,并将结果反馈给授课老师;根据反馈的信息加以总结,如果效果良好,可以继续目前的教学方式,如果效果不尽如人意,授课老师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和提高教学质量。
由此可见,整个教学过程模型和PDCA循环过程模型基本上是相同的,在教学活动中采用PDCA循环有助于改善教与学的质量。并且在高校教学活动中引入PDCA循环的概念也是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在教学领域的体现[3]。
(一)P:制订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根据《通信原理》这一学科的知识体系、行业背景等制定的授课计划和预期目标。教学计划的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目的要求、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进程、时间安排等的课时教学计划。这些材料在开学前两周就会全部准备齐全。
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应遵循SMART原则,下面简单说明一下该原则的目的:
S(Specific明确):目标内容必须清楚易懂;
M(Measurable可衡量):目标应能衡量或计算其应达成的程度;
A(Achievable可达成):目标应经努力而可达成的;
R(Result-Oriented成果导向):目标应根据期望达成的成果加以设定;
T(Timely期限):目标的完成应设定期限。
(二)D:实施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制定的授课计划和预期目标,需要通过实际的授课过程来实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首先避免传统的灌输性教学,注重引导式与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等。
例如在讲述“信息的概念”这一重难点时,就是采用提问教学法+引导教学法+举例教学法+类比教学法+讨论学习法+练习法。这一部分讲解过程中应注重对相似概念之间的区别。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概念,需要多采用提问与举例的方式结合理论的讲授。比如讲解“传输信息的多少用信息量来衡量,而信息量与事件发生的概率成反比”时可以举例:“今年夏天比去年冬天热”和“今天夏天比去年冬天冷”。前者发生的概率大,因此这条消息包含的信息量就小;而后者发生的概率小,说明这条消息包含的信息量就大。再比如新闻报道“人咬狗”所含信息量就比“狗咬人”所含信息量要大。与此类似有很多例子,可以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此方法形象易懂,在以往的教学中应用时,课堂反应热烈,学生非常易于理解,收效甚好。通过两个计算信息量的课堂练习。让学生掌握信息量与事件概率的关系。并可以得出结论:不等概率时,每个符号的信息量不同的结论。
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贯彻5W1H的教学方式。教师需要针对每一个章节做到以下几点:明确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简单了解还是深入掌握这些知识点(Why);结合行业背景区分出该章节的侧重点,确定具体讲授的内容(What);了解授课对象(学生)所具备的知识背景,便于拿捏好讲授理论的深度和广度(Who);确定该章节内容是适合在教室内讲授还是实验室中结合实验演示讲授(Where);分析该章节教学需要使用多少课时,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When);确定教学的方式,是教师讲授、小组讨论、实验验证还是其他方式(How)。
(三)C:验证教学质量
检测与评量的手段有很多种,包括:答疑辅导、安排作业并检查、组织学生小结以及卷面测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考查等。以上这些手段都是为了有效的评价现阶段的教学成果,根据目前状况加以分析,为下一阶段的教学计划提供有力的依据。学生对前一阶段教学情况的反馈应该如实记录,便于下一个环节分析处理。
在《通信原理》的教学过程中,会适时的停下来询问学生的学习情况,有疑惑的地方及时解答,如果隔的时间长了,学生也许会忘记自己的问题或者提问积极性骤降。每次讲完重难点,要及时布置相关作业,通过批改作业能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实际动手操作也是验证教学质量的好途径,我们有相关的试验课程。
比如在讲完了“眼图”这一部分后,会进行眼图的观察试验。通过调节各项参数,能够在示波器上观察到课堂上所讲到的各种眼图的情况。根据同学们对参数的调节能够了解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情况。
(四)A:处理存在的问题
这一环节是PDCA的关键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已取得的成果需要巩固,并解决上一个PDCA循环的遗留问题,因此应特别关注A阶段。这里我们需要分析学生对哪些知识点的掌握比较满意,这一部分的教学方式方法可以作为标准保留到下一个教学循环中去;学生对哪些知识点理解有难度,需要总结问题所在,无论是教学过程的问题还是学生理解能力的问题,都需要加以分析并找到对策,在下一个教学循环中去加以实施和检验。同时还需要明确一点,有些问题不可能在一个教学过程中全部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循序渐进,逐步进行,这就需要应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
三、PDCA循环对教学质量提高的作用
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凭借经验来开展工作,这样必然存在一些局限性,工作效率并不高。
在《通信原理》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引入了PDCA循环管理方法,根据以往学生的学习反馈,在教学重难点的地方加重强调,加强采用列举生活实例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意观察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的共同兴趣与疑难问题,针对典型的共性问题集中及时的解决。同时,可以根据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掌握情况及达成教学目标的状况适当调节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通过这一科学管理方法,我们不断地总结与分析,使得该课程的教学质量逐步提升,教学工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但在目前的教学活动中这一管理方式的应用时间尚不长,还需要一段时间来评估该管理方式的效果。
[1]马成刚.PDCA循环在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7,(08).
[2]蔡爱萍,周建华.PDCA循环管理方式应用的新选择[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5).
[3]李新发.借鉴PDCA质量管理循环,构建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J].职业教育研究,2007,(11).
G642
A
1006-5342(2012)04-0159-02
201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