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合作”教学模式在游泳教学中效果检验研究*
2012-09-13郭鸿鸣莆田学院福建莆田351100
郭鸿鸣(莆田学院,福建莆田351100)
“程序—合作”教学模式在游泳教学中效果检验研究*
郭鸿鸣
(莆田学院,福建莆田351100)
本文通过实验法、统计法分析了“程序—合作”教学模式对游泳课程教学效果的影响,经过显著性差异T检验,结果为:“程序—合作”教学模式对提高游泳技术技能、运动动机、群体凝聚力都具有显著性差异,并讨论了该模式对游泳教学效果影响的原因分析。旨在为改善体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实现体育教学目的提供有价值的实践参考。
“程序—合作”教学模式;游泳教学;实验法;教学效果
“程序—合作”教学模式是吸取程序教学法与合作教学法两者优点的基础上,通过优化组合构建起来的复合型教学模式。在实践运行中既要体现出课程教学的单元与整体性知识之间循序渐进的关系,稳步推进提高,还要体现出教学过程中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培养他们相互探究、相互学习、学会人际交往的综合能力。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莆田学院体育系09级体育专业两个教学组60名男生为实验对象,利用“程序—合作”教学模式对游泳教学效果影响为研究对象,包括:不同教学模式对游泳技术技能成绩提高差异性比较;不同教学模式对学生成就动机的影响;不同教学模式对学生团队凝聚力影响。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在本实验中,根据研究对象的需要,分别采用了张力为的《运动动机测量量表》、马红宇的《团体凝聚力测量量表》、《德克萨斯社会行为问卷》,以问卷的形式分别在教学实验前后对两组同学进行填写、回收。发放前分别对各种问卷信度与效度进行了检验,均具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指标。
2.统计法
对试验前后回收的测量问卷经过整理,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从中比较“程序—合作”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对游泳教学效果影响的差异性。
3.实验法
1)实验时间:2011年7月——2011年8月,共计一学期,30学时。
2)试验分组:为了检验“程序—合作”教学模式在游泳教学中是否存在差异性,将两个教学班级为了保证各组组内的异质性(即保证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主动参与和协作性),试验前,所测得的所有指标的测试结果,按各自的评分标准进行处理。然后采用统计分组的方法,将实验组均衡地分为6个组,每组5个受试对象。保证了分组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
3)试验条件控制:为了检验“程序—合作”教学模式在游泳教学中是否存在差异性,依据实验前测量60个学生按照T检验结果,将其分成两个教学班,其中一个教学班为“程序—合作”教学模式实验班,另外一个为传统教学模式对照班。
二、实验前后测量结果与分析
(一)实验前两班数据对比分析
1.体质指标对比分析
根据游泳项目体能要求特点,通过校中体同方体质测试仪对身高、体重、肺活量、台阶试验、臂展等常规体质指标进行了测量。结果见表1
表1 实验前后两班部分体质指标差异性比较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两教学班体质指标没有明显的差异性,说明实验对象中两个班级组间综合素质水平较一致,处于同一起点,因此可以说符合实验组间同质要求,可以进行实验对比研究要求。
2.学习动机比较
学习动机属于学习者学习动力机制。较强的学习动机与渴望,往往会产生积极的学习效果,因此,为了试验中组间心理认知的公平,在实验前,通过《运动动机测量量表》进行了测量,见表2。
表2 实验前后两班体育学习运动动机差异性比较
从表中看出:无论动机总分,还是参与倾向分、回避倾向分,P>0.05,实验前两个教学班学习动机基本处于同一水平。
(二)实验教学后两教学班学习效果比较
经过15次课30学时的游泳课程实践的学习。在第十六次课分别对游泳技术、达标进行了测试。然后利用与实验前相同的问卷,分别进行了运动动机、群体凝聚力再次测量,统计结果经整理后为:(见表3)
表3 实验后两教学班游泳教学效果差异性比较
从表3对游泳课程结束后,研究内容的测试统计结果看,在10个被测试的指标数据中,实验组与对照组除了参与倾向、群体社交一致性指标数据特征没有明显的差异外,其他8项指标数据都具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数据明显好于对照数据。比如技评得分,实验组平均得分在84分,而对照组只有77分。实验组同学参与游泳技能学习的动机明显强于对照组,相反消极回避的学习动机明显减弱,说明实验组同学在游泳课学习中自觉性、积极性都较高。同样,反映体育教育社会交往能力目标的群体凝聚力,实验组提高显著,有实验前的73.90士10.44水平,到试验后83.30士9.38,而对照组虽有提高,但是提高幅度只有2个百分点。
通过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在游泳课程教学中的实验,论证了在游泳教学中,“程序—合作”教学模式要优越与传统单一技能教学模式,说明“程序—合作”教学模式在未来的体育教学中具有推广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三、“程序—合作”教学模式对教学效果影响的讨论
通过实验论证,该模式对游泳教学效果具有积极性影响,究其模式产生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有“程序—合作”教学模式本质属性决定的。
(一)程序控制式操作有利于游泳技术的学习与掌握
在此模式操作过程中,游泳技术技能的学习采用程序控制式,即实验组中的每个小组成员,只有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学习游泳技能知识,而且必须每个小组的5个人必须都能达到单元教学技术目标要求,方可进入下一个较高难度的技术学习。如果小组成员中的一名同学不过关,该小组就要通过同心协力、共同对付难题,共同帮助解决。因此,就能够控制好游泳课程教学中单元任务质量的完成,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以课时来安排教学进度,“程序—合作”教学模式对游泳技术技能的掌握更可靠,更扎实。另外,小组内程序控制式的教学,可以很好地对小组每个成员都有激励作用,每个成员都会担心自己拖累小组学习进度的后腿,每个成员都不愿意因为自己的进展往往会影响大家的学习,所以在实验中经常会发现同学之间互相的提醒,个人更是加倍的努力,自觉性、积极性都很高。
(二)“程序—合作”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动机
“程序—合作”教学模式中,小组成员已不是过往体育教学中孤立的个体单独学习者角色,他们中的每个人都是学习小组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动作学不会没有关系,小组内部成员可以帮助你解决问题,共商对策。程序法控制了学习内容的难度,每个小组成员都能通过踏实的学习,很好地掌握技术技能,提高了学习游泳技术动作的自我效能感。
(三)“程序—合作”教学模式对群体凝聚力影响
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共同达到一定目标,增加师生之间特别是学生之间交往的时间与频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对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誊感及团队精神,增强了团队的群体凝聚力。
在实验组活动中,小组中的每个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过程中的互动,促进了每个小组内部的人员之间感情和思想交流,通过沟通、鼓励、赞扬、彼此发生认同,能够对每个成员心理上获得足够的满足,时间久了,就会亲如一家,就会产生亲密感和互相依赖感,加大成员间的相互吸引,以及群体对个人的吸引力。在这样的群体中,成员精神振奋,心情愉快,行为、认知、情感一致,凝聚力就高。
四、结语
通过对“程序—合作”教学模式在游泳课学习中的实验验证,该模式可以更好地的促进游泳技术技能形成,增强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学习动机,提高群体凝聚力,因此,能够很好地实现新课标要求下的体育教育实现多维教育目标的要求。希望“程序—合作”教学模式在今后的体育教育领域得以推广,为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实现教育目标要敢于创新、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思想与理论。
[1]彭勇.高师体育专业术科“合作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24(4).
[2]马红宇,王二平.群体凝聚力与运动成绩的关系: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 (6).
[3]张力为,毛志雄.体育科学常用心理量表评定手册[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4]郭臻琦等.运动动机与特征性自信心的相关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1,12(2).
[5]钱家华,季浏.运动对凝聚力研究的现状[J].体育科究,1996(1).
G40
A
1006-5342(2012)07-0120-02
2012-04-20
莆田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程序—合作”教学模式在游泳课程中的运用研究(JG2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