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下的合作学习“分组”探讨*
2012-09-13黄乃娟宋立军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桂林541004
黄乃娟,宋立军(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桂林541004)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下的合作学习“分组”探讨*
黄乃娟,宋立军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桂林541004)
透过课程资源开发的视角,我们认识到合作学习的内在价值是学会合作。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分组是合作学习的重要部分。在分组过程中,可以通过沟通促进小组成员相互了解认同伙伴形成人与人之间积极互赖的团队关系,可以通过沟通促进团队成员对共同学习任务达成共识形成共同愿景,还可以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对完成共同任务进行责任分工与协调,从而为进入合作完成共同任务阶段奠定基础。分组的形式很多,“合作学习中的分组之认同伙伴”是一类具有实践性、高效性、趣味性、可操作性特点的分组沟通游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中应当积极探索丰富多样的分组方法与策略。
合作学习;课程资源开发;分组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全国各地教师关于合作学习的探索更加深入,成果显著。与此同时,合作学习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合作学习的本土化、教师的观念等。本文尝试从课程资源开发的角度探寻新的思路和解决的方法。
一、课程资源开发视角下的合作学习的内在价值应当是“学会合作”
(一)合作学习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合作学习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小组活动时间不能充分利用,表面热烈讨论实际闲聊;“搭便车”现象,即个别成员承担大部分工作,而某些小组成员无所事事的现象;课堂喧哗;个别“差生”参与程度较小。从这些问题看,学生之间缺少协调配合,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从课程资源开发的角度看,其中一个被忽略的重要原因是有关合作学习内在价值的挖掘尚不够深入。
(二)课程资源开发视角下挖掘“合作学习”的内在价值
1.课程资源开发的涵义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在此的“课程资源”一般指的是相对广义的概念,即“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学习方式本身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因而合作学习是课程资源之一。“开发”在《辞海》中解释为:原指对自然资源的初始发掘、利用,现泛指对未曾利用的潜在能量的发掘。由此可以看出“开发”是一种旨在发掘事物内在价值的行为,因而课程资源开发指的是对课程资源内在价值的发掘。从这个视角看,“合作学习”作为课程资源的开发即是对其蕴含价值的挖掘。以下尝试从合作学习兴起的背景和国外有关合作学习的涵义等两个方面探讨合作学习的内在价值。
2.合作学习的内在价值应当是“学会合作”
(1)从合作学习兴起的背景看“学会合作”的时代价值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合作已越来越重要。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把“学会合作”看作是面向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就需要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培养的学生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初的美国,当时的美国种族歧视问题较突出,如何在课堂中反对种族歧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方式便应运而生。美国合作学习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斯莱文认为:“合作学习的方法大都强调学校中不同种族背景学生的合作的、平等地位的交互作用。”
从合作学习的涵义挖掘其内在价值
如果说倡导合作学习的时代背景说明了“学会合作”的必要性,那么有关合作学习的内涵则表明“学会合作”是合作学习的题中应有之义。
国沙伦博士认为:“合作学习是组织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学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则是所有这些方法的基本特征。在课堂上,同伴之间的合作是通过组织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实现的,小组通常由3-5人组成。小组充当社会组织单位,学生们在这里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流展开学习,同样也通过个人研究进行学习。”
美国嘎斯基对合作学习作了比较具体的阐述:“从本质上讲,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形式,它要求学生在一些由2-6人组成的异质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在每个小组中,学生们通常从事于各种需要合作和互助的学习活动。”嘎斯基认为学生在小组中通过从事于各种需要合作和互助的学习活动,完成共同学习任务。因而小组成员在互助合作完成共同学习任务过程中学会合作。
综上所述,提倡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小组成员通过具有“合作”特征的互助学习活动完成共同任务,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促使其不仅掌握知识而且学会合作,因而合作学习的内在价值是促使学生学会合作。
二、分组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作学习的内在价值是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合作”这个词英文是cooperate或collaborate,在词典上coo和col是“一起”的意思,“所谓一起是指具有双边的或多边的协作与配合关系。”从合作学习的内涵看,学会合作就是要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建立多边的协作配合关系。
在合作学习中,小组(团队)成员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就要通过沟通相互了解彼此的相似点和差异点。了解相似点有利于认同同伴并有利于形成具有信赖关系的团队,有利于进一步认同共同学习任务(形成共同愿景)。了解差异点特别是学生各自的特长既有利于对学习任务进行责任分工,又有利于形成接纳、尊重、共享等有关合作的价值观念。由此小组成员才形成愿意协作配合完成学习任务的意识即合作意识,才有助于建立协作配合关系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在完成共同任务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合作并共同成长。换言之,合作学习是一个过程,是小组成员从相识、相知到相互认同——认同伙伴、认同共同目标进而认同共同学习任务、认同完成学习任务所进行的责任分工,再进入一起合作完成学习任务阶段的过程。如同布鲁斯·塔克曼(Bruce Tuckman)提出的公认群体发展五阶段模型所描述的“第一阶段:形成阶段。群体成员相互认识、熟悉,在解释群体目标和确定群体内部适当行为方面取得共识。第二阶段:震荡阶段。群体内部会发生明显的冲突,当群体成员确定了领导者并认识到为达到共同目的而共同工作对他们有最大的利益时,这一阶段就会结束。第三阶段:规范阶段。群体成员之间真正形成密切的关系,感到他们属于同一群体,对于什么是正确行为的规范形成共同的认识。第四阶段:执行阶段。群体已准备为完成群体任务、达到群体目标进行工作,群体的真正工作是在执行阶段完成的。第五阶段:终止阶段。”
由此可知,合作学习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合作小组的形成阶段(分组阶段),第二阶段是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共同任务阶段。分组指的是合作学习小组形成的过程,是小组成员由相识、相知到认同小组伙伴、共同目标和责任分工的过程,认同的过程就是对所产生的冲突进行反复沟通达成共识的过程,它是为进一步合作完成小组共同任务奠定良好基础的过程。
三、分组阶段“合作学习中的分组之认同伙伴”初探
如前所述,分组阶段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形成具有信赖关系的团队,而要形成具有共同体性质的组织,则首先需要各成员之间相互了解相互认同。“合作学习中的分组之认同伙伴”沟通游戏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相互认同。在沟通游戏中,重点在于小组成员通过沟通了解彼此的共同点、差异点,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为认同共同学习任务(共同愿景)、角色责任分工乃至实施合作学习提供基础和保障。
1.营造沟通氛围,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认同
“认同”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一是认为跟自己有共同之处而感到亲切。二是承认和认可。《朗文英汉词典》中identity的含义是who or what a particular person or thing is;sameness,exact likeness,在两个词典中identity都有身份、特性和同一性的含义。认同的内涵:(1)身份、特性。就是我区别于他人的身份特性;(2)同一性。指事物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同一性,特别是指心理或感情上的同一。
因而,小组成员之间的认同,首先要认识自我的特性,其次寻找自我与他人的同一性即共同之处使得两人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心理上的亲切。我与多个小组成员之间的同一性,如相同的兴趣、相同的爱好、相同的特征、相同的经历、认可同样的价值等都有助于小组成员之间产生群体感,认同彼此,形成“我们”。小组成员间的认同有助于小组成员之间形成“协作配合”的关系,为今后协调、配合完成共同任务打下基础。
此外,认同是一个互动实践的过程,这个过程既包括对自我及他人的了解,通过分组沟通活动促进成员的认同,相互选择形成小组。
2.“合作学习中的分组之认同伙伴”沟通游戏设计
分组沟通游戏总的原则:(1)实践性。在实践中促进学生之间通过沟通相互了解。(2)高效性。在短时间内实现更多的了解。(3)趣味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4)可操作性。有利于在课堂教学中实际应用。
游戏一:寻找伙伴
此游戏的目的是通过学生相互由简单沟通到更深层次的沟通,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此外此游戏有助于在全班范围内梳理具有共同特征的人员,具有相似点的学生组成小组容易在小组内部形成认同感。
要求学生根据“寻人信息卡”上的信息寻找具有该特征的人并请其签名。“寻人信息卡”中设计的特征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通过观察就能找到当事人的,如:戴眼镜。有的需要简单交流后确认的,如:三月份出生。更多是需要做深入交谈才能获得的信息,如:喜欢周杰伦的歌等。“寻人信息卡”如下:
特征1 2 3 4 5戴眼镜穿黑色袜子三月份的生日喜欢唱歌喜欢阅读
请具有同一特征的人相互介绍与交流行科研,把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在他看来,教师做好了科研工作,学术水平才会提高,而学术水平的提高势必带来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深度、广度的拓展,学生因此受益,教学目标因此实现。
当今高校,教师主动做科研已是很平常的事,但这“主动”的背后在很大程度上又是“被动”使然:这个“被动”就是教师晋升职称的压力。毋庸讳言,有些教师并非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做科研,而是为了晋升职称做科研,一旦晋升职称的压力不存在了,其科研的积极性也就不复存在了。这些教师没有把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的主动性,科研没有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加分”。这样的出发点显然是有悖周培源“教学与科研结合”教育思想的初衷的。我们真心地希望看到这样一个场景:教师能够消除“科研为晋级(晋升职称)服务”的观念,从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出发开展科研工作,产生一批既有较强学术性又能适用于教学的高水平成果。
(二)独立思考,方能创新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灵魂,也是个人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有力武器。而独立思考正是创新的首要、基本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学生独立思考精神和能力的培养。这种精神和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必须破除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不断尝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思维能力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如:提问式、讨论式、探究式、互动式、学案式、启发式、参与式和文献研讨式(前面提到的周培源曾采用的教学方法)等经实践证实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四、结语
2012年是周培源先生诞辰110周年,笔者值此之际撰写此文,以纪念先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60多年诲人不倦,辛勤耕耘,为我国乃至世界的发展进步,在杰出人才的培养上做出的不朽功绩。斯人已逝,思想永存。作为教育事业的后来人,我们自当传承先生的教育理念,努力做好教书育人工作,以不辜负先生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殷切期望。
[1]盛森芝,王进.高瞻远瞩,继往开来——重读《90周年话沧桑》有感[J].物理通报,2002,(8).
[2]蔡树棠.回忆我的老师周培源教授[A].宗师巨匠,表率楷模——纪念周培源文集[C].北京:学苑出版社,2002.
[3]周如苹.深深的思念——献给父亲周培源百年诞辰[M].宗师巨匠,表率楷模——纪念周培源文集[Z].北京:学苑出版社,2002.
[4]盛森芝,武际可,陈佳洱,王义遒.怀念周培源教授[J].高等理科教育,1994,(1).
[5]周培源.人生与治学[J].中学语文教学,1991,(9).
[6]周培源.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N].中国政协报,1983-05-18.
[7]奚学瑶.科学与民主的时代跫音——周培源科教思想寻踪[J].甘肃社会科学,2002,(5).
[8]杨立德.周培源与云师大的渊缘[N].春城晚报,1993-12-09.
G633.2
A
1006-5342(2012)07-0081-02
2012-03-11
广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重点立项(JS2011001)“民族地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的课例研究”及广西教育教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2010B155)“基于新课标下的广西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的系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