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变化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2012-09-12黄燕顾宁庞家华

实用老年医学 2012年5期
关键词:节律左室收缩压

黄燕 顾宁 庞家华

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流行病学研究显示,≥60岁老年人群中的高血压患病率达60%左右,在≥80岁老年人群中此数值高达90%,高于中青年人群[1]。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不但血压水平与靶器官损害有关,血压昼夜节律紊乱,同样可导致或加重靶器官的损害[2]。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左室肥厚(LVH)是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影响预后的因素[3],动态血压监测(ABPM)可以真实反映血压波动特点及昼夜变化规律。本文旨在探讨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节律变化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0年1~3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70例,其中男49例,女21例,年龄60~82岁,平均(71±9)岁。所有病例均符合1999年WHO高血压诊断标准,并排除糖尿病、继发性高血压、心房纤颤、心脏瓣膜病等。

1.2 ABPM 采用GOAOOPORTV型号,全自动无创动态血压监测仪,袖带缚于患者非优势臂上臂,白天(6:00~22:00)每隔30 min自动充气测血压1次,夜间(22:01~5:59)每隔60 min测血压1次,患者入睡时间22:00~23:00,24 h内有效监测次数均>获得次数的80%。监测期间避免情绪激动、焦虑、剧烈运动。监测结束后,经计算机统计以下数据:24 h平均收缩压(24hSBP)及舒张压(24hDBP);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及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及舒张压(nDBP);24 h收缩压和舒张压负荷值(24hSBPL、24hDBPL);白天收缩压和舒张压负荷值(dSBPL、dDBPL);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负荷值(nSBPL、nDBPL)。血压昼夜节律:nSBP或(和)nDBP较白天下降≥10%,为血压昼夜节律存在,为正常勺形动态血压节律;否则为非勺形动态血压节律。血压负荷值(BPL)指收缩压和舒张压读数分别超过正常范围次数的百分率。动态血压正常值参照国内参考标准:24 h平均值<130/80 mmHg,白天平均值<135/85 mmHg,夜间平均值 <125/75 mmHg[3]。

1.3 颈动脉内膜超声检查 采用西门子-G6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5~10 MHz,由专人操作,患者取仰头平卧位,头偏向对侧,充分暴露患者颈动脉部位,冻结颈动脉窦以下1 cm图像,取测量3次IMT的平均值为颈总动脉IMT值,以IMT≥1 mm为颈动脉粥样硬化(CAS)。

1.4 超声心电图检查 采用HP-550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2.5 MHz,由专人操作,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用 Devereaux公式计算左室心肌重量(LVM),LVM(g)=1.04[(LVDd+IVST+LVPWT)3-LVDd3]-14,并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LVMI(g/m2)=LVM/体表面积。LVH标准:LVMI男性≥134,女性≥110。

1.5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SPSS 11.5软件包进行统计,组间资料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根据动态血压测定结果 将患者分为勺形组及非勺形组,其中勺形组40例,非勺形组30例,CAS及LVH检出率非勺形组均高于勺形组,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2组CAS及LVH的检出率比较(n,%)

2.2 勺形组和非勺形组的ABPM各参数比较 2组间24hSBP、24hDBP、24hSBPL 及 24hDBP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勺形组 dSBP、dDBP、dSBPL及dDBPL高于非勺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勺形组nSBP、nDBP、nSBPL及nDBPL明显低于非勺形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见表2。

表2 勺形组和非勺形组ABPM各参数比较(±s)

表2 勺形组和非勺形组ABPM各参数比较(±s)

注:与勺形组比较,*P <0.05,**P <0.01

3 讨论

ABPM作为一门成熟的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最新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已将其作为评估高血压的手段之一[3]。正常人夜间血压均值较白天均值下降≥10%[4],呈“勺形”,部分高血压患者这种血压的昼夜节律消失呈“非勺形”。

有报道显示,在高血压患者中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者,其LVH检出率高,LVMI与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呈正相关,这提示夜间血压持续升高和变异节律消失使心血管系统长时间处于过重负荷状态,容易导致和加重左心室肥厚[5-6]。

高血压患者昼夜节律消失与卒中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关系,一组急性出血性和缺血性卒中患者在急情期和病情稳定后做ABPM,显示血压升高的多为“非勺形者”[7]。以上观察提示,血压节律消失的患者,尤其是夜间血压不下降或血压负荷较重者,更容易引起心脑血管并发症[5-6]。

颈动脉是全身中型动脉的窗口,是粥样硬化的最易累计的血管之一,其粥样硬化程度可间接反映冠状动脉、脑动脉及外周动脉硬化的程度[8]。本研究通过70例患者的观察资料显示:非勺形组患者CAS和LVH检出率均高于勺形组。昼夜节律消失,nSBP、nDBP、nSBPL及nDBPL对IMT和LVH有着更重要的评价意义。血压负荷值表明血管损伤程度,心脏损伤程度与高血压之间的数量关系。

高血压是老年人群的常见疾病,与中青年相比,更容易引起严重的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是一渐进过程,受多种危险因素的影响,高血压是其独立损伤因素之一,并随着病程的延长及程度的加重而加重,从本文观察可以看出,血压愈高,并且昼夜节律消失者,CAS的检出率就愈高;同样还发现nSBP、nDBP、nSBPL及nDBPL与 LVH呈显著的正相关,这些均说明夜间血压持续升高和节律消失使心血管系统更长时间处于过重负荷情况下,容易导致和加重LVH等靶器官的损害,而夜间血压的下降可阻止和延缓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肥厚的发生和发展。

通过本研究可得出高血压患者的靶器官损伤与血压波动性的关系比血压的关系更密切,提示我们在高血压的治疗中,尤其对于老年人,除应降低血压,缩短血压增高的持续时间外,更应利用ABPM关注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尤其nSBP、nDBP及夜间血压负荷值,纠正紊乱的昼夜节律,以进一步减轻患者的靶器官损害和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1]郭艺芳.加强老年高血压及其合并症的防治[J].实用老年医学,2009,23(2):83.

[2]Verdecchia P,Porcelleti C,Schillaci G,et al.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prognosis in essential hypertension[J].Hypertension,1994,24(6):793-801.

[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R].北京: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2010.

[4]张维忠,施海明,王瑞冬,等,动态血压参数正常值协作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5,23(5):325-328.

[5]杜瑞雪,范利,张莉.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控制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老年医学,2007,21(1):36-38.

[6]刘平,陈蕾,张龙方,等.动态脉压与老年高血压合并冠血病及颈动脉硬化的关系[J].实用老年医学,2007,21(3):178-180.

[7]姚远,袁洪.降压达标的意义[J].医学综述,2007,13(11):870-872.

[8]汪德娴,赵玮,孙燕淑.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参数与左室肥厚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33(3):243-246.

猜你喜欢

节律左室收缩压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
蚬木扦插苗人工幼林生长节律
益肾活血法治疗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与老年人短时收缩压变异性的关系
慢性给予GHRP-6对小鼠跑轮运动日节律的影响
模拟微重力对NIH3T3细胞近日节律基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