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滨海新区健康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2012-09-12刘冬梅李净海
刘冬梅,张 健,李净海
(1.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天津 300450;2.天津市滨海新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天津 300457;3.天津滨海新区塘沽卫生局,天津 300456)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日益增加,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健康产业逐渐发展起来,它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被公认为是信息产业之后,又一引领时代发展的产业[1~2]。滨海新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015年将超过5000美元,人口期望寿命将达到80岁,新区将进入人类高发展水平(指人类发展指数大于0.8)地区行列。为此,在国家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形势下,滨海新区应抓住这个机遇,加快推进健康产业发展。
1 滨海新区健康产业发展分析
滨海新区经济建设与发展自上升为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以来,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三次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健康产业获得了较好的发展机遇。
1.1 优势(S)
1.1.1 有强大的经济基础为后盾
“十一·五”期间,滨海新区实现GDP 5030.1亿元,赶超浦东,成为全国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52.7亿元,增长34%,财政收入达到1006亿元,增长36.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 800元/年,增长11%,农民纯收入12 600元/年,较上年增长10.5%,达到小康水平。
1.1.2 有健全的卫生体系做基础
滨海新区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697所,各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12万人。其中各级各类医院55个,公共卫生机构15所,农村卫生院13所,社区(乡镇)卫生中心17个,社区卫生站110个,村卫生室173个,诊所、门诊部等小型医疗机构332个,每千人口拥有床位5.48个,每千人口拥有医生3.14人,每千人口拥有护士3.3人,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9.2岁,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分别控制到了9.88/10万和4.45‰以下,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
1.1.3 有发达的关联产业做支撑
目前已形成了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制造、石油和海洋、化工、现代冶金、食品加工、生物制药、新材料新能源七大主导产业,产业配套服务能力突出。随着空客A320系列飞机总装线、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等项目的加快建设,航空航天等新的优势产业正在兴起。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7%。金融、物流、会展、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1.1.4 有良好的硬件环境为依托
路网辐射周边12个省市区,海运、空运发达,天津港吞吐量位居世界第五。作为亚欧大陆桥最近的东部起点,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还是蒙古、哈萨克斯坦等邻近内陆国家的重要出海口,区内水面、湿地占总面积的35%以上,有500平方公里生态区,适宜人居,具有对内吸引和对外输出的双重有利条件。随着京津二线、天津大道、沿海高速等快速路网的通车,京津两城全程直达仅需28分钟,1小时经济圈可望实现。
1.2 劣势(W)
1.2.1 健康相关企业数量较少
滨海新区现有医药制造企业163家,卫生、社会保障机构313家,健康服务仅能满足新区人民基本需求,健康制造、健康服务业没有形成互动关系,产业体系还不健全,服务范围、辐射能力有限,规模效益难以实现。
1.2.2 现代医院管理和专业健康管理人才匮乏
受计划经济影响,目前新区医疗机构还普遍采用“行政负责制”管理模式,虽然医疗卫生从业人员较多,但真正懂得现代医院管理、健康管理的高层次人才少之又少。
1.2.3 医疗设备较为陈旧
新区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大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成的,楼房老旧、设施陈旧,病房设计面积较小,不能满足群众看病需求。
1.2.4 医疗成本居高不下
医院合理增收的模式还未建立,以药养医的行为还普遍存在,看病贵使患者望价止步,抑制了人们的健康消费,制约了健康产业的发展。
1.3 机遇(O)
1.3.1 国家鼓励发展战略新兴产业
2010年9月,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支持处于成长初期、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对经济社会具有全局带动和重大引领作用的产业的发展。而健康产业正是以健康技术为核心,代表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处于成长期的产业,国家政策的出台为健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遇。
1.3.2 社会环境变化蕴涵发展商机
京津地区人口富裕程度较高,人口密集程度、老龄化程度较高,有着数量庞大的健康消费群体,随着“防病于未然”的健康理念深入人心,健康需求快速增长,为健康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1.4 挑战(T)
1.4.1 外资投资热情高,行业内竞争加剧
我国健康产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国际资本看好健康市场,已经开始尝试性投入。外资企业凭借先进的技术、高超的管理正抢占京津地区健康市场。激烈的市场竞争给滨海新区培养本地健康企业带来不小的压力。
1.4.2 企业发展融资困难
目前,滨海新区健康企业规模较小,自身资金积累较少,信用度也不高,向银行进行借贷十分困难,因此企业发展存在融资难的问题。
2 滨海新区健康产业发展战略选择
根据滨海新区健康产业发展的 SWOT分析战略矩阵(见表1),可以得出4种内外匹配的交叉组合战略: SO战略、WO战略、ST战略与WT战略。
表1 滨海新区健康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2.1 层次分析法(AHP)介绍
运用AHP单一准则下指标相对重要性(又称单层次模型)进行权重计算,在单层次判断矩阵 A中,当称判断,该矩阵成为一致性矩阵;计算一致性指标,为判断矩阵阶数;计算平均随机一致性RI,RI是多次重复进行随机判断矩阵特征值的计算后取算术平均数得到的;计算一致性比例 C时,一般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可以接受。
2.2 判断矩阵标度及其含义
判断矩阵标度及其含义见表2。
表2 判断矩阵标度说明
2.3 准则层专家矩阵赋值计算
设SA为优势矩阵,WA 为劣势矩阵,OA 为机会矩阵,TA 为威胁矩阵,则经专家打分可得以下4个矩阵:
AS指标数据分析:最大特征值λmax= 4.043,对应的特征向量为[0.391,0.067,0.151,0.391]T,CI=0.014,RI =0.900,CR=0.016,CR<0.1,一致性检验通过。
AW指标数据分析:最大特征值 λ = 4.043,对max应的特征向量为[0.096,0.558,0.249,0.096]T,CI=0.014,RI=0.900,CR=0.016,CR<0.1,一致性检验通过。
AO指标数据分析:最大特征值 λmax= 2.000,对应的特征向量为[0.750,0.250]T,CI=0.000,RI =0.000,CR=0.000,CR<0.1,一致性检验通过。
AT指标数据分析:最大特征值 λmax= 2.000,对应的特征向量为[0.250,0.750]T,CI=0.000,RI =0.000,CR=0.000,CR<0.1,一致性检验通过。
2.4 单层次得分计算
采用10分制,优势和机会打分以1为正作用影响最小,10为正作用影响最大;劣势和威胁以-1为副作用影响最小,-10为副作用影响最大,层次得分计算见表3。
表3 单层次得分计算表
2.5 战略选择方案
根据表3得分可知:①合计值=0.443>0,说明滨海新区健康产业发展是可行的。②劣势(W)≥优势(S)=7.631,说明健康产业还处在发展的初期,所处发展环境较好但产业自身现阶段竞争力较差。③威胁(T)≤机会(O)=9.5,虽然企业融资难、市场份额被外资企业抢占等因素对健康产业有一定影响,但国家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决心、良好的市场前景更有利于产业发展。因此,扭转型战略(WO)是比较适合滨海新区健康产业发展的战略。滨海新区健康产业只有克服自身缺陷、把握外部机会才能乘风破浪,实现跨越式发展。
3 滨海新区健康产业发展政策建议
3.1 转变观念,提供政策支持
政府要转变观念,从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在政策、审批、用地等多方面为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便利,打造适于健康产业发展的软环境;并通过税收、信贷等方面的政策倾斜,扶持有条件的企业上市;鼓励公立医院改制、民营资本进入卫生健康领域,加强对健康服务的监管[3],制定健康服务产业的产业规范和标准体系,由相关部门严格监督并执行,保证健康服务的品质。
3.2 重视健康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信息平台是健康企业为客户提供便利、快捷、准确、安全的服务的关键,滨海新区健康产业也要建设现代化的信息平台。目前,具备现代健康管理理念、管理经验的人才是少之又少,政府必须加大工作力度,通过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合作等方式尽快解决[4]。
3.3 引入先进理念,发展面向全球“大健康”网络
滨海新区健康产业的发展要跟随中国健康产业发展趋势,着眼于世界,打破条块限制,制定跨地区,跨所有制发展战略,并使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按照“大健康”的思路进行建设[5]。
3.4 培育大市场,发展大服务
努力研发新型健康产品、完善健康服务体系, 并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工农业生产布局和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相适应,以健康服务为中心,健康制造、健康研发为辅助的“大健康”产业体系。滨海新区健康产业的发展要适应京津冀乃至东北亚人民对健康服务的需要,努力成为中国健康产业发展示范基地。
[1] 魏际刚.从战略高度重视健康产业发展[J].观点,2012,359(5):17-18.
[2] 杨永刚,王之虹,刘明军,等.全面参与健康产业发展 深入推进学研产用一体化建设.中医教育[J].2012,31(2):30-32.
[3] 王 烨.健康管理与健康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J].河北医学,2012,18(1):134-137.
[4] 任建萍,卫 萍,赵 鑫,等.健康产业营销人才需求调查研究[J].健康研究,2012,32(3):220-223.
[5] 朱芳华,翟俊霞,宫洁丽,等.京津地区健康产业状况及其对健康服务需求的分析[J].河北医药,2011,33(24):3806-3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