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PA饮食干预模式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及血糖的影响
2012-09-12宁艳花宁夏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宁夏银川750004
马 丽 张 琳 姚 丽 宁艳花 (宁夏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宁夏 银川 750004)
糖尿病已成为继心血管疾病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1〕,任何糖尿病药物的治疗都离不开饮食治疗的配合〔2〕,配合不当,将极大地影响其生活质量〔3〕。由于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且社区是患者主要的生活场所,控制糖尿病等慢性病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社区防治〔4〕。倡导行动是国际上近些年来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在解决很多社会问题包括公共卫生问题中获得了成功的尝试〔5〕。它是一个连续的行动过程,包括四个前后关联的要素,即倡议(Propose)-联盟(Coalition)-宣传(Propaganda)-行动(Action),简单的称之为“倡联宣行”理论(PCPA理论)。本研究将PCPA理论应用于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银川市选取2个社区,在社区内将符合诊断、纳入、排除标准的10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年龄≥60岁;②意识清楚,可用言辞表达,有阅读能力,沟通无障碍;③能够独立参与或与家属共同完成干预活动;④自愿配合。排除标准:①精神障碍、老年痴呆、认知障碍;②患有严重的急慢性疾患,如恶性肿瘤、严重的心衰、肾衰、肝脏疾病等;③合并感染、酮症酸中毒、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等严重糖尿病并发症。以社区为基础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干预组(54例)。糖尿病控制目标参照亚洲-太平洋地区2型糖尿病政策组制定的标准〔6〕。
1.2 方法
1.2.1 生活质量调查表〔7〕共有26个条目,每个条目分为5个等级,分别计1~5分。包括生理领域(7条)、心理领域(6条)、社会关系领域(3条)、环境领域(8条)4个领域和自身生活质量总体主观感受、自身健康状况总体主观感受2个独立条目。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1.2.2 测定的指标及方法 在干预前后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空腹血糖(FPG)、体质指数(BMI)。研究对象隔夜禁食12 h以上,由专业护理人员抽取其前臂静脉血3 ml,现场离心后,由专人迅速将血送往我校附属医院检验科进行检测。
1.2.3 干预方法 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形式的干预;干预组实施PCPA理论指导下社区饮食干预策略,干预时间为半年。①倡议阶段:a提高行政部门责任意识,获取行政部门的支持。通过与三公地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居委会负责人及各位工作人员的沟通交流,提高他们控制糖尿病的责任意识并取得支持;并在日常工作中给予居民宣传鼓励政策,督促大家加强自我管理,发放宣传手册等。b设计社区老年糖尿病饮食干预项目倡导方案。首先,于2010年5月中旬,制定了倡导行动计划;其次,制作了具有感染力的社区老年糖尿病饮食干预行动主题与行动标识,制作宣传资料(糖尿病饮食控制宣传单页、糖尿病饮食治疗手册等);最后,制定了社区老年糖尿病饮食干预倡导课程教学大纲,进行倡导讲座。计划每月做一次糖尿病饮食控制倡导讲座。②建立联盟:于2010年5月19日成立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师生、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居委会及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合理饮食联盟,发动联盟成员签署合理饮食联盟书。成立了糖尿病合理饮食俱乐部,以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为主要对象。以推荐和自荐方式选出两名老年人担任部长。③宣传与鼓动:利用社区板报、发放宣传册、进行合理饮食社区建设签名活动等传播渠道宣传建立合理饮食社区。通过在社区内张贴合理饮食标识,悬挂社区老年糖尿病饮食干预倡导行动主题条幅,举行合理饮食宣传咨询活动。④行动阶段:a开展倡导行动讲座,通过讨论、讲座、黑板报、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深入教导老年人不合理饮食危害知识,以及合理饮食的内容,坚持合理饮食的技巧等。共进行健康知识讲座6次、办黑板报2期(包括糖尿病饮食治疗原则等的浅显易懂的小知识),组织糖尿病健康知识竞赛1次。b在社区内设置醒目、统一的合理饮食标识。c饮食内容调查及个案指导:每月做一次饮食内容调查,共6次。包括随机3 d的全部饮食情况。对饮食合理者给予鼓励及肯定,对饮食不合理者给予患者个案饮食指导。同时在干预期间,对干预组患者进行一对一的饮食治疗知识的辅导,于入户干预、电话随访、现场咨询时给予个体化的辅导,并纠正饮食不良习惯。d制定食谱:根据基线调查的营养状况、身高、体重、饮食习惯、经济状况等,利用营养配餐软件为干预组患者制定1 w食谱,具体到每餐中各种食物的种类和量。于每次入户干预时发到患者手中,并指导其应用。e指导不合理饮食糖尿病患者改变其不良生活方式,如喜吃油炸、含糖、脂肪高食物者劝说其尽量少吃该类食物等。在入户干预、健康咨询、电话随访时均对该类患者进行反复劝说,并于下次入户干预时监督检查。f每月做一次现场健康咨询和电话随访各一次。强化其合理饮食的知识,督促患者按食谱饮食进餐,同时针对患者的问题给予解答。g血糖的监测:为干预组患者发放糖尿病日记,干预期间每月进行一次FPG的检测,评估血糖控制水平,对血糖不正常者给予饮食调整意见。h干预效果评价 在项目实施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FPG、身高、体重及腰围的监测,了解干预效果。在干预中期及结束时召开了合理饮食倡导行动工作中期及总结会议,使本工作形成长效机制。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分组比较采用两样本的t检验,糖尿病控制率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资料均衡性分析
2.1.1 研究对象人口社会学资料与疾病情况 进行随机分组后,经过检验分析,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民族、文化程度、婚姻、居住情况、收入状况、经济来源、医疗保健方式、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两组具有可比性。
2.1.2 失访情况比较 干预结束后,干预组失访4例,对照组失访7例,两组失访率之间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χ2=0.791,P=0.374)。两组失访例数未对本研究的结果分析造成明显影响。
2.2 PCPA模式干预前后两组生活质量得分比较 干预前,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领域及自身生活质量总体主观感受、自身健康状况总体主观感受得分在两组间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结束后,两组间的生理领域(t=2.124,P=0.036)和社会关系领域得分(t=2.493,P=0.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得分高于对照组。干预组干预后生活质量总分(t=2.175,P=0.032)、生理领域(t=2.209,P=0.030)、心理领域(t=2.115,P=0.037)及环境领域得分(t=2.676,P=0.009)较干预前明显提高。见表1。
2.3 PCPA模式干预前后两组FPG、BMI和腰围的比较 两组干预前FPG、BMI和腰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FP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FPG较干预前下降了1.41 mmol/L。见表2。
2.4 PCPA模式干预前后两组糖尿病控制率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FPG和BMI控制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结束后,两组患者的FPG控制率及干预组的自身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1 干预前后两组生活质量得分比较(±s)
表1 干预前后两组生活质量得分比较(±s)
与对照组比较:1)P<0.05;与干预前比较:2)P<0.05,下表同
生活 干预组(n=52)对照组(n=54)干预组(n=48)对照组(n=47)生活质量总分 84.65±13.65 82.75±10.47 90.91±14.992)85.73±12.54生理领域 22.56±4.31 21.84±3.18 24.60±4.871)2)22.62±4.41心理领域 19.54±4.29 19.98±2.82 21.19±3.372) 20.15±3.48社会关系领域 9.69±1.95 9.35±1.76 10.49±2.191) 9.52±1.67环境领域 25.37±4.95 25.29±3.73 28.02±4.912) 26.75±4.01自身生活质量总体主观感受 3.48±0.87 3.31±0.71 3.72±1.02 3.48±0.75自身健康状况总体主观感受3.10±0.98 2.96±0.66 3.26±0.74 3.13±1.14
表2 干预后两组患者体格检查及血液生化指标的比较(±s)
表2 干预后两组患者体格检查及血液生化指标的比较(±s)
指标 干预前干预组(n=52)对照组(n=54)干预后干预组(n=48)对照组(n=47)FPG(mmol/L) 7.92±2.52 7.77±2.45 6.51±1.811)2)7.60±2.19 BMI(kg/m2) 26.99±3.23 25.75±3.93 26.16±3.32 26.23±3.69腰围(cm) 91.51±7.48 90.21±8.53 91.00±8.46 93.51±10.49
表3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糖尿病控制率的比较(n)
3 讨论
倡导行动是针对某项社会关注的问题,向某些个人或组织进行鼓吹并发起一系列的行动,促使其态度和行为发生改变。它是由许多具体的、短期的行动构成的一个连续的综合行动,最终达到一个长期目标的实现〔8〕。该行动包括创造和维持有效的联盟,应用信息和资源有效地进行系统改变,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9〕。吕巧红〔8〕等已将PCPA理论应用于公共卫生学生控烟倡导行为能力干预研究中,提出了PCPA理论干预模式,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有研究结果表明〔10〕,患者受教育水平越高越容易了解糖尿病知识,对疾病的治疗满怀信心,心理上不易出现偏激情绪,整个躯体处于较良好的状态,不仅血糖更容易控制,而且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状况也越好。
本结果还表明,干预后两组患者在FPG控制上有显著差异(P<0.05),与张小群等〔11〕报道结果类似。说明PCPA理论指导下的糖尿病饮食干预对患者代谢指标的控制是有利的。PCPA模式的糖尿病饮食倡导活动中创建支持性环境同样需要较长的时间,干预的效果也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体现。本研究可能由于干预时间较短,全面的干预只有半年,当前观察到的仅为近期效果。所以,今后应继续推行PCPA模式的干预手段并逐步完善各项干预措施、干预策略及评价方法以更全面地评价社区老年糖尿病PCPA模式的饮食干预效果,真正达到防治糖尿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1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87.
2 付 萍.老年糖尿病与营养〔J〕.实用老年医学,2003;17(3):120.
3 冯 颖,郭红卫,陈霞飞,等.糖尿病患者的营养状况与生存质量〔J〕.老年医学与保健,2004;10(2):87.
4 王 宁.老年病人的社区护理研究〔J〕.社区护理,2007;5(11c):84-5.
5 Phillip L,Rice著,胡佩成,等译.健康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177-80.
6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99-800.
7 茅 清,柯雪梅,郑玉仁,等.福建中南部城区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2):165-8.
8 吕巧红.公共卫生学生控烟倡导行为能力干预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9.
9 Christoffel KK.Public health advocacy:process and product〔J〕.Am J Public Health,2000;90:722-6.
10 张雪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08.
11 张小群,范丽凤,郑亚光.教育对提高糖尿病患者饮食依从行为的作用〔J〕.现代护理,2006;12(12):1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