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方案疗效观察

2012-09-12郭钢花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康复中心河南郑州450052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年14期
关键词:床面生物反馈双下肢

乐 琳 郭钢花 李 哲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康复中心,河南 郑州 450052)

目前尚无明确改善小脑性共济失调的药物,因此,寻找新方法对于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显得尤其重要。康复训练是治疗小脑性共济失调的有效手段,可提高其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1,2〕。目前,国内平衡功能治疗以Bobath和Brunnstrom技术为主,但主要用于治疗偏瘫患者,对于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还缺乏有效性。本研究旨在观察平衡仪生物反馈训练法和Frenkel训练法对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的疗效。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7年3月至2010年3月我院康复中心住院的脑血管病患者中,经头颅CT或MRI检查明确病灶在小脑,临床表现为小脑性共济失调的患者。纳入标准:符合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的脑卒中诊断标准〔3〕。首次发病,病情稳定,无明显理解、认知、视觉功能障碍。能在有或无辅助装置下维持静态站立位至少持续1 min。排除标准:意识障碍、感觉性失语、有明显智力障碍及严重心、肺、肝、肾等并发症患者。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4组,4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体重、身高、病程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1.2 治疗方法 4组均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出院后随访。治疗1组Frenkel训练每日两次,每次30 min。治疗2组平衡仪生物反馈训练每日两次,每次30 min。治疗3组Frenkel训练法及平衡仪生物反馈训练每日各1次,每次30 min。疗程8 w。

表1 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n=20,±s)

表1 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n=20,±s)

组别 性别(n) 年龄(岁) 身高(cm) 体重(kg) 病程(d) 病变部位(n)对照组 男11/女9 58.32±12.36 167.45±9.72 62.15±8.81 57.17±26.93 左13/右7治疗1组 男13/女7 57.26±12.64 164.77±11.48 62.67±7.84 55.83±25.51 左11/右9治疗2组 男13/女7 57.52±13.12 165.65±8.75 63.33±10.63 56.62±32.75 左10/右10治疗3组 男12/女8 58.25±12.02 167.95±8.31 61.50±8.41 58.33±20.52 左8/右12

1.3 Frenkel训练法〔1,2〕(1)仰卧位练习:患者平躺在表面光滑的床上或垫子上,足跟能很容易地沿着床面滑动,头部枕起,使患者容易看到小腿与足。①双下肢单独沿床面滑动依次作膝、髋部屈曲伸展、外展内收运动。②双下肢交替沿床面滑动依次作膝、髋部屈曲伸展、外展内收运动。③足跟抬离床面5 cm,双下肢单独作依次作膝、髋部屈曲伸展、外展内收运动。④足跟抬离床面5 cm,双下肢交替依次作膝、髋部屈曲伸展、外展内收运动。⑤将足跟准确置于治疗师在床上或对侧下肢指定位置。⑥联合各种下肢运动,并使患者足跟随治疗师手指运动。(2)坐位练习:①练习依次在有靠背有扶手、有靠背无扶手、无靠背无扶手的椅子上维持正确坐位姿势。②正确坐位向各向平衡训练。③治疗师计算仅足跟抬离地面的时间,逐渐改为练习轮流将整个足抬离地面,然后准确地把足再放到地面指定位置。④用粉笔在地下划两个“十”字标记,轮流使足顺所划“十”字向前、后、左、右滑动。⑤按治疗师的节奏,练习从不同高度椅子上起身和坐下。(3)站位练习:①侧走:体质量在双足中轮流转移。②在35 cm宽的平行线之间向前走,将双组分别放在平行线内侧,走10步后休息。③向前走,把每步都踏在地板上绘好的足印上,足印应平行且离中线5 cm,进行1/4步、1/2步、3/4步及一整步练习。④转弯:向左右转弯行走。(4)上肢训练:指鼻训练,拼图训练,木插板训练,先单手,后双手作拣物训练(从大到小)。

1.4 平衡仪生物反馈训练法 采用Tetrax平衡生物反馈训练系统,共设置有 11 种训练模式:Catch,Skyball,Gotcha,Speedball,Tag,Speedtrack Horizontal,Speedtrack Vertical,Maze,Freeze,Target,Immobolizer,每种模式训练目的各有不同,包括静态平衡功能、动态平衡功能、平衡反应训练等。治疗师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每次选择2~3种训练模式,每种10~15 min。

1.5 疗效评定 采用Berg平衡量表〔4〕(BBS)评测平衡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5〕评定表评测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为减少试验误差,每次均在患者充分休息后评定,要求周围环境安静、无干扰,由家属或陪护在周围看护,以消除患者紧张情绪。

2 结果

8 w后,治疗组与对照组BBS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有提高,治疗组评分提高更明显(P<0.05),治疗1组与治疗2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3组与其他两治疗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个研究对象无不良事件发生。

表2 各组治疗前后BBS和Barthel指数评分变化(n=20,±s)

表2 各组治疗前后BBS和Barthel指数评分变化(n=20,±s)

组别 治疗前BBS Barthel 指数治疗后BBS Barthel 指数对照组 21.83±2.79 30.25±15.31 22.67±2.07 31.17±16.56治疗1组 19.50±4.09 35.00±11.40 32.64±4.081)51.67±15.701)治疗2组 20.30±2.43 32.83±10.14 33.33±4.321)53.28±10.331)治疗3组 19.83±2.48 30.83±13.20 44.67±1.631)2)68.33±16.331)2)

与对照组治疗前相比:1)P<0.05;与治疗1、2组治疗后相比:2)P<0.05

3 讨论

小脑性共济失调是由于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运动不协调和平衡障碍,是神经内科常见症状和体征。深感觉、前庭系统、小脑、大脑损伤都可发生小脑性共济失调,其中小脑性共济失调最常见。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康复的主要期望之一就是重新获得步行能力。独立步行需负重、迈步及平衡三要素有机结合〔6〕。因此,恢复步行能力的前提之一是平衡能力良好。人体平衡是身体处在一种姿势或稳定状态下及不论处于何种位置时,当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能自动调整并维持姿势〔7〕。平衡功能是人体的一项重要功能,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动作都依赖于有效的平衡功能〔8〕。其维持取决于正常肌张力、适当的感觉输入、大脑整合作用、交互神经支配或抑制和骨骼肌系统多方面综合作用〔5〕。小脑性共济失调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由于运动或感觉传导通路发生障碍,导致患者肌力、肌张力异常,运动控制障碍,最终影响平衡功能〔9,10〕。通过平衡训练可加强患者本体感觉,增强下肢和躯干力量,增加身体灵敏度和协调性,提高姿势调整的反应能力,提高转移行走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Horak等〔11〕认为人体平衡功能不是基于一个固定的平衡反射模式,而是基于灵活的、功能性运动技能,通过训练可改善这种技能,从而提高平衡控制能力。

平衡仪生物反馈训练系统提供了姿势摇摆的动态反馈,可提醒患者及时纠正异常姿势,较好地提高重力在双下肢的对称性分布,增强患肢承重能力,其效果优于常规治疗〔12,13〕。本次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Frenkel训练法的基础是利用代偿障碍部位残存部分的感觉系统,特别是利用视觉、听觉和触觉来随意管理运动,其本质在于集中注意力,反复正确练习,逐步形成新的运动环节,恢复障碍部位的各种生理功能,提高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14〕。本结果显示,经过联合Frenkel训练和平衡仪生物反馈训练,患者平衡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显著提高。

1 章春园,邵国富,包仕尧,等.Frenkel训练法改善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康复,2003;7(25):3488-9.

2 缪鸿石.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597-8.

3 Chinese Neurophathy Association.Main points in diagnosing different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J〕.Zhonghua Shenjingke Zazhi,1996;29(6):379-80.

4 恽晓平.康复评定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135.

5 南登昆.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3-8.

6 范振华,周士枋.实用康复医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社,1998:485-9.

7 燕铁斌,窦祖林.实用瘫痪康复〔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34-7.

8 Bode RK,Heinemann AW.Course of functional improvement after stroke,spinal cord injure,and traumatic brain injury〔J〕.Arch Phys Med Rehabil,2002;83:100-6.

9 Sackley CM,Baguley BI,Cent S,et al.The use of a balance performance monitor in the treatment of weight-bearing and weight-transference problems after stroke〔J〕.Phys Ther,1998;78:907-13.

10 瓮长水,毕 胜,田 哲,等.脑卒中患者偏瘫下侧肌力与运动功能、平衡、步行速度及 ADL的关系〔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10(11):694-6.

11 Horak FB,Henry SM,Shumway-Cook A.Postural perturbations:new insights for treatment of balance disorders〔J〕.Phys Ther,1997;77:517-33.

12 Shumway-Cook A,Anson D,Haller S.Postural sway biofeedback:its effect on reestablishing stance stability in hemiplegic patients〔J〕.Arch Phys Med Rehabil,1988,69:395-400.

13 Winstein CJ,Gardner ER,McNeal DR,et al.Standing balance training:effect on balance and locomotion in hemiparetic adults〔J〕.Arch Phys Med Rehabil,1989;70:755-62.

14 王雪芳,谭 红,张智博.Frenkel训练法治疗小脑性协调障碍40例〔J〕.中国临床康复,2002;6(21):3182-3.

猜你喜欢

床面生物反馈双下肢
急性脑梗死致发作性双下肢无力1例
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明渠瞬时床面切应力粒子图像测量技术
股骨颈截骨时保留残端的长度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不等长的影响
生物反馈治疗仪联合加味补中益气汤对脾胃气虚型功能性便秘的疗效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锻炼在治疗中老年妇女子宫脱垂的康复效果
改进的投影覆盖方法对辽河河道粗糙床面分维量化研究
骨质疏松这样锻炼
老年焦虑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观察
双下肢静脉曲张单侧术后对对侧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