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光性晶体更换术治疗超高度近视临床研究
2012-09-11杜献芳
杜献芳
(安阳市眼科医院准分子中心,河南安阳455000)
屈光性晶体更换术治疗超高度近视临床研究
杜献芳
(安阳市眼科医院准分子中心,河南安阳455000)
目的 观察表面麻醉下屈光性晶体更换手术治疗超高度近视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0年2月~2011年8月于该院行表麻下屈光性晶体更换手术的超高度近视患者40例(80眼)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80眼)患者裸眼及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显著性提高,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表麻下屈光性晶体更换手术治疗超高度近视具有矫正屈光度范围广、视力恢复快、疗效稳定、比较经济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表面麻醉;屈光性晶体更换手术;超高度近视;疗效
屈光性晶状体更换(refractive lens exchange,RLE)或称透明晶状体摘除,是指摘除眼内透明或基本透明的生理性水晶状体,植入具有多焦、环曲面或可调节等功能的人工晶状体以矫正屈光不正,改善视觉质量[1]。这主要用于角膜相对偏薄,角膜屈光手术受限或效果欠佳的超高度近视眼患者[2]。这项技术曾经备受争议,但目前在临床上正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势。安阳市眼科医院于2010年2月~2011年8月对40例(80眼)屈光度大于-12D的超高度近视患者进行了表麻下屈光性晶体更换手术,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 ~2011年8月于该院行表麻下屈光性晶体更换手术的超高度近视患者40例(80眼),其中男16例(32眼),女24例(48眼);年龄35~43岁,平均(38.1±3.2)岁。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范围为0.3 ~1.2。屈光度范围为-12.50 ~22.25 D,平均17.27 D。眼科A/B超测量眼轴长度为27.28 ~32.16 mm,平均为29.26 mm。所有患者晶状体均透明,7例(14眼)患者合并黄斑变性,5例(8眼)合并周边视网膜变性或干孔。应用SRK-T公式计算人工晶状体的屈光度,选用丙烯酸酯材质折叠式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人工晶体的屈光度为-3~4D。
1.2 方法 术前常规验光、检查晶状体情况、查眼底及视功能,行角膜曲率及眼A/B超检查,IOLMaster、角膜内皮和角膜地形图检查,并检查空腹血糖、血常规、肝功、尿分析、心电图、胸透及术前三项,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分别交代病情及预后,签署手术同意书。所有手术均由同一名医生完成。用爱而凯因滴眼液行表面麻醉,于术前每5 min滴眼1次,共3次。常规眼部消毒,铺无菌巾,开睑器开睑,采用10点、2点方位透明角膜切口进入前房,主切口1.5~2.0 mm,副切口约1 mm。前房内注入粘弹剂,行直径5.0~5.5 mm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高负压低能量超声乳化晶状体,抽吸晶体皮质及后囊膜抛光;再次注入粘弹剂,植人工晶体于囊袋内(爱尔康公司和博士伦公司);置换粘弹剂,水封闭切口形成前房,结膜囊涂复方妥布霉素眼膏,包扎术眼。
1.3 观察项目 术后1周、1月、3月、6月,裂隙灯检查眼前节,带状光检影镜检影验光,观察术后裸眼视力、屈光状态及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术前术后视力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中并发症 术中患者配合良好,所有患者均无后囊膜破裂、玻璃体溢出及皮质残留等手术并发症,全部顺利植入人工晶状体;无明显偏心及移位发生。
2.2 术后视力 术前裸眼及BCVA与术后1、3、6月比较统计学上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月与3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3月与6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表1 手术前后视力比较(±s)
表1 手术前后视力比较(±s)
不同时间 视力(φ/D)0.03 ±0.02术前 BCVA 0.54 ±0.26术后1月 0.62 ±0.37术后3月 0.71 ±0.25术后6月术前裸视0.76 ±0.28
2.3 术后屈光状态 实际与预计植入屈光度的差值,术后1月3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3月与6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2.4 术前术后眼底检查 术前40例(80眼)均有不同程度近视性眼底病变(包括豹纹状眼底、Fuchs斑、后巩膜葡萄肿、周边网膜格子样变性及干孔等),其中5例8眼因周边网膜变性术前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术,7例黄斑区变性未处理。术后原变性区周围激光斑明显,色素反应明显,黄斑区变性情况同术前,无黄斑囊样水肿、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裂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2.5 术后并发症 术后常规给予糖皮质激素、抗生素、非甾体类药物治疗,手术切口均未出现明显炎症反应。术后5例(8眼)患者出现短暂眼压增高,给予噻吗洛尔、派立明等滴眼液及口服尼目克司片后缓解。部分患者角膜轻度水肿,1~5 d内水肿消失。2例2眼患者出现后囊膜皱褶,述视物重影、偏斜,1~3月症状消失。随访6~12月,未见视网膜脱离、裂孔及后囊膜浑浊等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目前高度近视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角膜屈光手术、晶状体屈光手术、巩膜屈光手术。其中角膜屈光手术(如 PRK、LASIK、LASEK、Epi-LASIK 等)最成熟,但存在因角膜组织被大量切削而稳定性下降、术后屈光回退、暗光下易出现眩光、角膜薄不能完全矫正等缺点。晶状体屈光手术包括有晶状体眼的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hakic IOL)和屈光性晶状体更换术(refractive lens exchange,RLE)[3]。Phakic IOL 包括前房型和后房型,是现代屈光性人工晶状体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年龄21~35岁、因各种原因无法行角膜屈光手术的患者,Phakic IOL为首选术式[4]。但其昂贵的价格及术前需行激光虹膜根切等因素使它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1989年奥地利医生Fukalah和法国医生Vacher最先采用透明晶状体摘除矫治高度近视,称为透明晶状体手术。受当时手术条件限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且重,尤其是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居高不下。近年来,显微技术日臻完善,晶体材料逐渐改善,0度及负度数人工晶体的应用,术前预防性视网膜光凝及术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玻璃体的扰动,大大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透明晶体摘除矫正近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4]。
肖伟等对67例(125眼)接受该手术的患者进行了长达6 a的随访研究,报道44%有后发障发生,41眼接受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1.6%在术后5 mo和16 mo发生视网膜脱离[5]。也有学者报道随访一年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为2% ~7.3%。国外报道RLE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为0%~8%[6]。该研究中未见后发障及视网膜脱离的发生,可能与患者年龄、术前有无合并白内障、术前预防性视网膜光凝术的应用、手术技巧及人工晶体材料选择以及随访时间长短有关;患者自身眼底病变程度及术前IOL度数的确定亦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超高度近视患者眼轴长、巩膜薄,术前应仔细检查有无周边视网膜病变及裂孔,要充分降眼压。表面麻醉可避免球后和球周麻醉诸多并发症[7]。术中操作要准确、轻柔,保持注吸平衡,保持眼内容积和压力的稳定[8]。
该研究中,40例患者术后裸眼及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显著性提高。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满意度良好,生活质量较术前大大提高。
综上所述,对于年龄>35岁的超高度近视患者,RLE避免了角膜屈光手术诸多缺点,价格较Phakic IOL低很多,具有不受角膜厚度及曲率影响、矫正范围广、视力恢复快、疗效稳定、潜在可逆、比较经济等优势,为这类患者提供了一个恢复裸眼最佳视力的新选择。
[1]赵刚平.现代屈光性人工晶状体手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3.
[2]张春梅,贾乃伟,高 平,等﹒屈光性透明晶状体置换术治疗超高度近视.[J].眼科研究,2010,31(04):379-380.
[3]张述友.眼内屈光手术对高度近视患者视功能的影响[J].眼科新进展,2011,31(9):881-885.
[4]胡涎宁.近视眼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92.
[5]肖 伟,赵岱新,濮伟,等.屈光性晶状体置换手术治疗高度近视眼的长期疗效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08,9(1):97-99.
[6]Horgan N,CordonP,BeadyS,Refractive lens exchange in high myopia long term follow-up Br[J].Ophthalm,2005,89(6):670-672.
[7]董海莲,高 博,周伶丽.表面麻醉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J].眼科新进展,2011,31(7):660-661.
[8]王 飞.高度近视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J].临床眼科杂志,2004,12(5):443-445.
[责任编校:李宜培]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Study of Refractive Lens Exchange Operation Treating High Myopia Anyang Ophthalmology Hospital
DU Xian-fang
(Departemt of Excimer Laser operation,Anyang Eye Hospital,Anyang Henan,45500,China)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that refractive lens exchange operation treats high myopia.Method Review and analysis the informations of 40 patients carried out the surgery of refractive lens exchange from Februry 2010 to August 2011.Result The naked eye vision and best corrected vision of 40 patients(80 eyes)were all improved significantly than preoperation.ConclusionRefractive lens exchange operation treating high myopia was safe and effective.
surface anesthesia;refractive lens exchange;high myopia;curative effect
R 778.1+1
A
1008-9276(2012)04-0448-03
2012-05-15
杜献芳(1977-),女,河南省安阳县人,本科,主治医师,从事准分子屈光手术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