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小孢子菌致体癣1例
2012-09-11冯姣王雪连刘娟吴凡王高峰邓德权桑红
冯姣 王雪连 刘娟 吴凡 王高峰 邓德权 桑红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皮肤科,南京 210002)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27岁,江苏南京人。因前额、颈部多发环状红斑14 d,于2011年11月23日来我院就诊。患者两周前前额、颈部发生4个针头大红色丘疹,并逐渐增大,向外周扩散,中间有愈合倾向,伴轻度瘙痒。家中有养狗史,据患者诉此狗在宠物医院就诊时WOOD灯下可见荧光,宠物医院诊断为真菌感染 (具体菌种不详),既往体健,无手、足癣病史,家中及四邻无类似患者。
体格检查 各大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专科检查:前额及颈部共四个黄豆至铜钱大小皮损,略呈圆形斑块,周围稍高起,中央较平坦,皮损边缘活跃,见有密集的红色小丘疹及领圈样鳞屑,中央皮肤淡红或正常肤色 (见图1)。
真菌学检查 取皮损边缘鳞屑,10%KOH制片直接镜检可见大量透明分隔菌丝,未见孢子 (见图2)。将鳞屑接种于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培养基(SDA)上置26℃温箱孵育。菌落生长快,2周时羊毛状菌丝充满大部分斜面。菌落呈淡黄色,表面有白色绒毛样菌丝,中央隆起呈粉末状,反面呈淡黄棕色,培养基不着色。米饭培养基:菌落生长良好,气生菌丝丰富,两周时可见菌落颜色鲜明,中央有放射状绒毛样白色菌丝,培养基背面呈棕黄色 (见图3)。取米饭培养基18 d的菌落作镜检:见大量梭形大分生孢子,顶端稍有弯曲,壁厚,有棘状突起,约4~7个隔,孢子末端稍现膨大即“帽样肥大”。根据菌落形态和镜下特征鉴定致病菌为犬小孢子菌 (见图4)。
诊断 结合病史、临床症状、体征以及真菌学检查结果,诊断为由犬小孢子菌引起的体癣。
治疗 嘱其不要与病狗接触,并建议病狗同时治疗。外用特比萘芬乳膏,1次/d;止霉舒搽剂 (10 mL:灰黄霉素60 mg),2次/d。治疗7 d鳞屑脱落,皮损扁平,未见新发皮损,遂自行停药,3周后复诊皮损完全恢复正常,未留痕迹,再次真菌镜检和培养均为阴性。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2 讨 论
犬小孢子菌又称羊毛状小孢子菌,属亲动物性皮肤癣菌,常因接触患病猫狗等动物而感染人群,犬小孢子菌引起的癣病并不少见,多数引起儿童的头癣,也有少数引起体癣的报告[1-2]。该患者家中养狗,狗在宠物医院检查诊断为真菌感染,我们认为该病为人畜共患性的,其发病部位在前额与颈部,可能与患者拥抱狗和贴脸玩耍接触传染有关。
图1 前额与颈部可见多发环状红斑伴脱屑 图2 真菌直接镜检可见透明分隔菌丝 图3 真菌培养的菌落形态 图4 梭形大分生孢子簇集,鉴定为犬小孢子菌(酚棉蓝固定,×400)Fig.1 The forehead and neck of the patient presented with multiple scaly annular erythemas Fig.2 Direct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revealed hyaline septate hyphae Fig.3 Macroscopic appearance of the colony(a.on Sabouraud's dextrose agar,b.on Rice Grain medium)Fig.4 Photomicrograph showing a lot of spindle-shaped macroconidia identified as Microsporum canis(lacto-phenol cotton blue stain,×400)
犬小孢子菌要注意与铁锈色小孢子菌和奥杜盎小孢子菌相鉴别,铁锈色小孢子菌和奥杜盎小孢子菌属亲人性皮肤癣菌,在葡萄糖蛋白胨培养基上,孢子生长不良,很少形成大分生孢子。在米饭培养基上,菌落发育不良,无大分生孢子,也不产生气生菌丝。本病例中,菌落在米饭培养基生长良好,产孢丰富,可与之鉴别[3]。
本例患者炎症反应较轻,面积较小,可能与患者既往身体健康,并且早期发现有关,治疗3周后复诊,皮疹完全好转,未留痕迹,说明仍为表皮感染。患者患病后未曾与病狗再次接触,3个月后随访,未见复发。
由于生活条件和居住条件的改善,体癣在目前健康人群中并不多见,由犬小孢子菌引起的就更为少见,近来饲养锚、狗等宠物的风气盛行,猫狗等是犬小孢子菌最主要的携带者,由此菌所引起人畜共患病有逐渐增多趋势,所以临床医生在患者就诊过程中应该仔细追问病史,及时做真菌学检查,以明确诊断,避免误诊误治。
[1]谢小元,赖维,龚子鉴,等.犬小孢子菌致人猫共患体癣1例[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8(6):405.
[2]王竞杰,章强强.犬小孢子菌病67例临床观察[J].中国真菌学杂志,2006(3):156-157.
[3] 吴绍熙.现代医学真菌检验手册[M].第二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