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交通运输社会服务能力发展回顾

2012-09-10田仪顺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交通运输建设

田仪顺

(1.武汉理工大学 交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2.交通运输管理干部学院现代交通运输发展研究中心,北京 10160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启动了我国从高度集中和封闭、半封闭状态,到全面改革和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30多年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指引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公路水路交通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奋力拼搏,着力发展运输生产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供了交通运输的有力保障。中国交通运输行业社会服务能力发展的基本路径如表1所示。

表1 中国交通运输行业社会服务能力发展的基本路径

续表1 中国交通运输行业社会服务能力发展的基本路径

以下将从三个阶段具体回顾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社会服务的发展之路。

1.改革开放初期~1997年:实现了较快发展,基础薄弱的交通运输服务供给能力处于全面紧张状态

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交通发展长期滞后的影响充分反映出来,交通运输全面紧张,成为当时国民经济的突出薄弱环节,严重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经济体制和建设发生了变化,国家开始对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了渐进的、但带有根本性的变革。在国民经济体系初步建立的基础上,国家实施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经济战略,改变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开始注重轻工业、农业和交通商业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加强同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经济、贸易关系,对外贸易急剧增长,远洋运输开始兴起,加快了沿海港口的建设。国家把港口建设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战略重点,并确立了对外开放的港口发展战略,开始大量引进外资投资建港建码头,重点解决发展问题。这一时期港口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

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前期,社会在如何发展交通运输的问题上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调整运输结构成为当时的热门话题。为加快公路和港口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1980年交通部编制了《1981年至1990年十万公里国道网规划》。1981年国家纪委、国家经委和交通部联合发出《关于划定国家干线公路网(试行)》的通知,划定了国家干线公路网,并要求各地执行。国家干线公路网的划定从功能和布局上确定了全国公路网的基本构架,为制定国家干线公路的建设规划,有计划有目标地分期分批进行修建奠定了基础。自此,中国干线公路建设开始步入了规划指导下的发展历程。1982年交通部结合国民经济和公路交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全面规划,加强养护,积极改善,重点发展,保证畅通”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提高为主”的建设方针,并开始着手国道网的规划工作。为缓解运输供给不足,1983年交通部提出“有路大家行,有水大家行船”、“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开放了交通运输市场,调动了社会力量从事运输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运输生产力①。

为扩大资金来源,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国务院支持下,连续出台了提高养路费征收标准、开征车辆购置附加费(税)、港口建设费、公路客货运附加费、实行“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等政策,形成了“国家投资、地方筹资、社会融资、引进外资”的多元化交通投融资格局,促进了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1989年,交通部进一步提出了“三主一支持”长远发展规划,即建设公路主骨架、水运主通道、港站主枢纽和交通支持保障系统的基本设想和长远规划,为加快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这个发展阶段交通运输投资占全国投资总额的比重逐步提高,交通基础投资规模和运输能力扩大比较快,交通运输业完成的客货运输量增加幅度虽然较大,但仍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需要,基础设施总量和运力严重不足,“运货难”、“行路难”成为当时社会生产与人民生活的突出问题之一②。

随着改革开放条件下商品经济的活跃与发展,公路水路运输率先打破行业封闭的状态,单一所有制主体的经营模式被打破,依法成立的集体、私营个体和中外合资运输户大量进入市场,交通主管部门也开始从对企业的管理转变为对整个运输业的管理。道路运输方面,政府更多地通过改革让市场在运输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全面开放道路运输市场,鼓励非公有资本在道路运输业的发展,为道路运输生产力的增长开拓了空间。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国家将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上来。中国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市场竞争格局出现了显著变化,经济结构尤其是产业结构逐步调整升级,对交通运输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越来越关注运输速度、安全和质量等。人民群众对交通的要求开始由“运的了、走的了”向“运的好、走的好”转变。

1995年交通部制定实施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道路运输市场的若干意见》,健全运输法规,规范市场行为,鼓励经营者自主经营、平等竞争、协调发展,加快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体系。1996年交通部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运市场管理的通知》,开展全国范围的水运市场调查,推进水运市场的培育和完善。

这一时期,交通发展在长期滞后的背景下,围绕解决总量严重不足的问题,采取了以“缓解”和“提高”为导向的战略和政策,实现了较快发展,为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充分显现了交通的基础性作用。但面对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带来的运输需求的大幅度提高,基础薄弱的交通运输服务供给能力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

2.1997 年~2007年:交通的基础性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然而,运输服务滞后、资源环境制约的矛盾开始凸显,交通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

1998年交通运输行业抓住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机遇,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高等级公路快速发展。在国道主干线系统主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之际,为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交通部制定了国家重点公路建设规划,确定了后续干线公路建设的重点。此外,为服务西部大开发的需要,在国家重点公路建设规划的基础上又制定了具有“横贯东西、纵横南北、通达江海、连接周边国家”功能的“四纵四横”的西部开发省际公路通道建设规划③。这两个建设规划明确了这一时期中国公路建设的优先次序。

“十五”期间,交通运输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交通事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好势头,基础设施规模不断扩大,运输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加强,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全社会累计完成交通建设投资21 957亿元,年均增长18.7%,超过了建国后51年完成的投资总和,是“九五”期间完成投资的1.92倍。其中,公路建设完成19 505亿元,沿海港口建设完成1 313亿元,内河建设完成326亿元,分别是“九五”期间的2倍、2.7倍和1.3 倍。

2001年交通部发布《关于道路运输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要求推进全行业集约化、规范化经营水平和组织化制度,通过市场资源的优化和产品结构升级,为现代道路运输业奠定了蓝图。

2002年发布《路政管理规定》,通过养护大检查等方式,将公路日常管理纳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从2003年开始,交通部按照中央的总体部署,启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农村公路建设,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公路的投资倾斜力度,出台了以农村公路建设为重点的八项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实质性措施,按照“省部联手、各负其责、统筹规划、分级实施、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与各省区共同签订了落实中央1号文件农村公路建设任务的意见,启动了“五年千亿元”农村公路建设工程,对车购税投资结构进行重大调整,不断提高用于农村公路建设的投资比重④。

这一时期,交通发展在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围绕突破瓶颈制约问题,实施了以“提升”和“跨越”为特征的战略规划和方针政策,实现了交通基础设施的跨越式发展,交通运输的全面紧张局面得到逐步缓解,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撑。此阶段交通的基础性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并且高等级交通网络规模的扩大,交通的先导性作用得到充分显现,然而,近年来运输服务滞后、资源环境制约的矛盾开始凸显,交通发展又面临着新的挑战。

3.2007 年至今: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网络逐步完善,交通运输服务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需求,工作重点转变为全面提升交通运输行业社会服务能力

2007年7月召开的建设创新型交通运输行业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在建设创新型交通运输行业的过程中,要做好“三个服务”: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把交通运输定位为服务业,并作为服务业中优先发展的领域,这对搞好交通工作,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2008年3月,全国人大决定撤销交通部和民航总局,组建交通运输部。同年的全国交通工作会议中提出,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和服务性行业,推进交通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实质上就是推进现代交通业的发展。要紧紧抓住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转型的历史机遇,加快发展现代交通业,促使交通继续成为新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这是进一步提高“三个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抓手。要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提高交通公共服务能力。要努力做到“三个转变”,即交通发展由主要依靠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拉动向建设、养护、管理和运输服务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科技进步、行业创新、从业人员素质提高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转变;由主要依靠单一运输方式的发展向综合运输体系发展转变。

2009年交通运输工作的第一要务是发展,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坚持把以人为本作为交通运输工作的核心,努力做到交通运输安全便捷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交通运输工作的基本要求,努力促进交通运输与环境资源和谐一致;坚持把统筹兼顾作为交通运输工作的根本方法,努力推进综合运输协调发展,促进区域、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2009年3月,中编办正式批准交通运输部的三定方案。规定,交通运输部的主要职责是,拟订并组织实施公路、水路、民航行业规划、政策和标准,承担涉及综合运输体系的规划协调工作,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相互衔接等。自此,建设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内涵更加明确,任务更加全面,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2010年中央把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作为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加快发展物流配送等现代和新兴服务业,为拓宽交通运输服务领域提供了机遇。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为主线,切实做到“五个努力”,即努力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发展,努力提高交通运输设施装备的技术水平和信息化水平,努力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行业,努力提高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能力。

2011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会议上,指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先。顺应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的新需求、新期待,统筹区域、城乡交通运输协调发展,逐步推进城乡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不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落实“公交优先”战略,发挥轨道交通、快速公交在城市交通运输系统中的骨干作用,建设“公交都市”示范工程,缓解中心城市交通拥堵。加强和规范出租车市场管理。农村公路是农村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要坚持扩大成果、完善设施、提升能力、统筹城乡的原则,着力改善中西部地区和老少边穷地区农村交通运输设施条件,夯实新农村建设的交通运输基础,推进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012年全国交通工作将把稳中求进定为当年工作总基调。“稳”是前提,“进”是关键。稳,就是要保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可持续性,保持交通运输平稳较快发展,保持行业和谐稳定;进,就是要继续抓住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和推进自主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在强化行业管理、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上取得新成效。要坚持注重公平,有序推进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民生为先,努力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

注 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中国交通运输改革开放30年[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9.

②翁孟勇.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③中华人民交通运输部.中国交通运输60年[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④胡鞍钢.中国交通革命跨越式发展之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1]尹 峰,李 枫.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的模糊评价[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0,(S1):100-104.

[2]匡 星.城市常规公共交通服务水平评价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05.

[3]徐以群,陈 茜.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的指标体系[J].城市交通,2006,(6):42-46.

[4]马社强,韩凤春,郑英力.道路交通事故紧急救援体系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87-91.

[5]杨荫凯.智能交通系统(ITS)概述及我国的发展对策选择[J].地理科学进展,1999,18(3):274-278.

猜你喜欢

交通运输建设
繁忙的交通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小小交通劝导员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受阻——快递运输“快”不起来
比甩挂更高效,交换箱渐成运输“新宠”
关于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的思考
综合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