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焦点透视》与深度报道

2012-09-10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石油企业杂志社社长彭元正

中国石油企业 2012年9期
关键词:焦点选题栏目

□ 文/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石油企业杂志社社长 彭元正

责任编辑 李天星

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无论传统的主流媒体报纸、期刊、电视和广播电台,还是新兴网络媒体,都在用深度报道打造品牌栏目,争取占有最大的受众市场,扩大媒体的社会影响力。《中国石油企业》独家策划的深度报道大型栏目《焦点透视》,开启了业界对深度报道的需求阀门,提升了期刊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受到了业内外的赞誉与好评。

找准定位 演奏能源交响

现代媒体的功能,包括新闻传播、知识普及、事件分析、问题研究、舆论监督等方面。任何媒体都是由若干栏目呈现的,找准每一个栏目的定位,是办好栏目的基本前提。作为著名行业期刊《中国石油企业》,面对的是国内外石油石化行业,兼顾(延伸)能源行业,要办好《焦点透视》这样一个深度报道栏目,找准或明确其定位,至关重要。

要给一个栏目以准确定位,不能脱离期刊自身的办刊方针、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本刊确定的办刊方针是追求“指导性、学术性、实证性、前瞻性、可读性、互动性、新闻性”的完美统一。作为《焦点透视》这样一个栏目,这“七性”都会有所体现,但关键是在轻与重、多与少、详与略的恰当把握上。因而,“国家重视,行业关注,企业待解,立体剖析,多维透视,全景呈现,引发思考,启迪指导”,就成为了《焦点透视》的基本定位。

《焦点透视》是深度报道栏目,具体定位必然是重点、难点、热点、疑点话题的集纳与精选,必须使其名副其实。在《焦点透视》每一个选题推出的过程中,都要经过反复策划推敲,精心谋篇布局,彰显出大气、恢宏、震撼力强、冲击力大、思想性深等特点,能够抓住读者的心、吸引住读者的眼球、给人以思考与启迪。在每一期《焦点透视》里面,大体包括综述篇、国内篇、国际篇、案例篇、论述篇、观察篇、辨析篇、思考篇、展望篇等几大部分,是一个大视角的多维、立体组合,气势宏大,笔法犀利,鞭辟入里,力求在业界产生轰动效应。

纵观开办10年多来的《焦点透视》,既展现业绩,也分析问题;既表扬先进,也鞭挞落后;既传递诉求与呼声,也阐释疑惑与盲点;既有整体呈现,也要案例佐证;既有记者视点,也有专家论述;既有横向铺展,也有纵向溯源;既要关注当今,也要前瞻发展;既有国内观察,也有全球视野。切实发挥了“追逐热点,行业喉舌,企业镜鉴,改革参考,发展引导,读者益友”的作用与功能,做到了“与时代同行、与行业同在、与世界同步、与企业同进。”

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传统意义上的石油公司已经不复存在,如今都变成了富有新内涵的“大石油”公司,即不仅是生产、加工和销售石油与天然气的公司,而且也在开发包括可再生能源等替代能源在内的新能源,成为了综合性的能源公司,并在向国际能源公司迈进。因而《焦点透视》的报道,及早顺应这一变化,适时介入能源领域的选题报道,并随着本刊影响力向国外能源行业的扩展,《焦点透视》也将跨国经营新能源、煤炭、电力等纳入选题视野,进而形成一个立体、交叉、互融、共振的大能源交响曲。例如,近年推出的《能源立法时不我待》、《能源谋变》、《中俄能源合作:走向共赢》、《探索低碳之路》、《跨国攻略》、《石油援疆》、《PM2.5:环保新坐标》等,就是关乎石油、煤炭、电力等行业的新话题,就是涉及能源立法、开拓海外、深化改革、低碳发展、社会责任等话题的深度报道,几乎每个选题都在能源界引起了反响与共鸣,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精心选题 树权威塑形象

1.选题适时适当,做到精挑细选

栏目定位明确之后,选题就成为了具体操作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也是做好每一期《焦点透视》的前提条件。作为月刊,每年都要推出十余个《焦点透视》,看似不算很多,但这都是在几十个选题里面精挑细选出来的,并不是随便拿来就做。有些选题提前几个月就开始策划、酝酿,待成熟之后,适时推出。本刊编辑部每月都召开选题会,对编辑、记者提出的选题,进行研讨、筛选,对初定的选题认真细致地进行打磨和锤炼。

坚持标准,逆循原则,保证质量。本刊《焦点透视》的选题一般都要用以下几项标准来衡量:一是看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二是看是否符合行业发展方向;三是看是否为行业所关注、企业所关心;四是看是否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五是看是否会收到解惑释疑、引导舆论、促进解决的成功效果。

2.敢于触及难点,力求拓新掘深

深度报道是新闻媒体的一道“高档菜”,而新话题和有争议的选题,往往是深度报道难点中的难点、重点中的重点。作为一家权威性很强的行业媒体,没有理由回避这些话题,而是应该积极涉猎,敢于面对,并能做出客观、恰当、辩证、有说服力和信服力的回答,起到勘误、启示、引导等作用。如《企业大考:社会管理创新》、《漏油之鉴》、《转变之考》、《科学管理:呼唤顶层设计》等,都针对行业乃至社会中的热点、难点话题,多角度、多侧面、辩证客观、实事求是地进行就事论理、明辨是非,正确引导。例如,2010年5月轰动全球石油行业的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发生后,本刊记者马上意识到这一事件的重大新闻价值,立即集中精力、集中时间进行多方采访和素材收集整理,很快在第6期杂志以《漏油之鉴》为题,用26个版面做了专题报道。这组报道里面的小标题个个都别具匠心,形成了“之”字系列,诸如“漏油之因”、“BP之挫”、“堵漏之难”、“危害之重”、“影响之广”、“责任之辩”、“贤士之辩”、“业界之警”等,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受到了石油企业和媒体同行的一致好评。

许多石油石化企业老总看了本刊的一些《焦点透视》报道后都给予赞誉,中国石油一位副总经理评价说:“中国石油企业杂志,选题抓得准,内容挖得深,有看头,看了受启发。”

3.素材来源广泛,内容高度浓缩

如今,我们已经进入网络化时代,信息传播手段先进,真可谓“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闻”。许多记者坐在电脑桌前,靠敲击键盘就可以一篇篇地搜集整合成稿。《焦点透视》并非如此,我们坚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原则,认为“网上得来终觉浅,人云亦云难独秀”,只有把功课做到位,把功夫用到家,才能达到我们所设定的水准和期待的质量。

本刊的《焦点透视》选题一经确定,一般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是学习和把握相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党的政策、政府的要求、领导的观点,做到准确理解、导向正确;其二是广泛搜集相关信息,而且多多益善,然后消化浓缩,归纳条理;其三是多方采访,包括政府部门官员、企业老总、专家学者等等;其四是挖掘正反两方面典型,写出案例,用典型说话,以事实服人。本刊每一期《焦点透视》呈现给读者的虽然大体是20个页码、三四万字左右,可是收集、采访整理的文字都在二三十万字,相当于一本书的资料量,所以,《焦点透视》是反复剔除、高度浓缩后的精华。例如,2011年第6期推出的《页岩之气》,就是一个在业界热得不能再热的话题,有些问题已经多人谈及,也有多家媒体零零星星的做过报道,如何出新意,如何有深度,如何论事辩理,如何引发思考,如何引导正确发展方向?就成为了新的考验与难点。为此,本刊记者经过反复研讨,精心策划,做到了既有总揽全局的概括性报道,又有典型案例;既有国内开发现状的展示,又有国际发展趋势预测;既有主流观点的介绍,又有不同观点的对立交锋。《页岩之气》专题推出后,引来了方方面面的好评。一位业界专家专门发来邮件说:“贵刊的这组《页岩之气》专题报道,全面、客观、辩理、到位,不偏激、不片面,很有说服力和启示性。”

立体透视 多维广角扫描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我们所报道的每一个话题,都不能仅做平面、或直角报道,而是要立体的、多边形的呈现。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以偏概全,避免形而上学,避免盲断误判;也只有这样,才能全面、辩证、客观、公正地做出报道,收到预期的宣传效果。为此,本刊对每一期《焦点透视》都力求做到“立体透视,广角聚焦,多维扫描”。这既是宣传艺术的体现,也是责任与使命使然。所以,这么多年来,《焦点透视》的选题已经推出上百个,还从来没收到一次批评的信息,应该说,这也是难能可贵的。

通过这些年的《焦点透视》栏目的创办实践,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其一,报道成绩与揭示问题相结合。坚持唯物辩证法,学会运用两点论,把握好宣传报道的“度”,处理好宣传的分寸、力度、口径、时机等,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在新闻报道中,尤其是深度报道中,是坚持唯物论还是唯心论,坚持辩证法还是形而上学,对把握新闻报道的“度”极为重要。坚持唯物论,就要实事求是,不带个人偏见;坚持辩证法,就要一分为二,不搞片面性。《焦点透视》无论是报道成绩还是揭示问题,都采取分析的态度,注意“度”和“分寸”的把握,对成绩说到位,对问题谈透彻,对发展趋向力求准确预测。

其二,报道国内与报道国际相结合。如今,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的发展态势十分迅猛,国际规则、国际惯例都是企业、尤其是“走出去”企业的必修课。没有这些,就没有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就会处处受阻。同时,国内发展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不可分割,甚至相互影响。所以,《焦点透视》适应这一新形势,几乎每一个选题都不是封闭地策划、单一地报道,而是报道国内不忘以国际方面作为借鉴或对标;报道国际选题,也要有国内发展状况及问题做对照,看到自身的差距与不足,借以向国际先进水平迈进。

其三,正面观点与反对声音相结合。是非曲直是越辩越明,真理与谬误越论越清。在深度报道中,仅有一家之言是不够的,应该是多家之言,允许不同观点甚至是对立观点的交锋碰撞,让读者自己去明辨是非、对错,给读者自己思考和选择的空间,不必完全由记者或编者代替读者去思考去辨析去定论。对一些复杂的问题,应该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抓住问题的关键,牵住“牛鼻子”。事实上,都由记者或编者去做定义、定论,往往会有“说教”之嫌,读者也不一定都能够接受和认可。如果能够在报道里面展开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讨论甚至辩论,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本刊始终坚持正面报道为主的原则,但也不掩饰问题、不回避矛盾,揭露问题与矛盾,是为了促进对问题与矛盾的解决,推动企业乃至行业健康快速科学的持续发展。

其四,纵向延伸与横向铺展相结合。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承前继后、不可分割的,都是历史的延续,媒体中的深度报道亦是同理。任何报道题目,都不能割断历史,都要有其来龙去脉,通过背景介绍、查找根源、趋势前瞻,将过去—现在—未来有机地串连起来,使其相互贯穿;同时,任何报道题目又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我们在做深度报道时,横向的联系不可或缺,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全面、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令人信服。为此,这就是要用发展的观点、相互联系的观点看待每一个报道题目,科学、完整、系统、辩证地完成《焦点透视》的每一组深度报道。

猜你喜欢

焦点选题栏目
焦点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栏目稿约
栏目主持人语
“大师问答”栏目问答精选
“两会”焦点
本期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