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缅油气管道遭美日围堵

2012-09-10中国社科院日本经济学会理事白益民

中国石油企业 2012年9期
关键词:缅甸油气天然气

□ 文/中国社科院日本经济学会理事 白益民

2012年6月底,中缅油气管道瑞丽段在瑞丽市畹町镇正式开工,这意味着中缅油气管道离贯通仅有一步之遥。

中缅油气管道工程将于2013年5月建成,到时将极大改变中国能源运输格局,改变当前过于依赖马六甲海峡的现状,同时也可促进西南地区与湄公河流域国度的经济合作。

然而,随着缅甸政局的变化,美国对于缅甸政局的影响以及日本商社加大对缅甸的投资,这一工程背后潜藏的,已经不仅仅是“机遇”,可能还有“陷阱”。

来之不易的能源大通道

缅甸天然气储量位居世界第十,是中国周边国家中的一个“天然气大国”。而能源对于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十分重要,因而参与开发缅甸天然气资源,成为一个顺理成章的选择。更为重要的是,缅甸特殊的地理位置,濒临印度洋,可帮助中国“打通”印度洋通道,保障中国石油的运输安全,破解“马六甲困局”。

管道谈判的初期,缅方坚持只向中国输气,而中方则坚持油气并行,中缅油气管道谈判因此曾一度受挫。后经多轮谈判,出现转机,2009年3月26日,中缅两国签订了《关于建设中缅原油和天然气管道的政府协议》等文件。

事实上,管道从计划到开工建设一直受到多重势力的阻挠。缅甸历来被视为中国与印度的“缓冲国”,中国与缅甸能源合作的不断加深,无疑让印度分外眼红。就在中缅谈判陷入僵局时,印度加快了与缅甸的能源合作与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2007年2月缅甸《时报周刊》报道,印度计划向缅甸实兑港投资1.3亿美元改造扩建,以开拓一条通往东南亚的新的贸易通道。

中缅油气管道还一直受到西方媒体以及反华势力的诋毁。2009年西方媒体联手“瑞区天然气运动”流亡组织发布“权力走廊”的报告,声称“管道将经过缅甸许多村庄,引发强制拆迁、环境破坏及人权侵犯”。西方媒体也蛊惑称,“缅甸人民面临严重能源短缺,这种大规模能源出口只会加剧社会动荡”,并警告称:外国投资者与缅甸做生意面临金融和安全风险的“完美风暴”。

日本商社与中国争“气”

2010年之后,随着缅甸结束军政府统治之后,缅甸开始实施民主化,并对政治、经济进行一系列改革。欧美国家也开始逐步解除对缅甸的经济制裁,日本商社加快了对缅甸油气的投资,再次掀起了投资缅甸的热潮。

2012年1月12-14日,在日本经济产业大臣枝野幸男率领下,日本最大的炼油公司JX控股、三井财团的三井物产(综合商社)以及第一劝银财团的伊藤忠(综合商社)为首的日本企业代表团对缅甸进行了访问,目的便是促进日缅在能源和采矿领域的合作,推动日本企业在缅甸投资石油、天然气的开发。

同年4月21日,为了帮助日本商社开拓缅甸市场,在缅甸吴登盛总统访日期间,日本政府送给缅甸两个“大礼”:一是免除缅甸拖欠的37亿美元债务,并在时隔25年后重启对缅援助;二是从2013年起向缅甸、越南、泰国等东南亚5国提供为期3年、总额高达6000亿日元的政府开发援助贷款。

作为日本企业的“头狼”,以三井、三菱为首的日本综合商社加快了对缅甸的能源领域投资。4月中旬,伊藤忠联合多家石油公司,与缅甸能源部旗下的石油天然气公司共同勘探安达曼海域的油气资源。此外,还将在缅甸内陆地区开发钼矿、钨矿,预计总投资额将达数百亿日元规模。三井物产也着手改造、更新缅甸国内使用天然气的化肥生产设备,此外还计划在日本政府支援下,争取仰光市内变电站和供、排水设施的改造工程订单。

事实上,中缅在管道接洽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不少石油公司的竞争,其中最强劲的对手莫过于日本企业。日本商社很早就参与了缅甸天然气的开发,并且希望通过液化运往日本或出售给他国。

据缅甸《上游在线》报道,2006年12月,丸红与国营韩国天然气公司以每百万英国热量单位7美元的价格投标购买缅甸的天然气,这个价格几乎是其他竞争者报价的2倍,使得对管道怀有希望的中国十分不安。所幸的是,由于当时缅甸军政府受西方政府经济制裁,对中国投资十分依赖,使得中国在天然气争夺上能后来居上。

虽然目前日本商社相对于中国来说,在缅能源投资较少,但在不远的将来日本必将成为缅甸能源领域的一个重要角色。

美国:又一个强劲对手

鉴于中国在缅甸的影响力加大,以及缅甸地缘政治的重要性,美国也开始改变对于缅甸的制裁政策。

2009年以后,随着美国高调重返东南亚,美国对缅甸实施平行政策,即在与缅甸政府对话的同时与反对派领导人昂山素季接触。2010年缅甸宣布实施民主化改革,美国主动给缅甸经济制裁松绑。

2011年11月30日,希拉里对缅甸进行“破冰之旅”的访问,并与缅甸高层进行会谈,承诺放松对缅甸的制裁,并对其提供经济支援。2012年5月17日,奥巴马提名德里克·米切尔担任驻缅甸大使,并且宣布开始放松对缅甸出口金融服务和投资的限制,这也成为改善美缅关系最实质性的举措。

6月7日,美国一些参议员力劝美国政府允许美国石油公司参与缅甸油气开发。共和党参议员詹姆斯·英霍夫认为,美国企业包括石油和天然气企业能以负责任的企业行为和透明化的经营方式,在缅甸扮演积极角色。

现如今,随着缅甸的开放及西方逐步解除封锁,大量的外资企业将会涌进缅甸,使以往中国企业一家独大的现象不再继续。2011年9月3日,在中方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缅甸总统吴登盛通知国会,将根据人民的意愿,在本届政府任期内搁置兴建伊洛瓦底江密松水电站项目。中缅合资的水电站被搁置不仅导致中方企业蒙受巨额损失,也让中方担心起“中缅油气管道”的前景来。

缅甸不稳定的局势也让“中缅石油管道”的前途显得扑朔迷离。对于中缅石油管道,由于缅甸政府方面的腐败,再加上西方媒体的蛊惑,民众对于管道建设并不支持。与此同时,缅甸内战又是一个不确定因素,特别是自2011年6月缅甸政府军与克钦独立军开战以来,其和解的前景渺茫,这又直接影响了油气管道的施工。

正如日本媒体描述的那样,缅甸日益显出与中国渐行渐远的迹象。然而,随着中国在缅甸投资水电、矿产、石油管道等能源资源项目,一定程度上,缅甸已成为中国能源的桥头堡。所以,缅甸的西化可能成为西方对中国设下的一个陷阱,而中国能源战略应该未雨绸缪,及时调整,对于日、美在缅甸的能源投资抱以充分的警惕。

猜你喜欢

缅甸油气天然气
《非常规油气》第二届青年编委征集通知
第六章 意外的收获——石油和天然气
《中国海上油气》2021年征订启
石油和天然气
天然气:供暖季在即LNG价格持续走高
缅甸记忆
天然气:LNG价格已经开始预热了么?
油气体制改革迷局
缅甸总统吴廷觉访华
缅甸非常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