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全国性碳交易市场的问题与对策

2012-09-10张建

中国石油企业 2012年9期
关键词:交易市场配额温室

□ 文/本刊记者 张建

“运用市场机制推进节能减排”是国际主流趋势,要积极推进交易平台的建设,开展碳市场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日前,国务院印发了《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个方面的保障措施,明确提出推广节能减排市场化机制,开展排污权、碳排放权交易试点。

试点探索 分阶段逐步推进

国家发改委于今年初宣布同意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湖北省、广东省及深圳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3月28日北京市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8月16日,上海市碳排放交易试点工作正式启动,200家企业被纳入试点范围;广东力争在2013年启动省级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建立国内首批碳交易区域市场;湖北有望今年12月以前以省政府的名义发布《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

各试点省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筹建加紧推进,真正进入了务实阶段,将为今后“在全国建立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场”进行有益探索。

上海近期制定印发了《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到2015年,初步建成具有一定兼容性、开放性和示范效应的区域碳排放交易市场,为碳排放交易的全面推行和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建设先试先行。《意见》指出,在上海碳排放交易试点期间,碳排放初始配额实行免费发放。适时推行拍卖等有偿方式。试点期间,试点企业碳排放配额不可预借,可跨年度储存使用。

据悉,上海将加快制定出台碳排放交易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科学核定企业碳排放基数,明确碳排放合理分配方法,加快碳排放电子报送系统、配额登记注册系统和交易系统等基础支撑体系建设。

碳排放交易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创新性市场化手段,可以发挥市场机制,以较低成本实现节能低碳的发展目标,建立企业碳排放管理制度体系,发展碳市场和相关服务产业。中国通过有效试点,可以逐步形成平稳有序的全国性碳市场,积累经验,建立一套较为完整有效的交易方法和制度。企业参与碳交易,是实现减排目标的一条新的、市场化的路径:如不能完成减排目标,可通过在市场上购买不足部分的配额来履行减排责任;如超额完成减排目标,可以在市场上出售剩余配额,获得一定收益。

碳排放交易是一个系统工程,短期内还难以在全国推广,须待7省市试点成熟后逐步推开。碳排放交易需要政府有关部门设定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后,将排放权以配额的方式发放给各企业。碳排放交易在交易之前,首先要确认企业当前的排放量是多少,定下减排目标,确定“减排总量”。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曾指出,碳交易试点要与国家节能减排的各项政策协同联动,在总量设定和配额分配上要科学和适度,同时要加强碳交易的支撑体系建设,在节能减排的统计、监测、考核及交易标准和制度等方面形成配套完善的总体结构。

政府扶持 科学设立目标和分配配额

发展低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有机构预测,在未来30年里,碳排放交易市场会大于石油市场,成为全球资源配置的核心市场之一。

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稳步推进的“十二五”时期,认识我国的能源和碳排放状态,解决综合能效低、产业结构不合理、产能过剩等一系列发展障碍,寻求发展与环保的平衡,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颁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和《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支持低碳经济发展。中国提出了自己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40%-45%。为实现这一目标,“十二五”时期,我国首次把单位GDP二氧化碳减排纳入规划目标,提出5年内单位GDP能源强度减少16%,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17%的目标;同时提出,要逐步建立国内碳排放交易市场。开展碳交易试点,是“十二五”期间中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点工作之一。

碳排放交易是指《京都议定书》规定的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以国际公法作为依据的温室气体减排量交易。中国7省市试点启动了国内实际意义上的碳排放交易市场,用市场机制以更低成本实现我国二氧化碳减排的目标。

碳排放交易要充分发挥市场的激励作用,政府要科学设立目标和分配配额。2011年我国在碳排放交易市场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11月9日国务院通过《“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要求十二五期间探索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11月17日中国公布《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要求推进环境税费改革,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2012年6月,国家发改委出台《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规范和引导企业积极开展自愿减排交易活动。

据了解,当前国家正在抓紧研究制定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格式和核算方法指南,筹备建设重点企业、事业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推进认证核查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交易平台,加紧设计并建立碳排放权交易登记注册系统,开展碳排放权交易的总量设定方法等基础研究,为逐步建立全国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做好基础性准备工作。

统一标准 借鉴国际成熟经验

2005年《京都议定书》对签署的发达国家规定了强制性碳减排的义务,从2011年起,碳排放在国际社会中成为焦点问题。据测算,目前我国提供的碳减排量已占到全球市场的1/3左右;可提供的CDM项目(清洁发展机制,即主流的减排交易项目)占到世界总需求的50%以上,我国碳交易资源供给潜力巨大,但由于缺乏国内政策体系,碳交易市场一直都依赖国外市场。中国风电等行业的企业通过CDM向国外一些企业出售碳排放权,国际买家往往到欧洲BlueNext市场及美国证券交易所进行碳交易,这使得中国对碳交易的价格完全没有话语权。

国际碳交易有两个市场,一个是基于CDM项目开发运作的一级市场,一个基于配额交易的二级市场。我国CDM项目属于前者,其交易是双边机制,必须通过国际碳基金、西方交易机构等中间组织实现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的对接。目前我国CDM项目领域没有与国际碳排放交易二级市场直接挂钩的交易平台和市场主动体。

目前我国已成立多个地方能源环境交易机构,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作指导,各机构只能催生地方的、区域性的碳交易市场,不利于全国性碳交易市场的形成,更不利于中国与国际碳交易市场的接轨。只有统一标准,才能为接轨国际创造条件。据悉,国家有关部门、相关研究机构,正结合中国国情,参照国际惯例研究制定我国相关碳排放标准,为核算碳排放量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为碳交易市场提供标准化的、可信服的交易标的。

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 ETS)是欧盟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框架支柱,2008年初开始正式运行。该体系试验阶段(2005-2007年)的运行,为欧盟履行《京都议定书》,运用总量交易机制促进温室气体减排,以及寻求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奠定了基础,提升了欧盟在国际气候谈判中的话语权,这为我国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提供了有益启示。

我国应加强市场机制在配置环境资源中的作用,规划适应我国国情的温室气体(碳)排放交易权框架。建立一套完善的碳排放交易体系,不仅是积极履行相应国际义务的需要,而且是以最低成本方式节约资源、全面促进生态环境建设、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

欧美碳市场经验表明,碳排放权现货和期货市场互为补充,共同发展,共同构成了多层次的碳市场体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指出,在碳排放交易试点阶段主要以现货交易为主,条件具备以后,将考虑期货交易。“十二五”期间,证监会将加强对碳排放权期货及其他金融衍生品的战略研究。证监会期货监管一部副巡视员刘云峰日前表示,从国内面临的严峻减排形势,以及未来长远布局来看,我们应当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碳排放交易市场路径,建立现货和期货、场内与场外相结合的多层次碳排放交易市场体系,以市场化方式实现碳排放权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较低的温室气体减排成本。

猜你喜欢

交易市场配额温室
现代温室羊肚菌栽培技术
中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市何以意义非凡
碳减排量及碳配额的区别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鱼粉:秘鲁A季配额低于预期,内外盘短期大幅上涨
鱼粉:秘鲁A季配额公布,国内外鱼粉价格反弹
可以避免一个温室化的地球吗?
电力:可再生能源配额办法出台 确保风光水全额消纳
正确认识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