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弥散加权成像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
2012-09-07卢占兴谢伟杰万碧肖余伟民
卢占兴 谢伟杰 万碧肖 余伟民
中平能化医疗集团总医院,河南平顶山 467000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由于头部在成角或旋转加/减速运动中,外力对神经纤维的轴索造成的的剪切伤或牵拉伤,其致残率、死亡率较高。常规CT、MRI并不能全面检出DAI病灶,部分患者的CT、常规MRI表现和临床表现不一致。随着高场MRI及新序列应用,MRI对DAI的临床诊断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笔者回顾性分析16例DAI患者的DWI和常规MRI表现,评价DWI和常规MRI序列对DAI病灶的检出率,并探讨其在DAI中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DAI共16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4例;年龄10~56岁,平均32岁;车祸7例,矿井下工伤5例,坠落伤2例,其他暴力伤2例;均在外伤后3 d内行GE 3.0MRI检查。
1.2 MR影像学检查方法
病情危重者有临床医生陪同,给予患者吸氧,同时使用呼吸门控、心电监测;对躁动患者,检查前由临床医护人员给予静脉注射5~10 mg地西泮以镇静。MR检查采用GE公司3.0T超导型SIGNA磁共振成像系统,头部正交线圈。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DWI和FAIR检查。T1WI(T1Flair)轴位TR 2 678 ms,TE10 ms,快速自旋回波(FSE) T2WI轴位 TR 4 500 ms,TE 109 ms,FLAIR TR 9 602 ms,TE 115 ms,T1WI、T2WI、FAIR 序列的扫描层厚、间隔、FOV、矩阵完全相同[层厚 6 mm,间隔 1 mm,视野(FOV)230 × 230,矩阵 256×256]。DWI采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一回波平面成像 (spin echo-echo planar image,SE-EPI),重复时间(TR)4 500 ms,回波时间(TE)70 ms在3个正交方向上施加弥散梯度,扩散敏感系数:b 值分别为 0、1 000 s/mm2。
1.3 统计学方法
由2名影像科医师共同分析MRI各序列所显示DAI病灶大小,部位、分布特点及信号强度,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应用χ2检验比较DWI与常规MRI序列在DAI病灶检出率之间的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16例DAI患者经MRI检查共发现164个病灶;其中8例患者脑组织内见小灶型出血,出血性病灶40个,占24.4%,非出血性病灶124个,占75.6%。双侧额、顶、枕、颞叶白质及皮髓质交界区 56个,占34.1% (56/164);胼胝体41个,占 25.0% (41/164),基底节区 25 个,占 15.2% (25/164);丘脑 15 个,占 9.1% (15/164);脑干 14 个,占 8.5% (14/164);小脑 13个,占 7.9% (13/164)。
DWI、FLAlR、T2WI、T1WI 共检出病灶分别为 158、128、103、87个,其对DAI的病灶检出率为依次为96.3%、78.0%、62.8%、53.0%。DWI序列对DAI病灶最敏感,显著优于FLAIR、T2WI、T1WI序列,病灶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DAI主要是由于成角或旋转加/减速度运动时,由于惯性作用脑组织同时受剪应力、张应力和压应力的作用发生应变,导致神经轴索和小血管损伤。DAI的病理特征是伤后早期数小时至数天出现轴索肿胀、扭曲、轴索骨架崩解、神经微丝致密化和轴索回缩球形成;严重的造成脑实质内广泛挫伤、神经细胞的轴索或神经纤维的断裂和损伤。Yamaki尸检发现DAI典型征分布密度顺序为:胼胝体>脑干>白质>基底节[1]。本研究中16例患者病灶的分布密度的顺序为双侧额、顶、枕、颞叶白质及皮髓质交界区>胼胝体>基底节区>丘脑>小脑。
DAI是一种病理组织形态学的诊断,无特异性临床表现,目前临床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一直以来影像学检查都是临床诊断DAI的主要依据,虽然CT、MRI等方法不能直接显示神经轴索的损伤,但可以通过出血、间质水肿等间接征象对DAI进行诊断。DWI技术是目前在活体上测量水分子弥散运动与成像的唯一方法,DWI利用组织中的水的扩散能力不同产生组织的对比,通常用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来描述组织中水分子扩散运动的速度和范围。据国内外研究[2-4]结果表明,DWI比常规MRI能更早、更准确地显示DAI病灶的信号变化,其主要原理是创伤后的脑细胞水肿可引起脑血流量下降及细胞缺氧,缺氧后能量代谢障碍直接抑制细胞膜,引起细胞毒性水肿,从而导致水分子弥散受限,DWI显示高信号;此外,DWI序列应用的强梯度磁场,使之具有强磁敏感性,也可很好地显示出血性病灶[5]。本组16例患者,DWI序列病灶发现非出血性病灶124个,出血性病灶34个,其中6个小出血性病灶呈等信号,DWI序列未检出;DWI序列对DAI病灶的检出明显优于FLAIR、T2WI、T1WI序列,应此DWI序列应作为 MRI检查DAI的常规和首选序列。另外研究发现,DWI序列及ADC图对初步判断DAI患者的预后也有一定作用,ADC值降低程度可以用来判断DAI患者的昏迷持续时间及预后[6-8]。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DWI比常规序列更早、更准确地显示DAI病灶的信号改变,能比较好检出DAI的病灶,应作为MRI检查DAI的常规和首选序列;但是DWI仍存在假阴性的问题,需联合运用多种MR成像序列及方法,以提高病灶的检出率。
[1]李楠,张建党,王昆鹏,等.重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0):185-186.
[2]连正华,简俊杰.47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诊治及预后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5):39-41.
[3]赵峰,赵永生,曲艳,等.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MRI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0,16(11):947-948.
[4]李科,金真,张磊,等.DWI及SWI序列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0,9(2):116-119.
[5]田继辉,刘仲涛,李滨.MRI各序列成像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1,33(2):153-155.
[6]於建军,胡高军,吴宇强,等.磁敏感加权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84-86.
[7]李科,金真,张磊,等.DWI及SWI序列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价值[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0,9(2):116-119.
[8]何明颖,葛雅丽,徐俊卿,等.磁共振FLATR序列和DTI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中的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0,26(6):783-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