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发散思维*

2012-09-06蒋秀丽李鹏飞陈中华

物理与工程 2012年4期
关键词:一题多解一题矢量

蒋秀丽 李鹏飞 陈中华

(上海电力学院数理学院,上海 200090)

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发散思维*

蒋秀丽 李鹏飞 陈中华

(上海电力学院数理学院,上海 200090)

通过几道力学题目具体说明了“一题多解”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一题多解”有助于学生对课本知识深入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助于学生构建正确的物理图像.

一题多解;发散思维;物理图像

在物理的教学中,理论知识的传授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但要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所学基本原理解决物理问题,仅靠课堂理论教学是远远不够的,精选并精讲一部分习题是必要的.但现在的教学中由于课时紧张等原因,教师在讲解题目时,往往只采用教材上的常规解法.虽然常规解法紧扣当堂课的知识点,针对性强,但结果使得很多学生在解答物理问题时,仅仅是单纯模仿教材或老师讲解的例题,简单地套用公式.作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在习题讲解中采用“一题多解”的方式,对培养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有很好的效果.

所谓“一题多解”是指对同一个问题,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从不同角度对所给信息加以重组,运用不同的概念、公式、原理来解题,而得到相同的结论.利用“一题多解”可以通过一个题目,学习掌握多个知识点,并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更重要的是,“一题多解”能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通过几个力学题目的多种解法,说明“一题多解”的作用.

1 “一题多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例1 有人以v=3m/s的速度向东奔跑,他感到风从北方吹来,当奔跑的速率加倍时,则感到风从东北方向吹来,求风的速度[1].

图1 速度矢量图

解法1 图1中表示了人相对地的速度,风相对人的速度及风相对地的速度.如图所示,人以3m/s的速度奔跑时,人相对地的速度为v地人,风相对人的速度为v人风;人奔跑速度加倍后,人的速度为v′地人,此时风相对于人的速度为v′人风.由伽利略速度变换,风相对于地的速度为

由(1)、(2)两式可得

由矢量的加法可知,风相对地的矢量v地风为矢量v地人的起点指向矢量v人风终点,也是矢量v′地人起点指向矢量v′人风的终点.矢量v地人与v′地人起点相同,则v人风与v′人风应有相同的终点,即矢量v地风的终点.由图1的几何关系可知:即 风 速 为4.24m/s,方向为东偏南45°.

解法2 当人的速度为3m/s时,人相对地的速度、风相对人的速度、风相对地的速度如图2(a)所示,当人的速度为6m/s时,人相对地的速度、风相对人的速度、风相对地的速度如图2(b)所示.图中向右为东,θ为风向东偏南的角度.

图2 两种情况下的速度关系

由图2(a)可知

由图2(b)可知

由已知v地人=3,v′地人=6与方程(4)、(5)可得:v地风=4.24m/s,θ=45°.即风速为4.24m/s,方向为东偏南45°.

解法3 当人的速度为向东3m/s时,他感到风从北方吹来,则可知风相对地有向东3m/s的分量,故在东西方向人感觉不到风.当人的速度为向东6m/s时,风有向东3m/s的分量,则在东西方向人感到风向西3m/s;人感到风从东北方向吹来,则可知在南北方向人感到风向南也为3m/s,人在南北方向无分速度,则在南北方向,风相对地为向南3m/s.所以总体上风向为向东偏南45°,风速大小为

解法1的方法是通常教材中的解法.根据伽利略速度变换的知识,在人以不同速度奔跑的两种情况下,人相对地的速度与风相对人的速度相加是相等的,都是风相对地的速度.这是综合性较强的方法,在学生矢量知识运用还不熟练的情况下,有学生反映较难理解.解法2是将两种情况分离研究,从每种情况得到一定的信息,列出方程,求解方程组,再得到风对地的速度信息.解法3则运用了层层推理的方法,要求学生具有敏锐的分析能力.

“发散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角度多侧面思考问题,不拘泥于一种思考途径,不受现在知识的局限,也不受传统知识束缚的一种思维方式,是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元素.“一题多解”可以从全局综合的角度思考问题,也可以从细微之处找到几条线索,然后综合信息.“一题多解”能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与灵活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 “一题多解”有助于学生建立物理图像

例2 在地面以初速度大小v0,倾角θ,发射一物体(可视为质点),求物体的射程与射高.

解法1 以发射点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3所示坐标系.物体在水平方向为匀速运动,在竖直方向为竖直上抛运动.其运动方程为

图3 斜抛轨迹

解法2 以发射点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3所示坐标系.在竖直方向为竖直上抛运动.物体在竖直方向的速度为

在竖直方向的运动方程为

当物体到最高点时,竖直方向的速度为零,令式(7)中vy=0,得t=v0sinθ/g,代入式(8),得到,即射高.

在忽略阻力的情况下,当物体落地时,竖直方向的速度与上抛时竖直方向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vy=-vy0=-v0sinθ,代入式(7)得t=2v0sinθ/g.物体在水平方向的运动方程为将落地时的时刻t=2v0sinθ/g代入式(9),可得射程:

例3 一人从10m深的井中把10kg的水提上来,由于水桶漏水,每升高1m要漏去0.2kg的水.问要把水匀速地从水面提到井口,人做功多少[2]?

解法1 以水面为坐标原点,向上为x轴正方向.则水桶上升到x位置时,人的拉力为

则把水桶提到井口,人做的功为

解法2 在水桶从水面到井口的过程中,共2kg的水逐渐漏出.剩余8kg的水被提至井口,人对此8kg的水做功A1=m1gh=8×9.8×10=784(J).对逐渐漏出的2kg的水,可视为一个高度为10m的水柱,其质心由井中水面升高至离水面5m处.则人对此2kg的水做功A2=m2gh/2=2×9.8×10/2=98(J).人共做功882J.

例2中的解法1,通过抛物线型的轨迹方程,用初等数学的知识求得射程与射高.这种解法物理意义体现不明显,且仅适用于轨迹为抛物线的情况.而解法2指出,在最高点,物体竖直方向的速度为零,物理意义非常清晰.通过这一物理现象,得到物体上升到最高点用的时间,进而求出物体射高.例3中的解法1是常规解法,根据变力做功的公式,用积分方法求解变力做功,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变力做功的计算方法.而解法2构想了一种等效的物理图像,将漏出的水等效为一个高10m的水柱.通过这种巧妙的构思,避免了变力做功中的积分运算,直观便捷地解决了问题.通过“一题多解”,可使学生明白建立物理图像的重要意义,锻炼建立恰当物理图像的能力.

3 总结

物理习题教学最基本的作用是巩固和深化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规律;更重要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习题讲解中采用“一题多解”的方法,通过不同的思维途径、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侧面、不同的层次、运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同一问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使学生不仅能解题做题,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使他们具有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程守洙,江之永.普通物理学(第六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6

[2] 陈中华,阎明,宋青.大学物理学学习指导与能力训练[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45

2012-03-06)

上海市重点课程建设项目(20105306).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高校教学研究项目(WJZW-2010-31-hd).

蒋秀丽(1978年出生),女,博士在读,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物理的教学.

猜你喜欢

一题多解一题矢量
一种适用于高轨空间的GNSS矢量跟踪方案设计
矢量三角形法的应用
一题多解
一题多解在于活
例析初中数学的多解问题
一题多解的教学问题分析
高中数学“一题多解”的学习心得
基于矢量最优估计的稳健测向方法
三角形法则在动态平衡问题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