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
2012-09-06温志宏张文杰王树宏
温志宏,张文杰,王树宏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全民健身领域中对健身指导、经营管理等专门人才的需求量也急剧增加。传统的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人才无论在知识结构还是能力结构上都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1994年,天津体育学院试办社会体育专业;1998年教育部在专业论证的基础上,把社会体育专业列为正式专业。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体育专业发展迅速,特别是中部地区八省一区社会体育专业点增加较快。“2005、2006年中部地区各省社会体育专业点的平均增加速度已经超过了全国的平均水平,中部地区的总体规模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超过东部地区。”[1]山西省属中部地区的典型省份,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近年来经济和社会发展较大。2007年,山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中部位居第二,农民人均纯收入位居第五。[2]山西大学和山西师范大学分别于1999年和2000年开设了社会体育专业,成为中部地区较早开设社会体育专业的高校。截止2009年6月,在山西省范围内共有六所高校(本科院校)开设了社会体育专业,其中有四所主要面向中部地区招生。因此,山西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中部地区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山西省2004届—2008届714名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山西大学2004届—2006届、2008届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152人;山西师范大学2005届—2008届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298人;中北大学2006—2008届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197人;山西财经大学2008届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33人;太原科技大学2008届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34名。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百度和Google等搜索引擎查阅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查阅社会体育专业建设研讨会及国际社会体育论坛的相关文献资料。
1.2.2 调查法 走访山西省五所高校体育院系和招生就业部门,了解山西省高校2004届—2008届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搜集毕业生的就业信息。设计调查问卷,于2007年12月对山西大学、中北大学、山西财经大学2004级的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进行就业观念、择业意向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收回有效问卷138份,问卷总有效率为92%。问卷的效度检验:请八名专家对问卷内容与调查主题的相符程度进行评判,其中有87.5%专家认为,问卷设计内容较好,能够反映出所要调查的内容主题。问卷的信度检验:采用再测法,时隔一个月后,对山西财经大学2004级28名社会体育专业学生进行再次调查。两次调查结果进行相关性检验,r=0.8237。
1.2.3 访谈法 设计访谈提纲,并采用开放式访谈方法,走访山西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体育院系负责人、人才市场、用人单位,了解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及社会需求状况。并对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关键问题,咨询了本研究领域中的专家学者。
1.2.4 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调查结果,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和图表制作。
2 结果与分析
2.1 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
我国现行就业率统计中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在衡量高等院校的办学质量、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的适应程度时,就业率还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指标。目前高校“一次就业率”的统计方法是:[(毕业生总人数-未就业毕业生人数)/毕业生总人数]×100%,统计截止时间为6月30日。7月初签发毕业生报到证后,高校进行“一次就业率”的统计,并将数据上报教育部。教育部对外公布的一次(初次)就业率就是根据各校上报的毕业生的初次就业数据整理而成。本文所说就业率指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一次(初次)就业率。山西省五所高校不同届次的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见表1。
表1 山西省高校2004—2008届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
随着全国高校的逐年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越来越多,而公共部门对大学生的新增需求的涨幅相对较小,大学生求职成功的机会相对而言可能性越来越小。根据教育部公布的资料显示,2008年大学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65%左右。[3]山西省高校2008届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共有238名,毕业前夕有159名学生正式签约,加上已经考取研究生的23人,初次就业率为76.5%,要高于教育部公布的全国大学生初次就业率。从初次就业率来看,2008届山西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结果还是比较理想的。有23.5%人没有签约,课题组在访谈中了解到,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学生暂不就业是为了复习考研或准备出国深造,有的则是错误的择业观造成的,还有的没有一技之长或者专业优势不明显,毕业前一时难以签约。
2.2 毕业生去向
根据社会体育专业的服务领域和历年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去向,课题组把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分为学校、新闻传媒领域、体育经营场所(包括健身俱乐部、体育用品营销领域)、体育以外其他企业、政府部门、西部支教、读研、部队、未就业等九种类型,山西省高校各届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见表2。
山西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中,就业人数较多的部门依次是:企事业单位(25.9%)、学校(19.6%)、体育经营场所(18.2%)。四届毕业生的总体去向见图1。
山西大学、山西师范大学、中北大学已经培养了多届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调查结果显示,这三所院校的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去向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山西大学依次为:体育经营场所、其他企事业单位、学校;而山西师范大学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在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就业的人数最多;中北大学依次为企事业单位、体育经营场所、学校。这是由于三所院校的性质、人才培养模式、院校地理位置不同等原因所致。调查结果还表明,不同届次的毕业生去向也存在较大差异。山西大学2005届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中,学生就业人数较多的部门依次为企事业单位、学校、体育经营场所,人数基本上相等;而在2006届毕业生中,这一次序变为:体育经营场所、企事业单位、学校。与2005届毕业生相比,2006届毕业生在学校就业的百分比有所降低,但是在体育经营场所的比例明显上升。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2004年美国体育健身业巨头倍力集团与中国的合资公司中体倍力健身俱乐部落户太原,新接收了山西大学8名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
表2 山西省高校2003—2006届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去向
图1 山西高校五届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总体去向
山西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在学校从事体育教学的比例比其他学校大,而在体育经营场所工作的比例较低。山西师范大学位于临汾市,社会体育专业实行“综合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总学时数较多,术课比例较大,开设了大量的选修课,培养复合型人才。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学生利用其毕业于师范大学的优势,在学校中还能找到发挥特长的一席之地。
山西财经大学依托财经院校的教育资源优势,把社会体育专业定位为体育经营管理方向,首届(2008届)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在体育经营场所就业的比例为21.2%,高于山西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和太原科技大学2008届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在体育经营场所就业的比例。
在被调查的714名山西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中,在体育经营场所就业的有130名,另外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传媒领域中从事与体育有关工作的有25名。山西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在社会体育服务领域就业的比例为21.7%,本课题组成员的另外一篇论文中显示,全国六所院校近六届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在社会体育服务领域及相关领域就业的约占毕业生总数的35%。[4]山西省高校的这一数字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3 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观念
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机制已经从原来计划经济体制的统招统分过渡到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多数毕业生往往把他们的就业目标定位在相对稳定的工作上,如学校、政府部门。调查结果显示,山西省高校2004级(大四阶段)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择业时倾向于与所学专业有关的就业部门按照百分比依次为:(1)学校,占31.5%;(2)体育行政部门,占27.5%;(3)健身俱乐部16.6%;(4)体育用品经营单位5.9%;(5)街道社区(与体育有关工作)4.8%;(6)自主创业6.1%;(7)体育传媒机构5.3%;(8)体育协会1.8%;(9)体育中介机构 0.5%(见图2)。
图2 2004级(大四阶段)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择业倾向
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观念也发生了一些转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把接受大学教育作为一种个人成长经历。在本次调查中,87.2% 的学生认同在择业时不一定要“专业对口”,73.6%认同“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观念。这也是体育专业毕业生改行到其他企事业单位的比例较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2.4 对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分析
山西大学、山西师范大学社会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类型包括: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经营管理人员、体育行政工作人员、体育教学科研人员(与社会体育相关)。从2005届—2008届毕业生就业去向及工作性质来看,真正在社会体育服务领域中从业的人数较少。受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的影响,山西省政府对本地区体育产业发展速度的规划要低于全国体育产业的发展速度。上世纪90年代国家制定了《体育产业发展纲要1995—2010年》,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总体的规划。山西省人民政府已经把体育产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于2001年2月颁发了《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意见》,2002年又颁发了《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发[2002]8号文件精神加快新时期我省体育事业发展的决定》,以促进山西省体育产业的发展。但是,地区体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离不开人们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据常乃军等人的调查,“山西中型城市居民体育消费意识差,消费水平低,有消费行为的人数比例只占到被调查总数的37.51%,而不进行体育消费的人数占到总人数的62.49%。”[5]由于山西属于经济欠发达省份,再加上传统的消费观念的制约,使得山西的体育产业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2007年3月山西人才市场的一场规模较大的应届毕业生招聘会上,只有红青婷健身俱乐部提供了一个健身顾问的岗位。我国全民健身领域中需求大量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但是我国境内大多数城市的社区和街道没有设置社会体育工作人员这样的编制,这对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十分不利。[9]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山西省社会体育专业的就业市场还没有充分培育起来,这也是制约山西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造成目前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在社会体育服务领域就业比例较低还有其他原因:其一,社会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社会需求不吻合。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是围绕1998年教育部颁发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目录》中的规定来设置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方向主要是体育健身指导,体育组织管理,体育保健康复三个方面,[8]而社会急需的各种传统特色体育项目,因专业口径狭窄没有开设,这也使得社会体育专业人才供需脱节;其二,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就业观念也存在较大的偏差。毕业生把他们的就业目标固定在相对稳定的工作上,如学校,政府部门,较多人认为健身俱乐部、体育用品营销企业工作不够稳定。多数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期望毕业后能留在大中城市工作,毕业生就业的期望与就业市场的现实之间差距较大。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山西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较为理想,毕业生在社会体育专业服务领域中就业的比例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毕业生就业较多的部门依次为企事业单位、学校、体育经营场所。主要原因是受现有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山西省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市场还没有充分培育起来。此外,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与社会需求不吻合、学生就业观念偏差以及社区和街道缺少社会体育工作岗位等也是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
3.2 建议
(1)山西省教育主管部门要从本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控制社会体育专业点的增长速度。山西省开设社会体育专业的高校要根据本省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和毕业生就业状况适度控制招生规模,以促进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2)高校一方面要深入用人单位,及时了解用人单位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要求,加大教学改革力度,使毕业生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满足于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另一方面,在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就业市场尚未充分培养起来的情况下,山西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课程中要增设一些应用性课程,扩大选修课的比例,培养一专多能型才,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力。
(3)做好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毕业前的就业指导工作,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使毕业生能够到基层、到社区、到社会需要的地方。
(4)2009年10月1日起,《全民健身条例》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实施。省、市政府决策部门要使全民健身工作真正落实到位,考虑在社区、街道中设置部分体育指导、管理专职工作岗位,同时也能够为社会体育专业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1] 王树宏,李金龙.社会体育专业发展速度、布局与规模态势及其存在问题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0):1310~1312.
[2] http://www.sx.xinhuanet.com/tjxx/2008-04/23.
[3] 教育部:2008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实现稳中有升[EB/OL].http://forum.home.new.cn.
[4] 王树宏,李金龙.我国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10):1325 ~1327.
[5] 常乃军.山西中型城市居民体育意识与体育消费现状研究[J].体育科学,2001,21(4):1 ~4.
[6] 山西省人民政府.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意见[Z].2001.
[7] 国家体育总局.全国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Z].2000.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9] 李实,孙延林,陈大为,等.社会体育专业人才需求状况及模式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5,21(2):18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