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7 672篇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学位论文的调查分析
2012-09-06张学军
张学军
1992年,体育学被列为国家一级学科,成为58个一级学科之一。1997年设置研究生专业学科时,体育人文社会学被设置为“体育学”一级学科下的四个二级学科之一,这标志着体育人文社会学在我国体育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位论文从某种程度上能够反映出某个领域的热点问题和研究现状,是衡量研究生学习、科研能力的重要指标。因此,研究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能够从整体上反映出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我国2002—2011年间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为研究对象,以中国知网“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为检索数据源,检索项为学科专业名称,匹配条件为精确,共检索到7 672篇硕士学位论文。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运用文献资料法,确定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内容的选取范围、时间区间、研究属性的分类等多种指标,对我国7 672篇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按不同属性、主题、类型进行分类、统计。
1.2.2 逻辑分析法 采用分类、归纳、比较等逻辑方法,对收集到的资料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1.2.3 数理统计法 通过Excel对文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学位论文年度分析
通过中国知网“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为检索数据源,共检索到7 672篇相关的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学位论文,其年份分布数量统计见图1。
从整体情况看,2002—2011年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论文除2009年外表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分析原因:一是逐渐拓宽了研究领域,特别是中国体育改革与发展的社会背景、体育与现代化关系、体育与政治关系、竞技体育的社会价值、全民健身的现状与趋势、体育与传播介的关系、社区体育、农村体育、学校体育、弱势群体体育等宏观研究,而且还有一些微观研究,如中学生体育群体行为、大学生足球群体产生的过程、老年人体育辅导站活动方式等;二是跨学科研究逐渐增多,如将哲学、社会学、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人类学、管理学等学科应用于体育人文社会学科的研究中;三是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逐渐趋于现代化,研究逐步趋于国际化。四是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研究方法逐步多样化。
图1 2002—2011年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学位论文年度统计
2.2 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学位论文研究领域分析
分析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领域,目的是了解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的发展状况和总体水平,认清已有研究成果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以便确定在今后的研究重点和方向。根据卢元镇对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领域的划分[1],对2002—2011年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学位论文研究领域划分为:体育哲学、体育史学、体育人类学、体育美学、奥林匹克研究、体育休闲娱乐理论、运动心理学、体育社会学、体育经济学、体育管理学、体育法学、学校体育学和体育传播学13个研究领域。其研究领域所占百分比如图2所示。
从图2中可看出,2002—2011年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的热点主要是体育社会学(40.39%)和学校体育学(32.63%);其他依次是体育管理学(6.26%)、体育经济学(4.90%)、体育哲学(4.17%)、奥林匹克(2.59%)、体育休闲与娱乐(2.19%)等,而体育史学、体育人类学、体育美学、体育传播学的研究分别所占比例不足1%。从以上各研究领域可以看出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在选题的过程中对一些历史较为久远、相对成熟的领域关注较多,如体育社会学、学校体育学、体育哲学等,而对于一些尚属新兴学科如体育法学、体育休闲娱乐、体育传播学等关注较少。
图2 2002—2011年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学位论文研究领域分析
2.3 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学位论文研究性质分析
英国著名科学家贝尔纳曾指出:“课题的形成和选择,无论作为外部的经济技术要求,或作为科学本身的要求,都是研究工作中最复杂的一个阶段。一般来说,提出课题比解决课题更困难。[2]”从表1中可以表明:2002—2006年基础性研究论文共2 846篇,占37.09%较多,每年的研究所占比例在40%以上。2006年后,基础性研究均下降,但每年都保持在30%以上;应用性研究论文共2 903篇,占37.83%。除2005~2006年所占比例在40%以上外,其它每年都在30% ~40%之间;开发性研究论文共1 923篇,占25.08%,每年都有增长的态势。
表1 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学位论文不同性质选题分析
从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学位论文的分析来看,研究内容丰富,选题类型多样性,能够体现当前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领域的新热点、新问题,但由于体育人文社会学科是一个庞大的体系结构,而且对一些研究领域的认知尚不成熟,使得一些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在选题的过程中只考虑其理论性,对应用性和开发性的研究考虑欠缺。各个领域的研究逐步成熟,其中基础性的研究在逐年减少,应用性研究和开发性研究在增多,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有关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大多以开发性研究为主,已经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佳比例为:基础性研究占1/7,应用性研究占2/7,开发性研究占4/7[3]。“现实意义与应用问题是应用体育人文社会学关注的中心问题。”[4],因此,如何构建应用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的模式成为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工作者重点考虑的一个问题。
2.4 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学位论文研究方法分析
体育科学中的具体研究方法是指针对某一领域运用的手段和技术。根据其运用的范围又可分为基本研究方法与特殊研究方法。体育科学研究中的基本研究方法有用于收集资料与实事的方法(例如文献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等)和分析资料与实例的方法(例如理论分析、统计分析、系统分析等)[5]。根据2002—2011年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学位论文,从7 672位硕士生学位论文不同研究领域抽取1 000份样本为研究对象(见表2),其运用方法频率最多的依次是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法、逻辑法和系统法,其他还包括比较法、实验法、观察法、个案法等。
表2 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学位论文研究方法统计
1980年代初,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定性分析法。[6]进入1990年代,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每年都有增长的趋势。从2002—2011年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学位论文来看,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使用频率分别占到84.6%和65.7%,主要运用于各类体育状况、体育态度、体育意识、体育行为、体育经营、体育组织、体育管理等方面。
随着体育人文社会学科的发展,其研究方法也表现出多样性。在对不同研究领域的1 000份学位论文使用的研究方法进行统计,其结果见表3。
表3 体育人文社会学学位论文使用研究方法数量的统计
表4 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学位论文体育人文科学研究统计
2.5 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学位论文研究内容分析
2.5.1 体育人文学科 从2002—2011年体育文化社会学硕士学位论文选题情况统计,体育人文学科相关论文(体育哲学、体育史学、体育人类学、体育美学、奥林匹克、体育休闲娱乐理论和运动心理学)[7]共 1 015 篇,仅占 13.23%(见表 4)。
从体育人文学科研究领域统计情况来看,研究内容依次是体育哲学、奥林匹克、体育休闲与娱乐、体育美学、运动心理学、体育史学和体育人类学。呈现出以下特征:
(1)体育文化的发生、演进研究折射出体育人文精神的回归。“体育人文精神是一个神圣的文化象征,是体育发展的一个文化导向,它对体育生活的作用发挥、道德以文化作用力。”[8]从2002—2011年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学位论文关于体育人文学科的研究可以看到,有关体育文化的发生、演进研究占相当大的比例,特别是体育与自然精神、宗教精神、科学精神结合,以及民族文化精神中的体育精神成为研究的重点,对构建体育人文精神体系提供了大量的资料。
(2)从“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变,实现了由“体育生物观”向“体育人文观”的发展。所谓体育人文观,其核心就是要主动表现体育对人类生存意义及价值的终极关怀,回到以人为本的体育世界。[9]根据对2002—2011年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学位论文关于体育价值观的研究统计,此类论文共计524篇,占49.9%,包含在体育哲学、体育史学、体育人类学等研究领域当中。
(3)全民健身工程的实施推动了体育人文环境的发展。1995年国务院下发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对我国全民健身的任务、对象、重点、对策、措施和实施步骤进行了安排和部署,这为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对体育人文环境的研究提供了平台,特别是近年来体育休闲理论的发展和成熟,为体育人文环境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参考资料。
2.5.2 体育社会学科 从2002—2011年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学位论文体育社会学科选题统计(见表5)来看,研究数量最多的是体育社会学、学校体育学、体育管理学、体育经济学、体育法学、体育传媒学。对其分析,可呈现出以下特点:
表5 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学位论文体育社会学科研究统计
(1)从研究领域来看,体育人文社会问题与现象迅速纳入到研究视角,凸现出人文社会的本质;从研究视角来看,大部分从社会学的角度去阐述体育现实问题,特别是我国近十年来社会巨大的变革而造成的社会结构的变迁,使得一些体育社会问题日益突出,成为研究的焦点。例如,对农村体育、城市体育、社区体育、家庭体育、职工体育、农民工体育(含新生代农民体育)、体育文化传统等研究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2)弱势群体体育引起研究关注。根据专家对弱势群体体育的划分,可分老年体育、妇女体育和残疾人体育[10]。通过对2002—2011年硕士学位论文统计中,这类论文共计223篇,共占体育社会学研究论文的3.4%。从研究内容上分析,对老年体育研究比较全面,(涉及老年体育的产业、对策、锻炼、健身活动、事业、市场和工作等);从研究数量来分析,妇女体育研究论文共101篇,占弱势群体体育研究的45.29%。
(3)学校体育研究不断拓展研究范围,而且加大研究的深度。2002—2011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学位论文统计中,学校体育研究占到体育社会学科研究的35.7%,研究依次是小学体育(43.42%)、高校体育(35.02%)、中学体育(21.6%)、幼儿园体育(2.11%)。
(4)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凸现出经济体制的变化和科学管理的需求。自1985年我国在广州第一次召开“全国体育管理研究会学术讨论会”以来,我国就有关体育管理的研究随着体育现代化、科学化的发展在不断的发展,并取得了突出的成果。但随着国内体育市场迅速拓展,中国体育产业面临培养管理人才的紧迫性。面对国际体育公司纷至沓来,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体育管理人才的严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11]。因此,有关体育管理人才的研究将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
(5)体育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体育消费的兴起。体育消费是现代生活消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育经济学研究的内容之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意识和消费习惯有了很大的变化,体育消费领域正不断地得到开拓和发展。
(6)体育的全面发展折射出体育法学的完善。通过分析,关于体育法方面的研究表现出紧跟时代发展脉搏、成果数量逐年增加、研究范围日益突出、应用特色比较明显等特征。
(7)体育运动与媒体关系的良性发展促进了体育传播学的发展。
3 结论
(1)从整体研究情况分析,2002—2011年间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呈上升趋势,研究范围逐年扩大;从选题情况分析,体育社会学、学校体育学研究较多,体育史学研究较少,且研究呈现多样化。
(2)从论文研究性质来看,从基础性研究逐步向应用性研究和开发性研究发展;从研究方法来看,文献资料法和调查法占相当大的比例,而且呈现出方法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3)从研究主体内容分析,呈现出体育的人文精神和人文价值,而且有鲜明的时代性、人文性、创新性和应用性。
[1] 卢元镇.体育人文社会科学概论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贝尔纳.科学研究的战略[C].科学学译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
[3] 都浩然.关于我国体育科技工作的形势和任务[J].体育科学,1985(2).
[4] 仇军,郭红卫,等.应用体育社会学:理论反思与学科建构[J].体育科学,2008(1):59.
[5] 黄汉升.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 胡洁.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生学位综缆[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3.
[7] 卢元镇.体育人文社会科学概论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8] 李树旺.论我国当代体育人文精神的内涵及其构建路径[J].体育文化导刊,2005(1):52.
[9] 裴立新.“以人为本”——新世纪体育发展的基本理念[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0,16(1):9 ~12.
[10] 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6.
[11] 梁园.我国体育管理硕士学位教育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