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课专题化教学的实践思考

2012-09-04许文艳

经济研究导刊 2012年21期
关键词:课程建设

许文艳

摘要:“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课是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专门研究新疆地方史,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与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本课程具有鲜明的政策性、丰富的思想性和较强的实用性,是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门核心课程。针对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适时进行专题化教学,这不仅是教学改革的要求,也是课程建设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民族理论;专题化教学;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1-0268-02

专题化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时以专题为单位设计教材内容,并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的教学。以专题的形式组织课程教学内容,可以不局限于教材内容的整体性、系统性限制,着重关注学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热点、疑点、难点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本文论述了“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以下简称“教程”)课专题化教学的实践思考。

一、“教程”课实施专题化教学的依据

1.“教程”课实施专题化教学由其教学目标决定。“教程”课的教学目标是使新疆高校各族青年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运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正确地认识新疆历史,全面系统地了解新疆区情,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五观”(即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增强“四个认同”意识(即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和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让学生深刻认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能自觉识破境内外敌对势力任意篡改和故意歪曲新疆历史的阴谋,增强学生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责任感、使命感,从而自觉同三股势力作斗争,为建设稳定、繁荣、和谐的新疆奠定坚实的基础。“教程”课的定位和性质应当说是十分明确的,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学完课程后,对教材当中的三大块内容仍然认识的不到位,往往出现不知从何谈起的问题。还有根据“教程”课教材中所涉及的一些理论去解释现实中的一些问题有时会有一些勉强,理论角度和逻辑性不够强大,缺少说服力。这就说明,我们仅凭“教程”课的教材去开展教学,教学目的是不能完全达到的,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补充大量相关理论知识,实现“教程”课专题化教学的转变。

2.“教程”课实施专题化教学由其教学内容的多学科特征决定。“教程”课是在“05方案”的原新疆高校地方课程“新疆地方史”、“科学无神论”、“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三门课的基础上整合而成的,内容涵盖新疆地方史、新疆民族发展史、新疆宗教演变史,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与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涉及历史学(中国古代史、近代史、地方史、专门史)、政治学、民族学、宗教学、人类学、民俗学、文化学、国际法学等多种学科。而授课教师学科背景一般不可能如此宽广,调整和补充原有的知识结构也需要一个过程,只凭单个教师之力要想深入透彻地讲解“教程”课具有很大难度。这就容易导致这样的情况出现:授课教师对于擅长的章节大讲特讲,不熟悉的章节照本宣科或略讲。通过集体备课及合作授课的形式,组建多学科背景和专长的教学团队,围绕课程教材,凝练教学重难点,实施专题化的教学不仅有利于教师对专题进行深入钻研,精心准备,同时授课教师之间还可以形成竞争机制,博采众长,提高教学质量,增进学术交流。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对于重要问题形成系统的、完整的理论认识,培养缜密的思维方式,真正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入脑、入心的效果。

二、科学、合理设置专题是“教程”课专题化教学的关键

在“教程”课专题化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设置专题是其关键所在。一定要貫穿这么几个原则:一是客观性原则,根据专题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对教材讲授内容进行取舍,抓住重点,抓住基本原理、基本知识、整合相关内容,构建客观独立、主题突出的专题。二是科学性原则,通过集体备课、共同制定教学专题,所运用理论观点一定是学术界公认的经过实践检验、唯物辩证的科学理论观点。三是针对性原则,专题的确定一定要理论与现实相结合,以解决问题为中心而设计。

“教程”课共计48学时,课外7学时,经过不断探索,吸取相关专家意见建议,笔者认为可以设置以下八个专题,二十四讲。

第一专题:了解历史,认识新疆。此专题包括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疆与祖国的关系、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等三讲内容。

第二专题:中华民族,共建家园。此专题包括中国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家园、新疆是各民族共同居住和生活的地方、民族及民族与国家的关系等三讲内容。

第三专题:正视现状,认识问题。此专题包括民族问题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民族问题是社会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正确认识中国的民族问题等三讲内容。

第四专题: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此专题包括马克思主义是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民族平等团结是中国共产党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政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时期的新型民族关系等三讲内容。

第五专题:依法自治,保障权利。此专题包括世界多民族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正确认识民族自决和联邦制问题等三讲内容。

第六专题:认识宗教,崇尚科学。此专题包括当代宗教的现状及特点、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崇尚科学精神是大学生的基本素质之一等三讲内容。

第七专题: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此专题包括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繁荣中华民族文化,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党和国家保护并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等三讲内容。

第八专题:团结奋斗,繁荣发展。此专题包括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共同团结奋斗,共建美好家园等三讲内容。

课外的7个学时作为实践教学课时,要求学生撰写社会实践报告和读原著的读后感,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当地各种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伊犁州为例,如:汉家公主纪念馆、伊犁将军府、伊犁州博物馆、林则徐纪念馆、三区革命纪念馆、乔尔玛烈士公墓等爱国主义文化教育基地都是非常有教育价值的优质资源,在“教程”课的专题化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起来。

三、“教程”课开展专题化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综上所述,专题化教学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重点突出、针对性强、信息容量大,有利于解决现实中学生思想认识中的困惑和误解,从而对高校大学生的日常行为提出明确要求。但真正通过专题化教学,把“教程”课上成一门好课:创新优质的课,这还需要各方面本着建设性的态度和科学的教学方法,采取多种措施齐心协力,克服困难,弥补不足。

1.编写学习指导资料,解决教学无参考书、自学无资料、钻研无指引的问题。一本好的学习参考书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编写“教程”课配套的教学和学习资料已是当前新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界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希望自治区能抽调相关学科专家及各高校同行尽快着手此项工作,给一线的“教程”课授课教师提供一本比较权威的教学辅助资料,共同搞好“教程”课的专题化教学工作。

2.授课教师自身要不断更新知识,加强科研能力。“教程”课具有理论性、政策性难度较大,涉及面广、特殊区情面对的复杂的斗争形势的现实性较强的特点。采用专题化教学后,由于针对性、时代感强,这就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授课教师有相当的政治理论功底,有宽广的知识结构,有很强的政治洞察力和责任感,有较高的鉴别分析能力。因此,这就要求授课教师一定要孜孜以求、刻苦钻研,不断更新知识,加强科研能力。

3.指导学生在课外自学教材内容及相关阅读书目。专题化教学过程中“教程”课教材中的章节体系被打破,为了使学生的学习不受到影响,我们在进行专题化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将教程教材与专题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充分考虑不同专题内容的连贯性,尽量降低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度。必要时,授课教师还要指导学生重点阅读课堂上没有直接涉及但又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使学生基本掌握学习教材的必要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可以将教材中的知识重点纳入考试考核的范围。

4.“教程”课专题化教学方法需多样化、丰富化。教学方法作为教学的外在形式,其多样化、丰富化才能真正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促进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专题化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思政理论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笔者发现,学生较喜爱的教学方法为课堂讨论、分组辩论、演讲比赛、社会调研与社会实践、多媒体教学、撰写心得体会或小论文等,应将这多种教学形式与“教程”课专题化教学结合起来,增强其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參考文献:

[1]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M].乌鲁木齐:新疆教育出版社,2007.

[2]吴恒同,陶小平.《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课程中的问题与对策[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1,(1).

[3]杨玲,张生辉.《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教学法探讨[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0,(3).

[4]刘月华,柴中梅.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化教学模式调研分析[J].时代教育,2010,(8).[责任编辑 魏杰]

猜你喜欢

课程建设
优化措施,提高能力
软件工程应用型课程建设与实践
“需求导向”视域中地方高校音乐专业的声乐教学构建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质量建设研究 
高职机械类专业“CAD图形设计”课程建设
MOOC时代创新区域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研究
《海图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